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河曲县: 让搬迁群众端稳就业创业饭碗

时间:2024-04-29 15:44:0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09期作者: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区域内黄河奔流、山峦叠嶂、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素有“陕东重镇、晋右严疆”之称。迤逦山河自成天然屏障,也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当地的发展。那首唱红大江南北的二人台民歌《走西口》,描述的就是晋西北一带贫苦农民在极端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的悲苦和挣扎。

为帮助当地群众搬出深山奔富路,河曲县曾实施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幸福小区是河曲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占地132亩,安置了来自全县10个乡镇81个村1501户3959名搬迁群众。如今,乡亲们搬出大山,挪出穷窝后,在新环境中,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饭碗端得牢不牢?日前,笔者走进河曲县幸福小区,实地探访搬迁户的就业生活情况。

2024-9PDF_页面_70_图像_0001.jpg

河曲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幸福小区俯瞰图。

把岗位送到心坎上

春日午后,河曲县幸福小区门口熙熙攘攘,一些居民在此惬意地唠着家常。

“现在的日子真是过好了,吃得好,住得好,关键是冬夏无常(当地方言,意为不管季节变化)都能打工挣钱,手头越来越宽裕了!”说这话的是河曲县环卫队的业务骨干王爱花。之前,她家住在河曲县沙泉镇后沟村的几孔旧窑洞里,守着10多亩贫瘠的土地过活,生活十分拮据。2017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家挪出穷窝搬到了位于河曲县城的幸福小区,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

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河曲县出台了专门的就业扶持政策,拉出2类11个“菜单”,新开发9类岗位供搬迁户自主“点菜”。这些“菜单”宛若一场及时雨,润物无声,沁心解渴。在一遍遍看过“菜单”后,之前从未到饭店点过菜的王爱花点了平生第一道就业“硬菜”——到县环卫队做保洁员。同时,王爱花的老伴张乃田选择到县人社局做门卫。由此,夫妻俩都有了稳定的工作。

送“菜”上门是河曲县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把岗位送到群众心坎上的一项暖心举措。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幸福社区深刻领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稳岗保就业作为重要抓手,多举措扎实推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实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为强化就业帮扶服务,该县成立幸福社区就业帮扶服务中心,在幸福社区南区南门外办公,服务中心现有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组建微信群和线下开设窗口,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培训对接等服务。

为落实就业帮扶,河曲县全面开展搬迁劳动力“敲门行动”,充分调动驻点工作队力量,逐户走访、逐人核实搬迁脱贫劳动力培训就业情况,逐月更新务工就业台账。根据摸排统计,幸福社区共有搬迁脱贫劳动力730户1521人,已实现就业730户1255人,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同时,河曲县组织开展“四包一”结对帮扶+“1331”行动,针对未就业的搬迁群众,由1名迁出乡镇干部、1名迁出村干部、1名迁入乡镇干部、1名迁入社区干部4人包保负责,全程跟进。同时,1个月至少3次上门动员服务、推荐3个就业岗位、帮助对接1次技能培训,确保搬迁群众尽快就业。该县委托国兴农发公司,开发覆盖搬迁人口的数字就业系统平台。社区管理人员和搬迁群众均可登录,公开信息在室外大型显示屏、就业帮扶中心办公电脑同步展示。智慧就业系统分为求职失业登记、就业信息查询、技能培训查询、招聘信息查询、数据分析预警、创业指导服务、精准推送岗位、宣传就业政策等不同模块。目前,系统已经正式运行。

为解决好一些大龄脱贫劳动力和无法通过市场就业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幸福社区用好用活后续产业扶持、光伏收益等资金,有效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小区物业公司,争取环卫、绿化、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尽量让60岁以上搬迁群众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48人,每人年工资9000元,在帮助大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感。正如社区的公益岗人员王润翠所说:“60多岁了还可以靠劳动养活自己,没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挺好!”

第71页-70.JPG

河曲县多举措帮助搬迁群众实现自主创业。

把车间开到家门口

走进幸福小区附近的配套产业园区,车辆往来穿梭、工人忙碌工作,一派繁忙景象。

“在园区打工离家近,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出家门进工厂,我们也算是在城里立足了!”……提到就近就业的好处,在园区务工的幸福小区居民纷纷打开话匣子。

河曲县幸福社区配套产业园区建于2018年。当年初,河曲县在山西省率先建设了占地38亩的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基地,同年还新建了占地1158亩的扶贫农业产业加工园区,总投资2.5亿元。扶贫农业产业加工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9000平方米,吸纳8家龙头企业入驻;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基地同年建成投运,现已入驻太原龙圣隆服装加工厂等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帮助259人实现了就近就业。

