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甘肃张掖: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5-25 18:04:1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李彦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启动以来,甘肃省张掖市高位推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分类分级厘清扶贫资产家底,持续强化对扶贫资产的分类确权、台账管理、收益分配和监督监管,确保了扶贫项目资产效益持续发挥,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建机制,明家底,夯实资产管护基础

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为从严落实管护责任,切实防范资产闲置、流失等现象发生,确保资产资金安全,发挥应有效益,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的实施方案》,对工作做出了系统安排。各县区均成立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和《确权移交工作方案》,乡村两级全过程参与摸排、确权、移交工作。”张掖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形成了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共同参与、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的工作体系,为项目资产长期发挥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张掖市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既通过资金找项目、通过项目找资产,又通过资产找项目、追溯资金来源。经过全面系统摸排,2013—2020年全市共到位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0.2亿元,形成资产价值20.89亿元,形成资产占比69.18%。其中,经营性资产4.21亿元,占资产比例20.17%、公益性资产7.62亿元,占资产比例36.46%、到户类资产9.06亿元,占资产比例43.36%。

强监督,抓管理,提升资产管护质效

张掖市坚持项目资产长久发挥效益主线不动摇,按照“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资产管护运营和日常监督,确保资产保值升值。公益性资产由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并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管护,确保公益性资产公益属性得到强化,共有1145名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公益设施管理员、乡村水电保障员、资产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参与公益性资产管护。严格经营性资产运营,对确权到县(部门)的经营性资产,由县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运营,按约定比例向受益村和受益户分配收益。对确权到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自主经营或租赁。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坚持“三个必须”原则开展经营【必须规范决策程序,由村集体提出运营方案,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后实施;必须全程防控风险,除自主经营外,村集体不承担资产运营风险,当经营主体解散或破产清算时,必须优先保障村集体利益;必须确保绩效达标,对资产经营状况进行年度绩效评估,对绩效不达标的及时预警、责令整改】。在加强运营管护的同时,着力构建扶贫资产动态监督检查体系。乡村振兴、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扶贫受益对象、项目实施、资金拨付、效益发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监管,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台账追踪、整改销号。市乡村振兴部门将资产管护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上传党政履责“督考一体化”平台,作为市委、市政府考核县区党委、政府的基础依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县乡村三级将扶贫资产管理运营情况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资产运营规范。行业主管、乡镇辖管、村级直管、农户协管的资产动态监督检查体系逐步形成。

促改革,增活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改革“一子落”,发展“全盘活”。张掖市紧紧围绕实现“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有效激发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活力,赋能乡村振兴。制定下发《张掖市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配套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示范章程(试行)》及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承揽工程建设项目和绩效考核奖励等配套政策文件,确保改革工作规范高效。全市确定12个市级试点村,启动改革试点任务。各县区自列60个试点村开展改革,全市有72个村不同程度参与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占到总村数的8.6%。试点村结合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产业发展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生产服务型5种发展模式,实现项目资产效益最大化。

“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边界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不好犁不好耙,为争地边闹矛盾。”这是临泽县鸭暖镇昭武村昔日真实写照。昭武村以前是全镇出了名的“落后村”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债务多、负担重,群众不满意、干部没威信,村集体事业寸步难行,是大家眼中的“烂摊子”。2022年,昭武村探索开展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注册成立张掖市首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公司——临泽县鸭暖昭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全面推进“一村一块田”改革,创新成立“土地银行”“田保姆超市”,将全村土地统一整合流转。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包、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营业务,在“农资统购、农事统管、农作物统销”等环节进行市场化配置,通过实行整体作业、公开招投标、减少中间商差价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耕种成本,破解了产业“小、散、弱”和“谁来种地”的难题,推动“小农户”有机对接“大市场”。“往年,我们都是自己去县上购买农用物资,既花时间又费工,价格还比较高。今年,‘村企’统一代购农资、送货上门,既减少了成本,还方便了群众,确实是件大好事!”谈起公司化改革带来的实惠,村民杨天林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由于地块分散、耕种麻烦,每亩地就是一两百块钱流转费,也没人要。今年我家8亩高标准农田全部流转公司,每亩地流转费高达750元,仅土地流转费一年就有了6000元收入!”说起今年的收入,昭武村68岁村民张希加笑开了颜。随着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行动深入开展,全市72个试点村共注册成立村集体公司116个,一批“红色村企”逐步发展,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土地升值、集体增收、农民获利“四盈”目标。

2022年,12个市级试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上年的497.88万元增加到838.07万元,增长68.3%。全市8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28个,占比75.1%,50万到100万元的村达到2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个,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张掖市将继续围绕“管好用活扶贫项目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的总目标,让有形资产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无限动力,持续释放潜能,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资讯播报    
资讯播报

