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风正劲 崛起正当时——看唐河县如何实现“宛东崛起”
安徽泗县:草莓产业持续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
现如今,火红的草莓产业不仅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寄托,更为小丁村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发展大棚扶贫的新模式积累了经验。
重庆奉节:红土乡“贡米之乡” 演绎致富之策
奉节县红土乡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精准申报扶贫项目、精准制定脱贫措施、精准选派驻村人员。
陕西榆阳:校外教育“百花齐放春满园”
近年来,榆阳区通过不断深化校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校外教育。
安徽泗县:“东风”吹来致富路
如今的东风村正一步一步壮大起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到达120万元,村书记李军说:“使东风村老百姓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让东风村的经济水平提高,是我的职责。”
陕西靖边:发展温室大棚 鼓起农民腰包
寒冬腊月,走进靖边县生海家庭农场的蘑菇大棚里,有10年蘑菇种植经验的李云梅正在忙着采摘食用菌平菇。菌棒上,小小平菇争相探出了“小脑袋”,像一朵朵小花
安徽泗县:“三字诀” 念好扶贫干部“帮扶经”
近年来,安徽泗县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念好培训工作“三字诀”,着力锻造一支作风顽强、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扶贫干部队伍,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湖北通城:建成115个易迁安置点
近年来,通城县累计投入资金7.3亿元,实现易地搬迁4457户12855人,建成集中安置点115个。全县累计投入资金4790万元,在72个村建成“扶贫微工厂”79家,吸纳832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
陕西眉县:以“八个一”为载体,扎实开展“回村回访”帮扶活动
眉县以“八个一”为载体,组织2015 年以来曾担任过驻村第一书 记、驻村工作队长和队员的现职干部,以及目前在岗在职的所有帮联干部
河南唐河:165名第一书记描绘富美画卷
云南德宏:打好“四战”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
德宏州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全力打好责任主动战、队伍持久战、项目攻坚战、贫穷歼灭战,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强大内生动力。
安徽泗县:居家就业有门道 助残脱贫奔小康
近年来,为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的竞争,拓宽残疾人就业途径,泗县残联对残疾人脱贫工作高度重视,加大对残疾人生产生活救助扶持力度。
安徽萧县:龙城镇抓好三项工作防致贫
近年来,安徽省萧县龙城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脱贫攻坚和防范致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通过实地走访掌握脱贫户和贫困边缘户家庭基本情况,因户施策,因需帮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坚决防止新的贫困发生。
陕西榆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年人们的“温馨港湾”
近年来,榆阳区大力推进城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社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乐、助洁、助浴、助急、短期托养、陪伴关怀等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安徽泗县:技能培训架起就业创业“致富桥”
泗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的,围绕“就业第一、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不断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技能培训提升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书写了一张有温度的完美民生答卷。
安徽泗县:合并承包小地块 书写增收大文章
全村成立合作社14个,家庭农场13家,适度规模土地流转面积达1.01万亩,明显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安徽泗县:大户带动增收忙
一连贯的动作做得一气呵成。笔者和孙克银的工友交谈时了解到,孙克银家的九亩地流转出去之后,他就在这里干活了,土地租金加上在这里务工的收入,一年能挣上四万多块钱。
贵州铜仁: 执好“三支笔” 书写村级后备力量管理大文章
近年来,铜仁市从抓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入手,执好选拔、培育、管理三支笔,确保全市每村储备至少2名后备力量,为第十一届村(社区)换届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山西泽州县金村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见实效
安徽泗县:为好日子栓上“双保险”
近年来,泗县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将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安置在城区的虹乡家园、北苑家园、桃花源北区、清水湾景苑、白庙安置小区等住宅小区。
山西忻州:这件事要做到三个坚决
湖南湘西州:“学、比、评”,打造乡村振兴“排头兵”
感受乡村新图景
这样的“毕业论文”,可以再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