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壮产业 稳就业 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让脱贫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共有3639户15221人从大山深处搬入安置点,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摆脱了昔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娶妻难、住房难的窘境。
山西中阳县:搬出的是生活 溢出的是幸福
从2017年起,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按照“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将“挪穷窝”与“拔穷根”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增收同步,集中安置搬迁户2272户6786人,让搬迁群众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小康路、圆了幸福梦,演绎着易地搬迁的中阳故事。
甘肃省清水县林屲村:厚植产业 让搬迁群众安心扎根新村社
“我们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自来水,原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好多村民家里还买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好了!”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白驼镇林屲村村民杨统业看来,村民生活的变化发生在易地搬迁后。
河北丰宁县:搬迁群众日子甜
人才家园是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了全县27个乡镇的近1万人。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丰宁县着眼于后续帮扶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融得入”,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湖南保靖:破解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湖南省保靖县努力开拓和探索易地搬迁贫困户脱贫路径,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
河南淇县:搬迁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圈”
“晚饭后,可以到小区的文体活动中心锻炼,闲暇之余还可以去社区的群众文化室看看书,感觉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这段时间雨露社区的变化,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高村镇雨露社区搬迁群众李晓红连声称赞。
甘肃古浪:我家我建 我村我兴 易地搬迁户分类安置差异化补助激发内力
今年以来,甘肃省古浪县抢抓政策机遇,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加快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因户施策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托底和生活品质提升改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古浪经验。
湖北松滋:力辟三条通道防返贫阻致贫
“市医保局、市乡村振兴局主动上门,一个送来3万元,一个送来11万元,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9月4日,松滋市斯家场镇旗林村村民刘伟,对前来走访的帮扶干部连声道谢。
云南祥云:搬出来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农村
“梧桐对语芭蕉绿,画壁温馨小院新。”9月1日,迎着凉爽的秋风,来到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箐中村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图强新村,崭新的小洋房和鲜艳的花草相互映衬,环村道路上行走的各族群众喜笑颜开,一幅互嵌互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广西田阳:“全链条式”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百色市田阳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搬得出”的目标后
云南昭通:“红黄绿+网格化”管理 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见实效
云南省昭通市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建成集中安置区373个,累计搬迁8.26万户35.47万人。安置区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目标
搬出新生活 扶出幸福路——湖南省邵阳市高质量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近年来,湖南省邵阳市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就业、社区治理等重点问题,扎实做好后续帮扶,织好“三张网”,促进“三转变”,让搬迁群众实现从“安居”“乐业”到“幸福”的美好转变。全市社区融入工作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并推介,市发改委获“全国易地搬迁担当有为先进集体”。
陕西紫阳:后续帮扶持续发力 让群众“安居”又“乐业”
走进安康市紫阳县139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处处呈现“安居”又“乐业”的景象,19291户64168人完成了从“山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变,翻开了崭新的生活篇章。
江西全南县:用心用情用力 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 全南县高度重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在完成480户1892人“搬得出”的基础上,强帮扶、促融入、抓治理,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安置区全部实行社区化管理,搬迁户“产业 + 就业”综合覆盖率达100%,搬迁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云南会泽县:搬出幸福新生活
云南省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云贵川三省八县交界,山区面积占95.7%,总人口107.3万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34.3万人,很多群众曾居住在高寒冷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
甘肃东乡:下山入川易地而兴,搬迁开创幸福路
借势乡村振兴战略,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正经历着空前蜕变——世世代代的贫困之苦成为历史,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阳光大道在眼前尽情铺展
陕西汉阴县:“138”起航幸福新生活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0个,5082户17940名脱贫群众喜迁新居。为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力,真正达到搬得满意、住得安心、收入稳定的目标,该县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并全面推广“一个支部引领,三大载体支撑,八个中心服务”的“138”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模式,有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让搬迁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陕西白河县: 搬迁户有了好日子,有了归属感
“一水分秦楚,清江入画楼。舟轻驰曲岸,帆正骋中流。”白河县位于陕西东南端,有“秦头楚尾”灵秀小城的美誉。然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的现实,也让当地的发展一度十分艰难,并由此诞生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为主要内容的“三苦”精神。
河南淅川:新村红旗飘
淅川的移民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产业扶持措施扎实有力,广大移民初步实现了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日子越来越红火。2021年,淅川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09元,同比增长8.4%。
四川平昌:大寨镇“四联共治” 增强安置区基层治理效能
通过整合治理资源,优化治理机制,建立并推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乡风文明联育、村级事务联管的“四联共治”模式,构建起高效规范的基层治理体系。
河南浚县卫贤镇: 重建幸福家园 创造美好新生活
河北张家口经开区城郊乡村日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