甘肃张掖: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5-25 18:04:1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彦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启动以来,甘肃省张掖市高位推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分类分级厘清扶贫资产家底,持续强化对扶贫资产的分类确权、台账管理、收益分配和监督监管,确保了扶贫项目资产效益持续发挥,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建机制,明家底,夯实资产管护基础

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为从严落实管护责任,切实防范资产闲置、流失等现象发生,确保资产资金安全,发挥应有效益,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的实施方案》,对工作做出了系统安排。各县区均成立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和《确权移交工作方案》,乡村两级全过程参与摸排、确权、移交工作。”张掖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形成了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共同参与、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的工作体系,为项目资产长期发挥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张掖市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既通过资金找项目、通过项目找资产,又通过资产找项目、追溯资金来源。经过全面系统摸排,2013—2020年全市共到位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0.2亿元,形成资产价值20.89亿元,形成资产占比69.18%。其中,经营性资产4.21亿元,占资产比例20.17%、公益性资产7.62亿元,占资产比例36.46%、到户类资产9.06亿元,占资产比例43.36%。

强监督,抓管理,提升资产管护质效

张掖市坚持项目资产长久发挥效益主线不动摇,按照“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资产管护运营和日常监督,确保资产保值升值。公益性资产由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并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管护,确保公益性资产公益属性得到强化,共有1145名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公益设施管理员、乡村水电保障员、资产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参与公益性资产管护。严格经营性资产运营,对确权到县(部门)的经营性资产,由县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运营,按约定比例向受益村和受益户分配收益。对确权到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自主经营或租赁。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坚持“三个必须”原则开展经营【必须规范决策程序,由村集体提出运营方案,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后实施;必须全程防控风险,除自主经营外,村集体不承担资产运营风险,当经营主体解散或破产清算时,必须优先保障村集体利益;必须确保绩效达标,对资产经营状况进行年度绩效评估,对绩效不达标的及时预警、责令整改】。在加强运营管护的同时,着力构建扶贫资产动态监督检查体系。乡村振兴、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扶贫受益对象、项目实施、资金拨付、效益发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监管,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台账追踪、整改销号。市乡村振兴部门将资产管护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上传党政履责“督考一体化”平台,作为市委、市政府考核县区党委、政府的基础依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县乡村三级将扶贫资产管理运营情况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资产运营规范。行业主管、乡镇辖管、村级直管、农户协管的资产动态监督检查体系逐步形成。

促改革,增活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改革“一子落”,发展“全盘活”。张掖市紧紧围绕实现“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有效激发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活力,赋能乡村振兴。制定下发《张掖市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配套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示范章程(试行)》及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承揽工程建设项目和绩效考核奖励等配套政策文件,确保改革工作规范高效。全市确定12个市级试点村,启动改革试点任务。各县区自列60个试点村开展改革,全市有72个村不同程度参与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占到总村数的8.6%。试点村结合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产业发展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生产服务型5种发展模式,实现项目资产效益最大化。

“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边界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不好犁不好耙,为争地边闹矛盾。”这是临泽县鸭暖镇昭武村昔日真实写照。昭武村以前是全镇出了名的“落后村”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债务多、负担重,群众不满意、干部没威信,村集体事业寸步难行,是大家眼中的“烂摊子”。2022年,昭武村探索开展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注册成立张掖市首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公司——临泽县鸭暖昭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全面推进“一村一块田”改革,创新成立“土地银行”“田保姆超市”,将全村土地统一整合流转。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包、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营业务,在“农资统购、农事统管、农作物统销”等环节进行市场化配置,通过实行整体作业、公开招投标、减少中间商差价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耕种成本,破解了产业“小、散、弱”和“谁来种地”的难题,推动“小农户”有机对接“大市场”。“往年,我们都是自己去县上购买农用物资,既花时间又费工,价格还比较高。今年,‘村企’统一代购农资、送货上门,既减少了成本,还方便了群众,确实是件大好事!”谈起公司化改革带来的实惠,村民杨天林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由于地块分散、耕种麻烦,每亩地就是一两百块钱流转费,也没人要。今年我家8亩高标准农田全部流转公司,每亩地流转费高达750元,仅土地流转费一年就有了6000元收入!”说起今年的收入,昭武村68岁村民张希加笑开了颜。随着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行动深入开展,全市72个试点村共注册成立村集体公司116个,一批“红色村企”逐步发展,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土地升值、集体增收、农民获利“四盈”目标。

2022年,12个市级试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上年的497.88万元增加到838.07万元,增长68.3%。全市8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28个,占比75.1%,50万到100万元的村达到2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个,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张掖市将继续围绕“管好用活扶贫项目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的总目标,让有形资产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无限动力,持续释放潜能,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