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当好振兴铺路石 擦亮发展新底色——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十年助力甘肃两地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3-02-0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3期作者:

甘肃省舟曲县博峪镇尖吉村、尖果诺村是两个被大山环抱,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2012年,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生物”)定点帮扶尖吉村、尖果诺村,开始了一段跨越800多公里的帮扶历程。2017年,甘肃省委又将兰州生物的帮扶任务调整至陇西县永吉乡尖山村、直沟村。陇西与兰州相距200公里,虽相较舟曲县近了不少,但在历史上一直是“苦瘠甲天下”之地。

十年来,兰州生物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国药集团党委及中国生物党委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精准施策、多点发力,成立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小组,先后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及队员共8人,助力4个深度贫困村先后脱贫,以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第74页-48.PNG

舟曲县博峪镇尖吉村村貌。

履行央企责任 当好百姓心中“定海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兰州生物始终牢记央企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将定点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扛在肩上。

十年来,兰州生物驻村干部走出生产车间、走入地头田间,用企业管理经验规划好脱贫致富行动举措,用“绣花功夫”下好脱贫振兴“精准棋”。驻村帮扶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以坚定的初心履行着光荣的使命。

2015年5月19日20时左右,尖吉村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道路被冲了,6户村民的房子被冲毁了,帮扶的太阳能路灯、公厕都没了……”村长金娃交打来电话,疲惫的声音中略带沙哑。

得知灾情后,兰州生物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载着雨鞋、手电等救援物资奔赴尖吉村。

“你们受苦了,大家都好吧?”“走,去你家里看看。”……工作组慰问了受灾村民,发放了救助金。“房子没了,项目毁了,我们再建,大家要相信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危难时刻,声声承诺犹如良药,治愈着村民受伤的心。

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曾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与否的基本指标。聚焦这个核心标准,兰州生物深度融入帮扶村脱贫进程,注资助力,解决了帮扶村长期无法解决的困难。

如今的尖吉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的二层楼,红瓦白墙,犹如东方“小瑞士”,防洪堤穿村而过,小河推动着转经筒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经幡迎风飘动,一片祥和宁静。 

 “远山的呼唤”作为兰州生物助学公益品牌活动,已在帮扶村小学连续开展了10年。每年开学季,小学生总能收到满满一书包的学习用具,春夏运动衣、冬季棉衣更是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家庭负担。

除了在学习物品方面进行帮扶,兰州生物还在改善当地教学研硬件设施上提供了很多资助。“电教机太好了,学生们可以上网课,能听到北京名师的授课。”尖山村小学校长王陇陇对电教机赞不绝口。新建的校舍、不断完善的教学设备,让山里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同样能享受音乐、美术、体育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年来,兰州生物投入资金42.85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优秀大学生共计90名,帮助困难家庭学子实现大学梦。

兰州生物的帮扶干部们紧盯困难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寻找帮扶村难点、重点,发挥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76页-49.PNG

“远山的呼唤”公益助学活动。

培育特色产业 鼓起百姓 “钱袋子”

博峪镇平均海拔2050米,气候湿润,温差适宜,为党参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党参花蜂蜜配上青稞酿造出的“蜂糖酒”亦深受市场欢迎。

90后小伙杨德从前在四川打工,2014年年底得知兰州生物发放了党参种植启动资金后,成为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通过开垦家里的撂荒地,杨德开始种植党参。

薛代花是80后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致富带头人,她带领村里的妇女率先在镇上成立了养蜂合作社。2018年,兰州生物整体收购了帮扶村8000斤蜂蜜,签下了合作社的第一笔订单。

如今,合作社顺利完成了企业化转型,“博峪藏家”牌蜂蜜更是闯出了品牌,销往全国。每年,村民都能获得合作社的分红。薛代花也成了舟曲县远近闻名的乡村企业家,当选了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

“王队,牛圈盖好了,来家里喝酒。”2022年7月,直沟村村民魏子荣特意来村委会告知工作队队长王建平这个好消息。这是兰州生物自2018年以来在陇西县建设的第123座养殖圈舍。

2018年年初,帮扶干部与村干部对县域内的养殖产业和示范村进行了调研。

“养牛是个好项目,牛不易生病,价格还好。”村干部康小石率先提议。“养牛是好,有圈的农户少啊。”回应之余,大家纷纷望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耀雄。

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当年夏天,17座新建的圈舍就住进了西蒙塔尔牛。第二年,村民杜永红家繁殖的第一头小牛卖了8000元,一家人高兴了一整年。如今,杜永红家饲养了8头牛,每年仅养牛一项就能收入3万余元。

从带领致富带头人,到带领全村人,兰州生物的帮扶让村民通过发展种养业有了本钱,生活也有了底气。连点成线、由点及面,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亮化宜居环境 筑起和美乡村“金银山”

每年端午是博峪镇举办“采花节”的日子。美丽的采花姑娘们换上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的“朵迪舞”。2016年,新建的文化活动广场给村民们提供了庆祝的场所,节日期间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记录乡村美丽景色。

兰州生物在定点帮扶工作中,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落实“生态宜居”战略方针。

针对定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美化方面存在的短板,兰州生物帮助村里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栽植了四季常青树木和应季花卉,设计建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长廊,打造了休闲娱乐的花园凉亭……

如今,走进帮扶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加强,经济发展提质增速,随着建设美丽乡村计划的逐步推进,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画卷正绚丽铺展,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露出幸福的笑脸。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发挥企业和行业优势,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兰州生物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交流会,锚定了新征程上的新目标。

未来,兰州生物将坚定不移地树牢党建引领“红色旗帜”,发挥好央企“压舱石”“顶梁柱”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供稿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小组)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协同振兴    

