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雪泥:对农民和土地的挚爱永不停息

时间:2023-04-25 15:42:1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王磊 孙美婷

春末之际,村里的越冬菠菜到了收获的季节。张雪泥起了个大早,和驻村第一书记刘波来到田间,指挥村民收割完最后一批菠菜后,又忙着和村“两委”商讨下一茬玉米的种植事宜。

初见张雪泥,很难把“85”后的他和村干部联系起来。然而,当聊及村里土地面积、人均收入、发展思路等情况时,他却侃侃而谈,了若指掌。

建车间、办厂子、搞产业......2016年,从事电商经营多年的张雪泥返乡投身于家乡建设。几年来,他带着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2021年10月,他经过推选成为村里的党总支书记。

在大家眼里,张雪泥是个种地的“百事通”。“村里土地集约种植玉米和菠菜,我在综合比较‘小四茬’和‘大三茬’种植模式,选择最优的种植组合。”张雪泥介绍着耕种思路。

申河村2018年完成了既定脱贫任务,但受限于资源少、基础差等客观因素,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展。张雪泥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巩固住脱贫成果,增强村集体和百姓的内生发展动力。

张雪泥上任之初,萧县县委正在全县推广“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农村事业发展”的工程。有着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他,认准了这条路。可统一集中流转村民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事务庞杂而琐碎。“刚开始,村民基本不愿把土地流转给村里,工作一度很被动。”张雪泥说,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给大伙讲政策、算收入,用时三个月把103户村民的500多亩土地集中流转到了村里。聊起这段工作的经历,张雪泥颇有感触地说:“当村干部,有汗水,有辛苦,有时嗓子说哑了,有时累的感觉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但更多的是欣慰和幸福。”

申河村土地多为沙土地,小麦年景好时收成也仅有亩产400余斤,当地百姓戏称为“可有可无的低产田”。张雪泥把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实现农田增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他整合20万元的资金,在村里打造出一套5G物联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2022年,村集体合作社迎来了丰收之年,村里土地的耕、播、收实现机械化,麦季玉米季加上两茬菠菜总收入70万余元,为村集体带来了近40余万元增收。采取的“合作社+保底收益+务工增收+产业分红”的模式,累计帮助村民户均增收近4000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增长与村民增收“双赢”。“地租超过4000元,加上不定期务工和年底的分红,全年增收15000元,俺家再也不会贫困了。”说起自家现今的状况,60岁脱贫户张长保满脸乐呵。

合作社引领,让脱贫村民有了持续增收的平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重要保障。

申河村“历史欠账”多,村里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今年,张雪泥积极拉资金、跑项目,为村里争取了415万元的资金,实施了“下水道污水管网”“黑臭水体治理”的项目,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以往每年汛期,村里都会内涝,家中积水严重。今年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现在环境变了,生活好了,以后发展一定会更好!”展望乡村未来的发展,村民唐素华充满期待,信心满满。

如今,申河村里一派“家富、村美、人和”的气象,人均年收入由2018年的7000多元增长到目前的1.67万元。昔日的软弱涣散村、贫困村进入了全县“头雁村”的序列。

张雪泥以自己的实干、耐心,受到当地干群的肯定和称赞。“现在村里的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已超过80万元,脱贫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在村里的乡村振兴专干宗敏敏心中,她认为,张雪泥能吃苦,干事有敢拼敢闯,在他的带领下,乡村振兴事业一定会快速发展。

刘波中肯地评价道:“他对村情民情很熟悉,工作有思路。在他的帮助下,我们驻村帮扶很多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村里脱贫成果得到了巩固,更要继续奋斗,扎实做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让乡亲们的日子好上加好,越过越甜蜜。”在村里的工作中,张雪泥总是和新一任村“两委”班子说:“新时期农村工作,乡村干部大有可为更要大有作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出发?我们是农民,我们从土地出发,我们对农民和土地的挚爱永不停息!”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振兴人物    

