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等县小山乡:探索山区乡镇共同富裕“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推动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的赶考之路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小山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真抓实干,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换发出来的精气神,转化为“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美丽乡村”“三美融合”的新动力,不断探索山区乡镇推进共同富裕的“密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全乡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壮大特色经济,以高质量的发展“做大蛋糕”
夕阳西下,微风和煦。小山乡胜马村百布屯村民黄壮民两手插兜,站在门口的池塘边轻吹口哨,好不惬意。 看到同屯村民黄政强骑着电动车买菜回来,黄壮民面带笑容小跑着迎上去说道:“强哥,今天我刚买了两头西门塔尔牛犊,你进来看看。” 一听说前天刚卖了12头土黄牛的黄壮民今天就买了新牛犊,黄政强内心暗喜,便跟着黄壮民一起去看牛。 “这个品种的牛好啊,长得快,价格高,春节就能出售了。”黄政强看着眼前已有500斤左右的牛赞不绝口,说得黄壮民内心喜滋滋的。 黄政强是胜马村的副支书,家里有个酿酒厂,每天酿酒500多斤,还开了家生猪养殖场,存栏母猪25头,肉猪200多头,是村民敬重信赖的致富带头人,凡事都想找他商量商量。
百布屯有90户350多人,除了常年在外务工的家庭外,全屯家家户户充分利用自家的庭院,养牛养猪养鸡养鸭种菜种草种果树,什么挣钱快就种养什么。 “共同富裕要让人民真实可感,‘仓廪实、衣食足’是最直接的体现。”
小山乡党委书记卢毅峰说,庭院经济最大的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既充分利用了闲置场地,又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既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又能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
今年以来,小山乡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致富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美丽庭院,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目前,全乡5个村实现庭院经济全覆盖,因地制宜发展蛋鸡、肉鸡、皇鸽、牛、羊、生猪等特色产业,全乡牛存栏3318头,羊存栏485头,生猪存栏1301头,各类短、平、快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极大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为聚焦高质量发展,把产业的蛋糕做大,小山乡还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产业带动型、村企合作型、物业租赁型、村干领干型、资源开发型及土地流转型等6种发展模式,打造富民强村项目,引领村民走上富裕路,实现“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获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
目前,该乡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壮大,全乡5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所得收益均用于各村路灯、饮水、美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惠农政策,以健全制度保障“分好蛋糕”
“城乡医疗保险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们的家!” 小山乡龙桥村村民黄爱桃眼含泪水说道。 黄爱桃一家3口人,丈夫一级残疾,儿子正在读高中,家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黄爱桃种植甘蔗玉米和养殖鸡鸭。 去年初,黄爱桃突然查出患上了宫颈癌。这样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让刚刚脱贫的小家庭再次蒙上阴霾。 幸好,政府为脱贫户黄爱桃兜底交了城乡医疗保险。一年多的治疗过程,共花费了11万多元的费用,黄爱桃只需支付1万多元,这极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如今,黄爱桃身体基本康复,已经可以干些轻活补贴家用。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卢毅峰说,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该乡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惠民利民制度,不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推进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该乡重点瞄准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努力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减少公共服务城乡区域间的制度性差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进乡村治理,以美丽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4月26日,小山乡乡政府三楼会议室,掌声雷动。站在领奖台上从卢毅峰手中接过奖状的小山村那岭屯村民农海民激动又紧张。
“今天我领到‘最美家庭户’这个称号,以后我要继续搞好家庭卫生,还要参与到村、屯管理,让我们村越变越好。”腼腆的农海民红着脸说道。 “经过我们村屯干部的动员宣传,我们屯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我们屯变得比以前干净整洁。” 该乡小山村那岭屯村民小组长农英民接过黄海民的话说,现在的那岭屯有小花园、有停车场,还有公共休闲广场,村民也变得更团结,“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当天,该乡举行“四美工程”推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5个“最美行政村”、11个“最美自然屯”、11名“最美保洁员”、64户“最美家庭户”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激发群众“我参与、我受益”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共同富裕就是要让村民都能感受到幸福。”卢毅峰内心深怀民生情怀:“‘四美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小山乡农村面貌、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有力保障。我们要通过‘四美工程’让‘最美’之花在全乡遍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以来,该乡主动作为,拓宽工作思路,干群共商共建共治,以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全面掀起“四美工程”推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热潮。通过“夜话集民意、村规民约汇民智、村级能人聚民力”等方式,引导返乡干部和在家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屯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挖掘助力“四美工程”新力量,树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弘扬乡村新风尚,形成人人动手、户户参与、村村行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以实际成效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全民提升幸福指数。
同时,该乡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红色小议院”议事制度。“红色小议院”为方便党员和村民议事决策而设立,没有固定地点,不设定具体时间,内容大到民生问题,小到家长里短,都是围绕着共同富裕主题各抒己见,目标就是“生活过得更好”。 “‘红色小议院’在村民自治上起着很大的作用,村民们能够畅所欲言,极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卢毅峰说,“红色小议院”听民声、齐议事、集民智,成为党群面对面、多方协商、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桥梁,更是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共同致富的新路径。 (作者:李志高)
广西天等县小山乡:探索山区乡镇共同富裕“密码”
