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山:打造有机品牌 引领高质量发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是乡村振兴,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发展有机农业是重要途径之一。
广东东莞市:用“红色、本色、底色”绘制“党建”新画卷
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实。深化理论武装,落脚点是回归具体行动、回归实践成果。我们要以“齐步”标准当标尺、“跑步”频率当标速、“正步”规范当标准,用“红色、本色、底色”共同绘制党建实践新画卷。
蔡红军:为什么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2020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
安徽金寨全军乡: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全军乡认真落实全县庭院经济发展工作部署,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突破口
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审计监督推动政策落实、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审计监督为导向,深入揭示影响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见效和巩固脱贫成果的体制机制问题与管理漏洞,确保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助力乡村振兴。
北川羌族自治县聚焦“四个注重”,奋力打造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好样子”——探索民族山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北川羌族自治县聚焦“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发展思路,着力在精品农业提质发展、现代工业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全域兴旺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发展攻坚行动”和产业发展“链长制”,聚焦通用航空、安全应急、文旅、苔子茶、食品医药等五大重点产业。
新时代“艺术乡建”的浙江实践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引导社会文艺力量和艺术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乡建”已从早期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推动形成了“人在村中走,恍若画中游”的发展局面。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员
当前,全国各地陆续完成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轮换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选派驻村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及时调整心态,迅速融入工作,加快转变角色,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员。
以“轮战”姿态接过驻村“接力棒”
当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两年”期已到,纷纷到了“轮换”阶段。根据要求,个人有意愿回原单位的,原则上都要进行“轮换”。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中,要在人选上从严把关,健全衔接机制,从严考核评价,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派下去,接过驻村“接力棒”,以“轮战”姿态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双轮”驱动品牌建设 让“湘品”更具生机活力
湖南应实施打造公用品牌为“金字塔身”、企业品牌为“金字塔尖”的双轮驱动战略,加强企业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化;加大科技创新,围绕高质量目标,突出产品核心竞争力,挖掘核心产地文化遗产及内涵,实现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实现湖南从农产品生产大省到农业品牌强省的转变。
筑牢红色引擎 发展乡村旅游 ——禄丰市彩云镇竹溪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探索与实践
竹溪村位于禄丰市彩云镇东部,距镇行政中心所在地7公里,东与恐龙山镇接壤,南邻彩云村委会,距禄丰市城区60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有彝、汉、回、苗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2020年末,共有254户1070人。全村国土面积30.71平方公里,有耕地1793亩,人均耕地1.68亩;林地30793亩;平均海拔1340米,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量约637.7毫米。星宿江(彩云段)流经全村7个小组,星宿江(竹溪段)水清、岸绿、景美,竹溪两岸十里竹林犹如蜿蜒的竹海玉带,沿线碧水青峰、翠竹倒影、牧童悠
党恒:乡村振兴品牌建设十大策略思路
近日,著名品牌专家党恒接受了本媒体的专访,分享了他对于乡村振兴品牌建设的见解。橙色品牌(深圳)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党恒先生是我国著名品牌策划师,对国际国内营销策划的趋势、特点、核心价值及应用策略都具有独到的见解,擅长战略规划、顶层规划、品牌包装、品牌营销、品牌证券化等领域,助力合作伙伴实现从战略到战术、从营销到传播、从创意到流行、从管理到文化、从设计到公关的“全程型”飞跃,现阶段专注于乡村振兴品牌建设领域。
夯实三农事业基本盘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的“引育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乡村人才,即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各类乡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发展、科技领域的人才。吸引人才,将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在人才的“引、育、留”上下功夫,利于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有助于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任务。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推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人才、科技、智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优势,探索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创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模式,意义十分重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原动力,以乡村教育、环境、文化、养老、物流等领域为中心,聚集和整合优势资源,衔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苍山如海:东西部扶贫协作”丛书之一《从青岛到安顺》感悟
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枞阳县招引返乡人员创业带动乡村振兴为例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地处皖中西部、长江北岸,总人口78.7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超28.2万人,是安徽省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枞阳县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创新思路、创设载体、创优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全县现有返乡创业就业人员2.4万人。其中,返乡自主创业者达1.3万人,创办各类实体2万多家,创业者年龄集中在30—50周岁,中青年人群成为该县创业者的主力军。
陕西潼关:“乡贤+”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该县通过把工作平台建起来、把服务渠道畅通起来、把管理制度规范起来、把故园乡情连接起来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需求,一大批乡贤正在结合自身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发挥其补位和辅助作用,积极做好乡村发展“参谋员”、争资争项“协调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以数字乡村建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将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应在“一二三”上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结合实际抓乡村振兴破题开篇,探索出很多做法经验。笔者认为,要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该在守住“一条底线”、强化“两动功能”、突出“三个重点”上发力。
关于湘西州农民和脱贫户收入及如何持续增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思考
湖南辰溪:“六自”模式谱新篇 和美乡村入画来
陕西岚皋县:全面推行“医疗互助”降低因病返贫致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