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澄城:打出组合拳 做好必修课 凝心聚力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

时间:2022-11-01 16:41:5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被确定为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县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以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为抓手,抢抓集中整顿干部作风不放,统筹部署尽锐出战,集中力量重点攻坚,以上率下凝聚合力,点对点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结积累了可长效发挥作用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对照标准建体系  同向发力破难题

县级统筹协调、上下对接,制定出台了紧扣如期摘牌验收1个目标,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1条底线,实施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善治乡村建设5个聚焦和发力发展质量、发展水平、村容村貌、综合实力、乡风文明5个提升的“1155”挂牌督办工作方案,筑牢夯实了四级责任体系,凝聚形成了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级联动构建省市县推进责任体系。省乡村振兴局、卫建委、住建厅等职能部门联合,深入调研指导,出台规章制度,政策倾斜扶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部署,分管领导一线督导,组建成立挂牌督办工作专班,周研判调度,月专题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上下同向发力。累计省市到位扶持资金9.37亿元,其中省级6.36亿元、市级3.01亿元,县级配套1280万元,形成了三级联动、部门协作、一体推进的挂牌督办工作格局。

加强领导构建县镇村推进责任体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挂牌督办工作领导小组,县上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下设督查指导组和10个镇街工作组,推行“日任务必办—周清单推进—月工作通报”闭环运行机制。坚持视频会调度、每周通报、每月专题推进,形成了县上统筹跟进指导、县级部门协同作战、镇村一线狠抓落实、常态督导检查为一体的工作推进体系,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攻坚克难构建重点工作推进责任体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创业就业、资产管理等10项工作重点,坚持把挂牌督办工作任务与国家、省市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突出“补短线、守常线、奔高线”,梳理细化10方面19类63项具体任务,建立了整改台账和任务、责任、工作“三个清单”,县级领导牵头包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抓点示范提标扩面,上下联动整体提升,确保了各项督办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巩固拓展。

严督实考构建职能部门推进责任体系。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对驻村帮扶日常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常态督查,县乡村振兴局每周随机抽查30个村300户的数据信息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公开公示通报。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调度会议,对包联帮扶成效差、关键指标错误多、群众满意度低的部门单位,实行包联帮扶排名通报、关键指标末位表态、问题较多追责问责三项制度,以严督实考推动各项督办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优化机制精施策   对症帮扶牢底线

县上坚持把防返贫动态监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按照1个全体农户、3类重点群体、7种筛查途径、8步认定程序、8类帮扶措施的“13788”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灵活帮扶措施,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对症分类施策,多元化落实帮扶措施,长效化扎实推进,全面筑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防线底线,实现了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1+N”帮扶联系机制。县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帮扶责任,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深入调查研究,可行性分析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定下发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扶联系工作方案》,科学界定了总体要求、人员选派、工作任务、保障机制等事项,建立了“1+N”帮扶联系全覆盖机制,明确了镇村党员干部、包联帮扶单位干部、网格员监测帮扶联系全体农户的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实现了对全县所有农户动态监测全覆盖。

建立动态监测集中排查机制。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15日-25日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排查,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3类群体,依托农户自主申报、村民小组报告、镇村干部排查、行业部门预警、监督渠道反馈、平台监测分析等7种途径筛查,按照风险预警、入户核查、信息比对、民主评议、村级公示、镇(街)审核、县级审定等8步程序,建立三个台账,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建立多元帮扶措施跟进机制。全面推行主要领导负责、镇(街)书记月遍访、周清单、半月督查通报、月调度推进、考核评优保障机制,对排查发现有致贫风险的户或纳入的监测户,根据帮扶对象实际,建立台账,有针对性采取产业扶持、稳岗就业、健康帮扶、教育帮扶、住房饮水、兜底保障、扶志扶智、大唐联系等8类措施,目前全县354户监测户均享受4种以上帮扶措施,消除风险户219户753人,风险消除率61.86%,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两业并重稳根基  联农带动促致富

