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蒲城县: 让老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2-11-17 12:35:4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21期作者:郑直 宁国栋

10月,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党睦镇沙坡头村酥梨收获的时节。在村东头的一个酥梨收购点,村民王寒录排在长长的队伍里,一边等待着出售刚刚采摘的酥梨,一边嗓门高八度地与村民谈论着好收成。不远处,收购点的工人们手脚不停地忙活着,对酥梨进行分拣装箱、搬运装车。

酥梨种植产业,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而这只是蒲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蒲城县立足实际,稳扎稳打,以实际行动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如今,蒲城县49万余农民群众共享着乡村振兴带来的持续增长的“红利”。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7_6.png今年9月,蒲城酥梨进入成熟期,枝头果实累累,承载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一树酥梨  奏响乡村“振兴曲”

又是一年酥梨丰收时。走进蒲城县孙镇焦庄村果农崔红强家的梨园,老远就能听到一家老少采摘酥梨的欢声笑语。

“我家30亩地的酥梨,去年卖了46万多块钱呢。”一说起自家梨园取得的“辉煌战果”,崔红强喜不自禁,“前两年按照镇上的引导,对梨树进行高接换头栽培后,酥梨的‘长相’越来越好看,‘体重’越来越重,平均单果半斤多,大的可达到两斤左右,客商都争着抢着要。看今年的行情,至少比去年多卖15万块钱,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啊!”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蒲城酥梨”不仅成为了该县一张值得骄傲的亮丽名片,更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如何让优势“老”产业换发“新”动能,为乡村振兴赋能,让更多农民群众由“吃得饱”变成“过得好”?截至目前,蒲城县酥梨种植面积已达27.3万亩,年产量46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

“果树品种改型后,梨的品质比一般梨甜,价钱也比一般梨高出3到5毛钱,一亩地能多收入3000块钱左右。”今年,对于龙阳镇望溪村的酥梨种植户刘友民来说,也是非比寻常的一年,酥梨还未成熟就已经被客商预订,在他看来,这些都得益于酥梨的提质增效。

从2019年开始,在县果业服务中心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刘永民陆续对14.5亩梨园进行间伐和土壤改良。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大提升了酥梨品质,如今,刘永民家的果园每亩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有了好品质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据蒲城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方辉介绍,该县在对果树品种更新换优、实施蒲城酥梨公用品牌战略的同时,先后在北京、重庆、上海、福州、南京、西安等国内大中城市及泰国、越南建立了15个蒲城酥梨直销窗口和18个品牌形象店,完成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的华丽转身。

客商远程下单,产地接单发货,已经成为近年来蒲城酥梨销售圈的常态。在陈庄镇一家酥梨储藏加工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称重、包装,180吨酥梨即将发往泰国。据加工基地负责人介绍,每年销往东南亚的酥梨订单达到5000到6000吨,加工季从每年9月份开始持续9个月,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收益2万元左右。

蒲城酥梨,不仅富了果农个人,也让村集体经济的收益翻了番。果农王寒录所在的沙坡头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管理运营新模式,建成180亩新品种梨产业示范园,不仅让村民每亩净赚5000元,还让村集体经济连年实现增长。合作社通过“分红”形式给果农返利,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果园打工+集体分红”的“三重收益”。

据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娟娟介绍,该县还打造了“梨花为媒”品牌,酥梨产业通过与摄影大赛、文化美食集市、研学旅行等活动有机结合,提升了蒲城酥梨产业文化附加值,打造了蒲城文化旅游特色名片,为广大果农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8_7.png蒲城酥梨果品在全国农产品展销大会上惊艳亮相。

一份保单  筑牢防返贫“堤坝”

2020年11月4日,在渭南市举办的“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上,蒲城县郑重宣布:全县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5999户962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但是,贫困县摘帽后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如何坚决堵住边脱贫边返贫的“沙漏”?蒲城早有先招。2018年,正值脱贫攻坚战时期,蒲城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蒲城支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产险蒲城支公司)联合推出了“防贫保”——县财政拿出约30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农村人口购买保险。