当下,河曲经济技术园区内的仓储物流端十分忙碌。走进乡村e镇5号车间,看到各个环节工作秩序井然。这里的工人大多都来自附近的易地搬迁安置区。

“以前打工得往外跑,现在出家门进车间,一年到头都有活,真好!”该车间的仓储物流快递分拣员冀保林说。他是从河曲县沙泉镇党家也村搬过来的,搬迁后不仅解决了住房难题,家里的收入也稳步提升了。

据了解,河曲经济技术园区距离幸福小区较近,规划面积4.84平方公里,现有入驻企业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其中,13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16家企业正在建设,连同周边服务企业,预计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200—2500个。

随着越来越多惠农项目扎实推进,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路越走越宽。

第71页-71.JPG

河曲县易地搬迁群众务工专场招聘会现场。

把一技之长变为立身之本

热气腾腾的米线、新鲜出炉的手抓饼、香味弥漫的烤冷面……河曲县幸福小区搬迁群众郭文青小吃摊的各式特色小吃吸引顾客争相排队品尝。

“现在每个月的营业额基本在8000元左右吧。”郭文青说,搬到县城居住以来,当地政府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并在技能培训、市场调研、资金扶持等多方面予以支持,让他有了一技之长,也拥有了立身之本。

为扶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河曲县对有一技之长、有创业想法的搬迁群众,专人入户走访,分析市场需求,交流技能优势,帮助规划合适的创业方向,给予创业指导、信贷扶持、提供场地等政策支持,先后引导95名搬迁群众自主创业。        

同时,河曲县对搬迁群众强化技能培训,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数量、就业创业意愿、技能需求等信息采集,建立就业创业需求台账,统筹资源、“精准滴灌”。该县邀请专技人员常态化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紧扣需求,注重培训内容的多元化、针对性、差异化,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截至目前,河曲县共计开展厨艺、母婴护理、缝纫编织等实用技术培训10余场,覆盖400多人次,帮助207名搬迁群众通过技能培训走上致富路。           

“下一步,幸福社区将继续坚持有组织带动,充分发挥就业平台作用,及时推送招聘信息,介绍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搬迁群众在稳定就业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大力度保就业稳增长促发展,以实际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鲁春燕表示。(供稿单位:山西省河曲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搬迁后扶    
资讯播报

山西河曲县: 让搬迁群众端稳就业创业饭碗

时间:2024-04-29 15:44:0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09期

作者: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区域内黄河奔流、山峦叠嶂、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素有“陕东重镇、晋右严疆”之称。迤逦山河自成天然屏障,也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当地的发展。那首唱红大江南北的二人台民歌《走西口》,描述的就是晋西北一带贫苦农民在极端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的悲苦和挣扎。

为帮助当地群众搬出深山奔富路,河曲县曾实施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幸福小区是河曲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占地132亩,安置了来自全县10个乡镇81个村1501户3959名搬迁群众。如今,乡亲们搬出大山,挪出穷窝后,在新环境中,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饭碗端得牢不牢?日前,笔者走进河曲县幸福小区,实地探访搬迁户的就业生活情况。

2024-9PDF_页面_70_图像_0001.jpg

河曲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幸福小区俯瞰图。

把岗位送到心坎上

春日午后,河曲县幸福小区门口熙熙攘攘,一些居民在此惬意地唠着家常。

“现在的日子真是过好了,吃得好,住得好,关键是冬夏无常(当地方言,意为不管季节变化)都能打工挣钱,手头越来越宽裕了!”说这话的是河曲县环卫队的业务骨干王爱花。之前,她家住在河曲县沙泉镇后沟村的几孔旧窑洞里,守着10多亩贫瘠的土地过活,生活十分拮据。2017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家挪出穷窝搬到了位于河曲县城的幸福小区,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

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河曲县出台了专门的就业扶持政策,拉出2类11个“菜单”,新开发9类岗位供搬迁户自主“点菜”。这些“菜单”宛若一场及时雨,润物无声,沁心解渴。在一遍遍看过“菜单”后,之前从未到饭店点过菜的王爱花点了平生第一道就业“硬菜”——到县环卫队做保洁员。同时,王爱花的老伴张乃田选择到县人社局做门卫。由此,夫妻俩都有了稳定的工作。

送“菜”上门是河曲县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把岗位送到群众心坎上的一项暖心举措。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幸福社区深刻领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稳岗保就业作为重要抓手,多举措扎实推进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实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为强化就业帮扶服务,该县成立幸福社区就业帮扶服务中心,在幸福社区南区南门外办公,服务中心现有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组建微信群和线下开设窗口,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培训对接等服务。