县上针对产业帮扶力度弱、带农联农机制不完善和创业就业稳定性不强、质量不高等难题,聚焦产业基础薄弱、三产融合不够等重点,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铸链延链补链强链,全产业全链条经营,多层次多途径增值,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在培育主导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增收。紧紧围绕苹果、樱桃等水果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依托专家大院、专业团队、高素质农民3支队伍,采取技术化推广、品种化调优、设施化改造、品牌化营销举措。小麦宽幅沟播“3335”、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集成技术全省推广,千亩玉米示范田平均单产912.9公斤。2022年完成苹果“高接换优”2000亩、辐射带动3000亩;设施化改造樱桃示范园300亩、辐射带动200亩,年樱桃产值21.5亿元,果农人均增收3000元。

以创业促就业带动致富。紧扣脱贫人口、监测户等重点群体稳就业扩就业目标,培育和搭建各类就业平台,提供不间断招聘就业服务,举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暨苏陕劳务协作和易地搬迁安置点专场招聘会,实现了供需双方的有机对接。发挥标准化创业中心孵化作用,依托职业教育中心培训、劳动技工学校培育、金融机构服务3大支持体系,相继创建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家、县级创业孵化基地19家、孵化培育创业企业93家,带动就业达2130人。

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惠民。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扩大就业、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秉持“务实管用、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思路,因地制宜、一镇一业、一村一策,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设10个镇级产业园,探索出产业带动、筑巢引凤、全程服务、资源挖潜、文化旅游、要素入股6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化“三变”改革,盘活整合利用资源,优化联农带农机制。2021年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3496万元,112个村分红560万元,带动脱贫群众20612人。

四大行动补短板   巩固提升夯基础

紧紧抓住省级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县机遇不放,坚持政策加力、项目倾斜、资金增量“三强化”原则,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大力实施项目质量、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四大提升行动,全面推动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补短强弱、提档升级,筑牢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基。

大力实施项目质量提升行动。按照“项目快编、工程快干、资金快拨、成效快显”要求,坚持做到项目建设与产业培育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建设布局相结合,制定项目管理流程图,从资金绩效、项目运营、后期管护等方面闭环管理,实现资金投用精准化、项目管理精细化、资金效益最大化。2022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86亿元,编制项目263个,其中产业类、基础设施类分别占比58.32%和33.75%,完工项目233个,实现了项目、实施质量双提升。

强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围绕打通全县五纵一横的交通大动脉,共投资2.5亿元,实施了国道342西河大桥、国道242王庄至安里段、澄韦高速、合铜和澄韦高速引线5个项目,2022年9月30日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围绕群众居住条件,持续精准开展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改造危房40户,提升农房品质100户。围绕安全饮水,投资9177万元实施冯原、王庄、安里3镇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维修改造农村供水工程53处,受益群众11.95万人。

倾力实施教育医疗提升行动。依托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探索推行了政府资助、社会救助、教师帮扶、同伴互助、社团带动、邻里协助“四位一体六环联动”控辍保学模式,古徵中学、城关六小、县幼儿园全面建成,发放大唐·澄城英才教育奖助金120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县医院新建搬迁,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村卫生室达标建设、“行走的医院”投入运营,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域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聚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提升行动。在11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建立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采取“片长+楼长+单元长”方式,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基层治理全覆盖。依托中国大唐、苏陕协作等扶持,建立社区工厂3家,激励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建成运行了全县最大的幸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病有所医、难有所帮、老有所养。

搭建平台抓培育  振兴人才激活力

县上依托韦智敏人才工作室、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大唐集团、澄城县4方合作,韦智敏人才专家团、白永秀乡村振兴智囊团、乡土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团3个团队,10个镇街人才驿站的“4310”平台载体,着力实施高端人才牵引领航、驻村队伍能力提升、乡土人才培育壮大“三大工程”,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实施高端人才牵引领航工程。设立县级领导牵头挂帅的招才引智联络站,全覆盖调研摸底,建立了澄城籍在外人士库、规上企业家及专家人才库、农业领域专家人才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62名,有效缓解了一般人才不乏、高端领军人才稀缺的难题。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对全县各类人才分层次、分类型培训提升,持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全面实施驻村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筑牢夯实了“11310”责任体系,县上成立领导小组,镇党委成立办公室,推行了县级领导联镇包村、部门驻村包联、机关干部包抓到户的“三级”包联机制,组建了10个镇级乡村振兴帮扶团,建立驻村干部“实绩档案”,利用“互联网+”党建云平台、“沃土绽芳华”短视频等新媒体,集中展示驻村第一书记精神风貌、在岗状态和工作实绩,硬化了干部作风,激发激活了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内生动力。

