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通江:创新实施浙川协作项目+以工代赈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时间:2022-10-27 10:38: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李新发 高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把项目拉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探索以工代赈方式推进东西部协作项目——杨柏镇太平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把农民打造成乡村建设的专业施工队,让农民吃上技术饭、端上金饭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该项目累计就近吸纳劳动力385人(其中脱贫户45户58人),总支付劳务报酬超188万元,将带动288户实现人均增收2400元。项目实施以来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度持续走高,“赈”的初心落地落实,促振兴成效明显。

一、按技定岗,确保应用尽用不落户。把以工代赈方式作为招引项目业主的首要条件,明确规定民工劳务收入不低于项目投资总额12%,要求“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民工的尽量不用专业队”,最大限度吸引本村、本镇籍农户就近就业。就近招引低收入劳动力。优先使用项目区范围内及周边闲置劳动力,优先考虑已脱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因疫情影响滞留劳动力或有意愿参与建设的其他群众。适度放宽用工年龄限制。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和劳动力不足问题,打破60岁为有效劳动力的年龄规定和性别要求,在身体条件和用工需求符合的情况下,除高空、高危和特种岗位外,将普通用工岗位男女年龄上限放宽至70岁以下。多渠道开发个性化岗位。根据个人特长、意愿、技术基础、身体状况,因需设岗、以岗定员,不设置技术门槛。将工种分为技术岗位和“爱心岗”两大类,不足劳动力向周边乡镇辐射带动,让现有留守劳动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用尽用。  

二、以工代训,确保岗位需求能胜任把技能培训作为项目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前提工程,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技之长。全面摸排建立需求库。采取召开坝坝会、张贴公示公告、发放宣传手册和开播村级大喇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鼓励群众动员推荐周边亲戚朋友来项目工地务工。组织村干部、社长、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摸底调查,精准标注人员类别、工种意向、技术基础等,统一建立用工信息库。精准定位设置课程表。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进度、用工量、用工工种,科学设置道路建筑施工基本知识、砌筑基本知识与技能、砌筑材料与工具机械知识、园林绿化、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施工安全操作规范应急救援知识等工程项目课程,分类分批开展培训,快速提升农民工岗位胜任力。协力帮带提升含金量。坚持先进带后进,把施工场地作为实训基地,按照工种分类,以3—5人为一个工作组,由技能优秀的“熟手”担任队长,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手把手教、一带一学,形成技术辐射带动效应,全方位提升技术能力。

三、以量定工,确保工程进度跟得上。针对农村劳动力供需不稳定、技术需求不充分问题,按照“一项一策”原则,对项目进度实行日监测、日报告、日研判机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顺利进行。建立专职工作组。东西部协作实施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干责任制,由分管县级领导亲自挂牌督办,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乡、村两级成立专班工作组,配备一名专干,负责工程调度、督促和指导工作。落实专责协调员。将熟悉村情和有工地施工经验的村干部作为专职监测员、组织员,协调施工方和本地劳动力。对每日用工人数进行统计,实时掌握上工劳动力变化情况,精准统计次日用工需求量、工作种类和劳动力缺口,及时组织劳动力,保障项目进度。优化岗位配置。加强技术骨干人员的招引、储备及培养,对用工劳动力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持续评价,稳定重要岗位技术骨干力量。同时,针对旱情、疫情和技术层次不齐迟滞进度等问题,采取昼夜施工、分班作业的办法,加快推进项目,确保施工方和务工群众“双满意”。

四、规范管理,确保劳动权益有保障。充分借鉴浙江乡村建设经验、运用项目施工管理规则和以工代赈要求,结合施工人员实际,推动项目施工规范化管理。分类确定工资标准。按岗位和技能设置普工、技术普工、大工三类,工资标准分别为120元、200元、300元/每天,爱心岗位80元/每天,高于全县同类别同工种工资25%。分级建立激励机制。畅通晋升激励通道,当普工操作熟练度提升到达一定标准后,可晋升为技术普工并同步调整薪资,具有管理能力的还可承担部分工程“监理”成为“小包工头”。同时,设置满勤奖、加班奖,鼓励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对弱劳动力公益爱心岗在保证工资不减的情况下,实行白天晚上两班倒、轮岗制。按月足额兑现报酬。村支“两委”统一组织劳务,项目公司代买保险。每日早上固定时间组织“早班会”,强调安全生产意识和布置当天工作任务。劳务量按日统计,按月累计,定时发放,依据施工企业及项目施工管理组提供的考勤天数和出工情况核算后,由务工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公示,通过“一卡通”按月发放。施工方对没有足额支付劳务报酬或支付不合理的工程不予结算,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劳动力权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协同振兴    
乡村发展