张雪泥:对农民和土地的挚爱永不停息

时间:2023-04-25 15:42:1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王磊 孙美婷

春末之际,村里的越冬菠菜到了收获的季节。张雪泥起了个大早,和驻村第一书记刘波来到田间,指挥村民收割完最后一批菠菜后,又忙着和村“两委”商讨下一茬玉米的种植事宜。

初见张雪泥,很难把“85”后的他和村干部联系起来。然而,当聊及村里土地面积、人均收入、发展思路等情况时,他却侃侃而谈,了若指掌。

建车间、办厂子、搞产业......2016年,从事电商经营多年的张雪泥返乡投身于家乡建设。几年来,他带着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2021年10月,他经过推选成为村里的党总支书记。

在大家眼里,张雪泥是个种地的“百事通”。“村里土地集约种植玉米和菠菜,我在综合比较‘小四茬’和‘大三茬’种植模式,选择最优的种植组合。”张雪泥介绍着耕种思路。

申河村2018年完成了既定脱贫任务,但受限于资源少、基础差等客观因素,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展。张雪泥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巩固住脱贫成果,增强村集体和百姓的内生发展动力。

张雪泥上任之初,萧县县委正在全县推广“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农村事业发展”的工程。有着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他,认准了这条路。可统一集中流转村民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事务庞杂而琐碎。“刚开始,村民基本不愿把土地流转给村里,工作一度很被动。”张雪泥说,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给大伙讲政策、算收入,用时三个月把103户村民的500多亩土地集中流转到了村里。聊起这段工作的经历,张雪泥颇有感触地说:“当村干部,有汗水,有辛苦,有时嗓子说哑了,有时累的感觉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但更多的是欣慰和幸福。”

申河村土地多为沙土地,小麦年景好时收成也仅有亩产400余斤,当地百姓戏称为“可有可无的低产田”。张雪泥把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实现农田增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他整合20万元的资金,在村里打造出一套5G物联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2022年,村集体合作社迎来了丰收之年,村里土地的耕、播、收实现机械化,麦季玉米季加上两茬菠菜总收入70万余元,为村集体带来了近40余万元增收。采取的“合作社+保底收益+务工增收+产业分红”的模式,累计帮助村民户均增收近4000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增长与村民增收“双赢”。“地租超过4000元,加上不定期务工和年底的分红,全年增收15000元,俺家再也不会贫困了。”说起自家现今的状况,60岁脱贫户张长保满脸乐呵。

合作社引领,让脱贫村民有了持续增收的平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重要保障。

申河村“历史欠账”多,村里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今年,张雪泥积极拉资金、跑项目,为村里争取了415万元的资金,实施了“下水道污水管网”“黑臭水体治理”的项目,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以往每年汛期,村里都会内涝,家中积水严重。今年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现在环境变了,生活好了,以后发展一定会更好!”展望乡村未来的发展,村民唐素华充满期待,信心满满。

如今,申河村里一派“家富、村美、人和”的气象,人均年收入由2018年的7000多元增长到目前的1.67万元。昔日的软弱涣散村、贫困村进入了全县“头雁村”的序列。

张雪泥以自己的实干、耐心,受到当地干群的肯定和称赞。“现在村里的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已超过80万元,脱贫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在村里的乡村振兴专干宗敏敏心中,她认为,张雪泥能吃苦,干事有敢拼敢闯,在他的带领下,乡村振兴事业一定会快速发展。

刘波中肯地评价道:“他对村情民情很熟悉,工作有思路。在他的帮助下,我们驻村帮扶很多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村里脱贫成果得到了巩固,更要继续奋斗,扎实做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让乡亲们的日子好上加好,越过越甜蜜。”在村里的工作中,张雪泥总是和新一任村“两委”班子说:“新时期农村工作,乡村干部大有可为更要大有作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出发?我们是农民,我们从土地出发,我们对农民和土地的挚爱永不停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