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坚持“三聚焦、三强化” 助力协作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1年以来,广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广东所能”,坚持“三聚焦、三强化”,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
江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十四五”时期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基础性工程,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云南:切实维护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成就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700万。云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具有地貌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显著特点,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也曾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新起点上再出发
2021年的最后一天,“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甘肃省评估组的成员是在大巴车上度过的。结束了在陇南市礼县的评估工作,他们乘车6个多小时,转战平凉市崇信县。沿途飘起了雪花,让学生们疲惫之余,充满了欣喜。
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政策研究成果交流会线上召开
为推进成果转化和使用,深入挖掘和总结这些研究报告成果中的政策价值,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对典型案例总结成果进行深度开发和转化,最终形成10份政策研究成果。交流会上,10位执笔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高崖窑村:当养老与智能相遇
老式方形小红柜、绘着经典虎啸松月图的绿底立柜……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武镇高崖窑村张继芳家里的物件“年代感”十足,但张继芳老人胸前佩戴的智能呼救器却是个例外。
河北省巨鹿县: 医养结合 护佑最美夕阳红
养老问题已是无法回避的社会性课题。其中,农村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急需要一份有尊严的养老保障。作为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探索出一条“医养一体、两院融合”的农村医养结合之路,并推出长期护理险作为补充,构建起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保障网,为农村医养结合破局积累了样本经验。
山东省日照市: 千余座“长者食堂”温暖乡村振兴路
近年来,日照这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命名的东部小城,积极破解老龄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做饭难题,建起1300多座农村老年食堂,温暖了沧桑的容颜,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温度,兑现着政府对农村老年人的关爱和承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互助式”的幸福
冰雪消融,春日暖阳照耀大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长顺镇刀拉胡洞村互助幸福院内盈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的讨论准备种哪些菜,有的商量秧歌队准备表演哪些曲目,还有的在聊身体近况,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山西省大同市: 推进老有“颐养” 绘就幸福底色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小王村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两个主要措施:一是解决群众“挣钱难”的问题,二是解决老人“花钱难”的问题。
打通农村养老的堵点 破解巩固成果的难点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跟10年前相比,老年人增长率是儿童的4倍多。国际上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而我国农村老龄化高于城市,尤其在中西部一些脱贫地区,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等困难群体占比较高,“未富先老”的问题日益突出。
疫情之下的严考与实干
受疫情影响,对陕西省的“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推迟到了春节后。农历大年初八,年味还没有散去,由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河北大学88名师生组成的第三方评估组已经入驻陕西省相关市县,准备开展为期5天的评估工作。
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
彭静委员:加强法治建设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带来了关于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方面的提案。作为法律从业人员,彭静调研发现,法治乡村建设还面临诸多短板和不足,她建议,从完善村(居)法律顾问体系着手,加强普法学法用法,通过法治建设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持续保驾护航。
连玉明委员:健全城乡融合金融体系 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信贷支持,涉农贷款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三农”金融可得性显著提高。但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依然薄弱,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农村相对薄弱的信用环境以及融资需求的多样性、经营个体的分散性等现状,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艰巨挑战。
皮剑龙委员:加强组织化建设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振兴乡村,亟须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带来了关于提升农民组织化建设的提案。皮剑龙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要把亿万农民组织起来。
李武委员:继续做好脱贫产业项目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研究员李武建议,要继续支持和做好脱贫攻坚过程中落实的农业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产业,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到实处。
走小而特 特而优 优而美 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主席欧阳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赶上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归根结底是要把产业发展起来。在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甘肃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怎样走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主席欧阳坚。
赵皖平代表:保留村庄底色 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张图纸描天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长期关注“三农”工作,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议。
山西忻州:这件事要做到三个坚决
湖南湘西州:“学、比、评”,打造乡村振兴“排头兵”
感受乡村新图景
这样的“毕业论文”,可以再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