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古蔺县:“搬”出来的幸福和安稳

时间:2023-04-03 11:53: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7期作者:王汝叶 曹雪

初春时节,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广袤农村,处处可以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曾经,古蔺县还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十三五”期间,古蔺县累计投入资金21.51亿,建成集中安置点106个,搬迁农户9105户37777人。如今,搬迁群众有了新家园,走上新岗位,发展新产业,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新生活。

第72页-54.PNG

古蔺县马蹄镇的甜橙喜获丰收。 康宁/摄

产业园里的乡村活力

春光融融,古蔺县的甜橙采摘已经接近尾声。一大早,53岁的搬迁户王必康从马蹄镇搬迁安置点骑着三轮车出发——他今天的任务是把帮扶产业园里的甜橙转运到合作社。

“过河就是橙子林。我家的4亩甜橙,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去年卖了4万元。”相较于散户,经过质量控制和文化包装的马蹄甜橙,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助农发展、促农增收的效果更好了。

1000来斤新鲜甜橙不一会儿便完成装车,王必康利落地踩下油门,拉着满满一车甜橙来到合作社。一天4趟的来回转运,他能挣150元。

马蹄甜橙远近闻名。合作社院坝里,多辆快递卡车已经开始排队装货。合作社里目之所及全是橙子,选果、装箱、搬运、直播……上百人围着橙子忙得团团转。

“去年12月16日,我们的抖音直播间一天卖出20余万斤马蹄甜橙,吓得我们两三天都不敢直播,因为48小时没发完货,会被平台惩罚。”合作社理事长李先华述说着他“甜蜜的烦恼”。

“叮,您有新的订单。”合作社的电脑不断收到马蹄镇彝源汇蓉电商中心发过来的订单。易地搬迁安置点电商中心话务室里,100余名话务员正在通过淘宝、抖音等销售平台,把马蹄甜橙销售到千家万户。

销售组长彭良根也是搬迁户,2020年,他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乡发展。彭良根坦言,自己一度存在本领恐慌,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他说:“崭新的房子和事业拴住了曾经漂泊的心。不断壮大的甜橙产业,一定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据彭良根介绍,电商中心承担了马蹄镇70%农特产品外销,主要销售甜橙、山药粉条等土特产品,日均营业额20万元,带动全镇2000余户甜橙种植户增收。

马蹄镇甜橙只是古蔺县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古蔺县依托绿水青山、红色资源、乡土文化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强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带动搬迁群众致富增收。

当前,古蔺县已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1个、脱贫产业园218个,覆盖106个集中安置点,辐射带动2.4万名搬迁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第73页-55.PNG

古蔺县金兰街道王堂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的帮扶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曹雪/摄

单元楼上的安稳日子

清晨,端上热腾腾的饺子,吴佳琴和丈夫刁思超扶母亲上餐桌,吃完饭,两人凑到老人耳边,提高音量道:“妈,您慢慢吃,我们上班去了!”

老人连连点头:“找这个工作不容易,可得好好干!”

吴佳琴是南充人,2007年嫁到古蔺时,丈夫刁思超家还是土木结构的泥巴房子。“当时一看,心都凉了半截。”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大雨大落,小雨小落”,那些年跟着刁思超,吴佳琴吃了不少苦。“还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屋后的山土被雨水冲垮,泥巴垒起来有窗户那么高。”住新房是吴佳琴不敢做的梦,一家子人生活费都成问题,哪来钱盖房子?

帮扶及时到来。2017年12月,王堂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投用,吴佳琴一家同金兰街道237户947人一起,带着忐忑的心情搬进新居。

一幢幢高楼整齐排列,水泥路阡陌纵横,房屋装修别致、窗明几净,搬进新居后,一家人开始了新生活。“再也不用担心泥巴盖到窗口了。”住上安全有保障的房子,吴佳琴打心眼儿里高兴。

先“安居”后“乐业”。安置点全面建成后,配套了交通车管服务中心、机动车考试中心和汽车检测办证中心三个项目,大批人员的涌入迅速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各类服务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大批就业岗位招工……刁思超凭借着自己的一手好厨艺在附近的金兰鱼庄当上了大厨,工资迈上5000元。来吃鱼的客人越来越多,刁思超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工资计件发放,一个月平均能拿2500元。”2021年,隔壁青阳村建起了产业园区,吴佳琴老早听到消息,立马报名。10多名搬迁妇女同吴佳琴一起通过培训上岗,实现了就地就业。每天下班,工友们都会约在一起,去附近的学校把孩子接回家,不过几分钟路程,很方便。

从大山深处搬出来,亲人在身边,学校在对面,就业在家门口……搬迁户们放下锄头,走进工厂,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日子越过越有劲头!