2021年2月底,受雨雪天气影响,蒲城县3000余亩农业大棚受灾,太平洋产险蒲城支公司立即全员出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定损。蒲城县龙池镇重泉村是当时受灾村之一。二组村民孙玲娃家4个大棚受损, 不到一天工夫,5000多元的理赔金就打到了她卡上。

蒲城县在紧急情况下开通绿色通道进行理赔的案例不止这一件。

今年7月15日—16日,蒲城县突遭强降雨,多路段出现大量积水,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抽调精兵强将与太平洋产险蒲城支公司组成应急工作小组,赶赴现场开展理赔查勘和救援抢险工作。暴雨结束不到48个小时,50余万元理赔款就送达近30余户属于“防贫保”保障人群的群众手中,助力群众灾后快速恢复生产生活。

“‘防贫保’理赔时,原则上也不重新建档立卡,只以防贫救助预警线实时监测进行框定。”蒲城县乡村振兴局信息监测中心主任程泰伦说,“防贫保”的有效实施,大大增强了参保对象抵御风险的能力,为防范返贫致贫加筑了一道“保护墙”,实现了参保对象得保障、经办机构可持续、财政补贴有效益的多赢格局。

据了解,截至目前,蒲城县全县防贫保险已经赔付480户,涉及金额520.8万元。

一本股权证  村民变股民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一夜之间竟变成了股民,每到年底都能分到4000多块钱。”9月29日,蒲城县党睦镇孝东村村民张新文手拿一本巴掌大小的红皮股权证,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与记者分享他的喜悦。  

“我们孝东村股份总数为1628股,每股原始股值401.15元,我家4口人共持有4股,今年每股的股值增加到了1106.75元。”张新文说。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缺乏、部分农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蒲城县创新发展思路,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园区建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沉睡资本”成为乡村发展的“活力源泉”。

孝东村是蒲城县推进“三变”改革的试点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方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盘活村子闲置土地、土地流转、果园托管、村民入股等形式,最大程度对土地进行“集约化”使用,将村集体、园区果农和全体村民利益紧密连在一条绳子上,把小农经济引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产业发展轨道,同时村民增加了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盈利分红三重收入。正如合作社理事长蒋顺喜说的那样:“合作社既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提高了果品的质量,还让村民实现了旱涝保收。”

“以前咱老百姓觉得和村上的事没有关系,现在不一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分红自然也就多了。”张新文和很多村民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镇各村对经营性资产进行逐项量化,然后按照成员身份认定,核算出每股的股值,每年给村民进行分红。”党睦镇副镇长原佳介绍,“2018年,全镇16个村逐村逐项完成资产量化,并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迈出了‘三变’改革的重要一步。脱贫攻坚期间,合作社收益主要用于扶持当时的贫困户,今年是面向所有村“股民”的第一次分红。”

荆姚镇普乐村村党支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结合本村实际创新发展新模式,引导承包户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用承包的10亩地办了养牛场,去年挣了十几万元呢!”村民潘树怀笑着说。

在普乐村村民眼中,潘树怀是 “见过大世面的人”。以前天南地北跑运输,后来办起了家庭养殖,日子过得很滋润。为了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普乐村村干部劝说潘树怀扩大家庭养殖场规模,并将村集体的养牛场托管给他。认真权衡后,潘树怀在承包的10亩土地上扩大养牛场规模。经过一年多的辛勤付出,不仅鼓了自己的腰包,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推进‘三变’改革,不仅夯实了村集体增收基础,增强了农村自身造血功能,而且让村集体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得到进一步强化。”蒲城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韩李军介绍,截至目前,蒲城县17个镇(街道)275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167730户685798名群众成为股民,行政村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摸清经营性资产2.4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8.6亿元,资源型资产187.94万亩,并将村级经营性资产全部量化到股份合作社,现已发放17.1万余本股权证,让农民群众分享到了更多的改革红利。

(作者单位分别为:陕西省渭南日报社、陕西省渭南市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蒲城县: 让老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2-11-17 12:35:4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21期

