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精准实施“四大工程”,构建致富长效机制

时间:2021-12-23 16:22:28来源:环球网作者:高岩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承前启后之年。淇县黄洞乡精准实施“四大工程”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可持续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精准实施“治心”工程,让思想富起来、精神硬起来。从思想源头上筑牢预防返贫的防护堤,改变“弱者”的思维,杜绝“等靠要”思想;树立远大的精神追求,不做人穷志短的帮扶对象,而要争当帮扶他人的模范;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认识到个人志向、意志和能力、创造性和主动性,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年轻人做知识渊博、胸怀大志、信念坚定、精神丰富、信仰崇高的新时代年轻人,在新农村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锤炼意志、增长本领,改变家乡面貌。

精准实施“增智”工程,让教育兴起来、文化强起来。文化是摆脱贫困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动力,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让文化兴起来,教育强起来。补齐教育短板,加快发展推进脱贫地区文化教育事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协调和落实学前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奖励补助和优惠政策,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积极落实脱贫地区教师待遇,让更多优秀教师下得来、留得住。

精准实施“扶志”工程,让志气高起来、意志坚起来。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方面,由脱贫走向富裕,终究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脱贫群众奋发努力,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奋斗改变命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奔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打出一套巩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合拳。

精准实施“铸魂”工程,让信心足起来、灵魂壮起来。自信是一种力量。黄洞乡为群众创造和维护机会平等、规则公平的创业环境;鼓励脱贫户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了解党的政策、响应党的号召;帮助他们学一门技术,精通一门手艺,实现自力更生,自我造血;改变群众落后思想和精神面貌,帮助年轻人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生态度,进一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持久的精神、文化支撑与智力支持。(黄洞乡 高岩航)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精准实施“四大工程”,构建致富长效机制

时间:2021-12-23 16:22:28

来源:环球网

作者:高岩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承前启后之年。淇县黄洞乡精准实施“四大工程”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可持续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精准实施“治心”工程,让思想富起来、精神硬起来。从思想源头上筑牢预防返贫的防护堤,改变“弱者”的思维,杜绝“等靠要”思想;树立远大的精神追求,不做人穷志短的帮扶对象,而要争当帮扶他人的模范;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认识到个人志向、意志和能力、创造性和主动性,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年轻人做知识渊博、胸怀大志、信念坚定、精神丰富、信仰崇高的新时代年轻人,在新农村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锤炼意志、增长本领,改变家乡面貌。

精准实施“增智”工程,让教育兴起来、文化强起来。文化是摆脱贫困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动力,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让文化兴起来,教育强起来。补齐教育短板,加快发展推进脱贫地区文化教育事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协调和落实学前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奖励补助和优惠政策,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积极落实脱贫地区教师待遇,让更多优秀教师下得来、留得住。

精准实施“扶志”工程,让志气高起来、意志坚起来。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方面,由脱贫走向富裕,终究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脱贫群众奋发努力,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奋斗改变命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奔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打出一套巩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合拳。

精准实施“铸魂”工程,让信心足起来、灵魂壮起来。自信是一种力量。黄洞乡为群众创造和维护机会平等、规则公平的创业环境;鼓励脱贫户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了解党的政策、响应党的号召;帮助他们学一门技术,精通一门手艺,实现自力更生,自我造血;改变群众落后思想和精神面貌,帮助年轻人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生态度,进一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持久的精神、文化支撑与智力支持。(黄洞乡 高岩航)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