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稳就业 惠民生 助振兴——三江侗族自治县多措并举构建稳岗就业新格局

时间:2023-06-06 17:28:5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杨明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采取强化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渠道,以产业促就业等工作举措,精准施策、多点发力,有力帮助脱贫群众51703人实现稳岗就业,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93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761元,全县就业规模、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依托产业促就业

“我们村以‘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积极带动群众创业就业。”5月31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勋庭喜笑颜开。布央村是个名副其实的侗茶村,种有3900余亩茶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3亩左右茶园,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中国名茶之乡”。该村整合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粤桂帮扶资金,完善茶园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3个农副产品交易平台、70多家茶叶商铺、36家农家乐民宿,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区,实现1000多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始建于2019年的万亩茶园,种植茶叶5635亩、油茶800亩。该茶园采取“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根据群众就业创业意愿,采取搬迁户自主经营和按股参与分红两种灵活方式,目前已有4878户安置户纳入合作社管理。通过聘请搬迁群众从事茶园梯地开挖、茶苗种植、施肥管护等方式实现就业增收,茶园建设以来,累计用工超过16.8万人次,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近年来,三江在做好茶叶和油茶的繁殖、种植、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的同时,还依托茶园,紧扣茶元素、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把“多耶”“琵琶歌”“芦笙踩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并增加了采茶、炒茶、赛茶、品茶等系列茶文旅融合体验项目,把布央村仙人山茶园创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打响茶文旅融合发展品牌,走出一条以“茶”弘文、以“茶”促旅的旅游富民发展之路,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创业渠道。目前,全县茶叶面积达21.5万亩,茶叶产业已经覆盖到全县162个村,全县98个脱贫村做到茶产业全覆盖,涉茶人员达到30万人。

此外,三江依托文化旅游产业,以旅游+非遗“侗族百家宴”、旅游+茶叶休闲农业、旅游+研学等模式带动群众就业。目前已建成了4个侗族特色的“百家宴”基地,带动200余人就业,创新推出《坐妹三江》《侗恋程阳》等侗族大型实景演出,带动景区群众就业300多人。

搭建平台稳就业

近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一个个技术娴熟的工人正在编织着藤编沙发,搬运藤条、编织沙发、组织初验……整个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政府为我们建好房子,还搭建就业平台,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轻松就业。”正在编织藤编沙发的梁明辉感激不尽,“我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非常不错。”

梁明辉一家5口人,多年前告别了边远的小山村,从良口乡产口村旧寨屯搬迁到古宜镇南站社区,从此,教育、医疗、交通、生活、就业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他和爱人实现了双就业,夫妻俩每月有近5000多元的收入,父亲身体硬朗,两个孩子健康成长,一家过上了和谐、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江积极推行“1+3+3+1”就业模式,即通过整合定点帮扶单位和粤桂劳务协作等“1批资源”,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促进搬迁群众转移就业。通过投资建设“万亩茶园+生态产业园+旅游开发产业园”“3个园区”,以及开发建设微车间、微市场、微田园的“三微”就业创业平台,推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并通过开发信息员、保安、保洁、楼长等1批公益性岗,重点解决一批防止返贫监测户就业难问题。同时,还建立“县领导+乡干+村干(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四级就业帮扶网格,通过政企多方联动,举办专题招聘会、对接会和座谈会等方式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据统计,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帮助残疾人78名集中就业,辐射带动20名残疾人居家就业。56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887人。2022年全县“雨露计划”应届大学毕业生有就业意愿640人,均100%实现就业。

同时,三江在南站社区建立“就业驿站”,通过线下和线上为群众服务。线下以入户核实、帮扶人联系走访、召开现场招聘会等形式,精准推送就业需求信息和岗位;线上积极发挥大数据平台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采取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推送方式,强化线上就业岗位推送,为各个帮扶车间输送用工求岗信息,积极促进就业。目前,南站社区安置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家庭4483户10885人,已就业4483户9381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家庭“一户一就业”目标。

培训技能助就业

“在本地开店创业,可以一边就业,一边照顾家庭。”5月30日,正在忙粉店生意的老板吴爱凤高兴地说,“政府把培训班送到家门口,让我学到一技之长,实现了就业。”

吴爱凤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人,不久前,她参加了县人社局与柳州市雅护逸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在当地举办的桂林米粉制作培训班。培训班通过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形式,让学员们掌握对桂林米粉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操作。吴爱凤学到桂林米粉制作技术之后,便在八江街开了一家米粉店,自己一边经营一边照顾家庭,轻松解决就业问题。

三江依托粤桂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资源,结合当地市场需求,积极举办“就业暖心,桂在行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电工司机”等各类培训,并立足民族文化传承,积极开展侗绣、侗族农民画等“定向式”技能培训,助力当地群众实现稳岗就业,创造“指尖上的财富”。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精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通用工种项目、帮扶车间岗前培训109期,培训螺蛳粉制作、桂林米粉制作、电商、侗绣、保育师、叉车、电工、电焊等14个工种,培训群众近5000人,有效提升脱贫群众创业就业技能。

下一步,三江侗族自治县将不断整合就业资源,全面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搭建就业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积极帮助广大群众就业创业,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文/县委宣传部:杨明 图/三江融媒体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稳就业 惠民生 助振兴——三江侗族自治县多措并举构建稳岗就业新格局

