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宁远:创新“1234”模式,以文旅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3-16 15:16:5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郑明辉 赵超 周科

近年来,湖南省宁远县积极融入省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局,锚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打造“永州南部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以九嶷山舜帝陵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文旅融合为依托、以旅游富民为核心,探索出一条以文旅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径。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获评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县、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突出一个定位,一以贯之抓牢“两线一点”布局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明确国家始祖文化旅游胜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舜文化旅游首选地和永州南部文化旅游中心的发展定位,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全力推进。

一是高品质布局。构建以“南部九嶷山舜帝陵风景区一线”“北部舂陵古镇一线”“县城宁远文庙点”为重点的“两线一点”文旅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布局。

二是高水准规划。先后邀请中冶集团、上海交大、成都来也公司等高端团队,编制全域旅游总规、专规、控规、详规等规划,出台《宁远县发展全域旅游若干意见》《宁远县“引客入宁”奖励办法》《宁远县农家乐、旅游民宿发展奖补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形成多规衔接、相互融合的规划体系。

三是高层次推动。按照全景、全时、全业、全民要求,把2500平方公里的县域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乡村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培育做大“锦绣潇湘·九嶷圣地”文旅品牌,构建“处处是景、时时见景、触景生情”的乡村旅游印象。

突出两个融合,一脉相承做活“旅游+”文章

文化与产业的珠联璧合,保护与传承的相得益彰,是文旅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将发展文旅产业与弘扬本土文化融合。

“旅游+舜德文化”凸显县域特色。以建设传承舜德文化引领区为目标,深入挖掘弘扬德政文化、德孝文化、德商文化,培育发展舜德文化实体产业,成功举办公祭舜帝大典、第五届世界儒家文明大会等文旅活动。特别是壬寅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实现网上祭祀、直播连线、全媒传播“三个首次”,网上参拜人次超1500万,全球直播观看人数超300万,九嶷山舜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

“旅游+瑶文化”彰显民俗风貌。充分利用瑶族地区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大力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在九疑山瑶族乡的盘江湾村建立民俗博物馆,展示瑶族服饰等瑶文化产品;在九龙村建立瑶族草龙舞传承基地,培育非遗传承人;在牛亚岭村打造瑶寨古民居群,致力弘扬跳长鼓舞、喝瓜箪酒、过半年、祭盘王等传统习俗,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深受游客青睐。

“旅游+状元文化”厚积人文底蕴。充分发挥下灌村“千年古村、状元故里”的人文优势,投资900万元,将百年古校灌溪学校改扩建成下灌民俗博物馆,收集木雕、土陶、农耕用具、戏曲服饰等文遗产品1000余件,成为全县开展文遗传承展示和戏曲培训、教育研学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将发展文旅产业与建设美丽乡村融合。

“旅游+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古色乡村。立足资源禀赋,注重功能提升,利用小桃园、琵琶岗、黄家大屋等古村落,因地制宜优化农村房屋、街巷风格风貌,塑造和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区域特色、建筑风格等“乡愁”基因,发展乡村旅游,创成中国传统古村落17个,吸引广大游客打卡。“旅游+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韵味乡村。高度重视、充分发挥8处“国保单位”、12处“省保单位”作用,将文物保护、利用、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打造了状元古村下灌、进士门第路亭村、书画之乡朵山村、醉美莲乡久安背等一批最美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让游客找到心中的“根”。

“旅游+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建设活力乡村。大力实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探索以村为单位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企业,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民俗饭店、风情客栈等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全县打造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6个,17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年均增收20%以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突出三大创新,一往无前完善旅游要素配套

坚持“跳出旅游抓旅游”,软硬齐抓,补齐要素短板,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升档。

一是兵团化统筹景区建设。成立全域旅游工作指挥部,整合35个部门力量齐抓,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最大领导、最强力量抓全域旅游,推动旅游发展由部门专抓向党政统筹转变,推动旅游产业由“官办旅游、大包大揽”向“官民结合、市场先导”转变,形成齐抓共管、全域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二是市场化推进景区项目。成立九嶷山文旅集团,与中国国旅、湖南建工等国企名企开展战略合作,市场化推进景区开发、经营、建设和管理,成功融资31.8亿元。与湖南经视合作市场营销,集中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近三年投资5.12亿元实施旅游项目21个,九嶷山游客中心、舜帝陵整体修缮等一批项目建成。全县拥有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5家。九嶷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景区、“最受海外游客欢迎的内地旅游目的地”。九嶷山舜帝陵景区入选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

