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黄山市歙县“1+3+N”模式数字赋能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时间:2023-07-25 14:44:0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胡升有 程昭凤

黄山市歙县是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2021年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以来,通过“1+3+N”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探索创建“歙县新时代‘新安山居图’”乡村振兴模式,聚焦“闲置资源资产盘活转化、茶菊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围绕“古城、古村、江畔、云巅、林场、田园”等多场景广泛合作,借力数字赋能构建集种养加产销、贸工农文旅于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2023年,歙县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中央网信办组织的终期评估。

建机制强保障,构建数字赋能“新模式”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以来,歙县坚持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稳步推进,持续完善保障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了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突出机制保障。组建歙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31家县直单位和28个乡镇;同时成立由农业农村局、数据资源局等10个重点部门组成的县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专班,与平台建设方见面洽谈40余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6次,召开专题研究会7次。强化制度保障。制定《歙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在推动数字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旅游业等六大板块安排40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歙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规划》编制,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试点县建设。加大财政保障。谋划数字乡村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达1.5亿元,完成溪头镇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云平台、渔政信息化建设等24个子项目建设、投资额1.02亿元。新增歙县数字乡村治理“一张网”和歙县新时代“新安山居图”项目,与数字化发展龙头企业—阿里数字乡村联手共建歙县数字产业发展体系。

搭平台聚要素,拓宽产业发展“新渠道”

依托国有平台公司搭建两山转化交易平台,整合宅基地、党建引领信用村等数据资源,以信息化方式清洗和传导,建设“两山转换微信小程序”,实现傻瓜式一键操作简易便捷,极大便利了资产资源的数字化转化路径。打造数字互联平台,农业生产“更智能”。实施“三潭枇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现枇杷产品品牌化、生产智能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信息化,促三潭枇杷优质优价。歙县选送的六个枇杷样品在2023年首届长三角地区精品枇杷推介活动中获得五个奖项,数字科学管理推动三潭枇杷均价较去年提升10元/斤。以同乐生态农业公司为主导建设的智能化物联网养殖系统,实现自动饮水、自动喂食、自动温控、自动光照、自动清粪干粪等全物联化生产蛋鸡养殖超级工厂,实现30万羽蛋鸡仅靠5人管理目标。打造公共品牌平台,歙县好物“更聚合”。成立歙县新安江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两山银行),发布区域公用品牌“歙采缤纷”,利用阿里巴巴平台资源,创意设计“汪小鲤、歙小菊、徽小狮”等6款农文旅IP,让一批“歙字号”农货好物借助数字化“翅膀”走出深山、走向全国。2023年正月“鱼灯节”期间,汪满田村民自扎小鱼灯线上销售额近70万元,传统“文化鱼”产业焕发生机。打造电商发展平台,农特产品“更畅销”。持续推进王村镇横关电商产业园建设,带动周边农户农产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就业岗位增加100余个。培育“徽味和”“徽锄头”“山里山”等100余个农产品电商品牌,电子商务发展累计带动1.2万余人创业就业。成功争创淘宝镇1个,省级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10个,培育超1000万省级农村电商企业4家,超100万省级农村电商品牌6家。打造信息服务平台,百姓生活“更便捷”。开通全县182个村村级信息服务站,深渡镇淮源村等10个村建成标准化益农社。邮政服务站遍布乡村,全县设1处县级运营中心、7处镇级运营中心、215个村级邮政自提点,满足全县普服义务和用邮需求。黄山村村达物流速递有限公司在歙县28个乡镇,设立200个村级网店,开展快递的收发货业务,基本解决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扩场景丰业态,探索两山转换“新路径”

贯彻“两山理念”,做好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构建不同场景“新安山居图”。探索发展新型农业。歙县华琥家庭农场推广猕猴桃认养销售模式,已吸引约500户认养。黄山合羽欠茶业有限公司探索发展共享农业,吸引40多名来自上海、合肥等地的“共享茶园主”认领茶园120亩,每亩认购金额超万元,实现茶园亩均效益翻番。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黄山市青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带动,与脱贫户签订销售农特产品合同,以预售方式销售枇杷近10万斤等,有力带动农户增收。盘活利用闲置农产。开发“党建引领信用村涉农资产计算器”小程序,对闲置农房资产进行估值度量,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562幢超23万平方米。依托阿里拍卖平台,在昌溪乡万二村开展全国首场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竞拍直播,带动闲置农房经营权流转交易7幢、0.12万平方米,吸纳社会资本3亿元以上,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拓展延伸休闲农旅。创新举办“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品味歙县·自在乡村”“新安好个秋·自在古徽州”等系列活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雄村镇卖花渔村等特色村通过借力乡村游和“互联网+”东风,延伸采摘游、乡村游、农家乐等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2023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次6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69%;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49.96亿元,同比增长116.09%。持续构建多业共融。融入数字化理念,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林业碳汇等资源市场化交易,成交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全市首笔林业碳汇交易,获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生态价值有效转换,有力推动乡村产业从各美其美向美美与共迈进。(黄山市农业农村局胡升有、歙县农业农村局程昭凤)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黄山市歙县“1+3+N”模式数字赋能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时间:2023-07-25 14:44:0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胡升有 程昭凤