时间:2023-06-06 17:28:5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杨明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采取强化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渠道,以产业促就业等工作举措,精准施策、多点发力,有力帮助脱贫群众51703人实现稳岗就业,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93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761元,全县就业规模、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依托产业促就业

“我们村以‘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积极带动群众创业就业。”5月31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勋庭喜笑颜开。布央村是个名副其实的侗茶村,种有3900余亩茶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3亩左右茶园,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中国名茶之乡”。该村整合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粤桂帮扶资金,完善茶园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3个农副产品交易平台、70多家茶叶商铺、36家农家乐民宿,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区,实现1000多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始建于2019年的万亩茶园,种植茶叶5635亩、油茶800亩。该茶园采取“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根据群众就业创业意愿,采取搬迁户自主经营和按股参与分红两种灵活方式,目前已有4878户安置户纳入合作社管理。通过聘请搬迁群众从事茶园梯地开挖、茶苗种植、施肥管护等方式实现就业增收,茶园建设以来,累计用工超过16.8万人次,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近年来,三江在做好茶叶和油茶的繁殖、种植、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的同时,还依托茶园,紧扣茶元素、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把“多耶”“琵琶歌”“芦笙踩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并增加了采茶、炒茶、赛茶、品茶等系列茶文旅融合体验项目,把布央村仙人山茶园创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打响茶文旅融合发展品牌,走出一条以“茶”弘文、以“茶”促旅的旅游富民发展之路,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创业渠道。目前,全县茶叶面积达21.5万亩,茶叶产业已经覆盖到全县162个村,全县98个脱贫村做到茶产业全覆盖,涉茶人员达到30万人。

此外,三江依托文化旅游产业,以旅游+非遗“侗族百家宴”、旅游+茶叶休闲农业、旅游+研学等模式带动群众就业。目前已建成了4个侗族特色的“百家宴”基地,带动200余人就业,创新推出《坐妹三江》《侗恋程阳》等侗族大型实景演出,带动景区群众就业300多人。

搭建平台稳就业

近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一个个技术娴熟的工人正在编织着藤编沙发,搬运藤条、编织沙发、组织初验……整个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政府为我们建好房子,还搭建就业平台,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轻松就业。”正在编织藤编沙发的梁明辉感激不尽,“我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非常不错。”

梁明辉一家5口人,多年前告别了边远的小山村,从良口乡产口村旧寨屯搬迁到古宜镇南站社区,从此,教育、医疗、交通、生活、就业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他和爱人实现了双就业,夫妻俩每月有近5000多元的收入,父亲身体硬朗,两个孩子健康成长,一家过上了和谐、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江积极推行“1+3+3+1”就业模式,即通过整合定点帮扶单位和粤桂劳务协作等“1批资源”,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促进搬迁群众转移就业。通过投资建设“万亩茶园+生态产业园+旅游开发产业园”“3个园区”,以及开发建设微车间、微市场、微田园的“三微”就业创业平台,推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并通过开发信息员、保安、保洁、楼长等1批公益性岗,重点解决一批防止返贫监测户就业难问题。同时,还建立“县领导+乡干+村干(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四级就业帮扶网格,通过政企多方联动,举办专题招聘会、对接会和座谈会等方式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据统计,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帮助残疾人78名集中就业,辐射带动20名残疾人居家就业。56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887人。2022年全县“雨露计划”应届大学毕业生有就业意愿640人,均100%实现就业。

同时,三江在南站社区建立“就业驿站”,通过线下和线上为群众服务。线下以入户核实、帮扶人联系走访、召开现场招聘会等形式,精准推送就业需求信息和岗位;线上积极发挥大数据平台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采取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推送方式,强化线上就业岗位推送,为各个帮扶车间输送用工求岗信息,积极促进就业。目前,南站社区安置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家庭4483户10885人,已就业4483户9381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家庭“一户一就业”目标。

培训技能助就业

“在本地开店创业,可以一边就业,一边照顾家庭。”5月30日,正在忙粉店生意的老板吴爱凤高兴地说,“政府把培训班送到家门口,让我学到一技之长,实现了就业。”

吴爱凤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人,不久前,她参加了县人社局与柳州市雅护逸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在当地举办的桂林米粉制作培训班。培训班通过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形式,让学员们掌握对桂林米粉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操作。吴爱凤学到桂林米粉制作技术之后,便在八江街开了一家米粉店,自己一边经营一边照顾家庭,轻松解决就业问题。

三江依托粤桂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资源,结合当地市场需求,积极举办“就业暖心,桂在行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电工司机”等各类培训,并立足民族文化传承,积极开展侗绣、侗族农民画等“定向式”技能培训,助力当地群众实现稳岗就业,创造“指尖上的财富”。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精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通用工种项目、帮扶车间岗前培训109期,培训螺蛳粉制作、桂林米粉制作、电商、侗绣、保育师、叉车、电工、电焊等14个工种,培训群众近5000人,有效提升脱贫群众创业就业技能。

下一步,三江侗族自治县将不断整合就业资源,全面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搭建就业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积极帮助广大群众就业创业,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文/县委宣传部:杨明 图/三江融媒体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