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河南南阳:唐河精神支撑特殊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时间:2020-08-04 17:50:4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王小军

7月24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网信办等11家单位主办,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搜索、映象网承办,河南十八地市网信办及其他部门协办的“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7月28日,由国际在线、央广网、中工网等中央省市媒体组成的“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采访团抵达南阳市唐河县,就该县脱贫攻坚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唐河县是革命老区,是南阳首批3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河南省12个苏区县之一,是豫鄂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烈士的故乡;是哲学泰斗冯友兰的故里,诞生了地质学家冯景兰、文学家冯沅君等名人贤达。张星江、冯友兰等人的一生彰显了唐河人奋斗不止、勇往直前、奋发图强的干事创业精神。正是在这种唐河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一批批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一个个特殊贫困个人自强脱贫的事迹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采访团每个人的心。

 杨甜:不能说 能干

 7月29日上午,在大河屯镇李湾村扶贫车间餐厅的厨房里,该村村民杨甜正在洗菜。今年26岁的杨甜是一名聋哑人,之前在家照顾婆婆和儿子,一家人全靠她丈夫农闲时外出务工挣钱养活。

了解这一情况后,唐河县财政局驻李湾村“第一书记”李伟和帮扶责任人王奇反复到杨甜家拉家常,给她讲身边残疾人劳动致富的例子,并带她到马庄寨村盲人李喜柱家中,亲身感受李喜柱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挑战命运的积极生活态度。 

QQ截图20200804175153.jpg

杨甜在洗菜 

在扶贫干部的一次走访中,杨甜主动向扶贫干部表达了要战胜自己,出去工作的想法。李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大坡立即把她的想法汇报给镇扶贫办,让她参加“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然后又和扶贫车间——澳腾实业沟通,安排她在车间餐厅帮忙做饭。当上了“工人”的杨甜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有了2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工作起来劲头十足、尽心尽力,脸上也时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李喜柱:用心和手创造幸福世界

7月29日上午,唐河县大河屯镇马庄寨村村民李喜柱正在家门口修理一辆电动三轮车。和别人不同,李喜柱双目失明,修车只能跟着“感觉”走。

李喜柱今年40岁,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后来,他双腿逐渐行走不便,因多次摔跤最后造成视网膜脱落。16岁那年,李喜柱彻底双目失明。2008年,李喜柱的哥嫂因为车祸双双离世,将小侄女还有80多岁的父母扔给了李喜柱。2015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生活的重创,没有击垮李喜柱。他家里唯一值钱的交通工具就是哥嫂留下的一辆旧摩托车。李喜柱说:“我当时没事做,也好奇,就每天把不同的零件卸下来,听一听、摸一摸,看看摩托车有什么变化,再根据记忆,一遍遍地将零件组装好。” 

QQ截图20200804175210.jpg

 李喜柱在修电动三轮车

有一次,邻村村民推来了一辆发动机有故障的摩托车,对李喜柱说:“你看看能修不?修不好就当废品卖掉。”李喜柱熬了几个通宵,反反复复拆装无数次,竟然排除了故障。从此以后,来找李喜柱修理电动车、摩托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的干劲儿也更足了。修车的时候,他怕螺丝放地上不好找,就把螺丝含在嘴里。

李喜柱还通过贫困群众技能培训,进一步学习到了系统的摩托车、电动车修理知识、技术。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帮助李喜柱利用到户增收、粮仓分红资金购置了充气泵、万用表、扳手等修理工具,采购了常用的摩托车、电动车配件。李喜柱依靠维修收入、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利润,再加上当地政府给予的帮扶,在2019年12月光荣脱贫。

“脱贫不是我的目标,我还想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就像收音机里听到的那些残疾人一样。”李喜柱笑着说。他现在获得了一家电动车品牌的代理销售权,他相信只要不停地努力,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杨金枝:昔日贫困户 今朝帮扶人

我现在是村干部,是扶贫专干,2018年10月被抽调到镇扶贫办参加全镇的扶贫工作,截至目前,我们村贫困户还有7户15人,苍台镇享受贫困户政策的共有468户,已脱贫385户,剩余83户没有正式脱贫,”7月29日,在苍台镇后湾村村部,负责该村扶贫工作,身兼村妇联主席、镇扶贫办工作的杨金枝,向采访团介绍起了扶贫工作进行情况。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脱贫人物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河南南阳:唐河精神支撑特殊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时间:2020-08-04 17:50:4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王小军

