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安徽泗县:村办工厂里藏着的“致富密码”

时间:2020-05-15 13:42:5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单珊

5月14日,把孩子送上学之后,泗县屏山镇屏西村的贫困户马秀云就骑着电动车来到村里的“贝贝梦家纺四件套”加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八点钟上班,下午五点下班,骑着电动车不到十分钟就能到厂里,还有保底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的好工作,我们都特别有干劲。”马秀云笑着说。

今年29岁的马秀云一直在外地打工,因为母亲肌肉萎缩长期瘫痪在床,姐姐又在2017年患上了肾衰竭。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马秀云一个人的肩膀上,没有经济来源又要照顾两个病人,马秀云对家庭的现状很焦灼。开进村里的小工厂给村里像马秀云这样的贫困户下了一场“及时雨”。

要让村民有奔头,发展产业促脱贫才是根本之策。只有搭好发展的架子,才能为群众提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梦想大舞台。屏西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商议,决定把目光瞄准在能人大户上。2019年初,村里动员一直在外地开办服装加工厂的郭玉虎回村创业,正有回乡发展意愿的郭玉虎当即就打包好了回来的行囊。

郭玉虎刚回乡就感受到一系列政策暖风的吹拂。村里建起可以直接入驻的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并积极在附近为他“招兵买马”。屏山镇党委专门指派一个代办员,做好工厂开办的“店小二”,协调金融机构办理了50万元的创业贷款。泗县人社局对新上岗人员免费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工厂从开办之初就进入了每天赶单的快车道,来自美国、加拿大、巴拿马等地的外贸订单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按照现在的订单量,保守估计我们厂可实现年产值近两千万元。”郭玉虎信心满满地说。

马秀云成了开进村里小工厂的第一批受益者,在扶贫小组长入户宣传招工信息的时候,她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现在每月将近3000元的收入,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她说:“照这样下去,我们家今年脱贫应该不成问题啦。”

村里无法出门务工的群众现在都有了好去处,摇身一变成了“工薪族”,不仅实现了稳定就业,每月一千元的保底工资更是让他们吃下了 “定心丸”。现在厂里共带动本村百余名农户就业,其中贫困户就有18人。贫困户邓月兰以前在家只能简单地操作脚踏缝纫机,看到厂里都是电动缝纫机,对能否在厂里成功务工心里一直没有底,听到村干部介绍,只要能去上岗,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邓月兰踏踏实实地报了名。笔者在厂里见到她的时候,穿线、截线、操作电机等一系列程序她都操作地行云流水。“没想到我一个快五十的农村妇女还能成了一个巧手工,这在以前哪敢想呐。”

站在厂房外,郭玉虎谈起了下一步的规划: “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在附近的村开办分厂,带领更多的乡亲奔上致富路。”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安徽泗县:村办工厂里藏着的“致富密码”

时间:2020-05-15 13:42:5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单珊

5月14日,把孩子送上学之后,泗县屏山镇屏西村的贫困户马秀云就骑着电动车来到村里的“贝贝梦家纺四件套”加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八点钟上班,下午五点下班,骑着电动车不到十分钟就能到厂里,还有保底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的好工作,我们都特别有干劲。”马秀云笑着说。

今年29岁的马秀云一直在外地打工,因为母亲肌肉萎缩长期瘫痪在床,姐姐又在2017年患上了肾衰竭。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马秀云一个人的肩膀上,没有经济来源又要照顾两个病人,马秀云对家庭的现状很焦灼。开进村里的小工厂给村里像马秀云这样的贫困户下了一场“及时雨”。

要让村民有奔头,发展产业促脱贫才是根本之策。只有搭好发展的架子,才能为群众提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梦想大舞台。屏西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商议,决定把目光瞄准在能人大户上。2019年初,村里动员一直在外地开办服装加工厂的郭玉虎回村创业,正有回乡发展意愿的郭玉虎当即就打包好了回来的行囊。

郭玉虎刚回乡就感受到一系列政策暖风的吹拂。村里建起可以直接入驻的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并积极在附近为他“招兵买马”。屏山镇党委专门指派一个代办员,做好工厂开办的“店小二”,协调金融机构办理了50万元的创业贷款。泗县人社局对新上岗人员免费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工厂从开办之初就进入了每天赶单的快车道,来自美国、加拿大、巴拿马等地的外贸订单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按照现在的订单量,保守估计我们厂可实现年产值近两千万元。”郭玉虎信心满满地说。

马秀云成了开进村里小工厂的第一批受益者,在扶贫小组长入户宣传招工信息的时候,她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现在每月将近3000元的收入,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她说:“照这样下去,我们家今年脱贫应该不成问题啦。”

村里无法出门务工的群众现在都有了好去处,摇身一变成了“工薪族”,不仅实现了稳定就业,每月一千元的保底工资更是让他们吃下了 “定心丸”。现在厂里共带动本村百余名农户就业,其中贫困户就有18人。贫困户邓月兰以前在家只能简单地操作脚踏缝纫机,看到厂里都是电动缝纫机,对能否在厂里成功务工心里一直没有底,听到村干部介绍,只要能去上岗,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邓月兰踏踏实实地报了名。笔者在厂里见到她的时候,穿线、截线、操作电机等一系列程序她都操作地行云流水。“没想到我一个快五十的农村妇女还能成了一个巧手工,这在以前哪敢想呐。”

站在厂房外,郭玉虎谈起了下一步的规划: “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在附近的村开办分厂,带领更多的乡亲奔上致富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