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华桥:从部队到电商扶贫战线 他都是执着的“兵”

时间:2019-08-06 01:30:0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戴莉芸

图片1.png

寻找产品

张华桥,35岁,共产党员,2003年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2008年退役回到家乡,现任酉阳县龙潭镇深溪村扶贫专干、龙潭镇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重庆二十名农村电商扶贫带头人之一。

   部队铸钢铁意志 扶贫誓做排头兵

   有些人,一生都注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张华桥就是其中一位。

   2003年,张华桥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19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从士兵到班长,五年时间四次被评为优秀战士,荣获三次嘉奖。

      五年,在部队里的千锤百炼,铸就了张华桥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在他的血液里注入了军人宁折不弯、遇强愈强的基因,这也为他后来在电商扶贫道路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张华桥退伍后回到家乡酉阳。从打工、开餐馆到回老家搞养殖,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劳的双手为生活打拼着。生活在慢慢变好的同时,张华桥也在思考该怎样为社会多做点事。

   2015年,酉阳县在组织招考村级“扶贫专干”,张华桥毅然决定报考并顺利考上这个岗位,同年任职酉阳县龙潭镇深溪村扶贫专干。

   扶贫工作是项艰巨的任务,你不接近它,就不了解它有多难。

   “村里几乎都是老年人,务农的同时还得照顾孙辈,青壮年们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想要脱贫致富,这真的不容易。”张华桥说。

   一开始,张华桥除了做好扶贫政策工作,也只能尽量多在田间地头帮帮村里老人的忙。

   一天,张华桥偶然看到报纸上关于农村电商扶贫的知识,这给他带去了极大的兴趣。“那几天,我疯狂地到处翻报纸、看电视、上网寻找关于农村电商的一切信息,就跟我当年当兵时的热情一模一样,那种消失了好几年的热情又回来了。”张华桥激动地说。

   当过兵的张华桥,自然做事雷厉风行。通过一段时间对农村电商的了解后,他开始尝试去卖场卖东西,深入了解家乡农特产品行情,再尝试把农特产品搬到网上销售,网上随之而来的订单,让张华桥笃定电商一定可以帮助村民们脱贫。

扶贫专干齐合力 共建平台助脱贫

“作为一个扶贫专干,就得想办法带领大家脱贫,这是我的职责。”张华桥说。

在龙潭镇,每个村的贫困户都很多,但像张华桥这样的扶贫专干却很少。2017年,张华桥看到县里在组织学习关于农村电商的培训会,他积极报名参与。那次培训会,让张华桥了解了如何做大农村电商,为农产品插上翅膀飞出大山。

一兵不能成将,独木不能成林。回到镇里,张华桥首先就是邀请镇里其他的扶贫专干开研讨会,召集大家一起合力利用电商把老百姓的农特产卖出去,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一拍即合,龙潭镇里8个村的8个扶贫专干集结在了一起,颇有要干一场惊天动地事业的味道。

经商量后,在政府提供的场地里,成立了现在的酉阳县农味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8个股东各持12.5%的股份,张华桥被推选为公司法人。

公司有了,需要的是找产品,张华桥把第一批要卖的产品瞄准了甘蔗和折耳根。 QQ截图20190806094458.png

收购的土鸡蛋打包

“邻镇有一个50亩的甘蔗基地,之前这个甘蔗没有推广出去,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通过我们的宣传与推广后,卖得比原来好了,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我们酉阳哪里在卖好甘蔗,在哪个季节可以买甘蔗。”张华桥说。

龙潭镇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适合折耳根的自然生长,镇里折耳根的种植已经形成了产业,但销售渠道却仅仅停留在镇里、县里。

张华桥果断把折耳根放在网上销售。不出意料,通过电商平台,折耳根的销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不仅价格上去了,还比之前卖得更好。

“现在我们都是直接和农户签订分销协议上门收购,他们也不需要挑着去市场卖了。”张华桥说。

既然折耳根都能卖出去,其他产品就也能卖出去,只要适合在网络上销售。

“我们镇里的小吃特别多,比如说什么米豆腐、绿豆粉、渣海椒等等,而且当我们向外告知自己在做电商的时候,有很多在外的老乡就问我们,能不能把家乡的特产寄给他们。”张华桥兴奋地说着。

