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开展“人人持证、户户增收”专项行动——“三个精准”让群众端稳“就业碗”、吃上“技能饭”

时间:2022-09-07 19:28: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今年以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认真贯彻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部署,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把实现人人持证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坚持“三个精准”原则,开展“双调研”、“四覆盖”和“三打通”三大行动,实现培训持证就业增收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640.jpg

一、开展“双调研”行动,摸底“精准”

7月份以来,通过深入开展“走千村、访万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振兴”活动,了解到群众对培训持证还有更高期盼和更高要求。为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满意度,县委县政府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契机,在全域推进“人人持证、户户增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行动。组织全县2200余名帮扶干部及484名村级就业协管员上门入户开展“双调研”行动,实现就业底数和工种需求“两个清”。一是开展“培训、持证、就业”情况调研行动,实现就业底数清。对所有帮扶户建立了就业档卡,精准掌握就业、培训、持证等信息,建立了培训就业台账,在已培训20.1万人、持证12.6万人的基础上,再培训5.2万人,再持证4.1万人,实现全县每个家庭至少1人参加培训、1人持证。二是开展社会工种需求调研行动,实现工种需求清。排查急需工种13个,涉及农业、畜牧养殖、食品加工、门窗制造、非遗文化、焊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保洁、绿化、建筑等。在此基础上,大规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评价发证,培训质效大大增加,就业质量大幅提升。

二、培训类别精细化,持证“精准”

针对一般大众、弱势群体、残疾人和弱劳动力4类群体,分类组织开展,实现培训全覆盖。

面向社会大众,“五类培训模式”全覆盖。一是立足我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优势,对高附加值种植业、养殖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了特色种养技能培训,培训人数3200人;二是围绕我县第二产业需求,开展了绿色食品、智能家居、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培训人数6300人;三是围绕第三产业,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理念,开展了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网约配送、婴幼儿照顾、老年人照护等从业人员培训,培训人员2430人;四是围绕我县非遗产业影响大、产业集中的特点,开展了以杨玘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及屯子郑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等从业人员培训2800人;五是围绕浚县区域特色,选取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容量的工种,开展人力资源品牌培训,开展了“中原好焊”、“黎阳月嫂”、“炳良自强”等人力资源品牌培训35期,培训人数8600人。杨玘屯村宋楷闯通过泥咕咕泥塑制品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宋楷闯说:“通过持证后,我的泥塑产品价格增长2倍以上,同时也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

针对弱势群体,“四类培训模式”全覆盖。在培训形式上,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一对一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提供量身打造的就业培训。一是农业局开展了种植能手培训,培训人数2100人。二是畜牧局开展肉牛养殖、山羊养殖、生猪养殖、家兔养殖、家禽养殖等培训,培训人数600人。三是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培训,培训600人。四是市场监管局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培训人数450人。浚县王庄镇郭新寨村村民陈福兴,由于之前没有一技之长,长期没有稳定收入,家庭生活较为拮据,属于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去年8月份,他在人社部门的安排下,来到了浚县森源职业培训学校进行焊工培训,并于当年取得了焊工资格证。他说:“来到这儿以后,老师手把手教我电焊,让我顺利取得了焊工资格证。现在我在浚县一家水暖公司干活儿,月工资能拿到7000左右。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学会了一技之长,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针对残疾人,“两类培训模式”全覆盖。坚持就业导向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符合残疾人生理特点的培训。一是新业态培训,依托“炳良自强双创园”和河南省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优势,开展了电商培训、新媒体运营培训、直播带货培训;二是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开展了计算机技术、配音技术、手机维修、保健按摩、手工编织等实用技术培训,让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累计培训1000人。身患残疾的李安成从小在轮椅上长大,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目前是浚县鹤翔职业培训学校的一名美工讲师。他表示:“通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考证,我拿到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拿到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每个月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针对弱劳动力,“两类培训模式”全覆盖。一是广泛开展引导性培训,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农村生活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累计培训1100人。二是针对监测对象中无法实现市场就业的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开展保洁、保绿、疫情防控宣传员等培训,累计培训1500人。黎阳街道后寺庄村李银峰有脑梗后遗症,左手不能正常使用,通过参加疫情防控宣传员培训,目前通过爱心岗位援助实现就业。

三、就业渠道多样化,就业“精准”

