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东平县坚定推进高效特色农业 让乡村振兴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间:2022-11-17 09:27:3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侯旭东

今年10月份,东平县老湖示范区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湿地栈桥,是飞鸟的天堂,也是旅游的目的地;打渔撒网,连同产业园内的忙碌,奏出家门口创业就业的动人交响;水浒好汉故事远扬、不夜城内光彩夺目,宋城繁华,依然可见……这是东平县老湖先行区乡村振兴的斑斓图画。

如今,放眼东平大地,一块块田地蔚为壮观,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项目加速推进,一幅鱼虾香、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东平大地徐徐展开,焕发着生命的活力,绽放着新希望。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今年以来,东平县始终坚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动摇,围绕富民强村目标,坚定不移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让乡村振兴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谱写了一曲村美民富产业旺的绚丽华章。

典型带动,吹响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集结号

几年前,梯门镇东瓦庄村还是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据东瓦庄村支部书记王兴宝介绍,该村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去掉种子、农药、化肥、浇灌的开支,一亩地仅能带来1000元左右的收益,村民、村集体增收难。王兴宝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回村后开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种植,一下子打开了产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流转土地1300余亩,高标准建设了200多个大棚,种植哈密瓜、猕猴桃、葡萄等经济作物,走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王兴宝说。依托产业园,东瓦庄村党员干部带头引导,鼓励群众通过承包大棚、就业务工增收致富。如今,东瓦庄村成立了果蔬康农业开发公司,注册了“馋嘴王”商标,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土地亩均收益跃升到1.5万元左右,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引领东瓦庄村驶入强村富民的快车道,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

今年以来,梯门镇借助东瓦庄村的产业发展优势,借势借力、引领全镇启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大会战,按照“政府引导、干部带头、资源整合、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整体思路,全力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截至目前,梯门镇特色农业总规模达到12589亩,同比增长167%,全镇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每年可提供近15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可实现增收2.4万元,实现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凤凰涅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围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东平县坚持群众主体、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着力激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典型带动、外出参观、算账对比、技术服务,群众参与特色农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沙河站镇、东平街道、接山镇、大羊镇等乡镇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喷薄之势。今年以来,全县新流转土地68140亩,已建成蔬菜大棚14520亩,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均同比增长60%以上。彭集花生、斑鸠店大蒜、新湖小龙虾、旧县小杂粮、黄河滩区中药村、沿湖水产品和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多点开花、活力迸发,一个个特色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项目不断涌现。目前,全县瓜菜蔬菜面积达16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已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昂首向百亿产业集群迈进。

破解难题,搬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走进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划一,棚内西红柿、有机菜花、贝贝南瓜等作物长势喜人。这个村目前已建设64个冬暖式大棚、57个中拱棚,预计每个大棚每年纯利润可达3万元左右,预计年收入可达360万元,实现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

想当年无盐村还是个“穷村”,谁也没有想到,一年的时间变化竟然这么大。2021年初,无盐村支部书记万忠华就有发展特色产业的设想,可是因为没有资金,再好的计划也没有办法实现。县乡村振兴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实地察看、座谈了解,认为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想法是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呼应群众期盼、附加值高、富民强村的好产业,在通过项目评审论证等程序的基础上,县里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500万元,在无盐村建设了64个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在此基础上,又增加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了17个中型拱棚。如今,无盐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呈现出产业旺、乡村美的喜人发展局面。

在沙河站镇屈楼村泉合蔬菜产业园种植基地,一棵棵清新翠绿的水果萝卜排列整齐,等待农民采摘装箱,田地里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据了解,水果萝卜预计亩产量在10000斤到12000斤之间。今年,泉合蔬菜产业园已陆续收获了菜花、螺丝椒、豆角、贝贝南瓜等蔬菜瓜果,入股的村民年底将按股金领取分红。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经过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县里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200万元,建设大棚105个,主要种植特色瓜果蔬菜,使沙河站镇特色产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县里将衔接乡村振兴资金优先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梯门镇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224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助力该镇特色农业发展领跑全县。今年以来,全县为8个乡镇街道投入衔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9020万元,为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东平县建立多元化的特色农业产业资金筹措新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落实各项惠农措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2022年累计投入涉农资金1.4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5亿元,引导群众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发放齐鲁富民贷、鲁担惠农贷、扶贫农户贷、生产贷等信贷资金7200万元,帮助群众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特色农业收益高、前景好,既要能落地,还要可持续。县农业农村局整合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特色农业服务队,组建了特色农业微信群,服务零距离、“手把手”现场指导,服务不打烊、“无时差”线上解答,帮助群众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开展领导干部驻乡镇包保行动,协调解决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加速崛起。这些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更满意。据了解,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大型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也在谋划建设中。

