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永平:科学种植创高产 规模经营增效益

时间:2023-03-02 19:01:4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李述香 赵社召 杨福军

村民采摘枇杷.JPG

云南省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大理州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银江河谷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最高海拔点和最低海拔点相对高差1210.5米,立体气候明显,植物多样性突出。明末清初,杨柳树村就有种植枇杷的历史,村民祖祖辈辈都种植枇杷。但由于当时缺乏管理技术和品种老化等原因,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枇杷地慢慢变成了一片片荒山。

2010年,插队在杨柳树村老知青张德明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引进了“大五星枇杷”品种,发动村党总支书记张正超一起互帮互带重建产业,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管理、细心抚育,打造了杨柳树村“一村一品”枇杷特色产业品牌。2011年春,种田能手王正明为了响应村党支部“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的号召,在杨柳树村流转60多亩土地试种“大五星枇杷”,凭着扎实的农技功底和精细化管理,2014年枇杷开始挂果,鲜果一上市就得到消费者青睐,当年收入就达6万多元,初挂果亩产值就超过1000元。2015年,尝到甜头的王正明又流转50多亩土地扩大经营规模。2016年,王正明到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成立了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大五星枇杷”种植、枇杷苗培育。

经过10余年的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农场种植的枇杷亩产量达到1.5吨以上、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农场主王正明成为全村产业发展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186户农户从事枇杷种植,把昔日1961亩荒山荒坡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预计未来5年,全村枇杷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因成效显著,农场2020年被评为州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3年2月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培养地力,绿色种植保品质

农场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地块里进行土肥检测,根据土壤肥力,结合产量预期,建立配方施肥台账。同时,农场还采用果园绿肥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培养地力;在植保方面,农场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努力营造农作物抗病虫害的田间小气候。在田间地头设置太阳能杀虫灯及粘虫板等有效防虫设施,同时注意保护病虫天敌,达到虫吃虫的效果。适期防治、达标防治病虫害,是王正明通过多年种植总结出的防治经验。农场禁用任何催熟药,果子全靠自然成熟,大大提升了枇杷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王正明经常说“客户看中的是我们枇杷的口感,信赖的是我们的品质,我们时刻都绷紧绿色生态种植这根弦”。

精选品种,示范推广扩辐射

由于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杨柳树村的“大五星批把”具有皮薄肉厚、细嫩多汁、酸甜可口的特点,深受各地客户的喜爱,远销河北、上海、北京等地。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示范试验初见成效后,近年来,杨柳村围绕全县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路、形成特色”的思路,多管齐下坚持把枇杷种植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来发展。农场采取“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苗木培育、生产技术、基地教学等服务,带动杨柳树村枇杷种植面积1961亩,其中:丰产面积1200亩,实现产值1800万元。目前,枇杷产业已辐射周边瓦金村、瓦畔村、岔路村等,全乡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家庭农场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大五星批把”已成为杨柳树村继泡核桃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巧施肥料,总结归纳促高产

根据地力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时段,根据果木生长需要施加不同类型的肥料,摸索总结出“大五星枇杷”全生长过程均衡施肥“三法”:即长效肥与短效肥配比用、氮磷钾肥对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用。为达到科学施肥达到稳产增效的目的,农场制订了“三步”施肥方案:首先是枇杷花前肥,以磷钾肥为主;其次为壮果肥,以平衡肥为主;第三次为枇杷果收完后下肥,这是全年最重要的一次肥,来年丰产与否,这次肥是关键。农场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三元复合肥。通过巧施肥料,农场种植的枇杷亩产量是传统种植的3倍以上。

浅水活棵,节约用水降成本

农场地处高岗荒地,水源缺乏,如遇干旱,给枇杷树补水要提水,从源头到地头有300多米的提水管道。为节约用水,率先采用滴灌设备,大幅节省用水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枇杷产量和品质。

