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桂东桥头乡:在做强特色产业上闯出新路子

时间:2023-01-13 21:06:2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彭慧 张青山

寒冬时节,走进湖南省桂东县桥头乡白水村的君臣红茶专业合作社生态茶园基地,只见一垅垅的茶园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一株株绿油油的茶树,漾出茶农们的喜悦,合作社负责人何君臣正在向前来调研的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以及桂东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讲授冬季茶叶如何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QQ截图20230113210846.jpg

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右二)在茶叶基地调研

何君臣以前在矿山采矿,90年代初便转型接过父辈的衣钵开始种茶,如今流转土地种植了500多亩,带动本村留守妇女和老人5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

桂东地处罗霄山脉深处,毗邻井冈山,是革命老区。在2018年8月成为湖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国贫县。桥头乡终年云雾缭绕,雨多潮湿,气候温润,极适合茶叶生长。这里的百姓种茶历史悠久,自明末至今已有300多年,古来乃湘赣茶叶边贸之地,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玲珑茶的主产地。近年来,该乡在依托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名片,按照“两叶(茶叶、粽叶)一竹(楠竹)”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巩固茶叶发展态势,全乡茶叶总面积4万余亩,建有本地优质玲珑茶种苗繁育苗圃150亩,茶叶加工企业60余家,茶农已发展到6000余名。 QQ截图20230113210921.jpg

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右一)在与茶叶种植户何君臣(中)探讨茶叶销售情况

何君臣靠茶叶种植,注册了乌石寨商标,并通过加工把茶叶卖到江西、广东等地,成为当地种茶致富的带头人之一。

QQ截图20230113210939.jpg  粽叶种植户黄小云在挖粽苗

今年63岁的黄小云是桥头乡红桥社区种植粽叶最早的种植户,2000年代就开始采摘粽叶赶集去卖,如今在自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植了七、八亩,仅卖粽叶和粽苗收入近10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盖上了新楼房。“粽叶不愁销路,浙江老板上门来收购,种植粽叶比种粮食要强若干倍。”黄小云欣慰地说。

桥头乡党委、政府为了加强粽叶产业的指导与推广,建立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全力推进粽叶发展,全乡粽叶总面积6000余亩,加工企业4家,综合产值1500万元。 QQ截图20230113211000.jpg

桥头乡乡长曹倩(左一)在楠竹开发示范基地调研

在做强特色产业上,桥头乡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变桥头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目前,全乡楠竹种植面积932.8公顷,年产楠竹5000吨,竹笋2000吨,综合产值2200万元,仅楠竹产业在桥头农商行的存款达2.4亿元。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全乡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

“接下来,我们桥头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持续活力与动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共同发展模式。加快改造提质茶叶产业,持续优品种、提品质、上品味、树品牌,着力延链条、拓市场、扩销售、提效益。扶持发展粽叶产业,在扩规模、防病害、深加工、建冷库上下功夫。探索开发楠竹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在修林道、抓抚育、引投资上下功夫。支持各家快递物流公司网点落户桥头,确保桥头乡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对未来桥头乡特色产业发展做了新的命题。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基层动态    
0
基层动态

湖南桂东桥头乡:在做强特色产业上闯出新路子

时间:2023-01-13 21:06:2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彭慧 张青山

寒冬时节,走进湖南省桂东县桥头乡白水村的君臣红茶专业合作社生态茶园基地,只见一垅垅的茶园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一株株绿油油的茶树,漾出茶农们的喜悦,合作社负责人何君臣正在向前来调研的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以及桂东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讲授冬季茶叶如何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QQ截图20230113210846.jpg

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右二)在茶叶基地调研

何君臣以前在矿山采矿,90年代初便转型接过父辈的衣钵开始种茶,如今流转土地种植了500多亩,带动本村留守妇女和老人5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

桂东地处罗霄山脉深处,毗邻井冈山,是革命老区。在2018年8月成为湖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国贫县。桥头乡终年云雾缭绕,雨多潮湿,气候温润,极适合茶叶生长。这里的百姓种茶历史悠久,自明末至今已有300多年,古来乃湘赣茶叶边贸之地,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玲珑茶的主产地。近年来,该乡在依托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名片,按照“两叶(茶叶、粽叶)一竹(楠竹)”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巩固茶叶发展态势,全乡茶叶总面积4万余亩,建有本地优质玲珑茶种苗繁育苗圃150亩,茶叶加工企业60余家,茶农已发展到6000余名。 QQ截图20230113210921.jpg

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右一)在与茶叶种植户何君臣(中)探讨茶叶销售情况

何君臣靠茶叶种植,注册了乌石寨商标,并通过加工把茶叶卖到江西、广东等地,成为当地种茶致富的带头人之一。

QQ截图20230113210939.jpg  粽叶种植户黄小云在挖粽苗

今年63岁的黄小云是桥头乡红桥社区种植粽叶最早的种植户,2000年代就开始采摘粽叶赶集去卖,如今在自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植了七、八亩,仅卖粽叶和粽苗收入近10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盖上了新楼房。“粽叶不愁销路,浙江老板上门来收购,种植粽叶比种粮食要强若干倍。”黄小云欣慰地说。

桥头乡党委、政府为了加强粽叶产业的指导与推广,建立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全力推进粽叶发展,全乡粽叶总面积6000余亩,加工企业4家,综合产值1500万元。 QQ截图20230113211000.jpg

桥头乡乡长曹倩(左一)在楠竹开发示范基地调研

在做强特色产业上,桥头乡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变桥头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目前,全乡楠竹种植面积932.8公顷,年产楠竹5000吨,竹笋2000吨,综合产值2200万元,仅楠竹产业在桥头农商行的存款达2.4亿元。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全乡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

“接下来,我们桥头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持续活力与动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共同发展模式。加快改造提质茶叶产业,持续优品种、提品质、上品味、树品牌,着力延链条、拓市场、扩销售、提效益。扶持发展粽叶产业,在扩规模、防病害、深加工、建冷库上下功夫。探索开发楠竹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在修林道、抓抚育、引投资上下功夫。支持各家快递物流公司网点落户桥头,确保桥头乡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对未来桥头乡特色产业发展做了新的命题。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 中国乡村振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