近年来,古蔺县积极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投资兴业,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大力安置零就业家庭、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靶向式施策、精准化设岗、全过程把控、接续式提升,有力破解了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就业难题,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古蔺县易地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8943人,占搬迁劳动力总数的88%,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社区里的幸福生活

晚饭后,家住酱香苑的王军杰像往常一样下楼散步,看着明亮的路灯,踩着结实的水泥路,听着邻居们闲聊中传来的阵阵笑声,王军杰心底才真正认可了自己“街上人”的身份,他意味深长地说:“街上就是比山里好啊!”

酱香苑是茅溪镇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建在水口街社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化广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大人上班、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都上了大台阶,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没有‘家’的感觉。”起初,和王军杰一样,搬进安置点的很多村民都颇有些“水土不服”。

“人是搬进来了,但是心还没有聚在一起。”水口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许定先说,酱香苑占地约128亩,安置搬迁户298户1525人,是古蔺县易地搬迁小场镇安置中最大的一个安置点,相当于一个小行政村的规模。

如何管理从四面八方搬来的村民,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镇生活,让许定先犯了难。

2017年9月,水口社区结合安置点实际,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管委会主任、居民委员会干部为成员的安置点管委会,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民主程序选举产生3名楼栋长和14个微网格员,配合安置点做好治安、消防、网格化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法治宣传等工作。

从“乡下人”变成“街上人”,还当上了楼栋长,易地搬迁不仅改变了王军杰的生活状态,更让他对水口街社区这个新家有了归属感。在他心中,社区党支部不仅是主心骨,更是可以信赖依靠的亲人。

电饭煲怎么用、垃圾扔到哪、菜去哪里买……有了社区党支部和楼栋长的帮助,搬迁户很快适应了“街上人”的生活方式,主动规范日常生活、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小区文明星级楼栋、星级家庭户评选,加入社区疫情防控、敬老爱老、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每一个住户都在社区治理中找到了存在感。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再从好小区到好社区。我们采取‘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定先高兴地说,半辈子住在山窝窝里的村民告别农村,搬进镇里,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美。

易地搬迁,“搬”出了幸福和安稳,更搬出了乡村振兴的底气。眼下,在古蔺县各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这样幸福安稳的场景正在一幕幕上演。

“当前工作重心已从解决好‘如何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转变。”古蔺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邹健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当下搬迁户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让搬迁群众持续感受到‘抓在手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分别为:四川省古蔺县乡村振兴局、四川省古蔺县融媒体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搬迁后扶    
资讯播报

四川古蔺县:“搬”出来的幸福和安稳

时间:2023-04-03 11:53: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7期

作者:王汝叶 曹雪

初春时节,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广袤农村,处处可以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曾经,古蔺县还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十三五”期间,古蔺县累计投入资金21.51亿,建成集中安置点106个,搬迁农户9105户37777人。如今,搬迁群众有了新家园,走上新岗位,发展新产业,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新生活。

第72页-54.PNG

古蔺县马蹄镇的甜橙喜获丰收。 康宁/摄

产业园里的乡村活力

春光融融,古蔺县的甜橙采摘已经接近尾声。一大早,53岁的搬迁户王必康从马蹄镇搬迁安置点骑着三轮车出发——他今天的任务是把帮扶产业园里的甜橙转运到合作社。

“过河就是橙子林。我家的4亩甜橙,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去年卖了4万元。”相较于散户,经过质量控制和文化包装的马蹄甜橙,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助农发展、促农增收的效果更好了。

1000来斤新鲜甜橙不一会儿便完成装车,王必康利落地踩下油门,拉着满满一车甜橙来到合作社。一天4趟的来回转运,他能挣150元。

马蹄甜橙远近闻名。合作社院坝里,多辆快递卡车已经开始排队装货。合作社里目之所及全是橙子,选果、装箱、搬运、直播……上百人围着橙子忙得团团转。

“去年12月16日,我们的抖音直播间一天卖出20余万斤马蹄甜橙,吓得我们两三天都不敢直播,因为48小时没发完货,会被平台惩罚。”合作社理事长李先华述说着他“甜蜜的烦恼”。

“叮,您有新的订单。”合作社的电脑不断收到马蹄镇彝源汇蓉电商中心发过来的订单。易地搬迁安置点电商中心话务室里,100余名话务员正在通过淘宝、抖音等销售平台,把马蹄甜橙销售到千家万户。

销售组长彭良根也是搬迁户,2020年,他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乡发展。彭良根坦言,自己一度存在本领恐慌,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他说:“崭新的房子和事业拴住了曾经漂泊的心。不断壮大的甜橙产业,一定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据彭良根介绍,电商中心承担了马蹄镇70%农特产品外销,主要销售甜橙、山药粉条等土特产品,日均营业额20万元,带动全镇2000余户甜橙种植户增收。

马蹄镇甜橙只是古蔺县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古蔺县依托绿水青山、红色资源、乡土文化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强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带动搬迁群众致富增收。

当前,古蔺县已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1个、脱贫产业园218个,覆盖106个集中安置点,辐射带动2.4万名搬迁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第73页-55.PNG

古蔺县金兰街道王堂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的帮扶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曹雪/摄

单元楼上的安稳日子

清晨,端上热腾腾的饺子,吴佳琴和丈夫刁思超扶母亲上餐桌,吃完饭,两人凑到老人耳边,提高音量道:“妈,您慢慢吃,我们上班去了!”