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抢市场

多年来,王正明坚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每年订阅农技类报刊书籍,积极参加各类农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水平。他结合地区特点,自创修剪技术和水肥调控技术,能让枇杷早开花、早结果,所产枇杷早于同行一周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

合作共赢,实现产业渐扩张

为了发展枇杷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农场牵头与村民合作成立了“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绿野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引导和销售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充分发挥了家庭农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全村100多户农户从事枇杷种植按照“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发展枇杷产业,即“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供应农资、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了农场和果农不为卖果发愁,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同时实现了枇杷产业在全乡镇的纵横扩张。

打造品牌,销售渠道更畅通

多年来,王正明既从事枇杷种植,也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根据近几年全村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销售困难的实际,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助合作社社员种植的枇杷卖个好价钱,2018年王正明注册了“厂街枇杷”商标,2022年被云南省列为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了绿色“厂街枇杷”品牌。农场采用“互联网+”模式,进行网络销售水果,把商标制成礼品盒对网络销售的水果进行包装销售,实现了多渠道销售模式,通过网络销售,销量每年在840吨左右,销售价格比在市场上销售提高一倍以上,通过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和河北、上海、北京等地水果批发商积极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科学记账,查找漏洞促发展

俗话说“好记性不抵烂笔头”,农场坚持规范建立台账和生产记录。王正明每天兜里总是装着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把每天的农事安排、生产资料进出、气温、风力、天气、土壤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晚上回来再记到台账。通过定期收支比对,研究最佳发展思路,2022年农场安装使用了“随手记账软件”后,有利于实现生产经营数字化、财务收支规范化、销量库存即时化。

珍惜荣誉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云南省永平县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将在村党总支部的引领下,接续做好枇杷产业、枇杷科技、枇杷文化三篇文章,通过引进新品种、提高优果率、拓宽销售路等途径确保枇杷果持续稳定增收。从“脱贫果”到“致富果”,在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下,如今,杨柳树枇杷正成为“振兴果”,在乡村振兴路上奏响“农文旅”融合“发展曲”。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云南永平:科学种植创高产 规模经营增效益

时间:2023-03-02 19:01:4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述香 赵社召 杨福军

村民采摘枇杷.JPG

云南省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大理州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银江河谷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最高海拔点和最低海拔点相对高差1210.5米,立体气候明显,植物多样性突出。明末清初,杨柳树村就有种植枇杷的历史,村民祖祖辈辈都种植枇杷。但由于当时缺乏管理技术和品种老化等原因,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枇杷地慢慢变成了一片片荒山。

2010年,插队在杨柳树村老知青张德明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引进了“大五星枇杷”品种,发动村党总支书记张正超一起互帮互带重建产业,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管理、细心抚育,打造了杨柳树村“一村一品”枇杷特色产业品牌。2011年春,种田能手王正明为了响应村党支部“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的号召,在杨柳树村流转60多亩土地试种“大五星枇杷”,凭着扎实的农技功底和精细化管理,2014年枇杷开始挂果,鲜果一上市就得到消费者青睐,当年收入就达6万多元,初挂果亩产值就超过1000元。2015年,尝到甜头的王正明又流转50多亩土地扩大经营规模。2016年,王正明到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成立了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大五星枇杷”种植、枇杷苗培育。

经过10余年的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农场种植的枇杷亩产量达到1.5吨以上、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农场主王正明成为全村产业发展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186户农户从事枇杷种植,把昔日1961亩荒山荒坡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预计未来5年,全村枇杷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因成效显著,农场2020年被评为州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3年2月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培养地力,绿色种植保品质

农场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地块里进行土肥检测,根据土壤肥力,结合产量预期,建立配方施肥台账。同时,农场还采用果园绿肥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培养地力;在植保方面,农场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努力营造农作物抗病虫害的田间小气候。在田间地头设置太阳能杀虫灯及粘虫板等有效防虫设施,同时注意保护病虫天敌,达到虫吃虫的效果。适期防治、达标防治病虫害,是王正明通过多年种植总结出的防治经验。农场禁用任何催熟药,果子全靠自然成熟,大大提升了枇杷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王正明经常说“客户看中的是我们枇杷的口感,信赖的是我们的品质,我们时刻都绷紧绿色生态种植这根弦”。