黄山市歙县是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2021年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以来,通过“1+3+N”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探索创建“歙县新时代‘新安山居图’”乡村振兴模式,聚焦“闲置资源资产盘活转化、茶菊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围绕“古城、古村、江畔、云巅、林场、田园”等多场景广泛合作,借力数字赋能构建集种养加产销、贸工农文旅于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2023年,歙县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中央网信办组织的终期评估。

建机制强保障,构建数字赋能“新模式”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以来,歙县坚持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稳步推进,持续完善保障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了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突出机制保障。组建歙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31家县直单位和28个乡镇;同时成立由农业农村局、数据资源局等10个重点部门组成的县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专班,与平台建设方见面洽谈40余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6次,召开专题研究会7次。强化制度保障。制定《歙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在推动数字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旅游业等六大板块安排40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歙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规划》编制,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试点县建设。加大财政保障。谋划数字乡村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达1.5亿元,完成溪头镇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云平台、渔政信息化建设等24个子项目建设、投资额1.02亿元。新增歙县数字乡村治理“一张网”和歙县新时代“新安山居图”项目,与数字化发展龙头企业—阿里数字乡村联手共建歙县数字产业发展体系。

搭平台聚要素,拓宽产业发展“新渠道”

依托国有平台公司搭建两山转化交易平台,整合宅基地、党建引领信用村等数据资源,以信息化方式清洗和传导,建设“两山转换微信小程序”,实现傻瓜式一键操作简易便捷,极大便利了资产资源的数字化转化路径。打造数字互联平台,农业生产“更智能”。实施“三潭枇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现枇杷产品品牌化、生产智能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信息化,促三潭枇杷优质优价。歙县选送的六个枇杷样品在2023年首届长三角地区精品枇杷推介活动中获得五个奖项,数字科学管理推动三潭枇杷均价较去年提升10元/斤。以同乐生态农业公司为主导建设的智能化物联网养殖系统,实现自动饮水、自动喂食、自动温控、自动光照、自动清粪干粪等全物联化生产蛋鸡养殖超级工厂,实现30万羽蛋鸡仅靠5人管理目标。打造公共品牌平台,歙县好物“更聚合”。成立歙县新安江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两山银行),发布区域公用品牌“歙采缤纷”,利用阿里巴巴平台资源,创意设计“汪小鲤、歙小菊、徽小狮”等6款农文旅IP,让一批“歙字号”农货好物借助数字化“翅膀”走出深山、走向全国。2023年正月“鱼灯节”期间,汪满田村民自扎小鱼灯线上销售额近70万元,传统“文化鱼”产业焕发生机。打造电商发展平台,农特产品“更畅销”。持续推进王村镇横关电商产业园建设,带动周边农户农产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就业岗位增加100余个。培育“徽味和”“徽锄头”“山里山”等100余个农产品电商品牌,电子商务发展累计带动1.2万余人创业就业。成功争创淘宝镇1个,省级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10个,培育超1000万省级农村电商企业4家,超100万省级农村电商品牌6家。打造信息服务平台,百姓生活“更便捷”。开通全县182个村村级信息服务站,深渡镇淮源村等10个村建成标准化益农社。邮政服务站遍布乡村,全县设1处县级运营中心、7处镇级运营中心、215个村级邮政自提点,满足全县普服义务和用邮需求。黄山村村达物流速递有限公司在歙县28个乡镇,设立200个村级网店,开展快递的收发货业务,基本解决农村商品双向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扩场景丰业态,探索两山转换“新路径”

贯彻“两山理念”,做好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构建不同场景“新安山居图”。探索发展新型农业。歙县华琥家庭农场推广猕猴桃认养销售模式,已吸引约500户认养。黄山合羽欠茶业有限公司探索发展共享农业,吸引40多名来自上海、合肥等地的“共享茶园主”认领茶园120亩,每亩认购金额超万元,实现茶园亩均效益翻番。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黄山市青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带动,与脱贫户签订销售农特产品合同,以预售方式销售枇杷近10万斤等,有力带动农户增收。盘活利用闲置农产。开发“党建引领信用村涉农资产计算器”小程序,对闲置农房资产进行估值度量,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562幢超23万平方米。依托阿里拍卖平台,在昌溪乡万二村开展全国首场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竞拍直播,带动闲置农房经营权流转交易7幢、0.12万平方米,吸纳社会资本3亿元以上,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拓展延伸休闲农旅。创新举办“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品味歙县·自在乡村”“新安好个秋·自在古徽州”等系列活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雄村镇卖花渔村等特色村通过借力乡村游和“互联网+”东风,延伸采摘游、乡村游、农家乐等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2023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次6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69%;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49.96亿元,同比增长116.09%。持续构建多业共融。融入数字化理念,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林业碳汇等资源市场化交易,成交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全市首笔林业碳汇交易,获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生态价值有效转换,有力推动乡村产业从各美其美向美美与共迈进。(黄山市农业农村局胡升有、歙县农业农村局程昭凤)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