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海南澄迈:“头雁”领飞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时间:2024-06-01 11:00:00来源:海南日报作者:高懿

5月28日,澄迈县金江镇龙坡村党支部书记李传炳在声声牛叫中,走进该村晨荘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百余头体躯丰满的肉牛正嚼食着草料,看着肉牛一天天成长,李传炳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随后,李传炳又赶紧带着村干部一起来到鱼塘边研究讨论如何推动鱼塘改造进度。这是李传炳回乡创业的一个个缩影,他用9年的时间从自主创业转变为带动村集体造血发展。

时下,澄迈返乡人才扛起基层组织建设重任,“新农人”在农村创业激情澎湃……近年来,澄迈县也不断求新出新,“头雁”作引领,“群雁”促融合,“鸿雁”促造血,一个个“头雁领飞、群雁兴业、鸿雁示范”的故事不断发生,为澄迈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头雁”的“三把火”

图片 1.png

5月22日,在后坡村永瑞味坊食品加工厂,工作人员通过直播卖粽子。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这是产自澄迈县永发镇的辣椒酱、萝卜干,还有端午佳节必备的瑞溪粽子,欢迎大家选购……”5月28日,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永瑞味坊食品加工厂的二楼,一件件土特产,从后坡村“触网出圈”,奔向四面八方的网购者。

在直播间幕后,今年51岁的后坡村党支部书记曾令群正一脸严肃地审视着直播效果,并检查着即将发货的商品。

8年时间,曾令群从海口知名餐饮品牌“厨房好味”企业负责人到家乡村干部,他用“三把火”助推乡村振兴。

2016年,彼时正值后坡村“两委”换届,曾令群回乡成功竞选为后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在队伍建设上烧起第一把“火”。

“以巷为单位,由党员担任巷长。至今,后坡村已将35名无职务党员,变成信息员、安全员、监督员、宣传员,为村级组织治理注入新动能。”曾令群告诉记者,第二把“火”是抓好村容村貌。为此,他带头拆掉了老家的围墙,挖开了水渠,并号召村里的党员一起带头作示范。

曾令群烧的“第三把火”,则是以“党建+”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图片 2.png

5月22日,后坡村永瑞味坊食品加工厂工作人员在裹粽子。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永发是省内集中的冬季瓜菜种植区,当地芥菜等农产品由于缺少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率低。靠餐饮业发家的曾令群为后坡村量身定制了腌菜加工的产业规划,以“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按协议保底价回收当地农民种植的瓜菜,专门生产腌渍酸菜、辣椒酱、萝卜干等。

“群雁”的三链接

村子周边废弃多年的砖厂瓦房经过流转,成为咖啡和胡椒的加工厂;闲置的建设用地摇身一变为精品民宿,漫步其中,醇厚的咖啡香、浓烈的胡椒香、清香蘑菇味儿总是萦绕鼻尖,久久不会散去……住在大丰镇才存社区的村民想象不到,这个有近6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会以这样的方式迎来“新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一群“青春群雁”,由“头雁”徐取俊牵头,20名平均年龄在35岁的“群雁”共同努力下,建起共享农庄,打造出包括咖啡、胡椒加工、休闲农业等项目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开发综合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便是这群大学生返乡的原因。

5月28日,刚从胡椒加工厂忙完的徐取俊坐在池塘旁的椅子上,继续研究起胡椒产业的有关政策。“利好政策就在眼前,省内将胡椒产业列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制定了胡椒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机遇难得。”徐取俊说。

在徐取俊看来,三产融合的过程,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返乡创业大学生这一群体为桥梁,连接起政府、干部、群众以及社会资本和市场,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有些村民对土地流转顾虑重重。”才存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多群告诉记者,试营业的乡村酒吧街便是如此,在三年建设期内,他带头向村民宣讲政策法规,挨家挨户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

图片 3.png

近日,游客在才存共享农庄内的乡村酒吧街消费。海南日报记者高懿摄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才存共享农庄的建设过程中时常发生。

为倡导文明乡风,支持大学生创业,近年来,才存社区党支部还积极倡导实施“党员巷长制”和“党员积分制”,鼓励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营商环境。

“鸿雁”的造血力

“今年,我们引进企业,共同养殖湄公鱼,并结合餐饮、旅游项目,形成集垂钓、餐饮、自然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化经营模式,让大家的口袋都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好起来,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李传炳向记者聊起他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

2015年,李传炳在澄迈县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吸引下返乡创业,2022年当选为金江镇龙坡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从自己创业到带动村民就业,再到盘活现有资源,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冬季瓜菜是龙坡村的传统产业,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单干,种植规模分散。“蔬菜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村民收入不稳定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问题。”李传炳说,乡村振兴要发展产业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还要找一条能共同致富的路子出来。

偶然一次,70多岁的村民黄立运给他发来一条消息:“书记,你看咱们村鱼塘是现成的,鱼苗也有,要不咱们试试养鱼?”