据了解,龙潭镇每年的流动人口是10万人,出去打工的接近5万多人。现如今,通过网络平台售卖家乡土特产,在外务工的人也能随时尝到家乡小吃的味道。

抱团取暖建中心 背靠党支团作战

2018年6月,县商务委到龙潭镇做电商调研,发现龙潭镇电商氛围不错,但却各自为营太过分散,这并不利于一个地方的电商行业发展。

经研究决定,龙潭镇首个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张华桥被委以重任,当上了该中心的负责人。

“在部队里我当过班长,而现在我又是中心负责人,我愿意去挑好这副担子,不负众望。”张华桥坚定地说。

在龙潭镇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目前共有18家企业。在这里大家虽然各做各的产品,但会一起承担房租、水电费。

“大家聚集一起抱团取暖,不仅优劣势可以互补,还能一起解决各种各样在电商上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这也是创办龙潭镇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的初衷。”张华桥说。

据了解,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共享、客户资源共享。同时,还衍生出了网货生产基地,自己的网店、自己的加工厂,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这是支撑企业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硬件。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产品资源共享,做到随时调价来适应市场价格,给企业提供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有人的地方,就要有支部,不管是党支部还是团支部。张华桥说:“因为我本身是在部队入的党,我也始终为自己是名共产党员而自豪,而在中心还有其他党员,便成立了小微企业联建党支部,通过这个支部,我们可以经常一起学习、讨论,让大家更有凝聚力。”

张华桥表示,电商服务中心依托于党支部,大家更能在这里找到奋斗的意义,如何借助中心让老百姓创收,让贫困户实现脱贫到稳定脱贫,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自中心建立以来,累计销售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约1260万元,为老百姓带去850多万元的收入,共吸纳就业创业人才38人,其中贫困户4人,残疾人创业2人,另为镇电子商务中心提供网货产品的企业有2家,配套生产基地14家和贫困户个人15名。

张华桥说:“在做电商这几年来,非常感谢酉阳县商务协会杨会长对自己的帮助,无论从经营问题到产品问题,从线上问题到线下问题,他都毫无保留地帮助了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

远远望去,龙潭镇这座千年古镇正焕发着新的生机,而35岁的张华桥,就站在那里,跟19岁的时候一样,都是一名合格的“兵”。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扶贫人物    

张华桥:从部队到电商扶贫战线 他都是执着的“兵”

时间:2019-08-06 01:30:0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戴莉芸

图片1.png

寻找产品

张华桥,35岁,共产党员,2003年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2008年退役回到家乡,现任酉阳县龙潭镇深溪村扶贫专干、龙潭镇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重庆二十名农村电商扶贫带头人之一。

   部队铸钢铁意志 扶贫誓做排头兵

   有些人,一生都注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张华桥就是其中一位。

   2003年,张华桥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19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从士兵到班长,五年时间四次被评为优秀战士,荣获三次嘉奖。

      五年,在部队里的千锤百炼,铸就了张华桥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在他的血液里注入了军人宁折不弯、遇强愈强的基因,这也为他后来在电商扶贫道路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张华桥退伍后回到家乡酉阳。从打工、开餐馆到回老家搞养殖,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劳的双手为生活打拼着。生活在慢慢变好的同时,张华桥也在思考该怎样为社会多做点事。

   2015年,酉阳县在组织招考村级“扶贫专干”,张华桥毅然决定报考并顺利考上这个岗位,同年任职酉阳县龙潭镇深溪村扶贫专干。

   扶贫工作是项艰巨的任务,你不接近它,就不了解它有多难。

   “村里几乎都是老年人,务农的同时还得照顾孙辈,青壮年们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想要脱贫致富,这真的不容易。”张华桥说。

   一开始,张华桥除了做好扶贫政策工作,也只能尽量多在田间地头帮帮村里老人的忙。

   一天,张华桥偶然看到报纸上关于农村电商扶贫的知识,这给他带去了极大的兴趣。“那几天,我疯狂地到处翻报纸、看电视、上网寻找关于农村电商的一切信息,就跟我当年当兵时的热情一模一样,那种消失了好几年的热情又回来了。”张华桥激动地说。

   当过兵的张华桥,自然做事雷厉风行。通过一段时间对农村电商的了解后,他开始尝试去卖场卖东西,深入了解家乡农特产品行情,再尝试把农特产品搬到网上销售,网上随之而来的订单,让张华桥笃定电商一定可以帮助村民们脱贫。