三是链条化完善景区配套。实施“七来”行动,配套完善旅游“六要素”,新建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设施69处、宾馆酒店21家。推出寻根朝圣、休闲娱乐、文化研学、探险寻秘、美食养生、红色文化六大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形成以“骑行九嶷山、祭舜帝陵、拜永福寺、进状元府、游紫霞岩、漂九嶷河、登三分石、探原始林、赏瑶族风情、览千年学宫”为重点的旅游产品体系,研发九嶷山兔、九嶷斑竹、九嶷山酒等十大九嶷系列旅游周边产品和山水休闲健身游、三分石地质奇观科普游、舜帝祭祀文化观光游、灌溪田园风情游等特色产品。

突出四个共享,一心一意延展文旅振兴功效

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将文旅发展的成就惠及全县广大人民。

一是共享基础便利。紧紧围绕“两线一点”布局,将发展全域旅游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有序推进“一中心五片区”示范工程,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11个,提质改造农村旅游公路123公里,冷九公路的下灌旅游区至九嶷山景区段完成全面升级改造,成为一条“畅、安、舒、美、洁”的景观大道;完成五小水利设施建设1.9万余处,33.5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空心房300多万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35%、97.1%;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28个。

二是共享产业红利。始终把旅游作为推动农民增收、助力精准帮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带领更多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共享产业红利。湾井镇大凤村依托十里画廊、灌溪仙境等文旅资源,与九嶷山文旅集团联营开发民宿、野趣、飞拉达等旅游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三是共享生态纯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行荒山造林、通道绿化、水岸绿化、种苗基地建设、退耕还林系统治理,打造“江南九嶷”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封山育林近200万亩,让林地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实现“卖木头向卖风景”转变。如:集水源保护、湿地修复、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九嶷河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可带来游客80万人次,综合收入2.4亿元,惠及周边群众近10万人。

四是共享人才福利。紧紧抓住“聚集”和“培养”两条途径,通过直接引才、专家荐才、揭榜挂帅、柔性引才等方式,广大高层次文旅人才、乡村文化能人、文艺爱好者来宁创业就业,涌现出墨彩土陶“泥专家”陈各辉、“九嶷木雕”传承人毛刘军、蝶翅画及剪纸艺人胡晓红等一大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智力支撑。特别是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周燕,返乡自费成立大元社文化艺术交流中心,7年坚守,服务留守儿童8000余名,点燃乡村文化艺术之光,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第19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先进事迹获央视3次宣传推介。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湖南宁远:创新“1234”模式,以文旅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3-16 15:16:5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郑明辉 赵超 周科

近年来,湖南省宁远县积极融入省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局,锚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打造“永州南部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以九嶷山舜帝陵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文旅融合为依托、以旅游富民为核心,探索出一条以文旅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径。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获评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县、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突出一个定位,一以贯之抓牢“两线一点”布局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明确国家始祖文化旅游胜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舜文化旅游首选地和永州南部文化旅游中心的发展定位,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全力推进。

一是高品质布局。构建以“南部九嶷山舜帝陵风景区一线”“北部舂陵古镇一线”“县城宁远文庙点”为重点的“两线一点”文旅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布局。

二是高水准规划。先后邀请中冶集团、上海交大、成都来也公司等高端团队,编制全域旅游总规、专规、控规、详规等规划,出台《宁远县发展全域旅游若干意见》《宁远县“引客入宁”奖励办法》《宁远县农家乐、旅游民宿发展奖补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形成多规衔接、相互融合的规划体系。

三是高层次推动。按照全景、全时、全业、全民要求,把2500平方公里的县域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乡村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培育做大“锦绣潇湘·九嶷圣地”文旅品牌,构建“处处是景、时时见景、触景生情”的乡村旅游印象。

突出两个融合,一脉相承做活“旅游+”文章

文化与产业的珠联璧合,保护与传承的相得益彰,是文旅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将发展文旅产业与弘扬本土文化融合。

“旅游+舜德文化”凸显县域特色。以建设传承舜德文化引领区为目标,深入挖掘弘扬德政文化、德孝文化、德商文化,培育发展舜德文化实体产业,成功举办公祭舜帝大典、第五届世界儒家文明大会等文旅活动。特别是壬寅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实现网上祭祀、直播连线、全媒传播“三个首次”,网上参拜人次超1500万,全球直播观看人数超300万,九嶷山舜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

“旅游+瑶文化”彰显民俗风貌。充分利用瑶族地区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大力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在九疑山瑶族乡的盘江湾村建立民俗博物馆,展示瑶族服饰等瑶文化产品;在九龙村建立瑶族草龙舞传承基地,培育非遗传承人;在牛亚岭村打造瑶寨古民居群,致力弘扬跳长鼓舞、喝瓜箪酒、过半年、祭盘王等传统习俗,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深受游客青睐。