给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壮大工程。依托外引外聘专家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分类分行业成立农业服务、医疗卫生、电子商务、工业倍增、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10个科技成果转化团,下沉基层一线,有针对性举办培训班和帮扶指导,提升能力水平,不断满足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技术的需求。紧紧围绕全产业链经营,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344人,为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永不出走的乡土人才队伍。

四新路径优治理  乡风文明谱新篇

县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促进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所在、优势所在,创新体制机制,“五治”有机融合、强化工作举措,标本兼治施策,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聚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凝聚起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五措联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统筹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建设,健全完善“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全覆盖组建起以机关企事业党员、农村党员、社会团体党员、两新组织党员2396人参与的网格化服务队伍,探索推行了五员议事促自治、法治保障立规矩、德治引领树新风、微心愿认领暖民心、彩虹服务强辐射等5种方式,初步形成了高效能治理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吉安城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五项机制”重塑人居环境新面貌。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作为事关人民根本福祉、关乎群众身心健康的大事来抓。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在村容村貌改造提升上,实行周督查通报、月观摩点评、季评比晾晒、年终考核奖惩和“红黄牌”长效化考核推进机制。加快实施城乡塑料垃圾减量化项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无害化处理项目和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资源利用项目,吴家坡等7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个提升”拓展乡村建设新路径。充分发挥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新样板的典型引领作用,挖掘乡村内涵、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多措并举,村村制定一个科学实用性规划,狠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优势主导产业配套两项工作重点,精准发力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四化建设标准,着力实现基础设施、产业效益、服务水平、居住环境、精神面貌五个提升,汇聚形成了以点带线、串点成面、全面推进的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五位一体”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了8类2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60名种植养殖大户、务果能手等先进个人。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一约四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一次道德讲堂、同唱一首歌、共看一部短片、齐诵一段经典、讲述一个故事的传承弘扬好家风“五个一”活动,塑形铸魂,强基固本,凝聚形成了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磅礴力量,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基层动态    

陕西澄城:打出组合拳 做好必修课 凝心聚力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

时间:2022-11-01 16:41:5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被确定为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县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以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为抓手,抢抓集中整顿干部作风不放,统筹部署尽锐出战,集中力量重点攻坚,以上率下凝聚合力,点对点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结积累了可长效发挥作用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对照标准建体系  同向发力破难题

县级统筹协调、上下对接,制定出台了紧扣如期摘牌验收1个目标,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1条底线,实施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善治乡村建设5个聚焦和发力发展质量、发展水平、村容村貌、综合实力、乡风文明5个提升的“1155”挂牌督办工作方案,筑牢夯实了四级责任体系,凝聚形成了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级联动构建省市县推进责任体系。省乡村振兴局、卫建委、住建厅等职能部门联合,深入调研指导,出台规章制度,政策倾斜扶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部署,分管领导一线督导,组建成立挂牌督办工作专班,周研判调度,月专题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上下同向发力。累计省市到位扶持资金9.37亿元,其中省级6.36亿元、市级3.01亿元,县级配套1280万元,形成了三级联动、部门协作、一体推进的挂牌督办工作格局。

加强领导构建县镇村推进责任体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挂牌督办工作领导小组,县上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下设督查指导组和10个镇街工作组,推行“日任务必办—周清单推进—月工作通报”闭环运行机制。坚持视频会调度、每周通报、每月专题推进,形成了县上统筹跟进指导、县级部门协同作战、镇村一线狠抓落实、常态督导检查为一体的工作推进体系,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攻坚克难构建重点工作推进责任体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创业就业、资产管理等10项工作重点,坚持把挂牌督办工作任务与国家、省市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突出“补短线、守常线、奔高线”,梳理细化10方面19类63项具体任务,建立了整改台账和任务、责任、工作“三个清单”,县级领导牵头包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抓点示范提标扩面,上下联动整体提升,确保了各项督办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巩固拓展。

严督实考构建职能部门推进责任体系。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对驻村帮扶日常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常态督查,县乡村振兴局每周随机抽查30个村300户的数据信息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公开公示通报。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调度会议,对包联帮扶成效差、关键指标错误多、群众满意度低的部门单位,实行包联帮扶排名通报、关键指标末位表态、问题较多追责问责三项制度,以严督实考推动各项督办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优化机制精施策   对症帮扶牢底线

