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何琼妹代表:让和美乡村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亮丽底色

时间:2023-03-17 16: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6期作者:本刊记者 高永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等。海南省共有64.97万脱贫人口,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琼妹。

第13页-75.PNG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琼妹在会上发言。宋国强/摄

守底线 促振兴

《中国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任务。海南省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上做了哪些工作?

何琼妹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健全保障机制,扎实推动巩固衔接各项工作落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机制。海南省领导干部延续脱贫攻坚联系点制度,持续深入推进定点帮扶村的工作;各市县党委和政府一把手亲自抓部署、督落实,500多名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分别建立了联系点,专盯落后乡镇、集体经济薄弱村,率先垂范、压实责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全省共选派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8200余人,覆盖所有乡镇村,其中驻村第一书记2561人。

二是优化监测帮扶机制。完善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和部门筛查预警方式,明确从发现风险线索到完成识别认定程序原则上不超过15天,对所有农村人口、重点区域、重点关注对象实行全覆盖动态监测和筛查,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为确保及时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明确完成识别程序后,村级10日内完成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申报,对于因灾因意外事故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事实清楚的,开启“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帮扶,再履行识别认定程序,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三是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建成海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信息监测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及时推送预警信息,从消极被动的事后救助向积极主动的事前监测预警转变。2022年,全省实施临时救助2.6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994.7万元。从2020年开始,创新实施、全面推广防贫综合保险,去年又将保费降至9.8元/人、下降11%,并对出险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防返贫监测线部分的收入损失进行补偿,有效提高了保险保障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2年,全省防贫保投保358万人,赔付金额125.48万元。优化天然橡胶保险政策,取消月最高赔付产量限制,采用直赔方式推行民营橡胶价格保险,有效帮助胶农稳定收入预期、提升割胶积极性。2022年,全省9.97万户胶农参保,参保面积227.76万亩、同比增长6.9%。

“土特产”激发新活力

《中国乡村振兴》: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请问,海南省下一步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何琼妹:乡村特色产业是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海南省从六个方面做好乡村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新活力。

做好“三篇文章”。在生态产业化方面,印发并落实《海南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开展试点、完善机制并及时总结经验。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做好结构性调整,推广高附加值的优质品种,淘汰附加值或产能较低的品种,使有限土地产出更多高价值农产品,带动农企和农民增收。注重发挥品牌作用,推动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用三年时间打造15个省级公用品牌,在国内外消费者中形成好的口碑。在联农带农机制方面,持续推进“六带动全覆盖”(即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生产全覆盖),引导经营主体、产业帮扶项目与脱贫户、监测对象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差异化分红。部署开展利益联结“回头看”行动,对产业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进行督导,对工作进度不明显的实施清单整改。

把握“三个重点”。在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上,由省级产业帮扶工作专班牵头,开展产业帮扶项目顶层谋划、分区域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项目实施和资金投入更精准,确保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衔接资金安排用于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占比不低于55%(其中中央衔接资金不低于60%)且不低于上年度占比,并重点支持产业基础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在推动转型发展上,持续向“立体式”种植养殖转型,针对橡胶、槟榔是海南脱贫地区主导产业,也是价格风险突出产业的实际,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药、林菌、林茶、林苗、林花、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蜂等套种套养模式。持续向“农文旅”融合转型,坚持将发展共享农庄作为推进“农文旅”融合的主要抓手,打造成乡村振兴工作的新亮点,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海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创新消费帮扶上,创设海南消费帮扶区域公用品牌Logo,指导市县打造消费帮扶品牌。举办乡村振兴电商直播培训、电商直播大赛和全省乡村振兴系统消费帮扶培训班,开展专题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活动和直播带货活动。开展消费帮扶认定工作,在脱贫地区培育认定一批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富民强县作用显著的帮扶龙头企业、消费帮扶重点产品。与电商平台加强对接合作,拓宽帮扶农产品销售渠道,把“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

建设和美乡村 保留乡味乡韵

《中国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您怎么理解“和美乡村”,下一步工作如何展开?

何琼妹: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拓展,一字之变,内涵却是极丰极深。美丽乡村更侧重表象,是外在美。和美乡村还要做到内在的和谐,是内在美,更强调乡村主体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要求都是围绕“和美”展开的,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和美”贯穿于乡村建设全过程。其中,“和”要求提升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达到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美”要求建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

在“乡村美”上: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乡村建设专项任务责任制,确保“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户厕防渗漏改造,统筹推进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治理,整村推进300个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村庄清洁常态化,深入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推进农村裸土覆绿。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岛旅游公路沿线乡村启动谋划一批和美乡村。推进美丽渔村示范创建工作,支持美丽渔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纳入美丽乡村统筹实施。

在“乡村和”上:持续改进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制定推进“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指导意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开展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智慧治理试点工作,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总结推广乡村治理典型经验,总结宣传一批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深化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制定印发《关于深化乡村治理积分制的通知》,提升积分制推广的质量和效果。适时组织开展积分制互学互鉴研讨交流会。适时组织开展表彰工作,对先进乡镇和模范村民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农户。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谋划一批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强化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不平凡一年取得的不平凡的成就。下一步,海南省将全面落实今年两会精神,在乡村振兴和种业振兴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让和美乡村成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亮丽底色!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何琼妹代表:让和美乡村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亮丽底色

时间:2023-03-17 16: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6期

作者:本刊记者 高永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等。海南省共有64.97万脱贫人口,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琼妹。

第13页-75.PNG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琼妹在会上发言。宋国强/摄

守底线 促振兴

《中国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任务。海南省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上做了哪些工作?