在培训持证基础上,浚县将实现培训就业无缝衔接作为工作重点,多渠道打通外出转移就业、就近吸纳就业、兜底安置就业通道,实现培训就业最后一公里全打通。

“两种渠道”打通外出转移就业通道。一是协会互助就业。成立“中原好焊”协会,现有会员2400人,“中原好焊”协会与江苏、上海、深圳等地30家焊工协会已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就业岗位1700个;成立“黎阳月嫂”行业协会,现有会员2600人。“黎阳月嫂”协会已与郑州、北京、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就业岗位1400个。促进信息互通、持证互认、资源共享。二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介绍就业。健全跨省、省内劳务协作机制,培育劳务品牌,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每两周组织一次大规模点对点外出输送就业活动,2022年以来,通过劳务输出协作,帮助2.4万人就业。王庄镇南井固村脱贫户刘金全,2022年6月通过劳务输出到江苏泰州蓝思电子公司务工,每天工资280元,月收入7000多元。

“三种渠道”打通就近吸纳就业通道。一是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和持证人员信息双发布机制,强化本地企业用工对接,满足群众就近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帮助6800人在本地企业实现就业。卫溪街道办事处顺河街村民牛自奇,2021年通过参加人社局举办的“金秋送爽”招聘会,应聘到河南品鲜一百有限公司工作,平均月薪6000元以上。二是“卫星工厂”吸纳一批。升级就业帮扶车间,引进设立“卫星工厂”,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更稳定、更高质量的家门口就业机会。累计通过卫星工厂安置就业342人。三是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新建1家县级创业孵化园黄河文化产业返乡创业孵化园,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技能人才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786人,带动就业17408人。白寺前岗村村民刘海燕,原来在山东务工,于2018年2月在人社局创业政策帮扶下返乡创业,创办了浚县海燕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300多户农户创业,帮助4000多人实现就业。

“两种渠道”打通兜底安置就业通道。一是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需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适度扩大岗位规模,安置“两类人员”劳动力3053人。二是爱心岗位援助就业。创新开展爱心援助就业专项行动,县慈善会面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集爱心资金,设置爱心岗位,累计安置829名乡村公益岗位无法兜底人员实现就业。

(供稿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开展“人人持证、户户增收”专项行动——“三个精准”让群众端稳“就业碗”、吃上“技能饭”

时间:2022-09-07 19:28: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今年以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认真贯彻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部署,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把实现人人持证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坚持“三个精准”原则,开展“双调研”、“四覆盖”和“三打通”三大行动,实现培训持证就业增收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640.jpg

一、开展“双调研”行动,摸底“精准”

7月份以来,通过深入开展“走千村、访万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振兴”活动,了解到群众对培训持证还有更高期盼和更高要求。为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满意度,县委县政府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契机,在全域推进“人人持证、户户增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行动。组织全县2200余名帮扶干部及484名村级就业协管员上门入户开展“双调研”行动,实现就业底数和工种需求“两个清”。一是开展“培训、持证、就业”情况调研行动,实现就业底数清。对所有帮扶户建立了就业档卡,精准掌握就业、培训、持证等信息,建立了培训就业台账,在已培训20.1万人、持证12.6万人的基础上,再培训5.2万人,再持证4.1万人,实现全县每个家庭至少1人参加培训、1人持证。二是开展社会工种需求调研行动,实现工种需求清。排查急需工种13个,涉及农业、畜牧养殖、食品加工、门窗制造、非遗文化、焊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保洁、绿化、建筑等。在此基础上,大规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评价发证,培训质效大大增加,就业质量大幅提升。

二、培训类别精细化,持证“精准”

针对一般大众、弱势群体、残疾人和弱劳动力4类群体,分类组织开展,实现培训全覆盖。

面向社会大众,“五类培训模式”全覆盖。一是立足我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优势,对高附加值种植业、养殖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了特色种养技能培训,培训人数3200人;二是围绕我县第二产业需求,开展了绿色食品、智能家居、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培训人数6300人;三是围绕第三产业,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理念,开展了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网约配送、婴幼儿照顾、老年人照护等从业人员培训,培训人员2430人;四是围绕我县非遗产业影响大、产业集中的特点,开展了以杨玘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及屯子郑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等从业人员培训2800人;五是围绕浚县区域特色,选取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容量的工种,开展人力资源品牌培训,开展了“中原好焊”、“黎阳月嫂”、“炳良自强”等人力资源品牌培训35期,培训人数8600人。杨玘屯村宋楷闯通过泥咕咕泥塑制品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宋楷闯说:“通过持证后,我的泥塑产品价格增长2倍以上,同时也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

