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宁:双向流动的爱
赵大林村是我的第二个家,村里每家的户情我都装在心里。村里的大黄狗看见我不叫、小孩见面喊我“姑姑”、阿姨们吃炸油糕的时候也总会记着给我留一份。这是我驻村近3年来最幸福的记忆。
梅硕朝:余庄“一路见闻”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今是街道余庄村,是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黄金”)定点帮扶村。多年来,中国黄金在产业开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余庄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我是中国黄金驻余庄村第一书记,实干干实,力戒空谈,一直是我对自身的要求。
乌立志:干沟门,我的家
干沟门村,包含10个居民组、11个自然村,散落分布在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部分在深山之中。驻村后,我第一时间走访入户,对农户姓名、村组、家庭人口、贫困属性、房屋类型及面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信息进行逐一登记整理,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村产业发展思路和方向。
杨定发:种养循环走出“双赢”致富路
在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海拔高达1300米的黄土村,雪融雨增,气温开始回升。村民们趁着大好季节抢农时、忙农事,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驻村更驻心 真情解民忧——灵台县龙门乡英武驻村工作队帮扶侧记
英武驻村工作队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解难事、办实事,积极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真正把帮扶工作做进群众心坎里。
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产业升级
每一次真心的付出,都会获得村民的支持和认可;每一次汗水的挥洒,即温暖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第一书记李瑾昌说:“我将不负时光,真情服务农户,带领大家奔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话语朴实无华,却感人肺腑,在他心里,万家塬村就是他的家,村里的乡亲们就是他的亲人。能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步入小康是他最大的愿望。
柯善龙:“我和村民在一起”
柯善龙是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的四级调研员,2021年7月28日,到马坡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于晨光:一心为民新铁人
“今后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漫漫征途中,唯有脚踏实地,持续奋斗,才能永葆初心,不负党的重托和百姓的期望。”于晨光说。
刘一:从“驻村”到“驻心”,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持深厚的为民情怀,以农村为家,把百姓当亲人。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钟贵森:殷殷之情护平安
如今,走进山羊头村,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乡村公路通组达户,特色产业生机勃勃……平安创建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齐头并进……
于磊:真心帮扶聚民心
经过半个多月的探索、磨合,他逐渐体会到,作为驻村干部,要想将乡村振兴工作抓好抓实,必须凝聚起村民的心,朝着目标一起努力奋斗。
李长坤:养殖种植绘新景
去年,全村举办了三期香菇和猕猴桃种植技能培训班,组织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帮带活动,发放到户增收补贴资金近9万元,使33户群众受益
甘当“小学生”的第一书记
“在学校里我是一名教师,是给学生讲课的。现在到了村里,我就是一个小学生,在滑石村这个大课堂里听人民群众的课。”这是安徽省宿松县北浴乡滑石村第一书记上任后的表态发言。
付留兵:驻村工作的“加减乘除”法
2021年7月,我有幸成为周口市淮阳区委办公室驻城关镇贾庄村的一名工作队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与驻村工作队一道巧用“加减乘除”法,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以赴走出了一条具有贾庄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子。
张晓平:第一书记要争当“第一”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的这首诗时常萦绕于心,作为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医疗保障局的一名干部,我一直对农村、对农民有一份情怀,总想找些机会,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王莹:“村妮儿”养成记
驻村200天,我从乡亲们眼中“省城来的小丫头”,成了他们心中的“小王书记”,朋友口中的“村妮儿”。但我愿意把这个村放在心里,成为这个村的主心骨,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四载驻村路 不变为民心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当大地渐渐回暖,在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良村,有一个身影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捐赠助学暖人心
宿州供电公司选派萧县毛郢孜社区第一书记代宏峰,精心选购了一批“爱心书包”和安全书籍捐赠给社区小学的孩子们。
沉下身子才能扎实服务村民
我叫贺成成,驻村前就职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2018年3月,我主动向组织申请,担任区上盐湾镇石窑坪村驻村工作队员,成为脱贫攻坚队伍中的一员。
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我叫张建民,驻村前就职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纪委监委。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2018 年底至今,我担任兴农镇努力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伊始,我带领工作队另两名同志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走访了全村所有村民,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当前国家各项帮扶政策,认真了解村民的所需所盼,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
宋发翠: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刘丽娟:巧手编织梦想 携手村民致富
陈晓春:十年深耕恩施黄精产业 荣获十三个国家级科技证书
“映山红”余静:扎根大湾村 躬耕践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