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赵雄:扎实推进五个聚焦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

时间:2023-01-1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作者:赵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增强特色农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是农业大县,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以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全力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奋力开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第37页-34.PNG

近年来,云南省建水县力争打造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

聚焦优势特色,做大产业规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难点。各地一些产业既面临规模小、分散化和低水平等问题,也面临产业链条断裂和产业结构低端化的问题。产业规模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答题。

从“小农户”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建水县通过围绕“早、优、绿”三字方针,推动农业产业迈向规模化。突出“早”的特质,打造中国早熟优质果蔬重点生产地。以建设“世界技术、红河种植、全球消费、中国品牌”的浆果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完善农业基础条件。推进冬春蔬菜以及早熟葡萄、柑橘、蓝莓、石榴等规模化优势特色产业,以“早”争市场、创效益,全力推进以葡萄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力争把建水建设成为中国早熟优质果蔬重点生产地。突出“优”的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聚焦种养业精深加工,实施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建立健全产值、税收分享机制,以现有产业集群为基础,引导农业加工资源向园区集中,完善产业发展配套功能,打造现代产业“园区经济”,实施产业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升级。突出“绿”的底色,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难题的攻关破解,不断探索建水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强化农业执法监管,确保建水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绿”的底色更深、更浓、更鲜艳。

聚焦效益提升,推进产业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乡村多元价值提升大有可为,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谋划引领。

建水县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和经济、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日益凸显。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试点打造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标准引领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选树一批标准化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围绕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在强化生产、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建水县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气候等优势资源,通过开发农业在生态、环境、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多种功能,不断拓展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依托优越自然条件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量,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采取企业投资、政府扶持的方式,发挥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积极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

聚焦品牌战略,健全营销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好产品卖不了好价钱,这是一些地区在产业发展中经常面临的困局。主要原因是虽然有品质但无品牌或品牌价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获得有限的生产环节收益。推进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是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建水县着力提高产业创新力、品牌力、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产业兴旺。做强建水农业品牌。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支撑,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品牌培育工作格局。在巩固提升现有品牌基础上,挑选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大力推行“三品一标”公共品牌认证,加强对柑橘、蓝莓、葡萄、石榴等代表建水名片的产业品牌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销售领域和渠道,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把电子商务纳入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体系,有序引领和规范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拓大中城市高端市场。打造特色专业市场,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集商品展示、贸易洽谈、商品交易、商务会展、电子结算、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特色专业市场,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和社区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开拓对接高端消费市场。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大力开拓北方市场,开展大中城市驻点批发、社区到点零配等业务。完善线上线下市场体系。与超市和互联网平台对接,搞好线上线下营销,做好石榴、柑橘、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推介。与互联网企业对接,做好线上线下营销,让建水特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38页-35.jpg

云南省建水县利民万寿菊种植基地。

聚焦品质提升,强化产品精深加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在纵向贯通产加销中发挥着中心点作用,能够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建水县推动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和农户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建水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鼓励龙头企业加工开发建水优势农产品,通过政府引入或企业开发,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农产品新产品。着力提升精深加工层次。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主产地初加工。扶持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建设烘储、直供直销等设施,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和设施装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贮藏、加工和销售的经营方式,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

聚焦物流枢纽,完善冷链物流

乡村产业对高效优质的物流运营主体需求很大,不仅有利于提升组织货源、产销对接、品牌经营的能力水平,而且能够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乡村电商订单分散,利润不高,不易形成规模,导致物流企业不愿在农村布局。作为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必须发挥引导作用,让物流运营成为破解乡村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建水县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乡村物流配送体系稳步搭建。建设滇南农产品物流枢纽基地。以物流业发展顶层设计、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等要素为支撑,构建畅通省内、联通国内、通达国际的物流通道体系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站”的三级物流节点体系,将建水打造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健全冷链物流配套体系。以项目为支撑,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水火车北站物流中心,蔬菜主产区蔬菜批发市场,配套完善冷库、冷链物流等设施。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冷链仓储。围绕水果、蔬菜布局,坚持“农有、农用、农享”,积极争取省级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奖补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在田间地头建设一批农产品冷藏初加工设施。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下一步,建水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系云南省建水县委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书记视窗    
高端视点

