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甘肃临夏: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时间:2022-12-01 11:18: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微信图片_20221201110838.jpg

近年来,甘肃省临夏市以全省“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主抓手,以农村“五改”为重点,坚持点上和面上结合,户内和户外结合,基础和产业结合,建设和治理结合,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速打造彰显魅力花都·公园城市的临夏美丽宜居新农村。

坚持点上和面上相结合,抓实乡村建设行动

坚持面上推进。实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分管领导一线督进、行业部门齐抓共管、各镇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乡村建设的创建提升,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研究制定了《临夏市农村“五改”工作方案》《临夏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确保乡村建设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坚持点上发力。坚持“抓点示范、连点成线、以线扩面”原则,立足各镇村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做到一村一特色,积极布局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等业态,打造出了彩陶王坪、芍药江牌、花韵草滩、慈王农庄、魅力折桥、悠闲瓦窑等多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节点。注重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听取群众在老旧房屋拆除、示范点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意见建议,通过群众自筹,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并有效支持乡村建设,让广大群众成为合力共建美丽家园的建设主人和受益主体。

微信图片_20221201110901.jpg

坚持户外和户内相结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坚持多规合一、逐村分析,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制定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各村具体功能定位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做到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确保规划既符合自然特性,又具备现代生产生活的舒适与便利,促进实现面上和谐、沿线美丽、户内整洁。坚持面上和谐。坚持把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作为当前农村风貌改造的有力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拆旧排危、美化亮化、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打造乡村风貌和谐、基础设施全、公共服务好、乡村治理优的乡村建设样板村。现今逐渐形成了以枹罕镇牡丹彩陶为主元素,折桥镇休闲康养为主元素,南龙镇田园风光为主元素、城郊镇娱乐游玩为主元素的一体化布面的乡村建设样板,真正让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因户制宜。把提升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摆在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围绕厨房改造、围墙改造、庭院改造、厕所改造、取暖改造等五大方面,结合户情实际,进行改造,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完成改厨1152户、热管电灶改造2297户、改院859户、改墙253户、改厕821户。

坚持基础和产业相结合,筑牢乡村建设根基

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为进一步提高产业效能,枹罕镇紧紧依托牡丹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改建路线长6.5km的青寺村至江牌村、江牌村至拜家村沿线道路;不断提高农业发展保障能力,持续推进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钢架大棚10508座,并配套修建蓄水池、泵房、喷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做好厕所革命、垃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探索建立了农村垃圾“户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长效管理模式,全市废旧农膜、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86%以上,新建改建农村户厕1107座。强化联农带农模式。坚持把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聚焦发展动能,大力发展“高精尖”现代化农业,形成了花卉、西瓜、树莓、牛羊四大产业为主导,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本年度建成投产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一期项目,达到满产状态的时候产量6000万支,亩产产值达到60万左右,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折桥树莓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运营,占地1000亩,吸引236户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加入,每亩土地每年可稳定增收1800元,解决周边300多名农户就业。西瓜种植基地通过村级合作社将西瓜基地经营权以每亩每年1800元的标准承包给种植企业,项目区土地流转农户户均每年可稳定增收1500元(土地流转费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50元,村级合作社收入增加150元,同时为附近农户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佳源牧业有限公司吸纳1600多户已脱贫户入股产业,每户每年稳定分红650元,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300多人实现持续增收。

微信图片_20221201110909.jpg

坚持建设和治理结合,凝聚乡村建设合力

坚持党建引领。以村级党组织为阵地,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思想教育、纽带桥梁、先锋模范、带动提升四大作用,带动村红白理事会、村妇女联合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共管共享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围绕在党支部周围,探索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模式。探索网格化管理。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原则,按区块将全村划分为四个网格,村网格化管理实行四级管理,在村内构建起“多网合一”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网格管理触角延伸至村民农户。实现社情民意迅速反应、惠民服务及时传达,提高为民办事工作效率。至目前,全市网络反馈事件办结率在97%以上。切实实现了“治理重心沉下去,治理能力提上来”,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兜好民生底线。坚持把“一行动一活动”作为优化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供养、残疾康复、留守关爱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有力举措,常态化开展比武练兵活动,提高干部政策知晓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至目前全市各级帮扶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累计开展比武大练兵活动村内222场次、镇内比14场次,市内赛1场次;全年开展送教上门59次、家庭签约医生上门走访19858次,化解矛盾纠纷300多件,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供稿单位:中共临夏市市委办公室)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甘肃临夏: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时间:2022-12-01 11:18: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微信图片_20221201110838.jpg