何琼妹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健全保障机制,扎实推动巩固衔接各项工作落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机制。海南省领导干部延续脱贫攻坚联系点制度,持续深入推进定点帮扶村的工作;各市县党委和政府一把手亲自抓部署、督落实,500多名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分别建立了联系点,专盯落后乡镇、集体经济薄弱村,率先垂范、压实责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全省共选派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8200余人,覆盖所有乡镇村,其中驻村第一书记2561人。

二是优化监测帮扶机制。完善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和部门筛查预警方式,明确从发现风险线索到完成识别认定程序原则上不超过15天,对所有农村人口、重点区域、重点关注对象实行全覆盖动态监测和筛查,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为确保及时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明确完成识别程序后,村级10日内完成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申报,对于因灾因意外事故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事实清楚的,开启“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帮扶,再履行识别认定程序,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三是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建成海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信息监测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及时推送预警信息,从消极被动的事后救助向积极主动的事前监测预警转变。2022年,全省实施临时救助2.6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994.7万元。从2020年开始,创新实施、全面推广防贫综合保险,去年又将保费降至9.8元/人、下降11%,并对出险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防返贫监测线部分的收入损失进行补偿,有效提高了保险保障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2年,全省防贫保投保358万人,赔付金额125.48万元。优化天然橡胶保险政策,取消月最高赔付产量限制,采用直赔方式推行民营橡胶价格保险,有效帮助胶农稳定收入预期、提升割胶积极性。2022年,全省9.97万户胶农参保,参保面积227.76万亩、同比增长6.9%。

“土特产”激发新活力

《中国乡村振兴》: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请问,海南省下一步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何琼妹:乡村特色产业是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海南省从六个方面做好乡村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新活力。

做好“三篇文章”。在生态产业化方面,印发并落实《海南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开展试点、完善机制并及时总结经验。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做好结构性调整,推广高附加值的优质品种,淘汰附加值或产能较低的品种,使有限土地产出更多高价值农产品,带动农企和农民增收。注重发挥品牌作用,推动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用三年时间打造15个省级公用品牌,在国内外消费者中形成好的口碑。在联农带农机制方面,持续推进“六带动全覆盖”(即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生产全覆盖),引导经营主体、产业帮扶项目与脱贫户、监测对象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差异化分红。部署开展利益联结“回头看”行动,对产业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进行督导,对工作进度不明显的实施清单整改。

把握“三个重点”。在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上,由省级产业帮扶工作专班牵头,开展产业帮扶项目顶层谋划、分区域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项目实施和资金投入更精准,确保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衔接资金安排用于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占比不低于55%(其中中央衔接资金不低于60%)且不低于上年度占比,并重点支持产业基础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在推动转型发展上,持续向“立体式”种植养殖转型,针对橡胶、槟榔是海南脱贫地区主导产业,也是价格风险突出产业的实际,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药、林菌、林茶、林苗、林花、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蜂等套种套养模式。持续向“农文旅”融合转型,坚持将发展共享农庄作为推进“农文旅”融合的主要抓手,打造成乡村振兴工作的新亮点,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海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创新消费帮扶上,创设海南消费帮扶区域公用品牌Logo,指导市县打造消费帮扶品牌。举办乡村振兴电商直播培训、电商直播大赛和全省乡村振兴系统消费帮扶培训班,开展专题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活动和直播带货活动。开展消费帮扶认定工作,在脱贫地区培育认定一批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富民强县作用显著的帮扶龙头企业、消费帮扶重点产品。与电商平台加强对接合作,拓宽帮扶农产品销售渠道,把“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

建设和美乡村 保留乡味乡韵

《中国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您怎么理解“和美乡村”,下一步工作如何展开?

何琼妹: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拓展,一字之变,内涵却是极丰极深。美丽乡村更侧重表象,是外在美。和美乡村还要做到内在的和谐,是内在美,更强调乡村主体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要求都是围绕“和美”展开的,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和美”贯穿于乡村建设全过程。其中,“和”要求提升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达到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美”要求建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

在“乡村美”上: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乡村建设专项任务责任制,确保“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户厕防渗漏改造,统筹推进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治理,整村推进300个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村庄清洁常态化,深入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推进农村裸土覆绿。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岛旅游公路沿线乡村启动谋划一批和美乡村。推进美丽渔村示范创建工作,支持美丽渔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纳入美丽乡村统筹实施。

在“乡村和”上:持续改进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制定推进“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指导意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开展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智慧治理试点工作,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总结推广乡村治理典型经验,总结宣传一批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深化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制定印发《关于深化乡村治理积分制的通知》,提升积分制推广的质量和效果。适时组织开展积分制互学互鉴研讨交流会。适时组织开展表彰工作,对先进乡镇和模范村民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农户。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谋划一批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强化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不平凡一年取得的不平凡的成就。下一步,海南省将全面落实今年两会精神,在乡村振兴和种业振兴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让和美乡村成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亮丽底色!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