赵雄:扎实推进五个聚焦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

时间:2023-01-1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

作者:赵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增强特色农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是农业大县,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以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全力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奋力开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第37页-34.PNG

近年来,云南省建水县力争打造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

聚焦优势特色,做大产业规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难点。各地一些产业既面临规模小、分散化和低水平等问题,也面临产业链条断裂和产业结构低端化的问题。产业规模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答题。

从“小农户”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建水县通过围绕“早、优、绿”三字方针,推动农业产业迈向规模化。突出“早”的特质,打造中国早熟优质果蔬重点生产地。以建设“世界技术、红河种植、全球消费、中国品牌”的浆果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完善农业基础条件。推进冬春蔬菜以及早熟葡萄、柑橘、蓝莓、石榴等规模化优势特色产业,以“早”争市场、创效益,全力推进以葡萄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力争把建水建设成为中国早熟优质果蔬重点生产地。突出“优”的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聚焦种养业精深加工,实施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建立健全产值、税收分享机制,以现有产业集群为基础,引导农业加工资源向园区集中,完善产业发展配套功能,打造现代产业“园区经济”,实施产业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升级。突出“绿”的底色,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难题的攻关破解,不断探索建水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强化农业执法监管,确保建水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绿”的底色更深、更浓、更鲜艳。

聚焦效益提升,推进产业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乡村多元价值提升大有可为,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谋划引领。

建水县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和经济、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日益凸显。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试点打造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标准引领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选树一批标准化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示范典型,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围绕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在强化生产、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建水县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气候等优势资源,通过开发农业在生态、环境、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多种功能,不断拓展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依托优越自然条件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量,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采取企业投资、政府扶持的方式,发挥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积极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

聚焦品牌战略,健全营销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好产品卖不了好价钱,这是一些地区在产业发展中经常面临的困局。主要原因是虽然有品质但无品牌或品牌价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获得有限的生产环节收益。推进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是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建水县着力提高产业创新力、品牌力、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产业兴旺。做强建水农业品牌。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支撑,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品牌培育工作格局。在巩固提升现有品牌基础上,挑选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大力推行“三品一标”公共品牌认证,加强对柑橘、蓝莓、葡萄、石榴等代表建水名片的产业品牌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销售领域和渠道,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把电子商务纳入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体系,有序引领和规范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拓大中城市高端市场。打造特色专业市场,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集商品展示、贸易洽谈、商品交易、商务会展、电子结算、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特色专业市场,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和社区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开拓对接高端消费市场。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大力开拓北方市场,开展大中城市驻点批发、社区到点零配等业务。完善线上线下市场体系。与超市和互联网平台对接,搞好线上线下营销,做好石榴、柑橘、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推介。与互联网企业对接,做好线上线下营销,让建水特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38页-35.jpg

云南省建水县利民万寿菊种植基地。

聚焦品质提升,强化产品精深加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在纵向贯通产加销中发挥着中心点作用,能够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建水县推动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和农户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建水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鼓励龙头企业加工开发建水优势农产品,通过政府引入或企业开发,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农产品新产品。着力提升精深加工层次。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主产地初加工。扶持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建设烘储、直供直销等设施,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和设施装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贮藏、加工和销售的经营方式,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

聚焦物流枢纽,完善冷链物流

乡村产业对高效优质的物流运营主体需求很大,不仅有利于提升组织货源、产销对接、品牌经营的能力水平,而且能够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乡村电商订单分散,利润不高,不易形成规模,导致物流企业不愿在农村布局。作为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必须发挥引导作用,让物流运营成为破解乡村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建水县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乡村物流配送体系稳步搭建。建设滇南农产品物流枢纽基地。以物流业发展顶层设计、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等要素为支撑,构建畅通省内、联通国内、通达国际的物流通道体系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站”的三级物流节点体系,将建水打造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健全冷链物流配套体系。以项目为支撑,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水火车北站物流中心,蔬菜主产区蔬菜批发市场,配套完善冷库、冷链物流等设施。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冷链仓储。围绕水果、蔬菜布局,坚持“农有、农用、农享”,积极争取省级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奖补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在田间地头建设一批农产品冷藏初加工设施。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下一步,建水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系云南省建水县委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