7月24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网信办等11家单位主办,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搜索、映象网承办,河南十八地市网信办及其他部门协办的“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7月28日,由国际在线、央广网、中工网等中央省市媒体组成的“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采访团抵达南阳市唐河县,就该县脱贫攻坚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唐河县是革命老区,是南阳首批3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河南省12个苏区县之一,是豫鄂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烈士的故乡;是哲学泰斗冯友兰的故里,诞生了地质学家冯景兰、文学家冯沅君等名人贤达。张星江、冯友兰等人的一生彰显了唐河人奋斗不止、勇往直前、奋发图强的干事创业精神。正是在这种唐河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一批批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一个个特殊贫困个人自强脱贫的事迹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采访团每个人的心。

 杨甜:不能说 能干

 7月29日上午,在大河屯镇李湾村扶贫车间餐厅的厨房里,该村村民杨甜正在洗菜。今年26岁的杨甜是一名聋哑人,之前在家照顾婆婆和儿子,一家人全靠她丈夫农闲时外出务工挣钱养活。

了解这一情况后,唐河县财政局驻李湾村“第一书记”李伟和帮扶责任人王奇反复到杨甜家拉家常,给她讲身边残疾人劳动致富的例子,并带她到马庄寨村盲人李喜柱家中,亲身感受李喜柱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挑战命运的积极生活态度。 

QQ截图20200804175153.jpg

杨甜在洗菜 

在扶贫干部的一次走访中,杨甜主动向扶贫干部表达了要战胜自己,出去工作的想法。李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大坡立即把她的想法汇报给镇扶贫办,让她参加“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然后又和扶贫车间——澳腾实业沟通,安排她在车间餐厅帮忙做饭。当上了“工人”的杨甜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有了2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工作起来劲头十足、尽心尽力,脸上也时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李喜柱:用心和手创造幸福世界

7月29日上午,唐河县大河屯镇马庄寨村村民李喜柱正在家门口修理一辆电动三轮车。和别人不同,李喜柱双目失明,修车只能跟着“感觉”走。

李喜柱今年40岁,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后来,他双腿逐渐行走不便,因多次摔跤最后造成视网膜脱落。16岁那年,李喜柱彻底双目失明。2008年,李喜柱的哥嫂因为车祸双双离世,将小侄女还有80多岁的父母扔给了李喜柱。2015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生活的重创,没有击垮李喜柱。他家里唯一值钱的交通工具就是哥嫂留下的一辆旧摩托车。李喜柱说:“我当时没事做,也好奇,就每天把不同的零件卸下来,听一听、摸一摸,看看摩托车有什么变化,再根据记忆,一遍遍地将零件组装好。” 

QQ截图20200804175210.jpg

 李喜柱在修电动三轮车

有一次,邻村村民推来了一辆发动机有故障的摩托车,对李喜柱说:“你看看能修不?修不好就当废品卖掉。”李喜柱熬了几个通宵,反反复复拆装无数次,竟然排除了故障。从此以后,来找李喜柱修理电动车、摩托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的干劲儿也更足了。修车的时候,他怕螺丝放地上不好找,就把螺丝含在嘴里。

李喜柱还通过贫困群众技能培训,进一步学习到了系统的摩托车、电动车修理知识、技术。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帮助李喜柱利用到户增收、粮仓分红资金购置了充气泵、万用表、扳手等修理工具,采购了常用的摩托车、电动车配件。李喜柱依靠维修收入、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利润,再加上当地政府给予的帮扶,在2019年12月光荣脱贫。

“脱贫不是我的目标,我还想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就像收音机里听到的那些残疾人一样。”李喜柱笑着说。他现在获得了一家电动车品牌的代理销售权,他相信只要不停地努力,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杨金枝:昔日贫困户 今朝帮扶人

我现在是村干部,是扶贫专干,2018年10月被抽调到镇扶贫办参加全镇的扶贫工作,截至目前,我们村贫困户还有7户15人,苍台镇享受贫困户政策的共有468户,已脱贫385户,剩余83户没有正式脱贫,”7月29日,在苍台镇后湾村村部,负责该村扶贫工作,身兼村妇联主席、镇扶贫办工作的杨金枝,向采访团介绍起了扶贫工作进行情况。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