作者:郑直 宁国栋

10月,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党睦镇沙坡头村酥梨收获的时节。在村东头的一个酥梨收购点,村民王寒录排在长长的队伍里,一边等待着出售刚刚采摘的酥梨,一边嗓门高八度地与村民谈论着好收成。不远处,收购点的工人们手脚不停地忙活着,对酥梨进行分拣装箱、搬运装车。

酥梨种植产业,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而这只是蒲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蒲城县立足实际,稳扎稳打,以实际行动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如今,蒲城县49万余农民群众共享着乡村振兴带来的持续增长的“红利”。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7_6.png今年9月,蒲城酥梨进入成熟期,枝头果实累累,承载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一树酥梨  奏响乡村“振兴曲”

又是一年酥梨丰收时。走进蒲城县孙镇焦庄村果农崔红强家的梨园,老远就能听到一家老少采摘酥梨的欢声笑语。

“我家30亩地的酥梨,去年卖了46万多块钱呢。”一说起自家梨园取得的“辉煌战果”,崔红强喜不自禁,“前两年按照镇上的引导,对梨树进行高接换头栽培后,酥梨的‘长相’越来越好看,‘体重’越来越重,平均单果半斤多,大的可达到两斤左右,客商都争着抢着要。看今年的行情,至少比去年多卖15万块钱,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啊!”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蒲城酥梨”不仅成为了该县一张值得骄傲的亮丽名片,更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如何让优势“老”产业换发“新”动能,为乡村振兴赋能,让更多农民群众由“吃得饱”变成“过得好”?截至目前,蒲城县酥梨种植面积已达27.3万亩,年产量46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

“果树品种改型后,梨的品质比一般梨甜,价钱也比一般梨高出3到5毛钱,一亩地能多收入3000块钱左右。”今年,对于龙阳镇望溪村的酥梨种植户刘友民来说,也是非比寻常的一年,酥梨还未成熟就已经被客商预订,在他看来,这些都得益于酥梨的提质增效。

从2019年开始,在县果业服务中心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刘永民陆续对14.5亩梨园进行间伐和土壤改良。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大提升了酥梨品质,如今,刘永民家的果园每亩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有了好品质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据蒲城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方辉介绍,该县在对果树品种更新换优、实施蒲城酥梨公用品牌战略的同时,先后在北京、重庆、上海、福州、南京、西安等国内大中城市及泰国、越南建立了15个蒲城酥梨直销窗口和18个品牌形象店,完成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的华丽转身。

客商远程下单,产地接单发货,已经成为近年来蒲城酥梨销售圈的常态。在陈庄镇一家酥梨储藏加工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称重、包装,180吨酥梨即将发往泰国。据加工基地负责人介绍,每年销往东南亚的酥梨订单达到5000到6000吨,加工季从每年9月份开始持续9个月,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收益2万元左右。

蒲城酥梨,不仅富了果农个人,也让村集体经济的收益翻了番。果农王寒录所在的沙坡头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管理运营新模式,建成180亩新品种梨产业示范园,不仅让村民每亩净赚5000元,还让村集体经济连年实现增长。合作社通过“分红”形式给果农返利,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果园打工+集体分红”的“三重收益”。

据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娟娟介绍,该县还打造了“梨花为媒”品牌,酥梨产业通过与摄影大赛、文化美食集市、研学旅行等活动有机结合,提升了蒲城酥梨产业文化附加值,打造了蒲城文化旅游特色名片,为广大果农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8_7.png蒲城酥梨果品在全国农产品展销大会上惊艳亮相。

一份保单  筑牢防返贫“堤坝”

2020年11月4日,在渭南市举办的“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上,蒲城县郑重宣布:全县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5999户962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但是,贫困县摘帽后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如何坚决堵住边脱贫边返贫的“沙漏”?蒲城早有先招。2018年,正值脱贫攻坚战时期,蒲城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蒲城支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产险蒲城支公司)联合推出了“防贫保”——县财政拿出约30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农村人口购买保险。

