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杨凯: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1-13 15:52:3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杨凯

三万多字的报告,每细读一遍,我们的感悟和体会更深一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关注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三农”新答卷提出了新思路,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

作为基层乡村振兴部门工作的同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集“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让广大农民生活越来越红火,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振兴乡村的核心,通过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打通利益链,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实现多业繁荣,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洪湖着重抓住水产品这个重点产业不放松,大做特做强做水产品文章,让农民靠水吃水,靠水致富。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内育、外引并举,构建乡村本土人才、引进人才、专业人才共同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加大乡土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返乡入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高站位谋划人才工作,高标准推进“乡村引才育才聚才行动”,推动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生动局面。在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一把手”抓重大人才工程、重要人才政策、重点人才引进等机制,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统筹联动、督促落实、激励担当等方面积极探索。另一方面,要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职能单位形成人才第一的共识,不能搞“两张皮”,或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两不符。要下好人才“一盘棋”,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乡村人才工作格局。注重能人引领和借助“外脑”“外力”持续拉动,充分发挥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引领作用,集聚人才和资源要素,更好地带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具有特殊的巨大力量,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能形成相互联结的精神纽带,还能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消解困顿,赋予生活以意义、价值和快乐。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素质,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从而在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同时,不断推进乡村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乡村的整体进步。文化振兴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乡村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价值、情感、知识和趣味文化系统,总结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参悟智慧。正是这种追求和谐稳定安详从容的农耕文明土壤,才孕育出深厚博大的农耕文化,夯实了我国农业社会稳定的基石,使中国乡村稳定安宁,使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脉得以延续伸展。因此,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继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牢固树立“两山”理论,践行生态振兴战略,以优环境、壮产业、兴旅游为着力点,有效推动绿色生态向绿色经济转变,让生态振兴成为了乡村发展新引擎。一是以建设宜居环境为主抓手,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危房改造拆除及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的全面实施,彻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是以创建旅游名市名镇名村为主载体,推动乡村旅游稳步发展。通过大力实施林长制“五绿”行动和河湖长制“五清”举措,使洪湖全面绿色发展。三是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品,依托产业支撑,借势发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持续推进乡村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此全方位建设和美宜居的新乡村。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要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党建资源向乡村聚集,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以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以党建述职评议、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强村带弱村”等方式,结合“三乡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适时进行“补课充电”,不断推动形成领导有力,功能完善、运转有序的组织体系,夯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把乡村振兴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有力遵循。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系湖北省洪湖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学习园地    
高端视点

杨凯: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1-13 15:52:3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杨凯

三万多字的报告,每细读一遍,我们的感悟和体会更深一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关注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三农”新答卷提出了新思路,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

作为基层乡村振兴部门工作的同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集“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让广大农民生活越来越红火,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振兴乡村的核心,通过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打通利益链,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实现多业繁荣,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洪湖着重抓住水产品这个重点产业不放松,大做特做强做水产品文章,让农民靠水吃水,靠水致富。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内育、外引并举,构建乡村本土人才、引进人才、专业人才共同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加大乡土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返乡入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高站位谋划人才工作,高标准推进“乡村引才育才聚才行动”,推动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生动局面。在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中,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一把手”抓重大人才工程、重要人才政策、重点人才引进等机制,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统筹联动、督促落实、激励担当等方面积极探索。另一方面,要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职能单位形成人才第一的共识,不能搞“两张皮”,或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两不符。要下好人才“一盘棋”,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乡村人才工作格局。注重能人引领和借助“外脑”“外力”持续拉动,充分发挥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引领作用,集聚人才和资源要素,更好地带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具有特殊的巨大力量,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能形成相互联结的精神纽带,还能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消解困顿,赋予生活以意义、价值和快乐。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素质,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从而在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同时,不断推进乡村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乡村的整体进步。文化振兴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乡村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价值、情感、知识和趣味文化系统,总结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参悟智慧。正是这种追求和谐稳定安详从容的农耕文明土壤,才孕育出深厚博大的农耕文化,夯实了我国农业社会稳定的基石,使中国乡村稳定安宁,使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脉得以延续伸展。因此,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继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牢固树立“两山”理论,践行生态振兴战略,以优环境、壮产业、兴旅游为着力点,有效推动绿色生态向绿色经济转变,让生态振兴成为了乡村发展新引擎。一是以建设宜居环境为主抓手,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危房改造拆除及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的全面实施,彻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是以创建旅游名市名镇名村为主载体,推动乡村旅游稳步发展。通过大力实施林长制“五绿”行动和河湖长制“五清”举措,使洪湖全面绿色发展。三是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品,依托产业支撑,借势发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持续推进乡村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此全方位建设和美宜居的新乡村。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要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党建资源向乡村聚集,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以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以党建述职评议、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强村带弱村”等方式,结合“三乡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适时进行“补课充电”,不断推动形成领导有力,功能完善、运转有序的组织体系,夯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把乡村振兴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有力遵循。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系湖北省洪湖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