老人连连点头:“找这个工作不容易,可得好好干!”

吴佳琴是南充人,2007年嫁到古蔺时,丈夫刁思超家还是土木结构的泥巴房子。“当时一看,心都凉了半截。”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大雨大落,小雨小落”,那些年跟着刁思超,吴佳琴吃了不少苦。“还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屋后的山土被雨水冲垮,泥巴垒起来有窗户那么高。”住新房是吴佳琴不敢做的梦,一家子人生活费都成问题,哪来钱盖房子?

帮扶及时到来。2017年12月,王堂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投用,吴佳琴一家同金兰街道237户947人一起,带着忐忑的心情搬进新居。

一幢幢高楼整齐排列,水泥路阡陌纵横,房屋装修别致、窗明几净,搬进新居后,一家人开始了新生活。“再也不用担心泥巴盖到窗口了。”住上安全有保障的房子,吴佳琴打心眼儿里高兴。

先“安居”后“乐业”。安置点全面建成后,配套了交通车管服务中心、机动车考试中心和汽车检测办证中心三个项目,大批人员的涌入迅速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各类服务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大批就业岗位招工……刁思超凭借着自己的一手好厨艺在附近的金兰鱼庄当上了大厨,工资迈上5000元。来吃鱼的客人越来越多,刁思超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工资计件发放,一个月平均能拿2500元。”2021年,隔壁青阳村建起了产业园区,吴佳琴老早听到消息,立马报名。10多名搬迁妇女同吴佳琴一起通过培训上岗,实现了就地就业。每天下班,工友们都会约在一起,去附近的学校把孩子接回家,不过几分钟路程,很方便。

从大山深处搬出来,亲人在身边,学校在对面,就业在家门口……搬迁户们放下锄头,走进工厂,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日子越过越有劲头!

近年来,古蔺县积极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投资兴业,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大力安置零就业家庭、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靶向式施策、精准化设岗、全过程把控、接续式提升,有力破解了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就业难题,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古蔺县易地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8943人,占搬迁劳动力总数的88%,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社区里的幸福生活

晚饭后,家住酱香苑的王军杰像往常一样下楼散步,看着明亮的路灯,踩着结实的水泥路,听着邻居们闲聊中传来的阵阵笑声,王军杰心底才真正认可了自己“街上人”的身份,他意味深长地说:“街上就是比山里好啊!”

酱香苑是茅溪镇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建在水口街社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化广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大人上班、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都上了大台阶,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没有‘家’的感觉。”起初,和王军杰一样,搬进安置点的很多村民都颇有些“水土不服”。

“人是搬进来了,但是心还没有聚在一起。”水口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许定先说,酱香苑占地约128亩,安置搬迁户298户1525人,是古蔺县易地搬迁小场镇安置中最大的一个安置点,相当于一个小行政村的规模。

如何管理从四面八方搬来的村民,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镇生活,让许定先犯了难。

2017年9月,水口社区结合安置点实际,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管委会主任、居民委员会干部为成员的安置点管委会,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民主程序选举产生3名楼栋长和14个微网格员,配合安置点做好治安、消防、网格化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法治宣传等工作。

从“乡下人”变成“街上人”,还当上了楼栋长,易地搬迁不仅改变了王军杰的生活状态,更让他对水口街社区这个新家有了归属感。在他心中,社区党支部不仅是主心骨,更是可以信赖依靠的亲人。

电饭煲怎么用、垃圾扔到哪、菜去哪里买……有了社区党支部和楼栋长的帮助,搬迁户很快适应了“街上人”的生活方式,主动规范日常生活、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小区文明星级楼栋、星级家庭户评选,加入社区疫情防控、敬老爱老、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每一个住户都在社区治理中找到了存在感。

“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再从好小区到好社区。我们采取‘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定先高兴地说,半辈子住在山窝窝里的村民告别农村,搬进镇里,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美。

易地搬迁,“搬”出了幸福和安稳,更搬出了乡村振兴的底气。眼下,在古蔺县各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这样幸福安稳的场景正在一幕幕上演。

“当前工作重心已从解决好‘如何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转变。”古蔺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邹健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当下搬迁户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让搬迁群众持续感受到‘抓在手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分别为:四川省古蔺县乡村振兴局、四川省古蔺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