“旅游+状元文化”厚积人文底蕴。充分发挥下灌村“千年古村、状元故里”的人文优势,投资900万元,将百年古校灌溪学校改扩建成下灌民俗博物馆,收集木雕、土陶、农耕用具、戏曲服饰等文遗产品1000余件,成为全县开展文遗传承展示和戏曲培训、教育研学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将发展文旅产业与建设美丽乡村融合。

“旅游+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古色乡村。立足资源禀赋,注重功能提升,利用小桃园、琵琶岗、黄家大屋等古村落,因地制宜优化农村房屋、街巷风格风貌,塑造和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区域特色、建筑风格等“乡愁”基因,发展乡村旅游,创成中国传统古村落17个,吸引广大游客打卡。“旅游+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韵味乡村。高度重视、充分发挥8处“国保单位”、12处“省保单位”作用,将文物保护、利用、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打造了状元古村下灌、进士门第路亭村、书画之乡朵山村、醉美莲乡久安背等一批最美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让游客找到心中的“根”。

“旅游+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建设活力乡村。大力实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探索以村为单位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企业,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民俗饭店、风情客栈等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全县打造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6个,17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年均增收20%以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突出三大创新,一往无前完善旅游要素配套

坚持“跳出旅游抓旅游”,软硬齐抓,补齐要素短板,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升档。

一是兵团化统筹景区建设。成立全域旅游工作指挥部,整合35个部门力量齐抓,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最大领导、最强力量抓全域旅游,推动旅游发展由部门专抓向党政统筹转变,推动旅游产业由“官办旅游、大包大揽”向“官民结合、市场先导”转变,形成齐抓共管、全域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二是市场化推进景区项目。成立九嶷山文旅集团,与中国国旅、湖南建工等国企名企开展战略合作,市场化推进景区开发、经营、建设和管理,成功融资31.8亿元。与湖南经视合作市场营销,集中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近三年投资5.12亿元实施旅游项目21个,九嶷山游客中心、舜帝陵整体修缮等一批项目建成。全县拥有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5家。九嶷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景区、“最受海外游客欢迎的内地旅游目的地”。九嶷山舜帝陵景区入选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

三是链条化完善景区配套。实施“七来”行动,配套完善旅游“六要素”,新建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设施69处、宾馆酒店21家。推出寻根朝圣、休闲娱乐、文化研学、探险寻秘、美食养生、红色文化六大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形成以“骑行九嶷山、祭舜帝陵、拜永福寺、进状元府、游紫霞岩、漂九嶷河、登三分石、探原始林、赏瑶族风情、览千年学宫”为重点的旅游产品体系,研发九嶷山兔、九嶷斑竹、九嶷山酒等十大九嶷系列旅游周边产品和山水休闲健身游、三分石地质奇观科普游、舜帝祭祀文化观光游、灌溪田园风情游等特色产品。

突出四个共享,一心一意延展文旅振兴功效

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将文旅发展的成就惠及全县广大人民。

一是共享基础便利。紧紧围绕“两线一点”布局,将发展全域旅游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有序推进“一中心五片区”示范工程,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11个,提质改造农村旅游公路123公里,冷九公路的下灌旅游区至九嶷山景区段完成全面升级改造,成为一条“畅、安、舒、美、洁”的景观大道;完成五小水利设施建设1.9万余处,33.5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空心房300多万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35%、97.1%;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28个。

二是共享产业红利。始终把旅游作为推动农民增收、助力精准帮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带领更多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共享产业红利。湾井镇大凤村依托十里画廊、灌溪仙境等文旅资源,与九嶷山文旅集团联营开发民宿、野趣、飞拉达等旅游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三是共享生态纯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行荒山造林、通道绿化、水岸绿化、种苗基地建设、退耕还林系统治理,打造“江南九嶷”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封山育林近200万亩,让林地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实现“卖木头向卖风景”转变。如:集水源保护、湿地修复、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九嶷河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可带来游客80万人次,综合收入2.4亿元,惠及周边群众近10万人。

四是共享人才福利。紧紧抓住“聚集”和“培养”两条途径,通过直接引才、专家荐才、揭榜挂帅、柔性引才等方式,广大高层次文旅人才、乡村文化能人、文艺爱好者来宁创业就业,涌现出墨彩土陶“泥专家”陈各辉、“九嶷木雕”传承人毛刘军、蝶翅画及剪纸艺人胡晓红等一大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智力支撑。特别是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周燕,返乡自费成立大元社文化艺术交流中心,7年坚守,服务留守儿童8000余名,点燃乡村文化艺术之光,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第19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先进事迹获央视3次宣传推介。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