针对弱势群体,“四类培训模式”全覆盖。在培训形式上,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一对一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提供量身打造的就业培训。一是农业局开展了种植能手培训,培训人数2100人。二是畜牧局开展肉牛养殖、山羊养殖、生猪养殖、家兔养殖、家禽养殖等培训,培训人数600人。三是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培训,培训600人。四是市场监管局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培训人数450人。浚县王庄镇郭新寨村村民陈福兴,由于之前没有一技之长,长期没有稳定收入,家庭生活较为拮据,属于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去年8月份,他在人社部门的安排下,来到了浚县森源职业培训学校进行焊工培训,并于当年取得了焊工资格证。他说:“来到这儿以后,老师手把手教我电焊,让我顺利取得了焊工资格证。现在我在浚县一家水暖公司干活儿,月工资能拿到7000左右。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学会了一技之长,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针对残疾人,“两类培训模式”全覆盖。坚持就业导向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符合残疾人生理特点的培训。一是新业态培训,依托“炳良自强双创园”和河南省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优势,开展了电商培训、新媒体运营培训、直播带货培训;二是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开展了计算机技术、配音技术、手机维修、保健按摩、手工编织等实用技术培训,让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累计培训1000人。身患残疾的李安成从小在轮椅上长大,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目前是浚县鹤翔职业培训学校的一名美工讲师。他表示:“通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考证,我拿到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拿到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每个月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针对弱劳动力,“两类培训模式”全覆盖。一是广泛开展引导性培训,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农村生活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累计培训1100人。二是针对监测对象中无法实现市场就业的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开展保洁、保绿、疫情防控宣传员等培训,累计培训1500人。黎阳街道后寺庄村李银峰有脑梗后遗症,左手不能正常使用,通过参加疫情防控宣传员培训,目前通过爱心岗位援助实现就业。

三、就业渠道多样化,就业“精准”

在培训持证基础上,浚县将实现培训就业无缝衔接作为工作重点,多渠道打通外出转移就业、就近吸纳就业、兜底安置就业通道,实现培训就业最后一公里全打通。

“两种渠道”打通外出转移就业通道。一是协会互助就业。成立“中原好焊”协会,现有会员2400人,“中原好焊”协会与江苏、上海、深圳等地30家焊工协会已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就业岗位1700个;成立“黎阳月嫂”行业协会,现有会员2600人。“黎阳月嫂”协会已与郑州、北京、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就业岗位1400个。促进信息互通、持证互认、资源共享。二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介绍就业。健全跨省、省内劳务协作机制,培育劳务品牌,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每两周组织一次大规模点对点外出输送就业活动,2022年以来,通过劳务输出协作,帮助2.4万人就业。王庄镇南井固村脱贫户刘金全,2022年6月通过劳务输出到江苏泰州蓝思电子公司务工,每天工资280元,月收入7000多元。

“三种渠道”打通就近吸纳就业通道。一是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和持证人员信息双发布机制,强化本地企业用工对接,满足群众就近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帮助6800人在本地企业实现就业。卫溪街道办事处顺河街村民牛自奇,2021年通过参加人社局举办的“金秋送爽”招聘会,应聘到河南品鲜一百有限公司工作,平均月薪6000元以上。二是“卫星工厂”吸纳一批。升级就业帮扶车间,引进设立“卫星工厂”,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更稳定、更高质量的家门口就业机会。累计通过卫星工厂安置就业342人。三是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新建1家县级创业孵化园黄河文化产业返乡创业孵化园,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技能人才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786人,带动就业17408人。白寺前岗村村民刘海燕,原来在山东务工,于2018年2月在人社局创业政策帮扶下返乡创业,创办了浚县海燕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300多户农户创业,帮助4000多人实现就业。

“两种渠道”打通兜底安置就业通道。一是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需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适度扩大岗位规模,安置“两类人员”劳动力3053人。二是爱心岗位援助就业。创新开展爱心援助就业专项行动,县慈善会面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集爱心资金,设置爱心岗位,累计安置829名乡村公益岗位无法兜底人员实现就业。

(供稿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