县上坚持把防返贫动态监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按照1个全体农户、3类重点群体、7种筛查途径、8步认定程序、8类帮扶措施的“13788”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灵活帮扶措施,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对症分类施策,多元化落实帮扶措施,长效化扎实推进,全面筑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防线底线,实现了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1+N”帮扶联系机制。县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帮扶责任,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深入调查研究,可行性分析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定下发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扶联系工作方案》,科学界定了总体要求、人员选派、工作任务、保障机制等事项,建立了“1+N”帮扶联系全覆盖机制,明确了镇村党员干部、包联帮扶单位干部、网格员监测帮扶联系全体农户的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实现了对全县所有农户动态监测全覆盖。

建立动态监测集中排查机制。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15日-25日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排查,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3类群体,依托农户自主申报、村民小组报告、镇村干部排查、行业部门预警、监督渠道反馈、平台监测分析等7种途径筛查,按照风险预警、入户核查、信息比对、民主评议、村级公示、镇(街)审核、县级审定等8步程序,建立三个台账,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建立多元帮扶措施跟进机制。全面推行主要领导负责、镇(街)书记月遍访、周清单、半月督查通报、月调度推进、考核评优保障机制,对排查发现有致贫风险的户或纳入的监测户,根据帮扶对象实际,建立台账,有针对性采取产业扶持、稳岗就业、健康帮扶、教育帮扶、住房饮水、兜底保障、扶志扶智、大唐联系等8类措施,目前全县354户监测户均享受4种以上帮扶措施,消除风险户219户753人,风险消除率61.86%,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两业并重稳根基  联农带动促致富

县上针对产业帮扶力度弱、带农联农机制不完善和创业就业稳定性不强、质量不高等难题,聚焦产业基础薄弱、三产融合不够等重点,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铸链延链补链强链,全产业全链条经营,多层次多途径增值,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在培育主导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增收。紧紧围绕苹果、樱桃等水果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依托专家大院、专业团队、高素质农民3支队伍,采取技术化推广、品种化调优、设施化改造、品牌化营销举措。小麦宽幅沟播“3335”、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集成技术全省推广,千亩玉米示范田平均单产912.9公斤。2022年完成苹果“高接换优”2000亩、辐射带动3000亩;设施化改造樱桃示范园300亩、辐射带动200亩,年樱桃产值21.5亿元,果农人均增收3000元。

以创业促就业带动致富。紧扣脱贫人口、监测户等重点群体稳就业扩就业目标,培育和搭建各类就业平台,提供不间断招聘就业服务,举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暨苏陕劳务协作和易地搬迁安置点专场招聘会,实现了供需双方的有机对接。发挥标准化创业中心孵化作用,依托职业教育中心培训、劳动技工学校培育、金融机构服务3大支持体系,相继创建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家、县级创业孵化基地19家、孵化培育创业企业93家,带动就业达2130人。

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惠民。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扩大就业、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秉持“务实管用、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思路,因地制宜、一镇一业、一村一策,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设10个镇级产业园,探索出产业带动、筑巢引凤、全程服务、资源挖潜、文化旅游、要素入股6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化“三变”改革,盘活整合利用资源,优化联农带农机制。2021年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3496万元,112个村分红560万元,带动脱贫群众20612人。

四大行动补短板   巩固提升夯基础

紧紧抓住省级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县机遇不放,坚持政策加力、项目倾斜、资金增量“三强化”原则,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大力实施项目质量、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四大提升行动,全面推动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补短强弱、提档升级,筑牢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基。

大力实施项目质量提升行动。按照“项目快编、工程快干、资金快拨、成效快显”要求,坚持做到项目建设与产业培育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建设布局相结合,制定项目管理流程图,从资金绩效、项目运营、后期管护等方面闭环管理,实现资金投用精准化、项目管理精细化、资金效益最大化。2022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86亿元,编制项目263个,其中产业类、基础设施类分别占比58.32%和33.75%,完工项目233个,实现了项目、实施质量双提升。