规范提升,产业项目焕发新的生机

走进戴庙镇雪龙制衣厂房,工人正忙着生产衣帽,开裁、缝制、烫整,大家都紧张的忙碌着……。这是2019年县里投入8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的扩规项目厂房。围绕建设“纺织服装小镇”目标,戴庙镇培育了泰安雪龙制衣、泰安碧海箱包等15家服装纺织加工企业和30余个服装加工点,带动周边1500余人就业。搬迁进入新社区的脱贫群众丰宝珍,在制衣车间就业将近三年,由于丈夫是残疾人,搬迁前全家只能靠种地维生。住进新时代佳苑社区后,41岁的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元,可以保障家庭生活开支。

东平县把产业发展作为重头戏,选择能扎根、接地气的产业项目,既把新项目建好,又把往年建设的老项目管好,让其持续发挥效益,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按照项目建设规范、资产确权规范、项目运营规范、收益管理规范“四个规范”要求,东平县对往年建设的老项目加强监督管理,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化解风险隐患,不断提升项目质效,实现群众、村集体的持续增收。从培育壮大原有产业项目、完善产业链支撑入手,对有技术、有市场、管理规范的往年项目进行扩规,壮大项目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脱贫攻坚以来,东平县建成项目257个,2022年当年实现收益1400万元,累计收益9502万元,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可带动4.5万户11.2余万人次实现增收。

行走在乡村振兴大路上的东平,每天都在书写着崭新的故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绘就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东平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东平县坚定推进高效特色农业 让乡村振兴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时间:2022-11-17 09:27:3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侯旭东

今年10月份,东平县老湖示范区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湿地栈桥,是飞鸟的天堂,也是旅游的目的地;打渔撒网,连同产业园内的忙碌,奏出家门口创业就业的动人交响;水浒好汉故事远扬、不夜城内光彩夺目,宋城繁华,依然可见……这是东平县老湖先行区乡村振兴的斑斓图画。

如今,放眼东平大地,一块块田地蔚为壮观,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项目加速推进,一幅鱼虾香、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东平大地徐徐展开,焕发着生命的活力,绽放着新希望。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今年以来,东平县始终坚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动摇,围绕富民强村目标,坚定不移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让乡村振兴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谱写了一曲村美民富产业旺的绚丽华章。

典型带动,吹响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集结号

几年前,梯门镇东瓦庄村还是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据东瓦庄村支部书记王兴宝介绍,该村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去掉种子、农药、化肥、浇灌的开支,一亩地仅能带来1000元左右的收益,村民、村集体增收难。王兴宝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回村后开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种植,一下子打开了产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流转土地1300余亩,高标准建设了200多个大棚,种植哈密瓜、猕猴桃、葡萄等经济作物,走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王兴宝说。依托产业园,东瓦庄村党员干部带头引导,鼓励群众通过承包大棚、就业务工增收致富。如今,东瓦庄村成立了果蔬康农业开发公司,注册了“馋嘴王”商标,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土地亩均收益跃升到1.5万元左右,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引领东瓦庄村驶入强村富民的快车道,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