精选品种,示范推广扩辐射

由于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杨柳树村的“大五星批把”具有皮薄肉厚、细嫩多汁、酸甜可口的特点,深受各地客户的喜爱,远销河北、上海、北京等地。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示范试验初见成效后,近年来,杨柳村围绕全县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路、形成特色”的思路,多管齐下坚持把枇杷种植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来发展。农场采取“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苗木培育、生产技术、基地教学等服务,带动杨柳树村枇杷种植面积1961亩,其中:丰产面积1200亩,实现产值1800万元。目前,枇杷产业已辐射周边瓦金村、瓦畔村、岔路村等,全乡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家庭农场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大五星批把”已成为杨柳树村继泡核桃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巧施肥料,总结归纳促高产

根据地力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时段,根据果木生长需要施加不同类型的肥料,摸索总结出“大五星枇杷”全生长过程均衡施肥“三法”:即长效肥与短效肥配比用、氮磷钾肥对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用。为达到科学施肥达到稳产增效的目的,农场制订了“三步”施肥方案:首先是枇杷花前肥,以磷钾肥为主;其次为壮果肥,以平衡肥为主;第三次为枇杷果收完后下肥,这是全年最重要的一次肥,来年丰产与否,这次肥是关键。农场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三元复合肥。通过巧施肥料,农场种植的枇杷亩产量是传统种植的3倍以上。

浅水活棵,节约用水降成本

农场地处高岗荒地,水源缺乏,如遇干旱,给枇杷树补水要提水,从源头到地头有300多米的提水管道。为节约用水,率先采用滴灌设备,大幅节省用水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枇杷产量和品质。

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抢市场

多年来,王正明坚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每年订阅农技类报刊书籍,积极参加各类农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水平。他结合地区特点,自创修剪技术和水肥调控技术,能让枇杷早开花、早结果,所产枇杷早于同行一周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

合作共赢,实现产业渐扩张

为了发展枇杷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农场牵头与村民合作成立了“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绿野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引导和销售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充分发挥了家庭农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全村100多户农户从事枇杷种植按照“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发展枇杷产业,即“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供应农资、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了农场和果农不为卖果发愁,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同时实现了枇杷产业在全乡镇的纵横扩张。

打造品牌,销售渠道更畅通

多年来,王正明既从事枇杷种植,也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根据近几年全村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销售困难的实际,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助合作社社员种植的枇杷卖个好价钱,2018年王正明注册了“厂街枇杷”商标,2022年被云南省列为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了绿色“厂街枇杷”品牌。农场采用“互联网+”模式,进行网络销售水果,把商标制成礼品盒对网络销售的水果进行包装销售,实现了多渠道销售模式,通过网络销售,销量每年在840吨左右,销售价格比在市场上销售提高一倍以上,通过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和河北、上海、北京等地水果批发商积极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科学记账,查找漏洞促发展

俗话说“好记性不抵烂笔头”,农场坚持规范建立台账和生产记录。王正明每天兜里总是装着一支笔、一个小笔记本,把每天的农事安排、生产资料进出、气温、风力、天气、土壤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晚上回来再记到台账。通过定期收支比对,研究最佳发展思路,2022年农场安装使用了“随手记账软件”后,有利于实现生产经营数字化、财务收支规范化、销量库存即时化。

珍惜荣誉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云南省永平县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将在村党总支部的引领下,接续做好枇杷产业、枇杷科技、枇杷文化三篇文章,通过引进新品种、提高优果率、拓宽销售路等途径确保枇杷果持续稳定增收。从“脱贫果”到“致富果”,在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下,如今,杨柳树枇杷正成为“振兴果”,在乡村振兴路上奏响“农文旅”融合“发展曲”。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