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宁夏海原县:壮产业 稳就业 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

时间:2023-02-18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04期作者:郭建巍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让脱贫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共有3639户15221人从大山深处搬入安置点,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摆脱了昔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娶妻难、住房难的窘境。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海原县因地制宜抓产业、多种方式稳就业,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让脱贫群众踏上致富“快车道”。

第72页-57.PNG

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新貌。

壮产业 让幸福长在热土上

“这边好啊,村道硬化到家门口,每家都有小庭院,还免费发了红梅杏、香水梨及李子等树苗,让我们发展庭院经济。”谈起如今的生活,脱贫户马福礼乐呵呵地说。

搬迁后,史店乡苍湾村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发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苍湾村通过联农带农机制,种植红葱1万亩,涉及全村300户,带动脱贫户263人务工增收。

苍湾村是海原县全力做好搬迁后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原县加大搬迁后产业扶持力度,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实现安居乐业。

完成搬迁后,七营镇南堡村把工作重心迅速从解决好“怎么搬”向确保“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转变,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草畜产业。

“我们全村的幸福,就在这300多头安格斯牛身上了。”南堡村忠俊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余忠俊望着牛棚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话语中透出自信和干劲。

据余忠俊介绍,前些年他刚返乡发展养殖业时,养殖的是黄牛,因为品种不好,卖不出好价格。借助针对搬迁点的肉牛养殖“出户入园”政策,2020年,余忠俊成立了海原县忠俊养殖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300多头安格斯肉牛的养殖规模。

“现在合作社也走上正轨了,我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啥,接下来我会借着这个‘牛’势,带动村里的乡亲都过上好日子。”余忠俊憨笑着说。

目前,南堡村搬迁点牛存栏175头、羊存栏700只,草畜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为解决搬迁安置点户内空间狭小、养殖成本较高、效益不突出等问题,海原县以市场需求、高端品种、规模养殖为导向,坚持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集中建设了养殖园区,通过“出户入园”的方式发展肉牛养殖,农户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把牛交由村集体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出售,改自行散养为养殖场标准化喂养。

“出户入园”项目在有效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牛品质的同时,还使村民有时间务工或利用闲置的棚圈资源发展其他产业。目前,海原县3个搬迁养殖园区已入园70户,共有1736头牛。

第73页-58.PNG

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肉牛养殖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给牛添置饲草。

稳就业 新居民开启新生活

在南堡村帮扶车间,30多名妇女正在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生产服装。

“帮扶车间解决了村里妇女外出务工的难题,大家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到家里。像我们这些女孩在这里打工,离家近,家里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对现在的新生活,搬迁户韩娟娟很满意。

完成搬迁后,南堡村积极解决搬迁群众转移就业问题,把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

截至目前,南堡村引导外出务工840人,其中脱贫人口431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

在全县范围内,海原县为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累计举办建筑工程、中式烹调、刺绣、家政服务、纺织等技能培训40余次。同时,海原县还组织本县20余家劳务中介公司,对接浙江、湖北2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 

如今的海原县,通过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多措并举,已实现了搬迁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的占比,逐年提升产业规模,改善产业配比,为搬迁区打造致富产业,同时,聚力做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两个带头人’培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重点工作,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海原县委副书记李明说。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搬迁后扶    
资讯播报

宁夏海原县:壮产业 稳就业 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

时间:2023-02-18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04期

作者:郭建巍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让脱贫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共有3639户15221人从大山深处搬入安置点,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摆脱了昔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娶妻难、住房难的窘境。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海原县因地制宜抓产业、多种方式稳就业,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让脱贫群众踏上致富“快车道”。

第72页-57.PNG

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新貌。

壮产业 让幸福长在热土上

“这边好啊,村道硬化到家门口,每家都有小庭院,还免费发了红梅杏、香水梨及李子等树苗,让我们发展庭院经济。”谈起如今的生活,脱贫户马福礼乐呵呵地说。

搬迁后,史店乡苍湾村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发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苍湾村通过联农带农机制,种植红葱1万亩,涉及全村300户,带动脱贫户263人务工增收。

苍湾村是海原县全力做好搬迁后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原县加大搬迁后产业扶持力度,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实现安居乐业。

完成搬迁后,七营镇南堡村把工作重心迅速从解决好“怎么搬”向确保“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转变,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草畜产业。

“我们全村的幸福,就在这300多头安格斯牛身上了。”南堡村忠俊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余忠俊望着牛棚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话语中透出自信和干劲。

据余忠俊介绍,前些年他刚返乡发展养殖业时,养殖的是黄牛,因为品种不好,卖不出好价格。借助针对搬迁点的肉牛养殖“出户入园”政策,2020年,余忠俊成立了海原县忠俊养殖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300多头安格斯肉牛的养殖规模。

“现在合作社也走上正轨了,我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啥,接下来我会借着这个‘牛’势,带动村里的乡亲都过上好日子。”余忠俊憨笑着说。

目前,南堡村搬迁点牛存栏175头、羊存栏700只,草畜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为解决搬迁安置点户内空间狭小、养殖成本较高、效益不突出等问题,海原县以市场需求、高端品种、规模养殖为导向,坚持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集中建设了养殖园区,通过“出户入园”的方式发展肉牛养殖,农户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把牛交由村集体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出售,改自行散养为养殖场标准化喂养。

“出户入园”项目在有效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牛品质的同时,还使村民有时间务工或利用闲置的棚圈资源发展其他产业。目前,海原县3个搬迁养殖园区已入园70户,共有1736头牛。

第73页-58.PNG

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肉牛养殖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给牛添置饲草。

稳就业 新居民开启新生活

在南堡村帮扶车间,30多名妇女正在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生产服装。

“帮扶车间解决了村里妇女外出务工的难题,大家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到家里。像我们这些女孩在这里打工,离家近,家里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对现在的新生活,搬迁户韩娟娟很满意。

完成搬迁后,南堡村积极解决搬迁群众转移就业问题,把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

截至目前,南堡村引导外出务工840人,其中脱贫人口431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

在全县范围内,海原县为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累计举办建筑工程、中式烹调、刺绣、家政服务、纺织等技能培训40余次。同时,海原县还组织本县20余家劳务中介公司,对接浙江、湖北2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 

如今的海原县,通过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多措并举,已实现了搬迁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的占比,逐年提升产业规模,改善产业配比,为搬迁区打造致富产业,同时,聚力做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两个带头人’培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重点工作,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海原县委副书记李明说。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