当好振兴铺路石 擦亮发展新底色——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十年助力甘肃两地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3-02-0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3期

作者:

甘肃省舟曲县博峪镇尖吉村、尖果诺村是两个被大山环抱,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2012年,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生物”)定点帮扶尖吉村、尖果诺村,开始了一段跨越800多公里的帮扶历程。2017年,甘肃省委又将兰州生物的帮扶任务调整至陇西县永吉乡尖山村、直沟村。陇西与兰州相距200公里,虽相较舟曲县近了不少,但在历史上一直是“苦瘠甲天下”之地。

十年来,兰州生物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国药集团党委及中国生物党委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精准施策、多点发力,成立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小组,先后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及队员共8人,助力4个深度贫困村先后脱贫,以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第74页-48.PNG

舟曲县博峪镇尖吉村村貌。

履行央企责任 当好百姓心中“定海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兰州生物始终牢记央企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将定点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扛在肩上。

十年来,兰州生物驻村干部走出生产车间、走入地头田间,用企业管理经验规划好脱贫致富行动举措,用“绣花功夫”下好脱贫振兴“精准棋”。驻村帮扶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以坚定的初心履行着光荣的使命。

2015年5月19日20时左右,尖吉村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道路被冲了,6户村民的房子被冲毁了,帮扶的太阳能路灯、公厕都没了……”村长金娃交打来电话,疲惫的声音中略带沙哑。

得知灾情后,兰州生物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载着雨鞋、手电等救援物资奔赴尖吉村。

“你们受苦了,大家都好吧?”“走,去你家里看看。”……工作组慰问了受灾村民,发放了救助金。“房子没了,项目毁了,我们再建,大家要相信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危难时刻,声声承诺犹如良药,治愈着村民受伤的心。

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曾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与否的基本指标。聚焦这个核心标准,兰州生物深度融入帮扶村脱贫进程,注资助力,解决了帮扶村长期无法解决的困难。

如今的尖吉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的二层楼,红瓦白墙,犹如东方“小瑞士”,防洪堤穿村而过,小河推动着转经筒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经幡迎风飘动,一片祥和宁静。 

 “远山的呼唤”作为兰州生物助学公益品牌活动,已在帮扶村小学连续开展了10年。每年开学季,小学生总能收到满满一书包的学习用具,春夏运动衣、冬季棉衣更是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家庭负担。

除了在学习物品方面进行帮扶,兰州生物还在改善当地教学研硬件设施上提供了很多资助。“电教机太好了,学生们可以上网课,能听到北京名师的授课。”尖山村小学校长王陇陇对电教机赞不绝口。新建的校舍、不断完善的教学设备,让山里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同样能享受音乐、美术、体育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年来,兰州生物投入资金42.85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优秀大学生共计90名,帮助困难家庭学子实现大学梦。

兰州生物的帮扶干部们紧盯困难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寻找帮扶村难点、重点,发挥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76页-49.PNG

“远山的呼唤”公益助学活动。

培育特色产业 鼓起百姓 “钱袋子”

博峪镇平均海拔2050米,气候湿润,温差适宜,为党参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党参花蜂蜜配上青稞酿造出的“蜂糖酒”亦深受市场欢迎。

90后小伙杨德从前在四川打工,2014年年底得知兰州生物发放了党参种植启动资金后,成为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通过开垦家里的撂荒地,杨德开始种植党参。

薛代花是80后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致富带头人,她带领村里的妇女率先在镇上成立了养蜂合作社。2018年,兰州生物整体收购了帮扶村8000斤蜂蜜,签下了合作社的第一笔订单。

如今,合作社顺利完成了企业化转型,“博峪藏家”牌蜂蜜更是闯出了品牌,销往全国。每年,村民都能获得合作社的分红。薛代花也成了舟曲县远近闻名的乡村企业家,当选了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

“王队,牛圈盖好了,来家里喝酒。”2022年7月,直沟村村民魏子荣特意来村委会告知工作队队长王建平这个好消息。这是兰州生物自2018年以来在陇西县建设的第123座养殖圈舍。

2018年年初,帮扶干部与村干部对县域内的养殖产业和示范村进行了调研。

“养牛是个好项目,牛不易生病,价格还好。”村干部康小石率先提议。“养牛是好,有圈的农户少啊。”回应之余,大家纷纷望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耀雄。

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当年夏天,17座新建的圈舍就住进了西蒙塔尔牛。第二年,村民杜永红家繁殖的第一头小牛卖了8000元,一家人高兴了一整年。如今,杜永红家饲养了8头牛,每年仅养牛一项就能收入3万余元。

从带领致富带头人,到带领全村人,兰州生物的帮扶让村民通过发展种养业有了本钱,生活也有了底气。连点成线、由点及面,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亮化宜居环境 筑起和美乡村“金银山”

每年端午是博峪镇举办“采花节”的日子。美丽的采花姑娘们换上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的“朵迪舞”。2016年,新建的文化活动广场给村民们提供了庆祝的场所,节日期间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记录乡村美丽景色。

兰州生物在定点帮扶工作中,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落实“生态宜居”战略方针。

针对定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美化方面存在的短板,兰州生物帮助村里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栽植了四季常青树木和应季花卉,设计建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长廊,打造了休闲娱乐的花园凉亭……

如今,走进帮扶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加强,经济发展提质增速,随着建设美丽乡村计划的逐步推进,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画卷正绚丽铺展,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露出幸福的笑脸。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发挥企业和行业优势,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兰州生物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交流会,锚定了新征程上的新目标。

未来,兰州生物将坚定不移地树牢党建引领“红色旗帜”,发挥好央企“压舱石”“顶梁柱”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供稿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小组)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