随即李传炳进行市场调研得知,澄迈老城地区有多家渔业企业,经过商讨可以进行收购,有了销路,李传炳便回村干了起来。

“刚开始说要养鱼,村民们都不看好。如今经过3年发展,年均养鱼20万斤,算是一个小小的成果。”李传炳说,除壮大村集体经济外,水产养殖还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才对村里发展水产养殖有了信心。

近年来,澄迈县围绕返乡人才,分类施策、统筹推进队伍建设,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随”的人才雁阵效应,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乡村发展    
乡村发展

海南澄迈:“头雁”领飞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时间:2024-06-01 11:00:00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高懿

5月28日,澄迈县金江镇龙坡村党支部书记李传炳在声声牛叫中,走进该村晨荘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百余头体躯丰满的肉牛正嚼食着草料,看着肉牛一天天成长,李传炳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随后,李传炳又赶紧带着村干部一起来到鱼塘边研究讨论如何推动鱼塘改造进度。这是李传炳回乡创业的一个个缩影,他用9年的时间从自主创业转变为带动村集体造血发展。

时下,澄迈返乡人才扛起基层组织建设重任,“新农人”在农村创业激情澎湃……近年来,澄迈县也不断求新出新,“头雁”作引领,“群雁”促融合,“鸿雁”促造血,一个个“头雁领飞、群雁兴业、鸿雁示范”的故事不断发生,为澄迈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头雁”的“三把火”

图片 1.png

5月22日,在后坡村永瑞味坊食品加工厂,工作人员通过直播卖粽子。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这是产自澄迈县永发镇的辣椒酱、萝卜干,还有端午佳节必备的瑞溪粽子,欢迎大家选购……”5月28日,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永瑞味坊食品加工厂的二楼,一件件土特产,从后坡村“触网出圈”,奔向四面八方的网购者。

在直播间幕后,今年51岁的后坡村党支部书记曾令群正一脸严肃地审视着直播效果,并检查着即将发货的商品。

8年时间,曾令群从海口知名餐饮品牌“厨房好味”企业负责人到家乡村干部,他用“三把火”助推乡村振兴。

2016年,彼时正值后坡村“两委”换届,曾令群回乡成功竞选为后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在队伍建设上烧起第一把“火”。

“以巷为单位,由党员担任巷长。至今,后坡村已将35名无职务党员,变成信息员、安全员、监督员、宣传员,为村级组织治理注入新动能。”曾令群告诉记者,第二把“火”是抓好村容村貌。为此,他带头拆掉了老家的围墙,挖开了水渠,并号召村里的党员一起带头作示范。

曾令群烧的“第三把火”,则是以“党建+”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图片 2.png

5月22日,后坡村永瑞味坊食品加工厂工作人员在裹粽子。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永发是省内集中的冬季瓜菜种植区,当地芥菜等农产品由于缺少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率低。靠餐饮业发家的曾令群为后坡村量身定制了腌菜加工的产业规划,以“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按协议保底价回收当地农民种植的瓜菜,专门生产腌渍酸菜、辣椒酱、萝卜干等。

“群雁”的三链接

村子周边废弃多年的砖厂瓦房经过流转,成为咖啡和胡椒的加工厂;闲置的建设用地摇身一变为精品民宿,漫步其中,醇厚的咖啡香、浓烈的胡椒香、清香蘑菇味儿总是萦绕鼻尖,久久不会散去……住在大丰镇才存社区的村民想象不到,这个有近6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会以这样的方式迎来“新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一群“青春群雁”,由“头雁”徐取俊牵头,20名平均年龄在35岁的“群雁”共同努力下,建起共享农庄,打造出包括咖啡、胡椒加工、休闲农业等项目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开发综合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便是这群大学生返乡的原因。

5月28日,刚从胡椒加工厂忙完的徐取俊坐在池塘旁的椅子上,继续研究起胡椒产业的有关政策。“利好政策就在眼前,省内将胡椒产业列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制定了胡椒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机遇难得。”徐取俊说。

在徐取俊看来,三产融合的过程,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返乡创业大学生这一群体为桥梁,连接起政府、干部、群众以及社会资本和市场,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有些村民对土地流转顾虑重重。”才存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多群告诉记者,试营业的乡村酒吧街便是如此,在三年建设期内,他带头向村民宣讲政策法规,挨家挨户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

图片 3.png

近日,游客在才存共享农庄内的乡村酒吧街消费。海南日报记者高懿摄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才存共享农庄的建设过程中时常发生。

为倡导文明乡风,支持大学生创业,近年来,才存社区党支部还积极倡导实施“党员巷长制”和“党员积分制”,鼓励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营商环境。

“鸿雁”的造血力

“今年,我们引进企业,共同养殖湄公鱼,并结合餐饮、旅游项目,形成集垂钓、餐饮、自然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化经营模式,让大家的口袋都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好起来,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李传炳向记者聊起他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

2015年,李传炳在澄迈县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吸引下返乡创业,2022年当选为金江镇龙坡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从自己创业到带动村民就业,再到盘活现有资源,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冬季瓜菜是龙坡村的传统产业,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单干,种植规模分散。“蔬菜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村民收入不稳定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问题。”李传炳说,乡村振兴要发展产业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还要找一条能共同致富的路子出来。

偶然一次,70多岁的村民黄立运给他发来一条消息:“书记,你看咱们村鱼塘是现成的,鱼苗也有,要不咱们试试养鱼?”

随即李传炳进行市场调研得知,澄迈老城地区有多家渔业企业,经过商讨可以进行收购,有了销路,李传炳便回村干了起来。

“刚开始说要养鱼,村民们都不看好。如今经过3年发展,年均养鱼20万斤,算是一个小小的成果。”李传炳说,除壮大村集体经济外,水产养殖还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才对村里发展水产养殖有了信心。

近年来,澄迈县围绕返乡人才,分类施策、统筹推进队伍建设,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随”的人才雁阵效应,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