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要切实做到让农民参与

时间:2023-02-20 17:59:1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04期作者:本刊编辑部

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农民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重大部署。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为组织农民参与乡村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引。

如何解决在乡村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好事没办好和干部干、农民看等问题,关键要使农民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过程、全环节推动农民参与。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规划者”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一些村庄制定的乡村规划看似高大上,却因为不接地气,被群众调侃“乡村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如何避免乡村规划只能“墙上挂挂”,关键要让农民在规划中说上话,将党的领导作用、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农民主体作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作用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村庄”,引导农民献计献策、共商共议,积极参与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编制专业人员要拿出足够时间和精力,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多些吸纳群众需求建议的地气,少些不切实际的洋气,这样才能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实施者”

一些地区在开展乡村建设中,出现“政府撸起袖子埋头干,农民撸起袖子旁边看”的现象。这其中既有政府大包大揽的问题,也有部分农民主体意识薄弱的问题。建设农民的乡村,不能只让农民当配角,农民自己能干的交给农民来干,各地可以通过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农民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要想办法带着农民干,比如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设施项目,由符合资质的主体承接后,优先聘用本地农民或通过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参与建设。这样能够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自己的乡村自己建,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自己的工程自己干,进一步保障了工程质量;自己的项目自己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监督者”

乡村建设,建设的是农民的乡村,关乎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乡村建得好不好,工程质量过不过关,农民需要监督权。在乡村建设中需要向农民赋权,不仅赋予知情权、参与权,还要赋予监督权,工程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需要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工程验收环节中,要给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更多监督权和话语权。同时,村民委员会应将承建的乡村建设项目收支情况,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及时公开,接受监督。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管护者”

       乡村建设,建是一时的,管是长期的,只有建管并重,才能确保项目长效运行。管护环节,在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运营企业管护责任的同时,充分依靠农民,引导农民。管护主体责任上,村民委员会所属的公共基础设施可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代管,户属设施由农户负责管护,供水、电力等设施运营企业优先聘用当地农民开展管护。管护方式方法上,推行“门前三包”,组织受益者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护。管护收费方式上,要健全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财政支持能力,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紧紧依靠农民,组织带动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乡村建设要切实做到让农民参与

时间:2023-02-20 17:59:1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0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农民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重大部署。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为组织农民参与乡村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引。

如何解决在乡村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好事没办好和干部干、农民看等问题,关键要使农民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过程、全环节推动农民参与。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规划者”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一些村庄制定的乡村规划看似高大上,却因为不接地气,被群众调侃“乡村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如何避免乡村规划只能“墙上挂挂”,关键要让农民在规划中说上话,将党的领导作用、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农民主体作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作用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村庄”,引导农民献计献策、共商共议,积极参与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编制专业人员要拿出足够时间和精力,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多些吸纳群众需求建议的地气,少些不切实际的洋气,这样才能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实施者”

一些地区在开展乡村建设中,出现“政府撸起袖子埋头干,农民撸起袖子旁边看”的现象。这其中既有政府大包大揽的问题,也有部分农民主体意识薄弱的问题。建设农民的乡村,不能只让农民当配角,农民自己能干的交给农民来干,各地可以通过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农民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要想办法带着农民干,比如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设施项目,由符合资质的主体承接后,优先聘用本地农民或通过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参与建设。这样能够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自己的乡村自己建,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自己的工程自己干,进一步保障了工程质量;自己的项目自己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监督者”

乡村建设,建设的是农民的乡村,关乎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乡村建得好不好,工程质量过不过关,农民需要监督权。在乡村建设中需要向农民赋权,不仅赋予知情权、参与权,还要赋予监督权,工程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需要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工程验收环节中,要给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更多监督权和话语权。同时,村民委员会应将承建的乡村建设项目收支情况,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及时公开,接受监督。

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管护者”

       乡村建设,建是一时的,管是长期的,只有建管并重,才能确保项目长效运行。管护环节,在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运营企业管护责任的同时,充分依靠农民,引导农民。管护主体责任上,村民委员会所属的公共基础设施可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代管,户属设施由农户负责管护,供水、电力等设施运营企业优先聘用当地农民开展管护。管护方式方法上,推行“门前三包”,组织受益者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护。管护收费方式上,要健全农村准经营性、经营性基础设施收费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财政支持能力,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紧紧依靠农民,组织带动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