扶贫专干齐合力 共建平台助脱贫

“作为一个扶贫专干,就得想办法带领大家脱贫,这是我的职责。”张华桥说。

在龙潭镇,每个村的贫困户都很多,但像张华桥这样的扶贫专干却很少。2017年,张华桥看到县里在组织学习关于农村电商的培训会,他积极报名参与。那次培训会,让张华桥了解了如何做大农村电商,为农产品插上翅膀飞出大山。

一兵不能成将,独木不能成林。回到镇里,张华桥首先就是邀请镇里其他的扶贫专干开研讨会,召集大家一起合力利用电商把老百姓的农特产卖出去,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一拍即合,龙潭镇里8个村的8个扶贫专干集结在了一起,颇有要干一场惊天动地事业的味道。

经商量后,在政府提供的场地里,成立了现在的酉阳县农味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8个股东各持12.5%的股份,张华桥被推选为公司法人。

公司有了,需要的是找产品,张华桥把第一批要卖的产品瞄准了甘蔗和折耳根。 QQ截图20190806094458.png

收购的土鸡蛋打包

“邻镇有一个50亩的甘蔗基地,之前这个甘蔗没有推广出去,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通过我们的宣传与推广后,卖得比原来好了,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我们酉阳哪里在卖好甘蔗,在哪个季节可以买甘蔗。”张华桥说。

龙潭镇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适合折耳根的自然生长,镇里折耳根的种植已经形成了产业,但销售渠道却仅仅停留在镇里、县里。

张华桥果断把折耳根放在网上销售。不出意料,通过电商平台,折耳根的销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不仅价格上去了,还比之前卖得更好。

“现在我们都是直接和农户签订分销协议上门收购,他们也不需要挑着去市场卖了。”张华桥说。

既然折耳根都能卖出去,其他产品就也能卖出去,只要适合在网络上销售。

“我们镇里的小吃特别多,比如说什么米豆腐、绿豆粉、渣海椒等等,而且当我们向外告知自己在做电商的时候,有很多在外的老乡就问我们,能不能把家乡的特产寄给他们。”张华桥兴奋地说着。

据了解,龙潭镇每年的流动人口是10万人,出去打工的接近5万多人。现如今,通过网络平台售卖家乡土特产,在外务工的人也能随时尝到家乡小吃的味道。

抱团取暖建中心 背靠党支团作战

2018年6月,县商务委到龙潭镇做电商调研,发现龙潭镇电商氛围不错,但却各自为营太过分散,这并不利于一个地方的电商行业发展。

经研究决定,龙潭镇首个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张华桥被委以重任,当上了该中心的负责人。

“在部队里我当过班长,而现在我又是中心负责人,我愿意去挑好这副担子,不负众望。”张华桥坚定地说。

在龙潭镇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目前共有18家企业。在这里大家虽然各做各的产品,但会一起承担房租、水电费。

“大家聚集一起抱团取暖,不仅优劣势可以互补,还能一起解决各种各样在电商上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这也是创办龙潭镇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的初衷。”张华桥说。

据了解,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共享、客户资源共享。同时,还衍生出了网货生产基地,自己的网店、自己的加工厂,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这是支撑企业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硬件。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产品资源共享,做到随时调价来适应市场价格,给企业提供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有人的地方,就要有支部,不管是党支部还是团支部。张华桥说:“因为我本身是在部队入的党,我也始终为自己是名共产党员而自豪,而在中心还有其他党员,便成立了小微企业联建党支部,通过这个支部,我们可以经常一起学习、讨论,让大家更有凝聚力。”

张华桥表示,电商服务中心依托于党支部,大家更能在这里找到奋斗的意义,如何借助中心让老百姓创收,让贫困户实现脱贫到稳定脱贫,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自中心建立以来,累计销售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约1260万元,为老百姓带去850多万元的收入,共吸纳就业创业人才38人,其中贫困户4人,残疾人创业2人,另为镇电子商务中心提供网货产品的企业有2家,配套生产基地14家和贫困户个人15名。

张华桥说:“在做电商这几年来,非常感谢酉阳县商务协会杨会长对自己的帮助,无论从经营问题到产品问题,从线上问题到线下问题,他都毫无保留地帮助了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

远远望去,龙潭镇这座千年古镇正焕发着新的生机,而35岁的张华桥,就站在那里,跟19岁的时候一样,都是一名合格的“兵”。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