为落实就业帮扶,河曲县全面开展搬迁劳动力“敲门行动”,充分调动驻点工作队力量,逐户走访、逐人核实搬迁脱贫劳动力培训就业情况,逐月更新务工就业台账。根据摸排统计,幸福社区共有搬迁脱贫劳动力730户1521人,已实现就业730户1255人,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同时,河曲县组织开展“四包一”结对帮扶+“1331”行动,针对未就业的搬迁群众,由1名迁出乡镇干部、1名迁出村干部、1名迁入乡镇干部、1名迁入社区干部4人包保负责,全程跟进。同时,1个月至少3次上门动员服务、推荐3个就业岗位、帮助对接1次技能培训,确保搬迁群众尽快就业。该县委托国兴农发公司,开发覆盖搬迁人口的数字就业系统平台。社区管理人员和搬迁群众均可登录,公开信息在室外大型显示屏、就业帮扶中心办公电脑同步展示。智慧就业系统分为求职失业登记、就业信息查询、技能培训查询、招聘信息查询、数据分析预警、创业指导服务、精准推送岗位、宣传就业政策等不同模块。目前,系统已经正式运行。

为解决好一些大龄脱贫劳动力和无法通过市场就业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幸福社区用好用活后续产业扶持、光伏收益等资金,有效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小区物业公司,争取环卫、绿化、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尽量让60岁以上搬迁群众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48人,每人年工资9000元,在帮助大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感。正如社区的公益岗人员王润翠所说:“60多岁了还可以靠劳动养活自己,没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挺好!”

第71页-70.JPG

河曲县多举措帮助搬迁群众实现自主创业。

把车间开到家门口

走进幸福小区附近的配套产业园区,车辆往来穿梭、工人忙碌工作,一派繁忙景象。

“在园区打工离家近,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出家门进工厂,我们也算是在城里立足了!”……提到就近就业的好处,在园区务工的幸福小区居民纷纷打开话匣子。

河曲县幸福社区配套产业园区建于2018年。当年初,河曲县在山西省率先建设了占地38亩的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基地,同年还新建了占地1158亩的扶贫农业产业加工园区,总投资2.5亿元。扶贫农业产业加工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9000平方米,吸纳8家龙头企业入驻;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基地同年建成投运,现已入驻太原龙圣隆服装加工厂等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帮助259人实现了就近就业。

当下,河曲经济技术园区内的仓储物流端十分忙碌。走进乡村e镇5号车间,看到各个环节工作秩序井然。这里的工人大多都来自附近的易地搬迁安置区。

“以前打工得往外跑,现在出家门进车间,一年到头都有活,真好!”该车间的仓储物流快递分拣员冀保林说。他是从河曲县沙泉镇党家也村搬过来的,搬迁后不仅解决了住房难题,家里的收入也稳步提升了。

据了解,河曲经济技术园区距离幸福小区较近,规划面积4.84平方公里,现有入驻企业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其中,13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16家企业正在建设,连同周边服务企业,预计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200—2500个。

随着越来越多惠农项目扎实推进,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路越走越宽。

第71页-71.JPG

河曲县易地搬迁群众务工专场招聘会现场。

把一技之长变为立身之本

热气腾腾的米线、新鲜出炉的手抓饼、香味弥漫的烤冷面……河曲县幸福小区搬迁群众郭文青小吃摊的各式特色小吃吸引顾客争相排队品尝。

“现在每个月的营业额基本在8000元左右吧。”郭文青说,搬到县城居住以来,当地政府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并在技能培训、市场调研、资金扶持等多方面予以支持,让他有了一技之长,也拥有了立身之本。

为扶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河曲县对有一技之长、有创业想法的搬迁群众,专人入户走访,分析市场需求,交流技能优势,帮助规划合适的创业方向,给予创业指导、信贷扶持、提供场地等政策支持,先后引导95名搬迁群众自主创业。        

同时,河曲县对搬迁群众强化技能培训,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数量、就业创业意愿、技能需求等信息采集,建立就业创业需求台账,统筹资源、“精准滴灌”。该县邀请专技人员常态化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紧扣需求,注重培训内容的多元化、针对性、差异化,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截至目前,河曲县共计开展厨艺、母婴护理、缝纫编织等实用技术培训10余场,覆盖400多人次,帮助207名搬迁群众通过技能培训走上致富路。           

“下一步,幸福社区将继续坚持有组织带动,充分发挥就业平台作用,及时推送招聘信息,介绍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搬迁群众在稳定就业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大力度保就业稳增长促发展,以实际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鲁春燕表示。(供稿单位:山西省河曲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