四川通江:创新实施浙川协作项目+以工代赈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时间:2022-10-27 10:38: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新发 高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把项目拉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探索以工代赈方式推进东西部协作项目——杨柏镇太平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把农民打造成乡村建设的专业施工队,让农民吃上技术饭、端上金饭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该项目累计就近吸纳劳动力385人(其中脱贫户45户58人),总支付劳务报酬超188万元,将带动288户实现人均增收2400元。项目实施以来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度持续走高,“赈”的初心落地落实,促振兴成效明显。

一、按技定岗,确保应用尽用不落户。把以工代赈方式作为招引项目业主的首要条件,明确规定民工劳务收入不低于项目投资总额12%,要求“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民工的尽量不用专业队”,最大限度吸引本村、本镇籍农户就近就业。就近招引低收入劳动力。优先使用项目区范围内及周边闲置劳动力,优先考虑已脱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因疫情影响滞留劳动力或有意愿参与建设的其他群众。适度放宽用工年龄限制。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和劳动力不足问题,打破60岁为有效劳动力的年龄规定和性别要求,在身体条件和用工需求符合的情况下,除高空、高危和特种岗位外,将普通用工岗位男女年龄上限放宽至70岁以下。多渠道开发个性化岗位。根据个人特长、意愿、技术基础、身体状况,因需设岗、以岗定员,不设置技术门槛。将工种分为技术岗位和“爱心岗”两大类,不足劳动力向周边乡镇辐射带动,让现有留守劳动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用尽用。  

二、以工代训,确保岗位需求能胜任把技能培训作为项目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前提工程,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技之长。全面摸排建立需求库。采取召开坝坝会、张贴公示公告、发放宣传手册和开播村级大喇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鼓励群众动员推荐周边亲戚朋友来项目工地务工。组织村干部、社长、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摸底调查,精准标注人员类别、工种意向、技术基础等,统一建立用工信息库。精准定位设置课程表。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进度、用工量、用工工种,科学设置道路建筑施工基本知识、砌筑基本知识与技能、砌筑材料与工具机械知识、园林绿化、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施工安全操作规范应急救援知识等工程项目课程,分类分批开展培训,快速提升农民工岗位胜任力。协力帮带提升含金量。坚持先进带后进,把施工场地作为实训基地,按照工种分类,以3—5人为一个工作组,由技能优秀的“熟手”担任队长,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手把手教、一带一学,形成技术辐射带动效应,全方位提升技术能力。

三、以量定工,确保工程进度跟得上。针对农村劳动力供需不稳定、技术需求不充分问题,按照“一项一策”原则,对项目进度实行日监测、日报告、日研判机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顺利进行。建立专职工作组。东西部协作实施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干责任制,由分管县级领导亲自挂牌督办,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乡、村两级成立专班工作组,配备一名专干,负责工程调度、督促和指导工作。落实专责协调员。将熟悉村情和有工地施工经验的村干部作为专职监测员、组织员,协调施工方和本地劳动力。对每日用工人数进行统计,实时掌握上工劳动力变化情况,精准统计次日用工需求量、工作种类和劳动力缺口,及时组织劳动力,保障项目进度。优化岗位配置。加强技术骨干人员的招引、储备及培养,对用工劳动力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持续评价,稳定重要岗位技术骨干力量。同时,针对旱情、疫情和技术层次不齐迟滞进度等问题,采取昼夜施工、分班作业的办法,加快推进项目,确保施工方和务工群众“双满意”。

四、规范管理,确保劳动权益有保障。充分借鉴浙江乡村建设经验、运用项目施工管理规则和以工代赈要求,结合施工人员实际,推动项目施工规范化管理。分类确定工资标准。按岗位和技能设置普工、技术普工、大工三类,工资标准分别为120元、200元、300元/每天,爱心岗位80元/每天,高于全县同类别同工种工资25%。分级建立激励机制。畅通晋升激励通道,当普工操作熟练度提升到达一定标准后,可晋升为技术普工并同步调整薪资,具有管理能力的还可承担部分工程“监理”成为“小包工头”。同时,设置满勤奖、加班奖,鼓励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对弱劳动力公益爱心岗在保证工资不减的情况下,实行白天晚上两班倒、轮岗制。按月足额兑现报酬。村支“两委”统一组织劳务,项目公司代买保险。每日早上固定时间组织“早班会”,强调安全生产意识和布置当天工作任务。劳务量按日统计,按月累计,定时发放,依据施工企业及项目施工管理组提供的考勤天数和出工情况核算后,由务工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公示,通过“一卡通”按月发放。施工方对没有足额支付劳务报酬或支付不合理的工程不予结算,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劳动力权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