时间:2023-05-31 07:17:1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志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推动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的赶考之路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小山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真抓实干,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换发出来的精气神,转化为“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美丽乡村”“三美融合”的新动力,不断探索山区乡镇推进共同富裕的“密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全乡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壮大特色经济,以高质量的发展“做大蛋糕”
夕阳西下,微风和煦。小山乡胜马村百布屯村民黄壮民两手插兜,站在门口的池塘边轻吹口哨,好不惬意。 看到同屯村民黄政强骑着电动车买菜回来,黄壮民面带笑容小跑着迎上去说道:“强哥,今天我刚买了两头西门塔尔牛犊,你进来看看。” 一听说前天刚卖了12头土黄牛的黄壮民今天就买了新牛犊,黄政强内心暗喜,便跟着黄壮民一起去看牛。 “这个品种的牛好啊,长得快,价格高,春节就能出售了。”黄政强看着眼前已有500斤左右的牛赞不绝口,说得黄壮民内心喜滋滋的。 黄政强是胜马村的副支书,家里有个酿酒厂,每天酿酒500多斤,还开了家生猪养殖场,存栏母猪25头,肉猪200多头,是村民敬重信赖的致富带头人,凡事都想找他商量商量。
百布屯有90户350多人,除了常年在外务工的家庭外,全屯家家户户充分利用自家的庭院,养牛养猪养鸡养鸭种菜种草种果树,什么挣钱快就种养什么。 “共同富裕要让人民真实可感,‘仓廪实、衣食足’是最直接的体现。”
小山乡党委书记卢毅峰说,庭院经济最大的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既充分利用了闲置场地,又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既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又能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
今年以来,小山乡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致富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美丽庭院,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目前,全乡5个村实现庭院经济全覆盖,因地制宜发展蛋鸡、肉鸡、皇鸽、牛、羊、生猪等特色产业,全乡牛存栏3318头,羊存栏485头,生猪存栏1301头,各类短、平、快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极大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为聚焦高质量发展,把产业的蛋糕做大,小山乡还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产业带动型、村企合作型、物业租赁型、村干领干型、资源开发型及土地流转型等6种发展模式,打造富民强村项目,引领村民走上富裕路,实现“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获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
目前,该乡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壮大,全乡5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所得收益均用于各村路灯、饮水、美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惠农政策,以健全制度保障“分好蛋糕”
“城乡医疗保险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们的家!” 小山乡龙桥村村民黄爱桃眼含泪水说道。 黄爱桃一家3口人,丈夫一级残疾,儿子正在读高中,家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黄爱桃种植甘蔗玉米和养殖鸡鸭。 去年初,黄爱桃突然查出患上了宫颈癌。这样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让刚刚脱贫的小家庭再次蒙上阴霾。 幸好,政府为脱贫户黄爱桃兜底交了城乡医疗保险。一年多的治疗过程,共花费了11万多元的费用,黄爱桃只需支付1万多元,这极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如今,黄爱桃身体基本康复,已经可以干些轻活补贴家用。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卢毅峰说,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该乡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惠民利民制度,不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推进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该乡重点瞄准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努力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减少公共服务城乡区域间的制度性差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进乡村治理,以美丽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4月26日,小山乡乡政府三楼会议室,掌声雷动。站在领奖台上从卢毅峰手中接过奖状的小山村那岭屯村民农海民激动又紧张。
“今天我领到‘最美家庭户’这个称号,以后我要继续搞好家庭卫生,还要参与到村、屯管理,让我们村越变越好。”腼腆的农海民红着脸说道。 “经过我们村屯干部的动员宣传,我们屯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我们屯变得比以前干净整洁。” 该乡小山村那岭屯村民小组长农英民接过黄海民的话说,现在的那岭屯有小花园、有停车场,还有公共休闲广场,村民也变得更团结,“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当天,该乡举行“四美工程”推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5个“最美行政村”、11个“最美自然屯”、11名“最美保洁员”、64户“最美家庭户”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激发群众“我参与、我受益”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共同富裕就是要让村民都能感受到幸福。”卢毅峰内心深怀民生情怀:“‘四美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小山乡农村面貌、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有力保障。我们要通过‘四美工程’让‘最美’之花在全乡遍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以来,该乡主动作为,拓宽工作思路,干群共商共建共治,以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全面掀起“四美工程”推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热潮。通过“夜话集民意、村规民约汇民智、村级能人聚民力”等方式,引导返乡干部和在家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屯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挖掘助力“四美工程”新力量,树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弘扬乡村新风尚,形成人人动手、户户参与、村村行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以实际成效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全民提升幸福指数。
同时,该乡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红色小议院”议事制度。“红色小议院”为方便党员和村民议事决策而设立,没有固定地点,不设定具体时间,内容大到民生问题,小到家长里短,都是围绕着共同富裕主题各抒己见,目标就是“生活过得更好”。 “‘红色小议院’在村民自治上起着很大的作用,村民们能够畅所欲言,极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卢毅峰说,“红色小议院”听民声、齐议事、集民智,成为党群面对面、多方协商、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桥梁,更是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共同致富的新路径。 (作者:李志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