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着力构建“353”关爱服务新格局
甘肃省古浪县积极构建“353”关爱服务新格局,用心用情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落实落细各项民生保障措施。
安徽泗县: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泗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政策、项目、平台、人才”等各项要素统筹发力
河南南阳:农产品搭上“云快车” 产业致富有门路
南阳市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103.6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农产品销售额95.7亿元,同比增长29.7%。南阳特色农产品插上网络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河南唐河城郊乡: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山西吕梁:立足“四个聚焦” 彰显民政担当
吕梁市民政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切实兜牢保障底线,较好地贡献了民政力量。今年以来,该局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把握新要求
山东临朐:农村劳务擎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近年来,山东省临朐县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立足当地人力资源优势,在组织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
浙江乾潭:家庭农场致富有“密码”
自2014年丰硕家庭农场创办至今,全面推进智慧农机、数字农业,通过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水稻、小麦、油菜(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逐步实现区域内水稻全程无人作业,农机作业及综合农事服务业务覆盖全市16个乡镇街道,年农机作业面积逾5万亩次,农机及综服务创收200余万元,与钦堂乡、大同镇、李家镇等农机家庭农场强强联合,整合专业测绘机、大疆无人植保机,成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社会化服务”的高品质家庭农场。同时,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旅融合,建立粮油农副产品生产体验区(水稻、小麦、油菜)、现代农业观光区(
湖北红安:红绿相融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打造“红色家风”品牌,以红色清廉文化带动教育产业发展,探索出乡村振新路子。
安徽宿松:强化工作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竹溪: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在竹溪县天宝乡,像王家山这样的特色优质产业正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成为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振兴的好资源。
四川涪城区:坚持“1+1+N”诊疗式监测帮扶,持续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涪城区实行“1+1+N”(建立健全1个体系、适时调整1个标准、分类实施N项措施)诊疗式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牢防止返贫致贫政治底线,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陕西礼泉:六措并举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以来,礼泉县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坚持统筹谋划,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山东临朐“地标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临朐县已先后获批有寺头山楂、九山苹果、五井山柿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18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内蒙古新城区:杭白菊酿出乡村振兴“幸福蜜”
保合少镇党委将强化党建联合体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建‘融合剂’作用,聚焦产业增值和农牧民增收两个发力点,进一步创新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
河南卧龙区:订单种植让种田大户更有底气
青华镇是卧龙区的农业大镇,现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有效地提升农业规模效益,保障了稳产高产
江西赣县区:深挖绿色潜力,发展生态农业
蜂产业成为了长洛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脱贫户就业致富的重要产业,也成为了撬动乡村优质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陕西平利:牢记嘱托开创“乡村振兴之春”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县,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点上,标注了平利发展路径,将开创“平利乡村振兴之春”。
山西安泽:抢抓防汛救灾 守牢防贫底线
安泽县上下一心,闻“汛”而动,抢时间、抢动员,抢行动,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唐河县:百日攻坚在行动 决战决胜四季度
10月9日上午,唐河县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战四季度行动动员会,全面对标国家和省后评估工作要求,对当前急需做好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和省评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李中阳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积分+N”推动乡村治理创新
安徽太湖:党建引领夕阳红 居家养老绘和谐
延安的巨大变化是中国脱贫致富的缩影
“千万工程”塑造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