强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围绕打通全县五纵一横的交通大动脉,共投资2.5亿元,实施了国道342西河大桥、国道242王庄至安里段、澄韦高速、合铜和澄韦高速引线5个项目,2022年9月30日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围绕群众居住条件,持续精准开展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改造危房40户,提升农房品质100户。围绕安全饮水,投资9177万元实施冯原、王庄、安里3镇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维修改造农村供水工程53处,受益群众11.95万人。

倾力实施教育医疗提升行动。依托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探索推行了政府资助、社会救助、教师帮扶、同伴互助、社团带动、邻里协助“四位一体六环联动”控辍保学模式,古徵中学、城关六小、县幼儿园全面建成,发放大唐·澄城英才教育奖助金120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县医院新建搬迁,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村卫生室达标建设、“行走的医院”投入运营,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域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聚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提升行动。在11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建立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采取“片长+楼长+单元长”方式,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基层治理全覆盖。依托中国大唐、苏陕协作等扶持,建立社区工厂3家,激励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建成运行了全县最大的幸福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病有所医、难有所帮、老有所养。

搭建平台抓培育  振兴人才激活力

县上依托韦智敏人才工作室、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大唐集团、澄城县4方合作,韦智敏人才专家团、白永秀乡村振兴智囊团、乡土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团3个团队,10个镇街人才驿站的“4310”平台载体,着力实施高端人才牵引领航、驻村队伍能力提升、乡土人才培育壮大“三大工程”,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实施高端人才牵引领航工程。设立县级领导牵头挂帅的招才引智联络站,全覆盖调研摸底,建立了澄城籍在外人士库、规上企业家及专家人才库、农业领域专家人才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62名,有效缓解了一般人才不乏、高端领军人才稀缺的难题。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对全县各类人才分层次、分类型培训提升,持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全面实施驻村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筑牢夯实了“11310”责任体系,县上成立领导小组,镇党委成立办公室,推行了县级领导联镇包村、部门驻村包联、机关干部包抓到户的“三级”包联机制,组建了10个镇级乡村振兴帮扶团,建立驻村干部“实绩档案”,利用“互联网+”党建云平台、“沃土绽芳华”短视频等新媒体,集中展示驻村第一书记精神风貌、在岗状态和工作实绩,硬化了干部作风,激发激活了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内生动力。

给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壮大工程。依托外引外聘专家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分类分行业成立农业服务、医疗卫生、电子商务、工业倍增、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10个科技成果转化团,下沉基层一线,有针对性举办培训班和帮扶指导,提升能力水平,不断满足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技术的需求。紧紧围绕全产业链经营,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344人,为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永不出走的乡土人才队伍。

四新路径优治理  乡风文明谱新篇

县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促进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所在、优势所在,创新体制机制,“五治”有机融合、强化工作举措,标本兼治施策,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聚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凝聚起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五措联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统筹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建设,健全完善“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全覆盖组建起以机关企事业党员、农村党员、社会团体党员、两新组织党员2396人参与的网格化服务队伍,探索推行了五员议事促自治、法治保障立规矩、德治引领树新风、微心愿认领暖民心、彩虹服务强辐射等5种方式,初步形成了高效能治理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吉安城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五项机制”重塑人居环境新面貌。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作为事关人民根本福祉、关乎群众身心健康的大事来抓。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在村容村貌改造提升上,实行周督查通报、月观摩点评、季评比晾晒、年终考核奖惩和“红黄牌”长效化考核推进机制。加快实施城乡塑料垃圾减量化项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无害化处理项目和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资源利用项目,吴家坡等7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个提升”拓展乡村建设新路径。充分发挥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新样板的典型引领作用,挖掘乡村内涵、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多措并举,村村制定一个科学实用性规划,狠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优势主导产业配套两项工作重点,精准发力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四化建设标准,着力实现基础设施、产业效益、服务水平、居住环境、精神面貌五个提升,汇聚形成了以点带线、串点成面、全面推进的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五位一体”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了8类2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60名种植养殖大户、务果能手等先进个人。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一约四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一次道德讲堂、同唱一首歌、共看一部短片、齐诵一段经典、讲述一个故事的传承弘扬好家风“五个一”活动,塑形铸魂,强基固本,凝聚形成了高质量打赢挂牌督办攻坚战的磅礴力量,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