今年以来,梯门镇借助东瓦庄村的产业发展优势,借势借力、引领全镇启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大会战,按照“政府引导、干部带头、资源整合、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整体思路,全力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截至目前,梯门镇特色农业总规模达到12589亩,同比增长167%,全镇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每年可提供近15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可实现增收2.4万元,实现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凤凰涅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围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东平县坚持群众主体、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着力激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典型带动、外出参观、算账对比、技术服务,群众参与特色农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沙河站镇、东平街道、接山镇、大羊镇等乡镇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喷薄之势。今年以来,全县新流转土地68140亩,已建成蔬菜大棚14520亩,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均同比增长60%以上。彭集花生、斑鸠店大蒜、新湖小龙虾、旧县小杂粮、黄河滩区中药村、沿湖水产品和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多点开花、活力迸发,一个个特色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项目不断涌现。目前,全县瓜菜蔬菜面积达16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已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昂首向百亿产业集群迈进。

破解难题,搬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走进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划一,棚内西红柿、有机菜花、贝贝南瓜等作物长势喜人。这个村目前已建设64个冬暖式大棚、57个中拱棚,预计每个大棚每年纯利润可达3万元左右,预计年收入可达360万元,实现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

想当年无盐村还是个“穷村”,谁也没有想到,一年的时间变化竟然这么大。2021年初,无盐村支部书记万忠华就有发展特色产业的设想,可是因为没有资金,再好的计划也没有办法实现。县乡村振兴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实地察看、座谈了解,认为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想法是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呼应群众期盼、附加值高、富民强村的好产业,在通过项目评审论证等程序的基础上,县里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500万元,在无盐村建设了64个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在此基础上,又增加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了17个中型拱棚。如今,无盐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呈现出产业旺、乡村美的喜人发展局面。

在沙河站镇屈楼村泉合蔬菜产业园种植基地,一棵棵清新翠绿的水果萝卜排列整齐,等待农民采摘装箱,田地里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据了解,水果萝卜预计亩产量在10000斤到12000斤之间。今年,泉合蔬菜产业园已陆续收获了菜花、螺丝椒、豆角、贝贝南瓜等蔬菜瓜果,入股的村民年底将按股金领取分红。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经过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县里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200万元,建设大棚105个,主要种植特色瓜果蔬菜,使沙河站镇特色产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县里将衔接乡村振兴资金优先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梯门镇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224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助力该镇特色农业发展领跑全县。今年以来,全县为8个乡镇街道投入衔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9020万元,为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东平县建立多元化的特色农业产业资金筹措新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落实各项惠农措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2022年累计投入涉农资金1.4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5亿元,引导群众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发放齐鲁富民贷、鲁担惠农贷、扶贫农户贷、生产贷等信贷资金7200万元,帮助群众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特色农业收益高、前景好,既要能落地,还要可持续。县农业农村局整合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特色农业服务队,组建了特色农业微信群,服务零距离、“手把手”现场指导,服务不打烊、“无时差”线上解答,帮助群众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开展领导干部驻乡镇包保行动,协调解决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加速崛起。这些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更满意。据了解,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大型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也在谋划建设中。

规范提升,产业项目焕发新的生机

走进戴庙镇雪龙制衣厂房,工人正忙着生产衣帽,开裁、缝制、烫整,大家都紧张的忙碌着……。这是2019年县里投入8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的扩规项目厂房。围绕建设“纺织服装小镇”目标,戴庙镇培育了泰安雪龙制衣、泰安碧海箱包等15家服装纺织加工企业和30余个服装加工点,带动周边1500余人就业。搬迁进入新社区的脱贫群众丰宝珍,在制衣车间就业将近三年,由于丈夫是残疾人,搬迁前全家只能靠种地维生。住进新时代佳苑社区后,41岁的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元,可以保障家庭生活开支。

东平县把产业发展作为重头戏,选择能扎根、接地气的产业项目,既把新项目建好,又把往年建设的老项目管好,让其持续发挥效益,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按照项目建设规范、资产确权规范、项目运营规范、收益管理规范“四个规范”要求,东平县对往年建设的老项目加强监督管理,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化解风险隐患,不断提升项目质效,实现群众、村集体的持续增收。从培育壮大原有产业项目、完善产业链支撑入手,对有技术、有市场、管理规范的往年项目进行扩规,壮大项目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脱贫攻坚以来,东平县建成项目257个,2022年当年实现收益1400万元,累计收益9502万元,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可带动4.5万户11.2余万人次实现增收。

行走在乡村振兴大路上的东平,每天都在书写着崭新的故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绘就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东平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