2021年2月底,受雨雪天气影响,蒲城县3000余亩农业大棚受灾,太平洋产险蒲城支公司立即全员出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定损。蒲城县龙池镇重泉村是当时受灾村之一。二组村民孙玲娃家4个大棚受损, 不到一天工夫,5000多元的理赔金就打到了她卡上。

蒲城县在紧急情况下开通绿色通道进行理赔的案例不止这一件。

今年7月15日—16日,蒲城县突遭强降雨,多路段出现大量积水,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抽调精兵强将与太平洋产险蒲城支公司组成应急工作小组,赶赴现场开展理赔查勘和救援抢险工作。暴雨结束不到48个小时,50余万元理赔款就送达近30余户属于“防贫保”保障人群的群众手中,助力群众灾后快速恢复生产生活。

“‘防贫保’理赔时,原则上也不重新建档立卡,只以防贫救助预警线实时监测进行框定。”蒲城县乡村振兴局信息监测中心主任程泰伦说,“防贫保”的有效实施,大大增强了参保对象抵御风险的能力,为防范返贫致贫加筑了一道“保护墙”,实现了参保对象得保障、经办机构可持续、财政补贴有效益的多赢格局。

据了解,截至目前,蒲城县全县防贫保险已经赔付480户,涉及金额520.8万元。

一本股权证  村民变股民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一夜之间竟变成了股民,每到年底都能分到4000多块钱。”9月29日,蒲城县党睦镇孝东村村民张新文手拿一本巴掌大小的红皮股权证,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与记者分享他的喜悦。  

“我们孝东村股份总数为1628股,每股原始股值401.15元,我家4口人共持有4股,今年每股的股值增加到了1106.75元。”张新文说。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缺乏、部分农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蒲城县创新发展思路,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园区建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沉睡资本”成为乡村发展的“活力源泉”。

孝东村是蒲城县推进“三变”改革的试点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方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盘活村子闲置土地、土地流转、果园托管、村民入股等形式,最大程度对土地进行“集约化”使用,将村集体、园区果农和全体村民利益紧密连在一条绳子上,把小农经济引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产业发展轨道,同时村民增加了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盈利分红三重收入。正如合作社理事长蒋顺喜说的那样:“合作社既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提高了果品的质量,还让村民实现了旱涝保收。”

“以前咱老百姓觉得和村上的事没有关系,现在不一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分红自然也就多了。”张新文和很多村民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镇各村对经营性资产进行逐项量化,然后按照成员身份认定,核算出每股的股值,每年给村民进行分红。”党睦镇副镇长原佳介绍,“2018年,全镇16个村逐村逐项完成资产量化,并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迈出了‘三变’改革的重要一步。脱贫攻坚期间,合作社收益主要用于扶持当时的贫困户,今年是面向所有村“股民”的第一次分红。”

荆姚镇普乐村村党支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结合本村实际创新发展新模式,引导承包户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用承包的10亩地办了养牛场,去年挣了十几万元呢!”村民潘树怀笑着说。

在普乐村村民眼中,潘树怀是 “见过大世面的人”。以前天南地北跑运输,后来办起了家庭养殖,日子过得很滋润。为了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普乐村村干部劝说潘树怀扩大家庭养殖场规模,并将村集体的养牛场托管给他。认真权衡后,潘树怀在承包的10亩土地上扩大养牛场规模。经过一年多的辛勤付出,不仅鼓了自己的腰包,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推进‘三变’改革,不仅夯实了村集体增收基础,增强了农村自身造血功能,而且让村集体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得到进一步强化。”蒲城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韩李军介绍,截至目前,蒲城县17个镇(街道)275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167730户685798名群众成为股民,行政村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摸清经营性资产2.4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8.6亿元,资源型资产187.94万亩,并将村级经营性资产全部量化到股份合作社,现已发放17.1万余本股权证,让农民群众分享到了更多的改革红利。

(作者单位分别为:陕西省渭南日报社、陕西省渭南市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