近年来,甘肃省临夏市以全省“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主抓手,以农村“五改”为重点,坚持点上和面上结合,户内和户外结合,基础和产业结合,建设和治理结合,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速打造彰显魅力花都·公园城市的临夏美丽宜居新农村。

坚持点上和面上相结合,抓实乡村建设行动

坚持面上推进。实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分管领导一线督进、行业部门齐抓共管、各镇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乡村建设的创建提升,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研究制定了《临夏市农村“五改”工作方案》《临夏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确保乡村建设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坚持点上发力。坚持“抓点示范、连点成线、以线扩面”原则,立足各镇村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做到一村一特色,积极布局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等业态,打造出了彩陶王坪、芍药江牌、花韵草滩、慈王农庄、魅力折桥、悠闲瓦窑等多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节点。注重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听取群众在老旧房屋拆除、示范点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意见建议,通过群众自筹,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并有效支持乡村建设,让广大群众成为合力共建美丽家园的建设主人和受益主体。

微信图片_20221201110901.jpg

坚持户外和户内相结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坚持多规合一、逐村分析,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制定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各村具体功能定位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做到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确保规划既符合自然特性,又具备现代生产生活的舒适与便利,促进实现面上和谐、沿线美丽、户内整洁。坚持面上和谐。坚持把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作为当前农村风貌改造的有力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拆旧排危、美化亮化、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打造乡村风貌和谐、基础设施全、公共服务好、乡村治理优的乡村建设样板村。现今逐渐形成了以枹罕镇牡丹彩陶为主元素,折桥镇休闲康养为主元素,南龙镇田园风光为主元素、城郊镇娱乐游玩为主元素的一体化布面的乡村建设样板,真正让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因户制宜。把提升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摆在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围绕厨房改造、围墙改造、庭院改造、厕所改造、取暖改造等五大方面,结合户情实际,进行改造,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完成改厨1152户、热管电灶改造2297户、改院859户、改墙253户、改厕821户。

坚持基础和产业相结合,筑牢乡村建设根基

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为进一步提高产业效能,枹罕镇紧紧依托牡丹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改建路线长6.5km的青寺村至江牌村、江牌村至拜家村沿线道路;不断提高农业发展保障能力,持续推进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钢架大棚10508座,并配套修建蓄水池、泵房、喷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做好厕所革命、垃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探索建立了农村垃圾“户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长效管理模式,全市废旧农膜、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86%以上,新建改建农村户厕1107座。强化联农带农模式。坚持把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聚焦发展动能,大力发展“高精尖”现代化农业,形成了花卉、西瓜、树莓、牛羊四大产业为主导,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本年度建成投产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一期项目,达到满产状态的时候产量6000万支,亩产产值达到60万左右,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折桥树莓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运营,占地1000亩,吸引236户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加入,每亩土地每年可稳定增收1800元,解决周边300多名农户就业。西瓜种植基地通过村级合作社将西瓜基地经营权以每亩每年1800元的标准承包给种植企业,项目区土地流转农户户均每年可稳定增收1500元(土地流转费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50元,村级合作社收入增加150元,同时为附近农户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佳源牧业有限公司吸纳1600多户已脱贫户入股产业,每户每年稳定分红650元,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300多人实现持续增收。

微信图片_20221201110909.jpg

坚持建设和治理结合,凝聚乡村建设合力

坚持党建引领。以村级党组织为阵地,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思想教育、纽带桥梁、先锋模范、带动提升四大作用,带动村红白理事会、村妇女联合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共管共享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围绕在党支部周围,探索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模式。探索网格化管理。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原则,按区块将全村划分为四个网格,村网格化管理实行四级管理,在村内构建起“多网合一”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网格管理触角延伸至村民农户。实现社情民意迅速反应、惠民服务及时传达,提高为民办事工作效率。至目前,全市网络反馈事件办结率在97%以上。切实实现了“治理重心沉下去,治理能力提上来”,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兜好民生底线。坚持把“一行动一活动”作为优化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供养、残疾康复、留守关爱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有力举措,常态化开展比武练兵活动,提高干部政策知晓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至目前全市各级帮扶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累计开展比武大练兵活动村内222场次、镇内比14场次,市内赛1场次;全年开展送教上门59次、家庭签约医生上门走访19858次,化解矛盾纠纷300多件,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供稿单位:中共临夏市市委办公室)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