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西横峰:“大治理”让乡村活力迸发

时间:2024-01-10 19:17:4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横峰地处赣东北,是老区县、全红县,国土面积65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道、场、办),63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横峰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红色农旅示范区项目为契机,坚持树牢“大治理”理念,以县域统筹推进实现乡村振兴,下大力气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达到撬动乡村“大治理”,促进效能“大提升”的目的。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节约集约用地两项国务院督查激励奖,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先进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一、背景

横峰是方志敏精神首创地和清贫精神发源地,被誉为“可爱的中国”摇篮。90年前,方志敏、黄道等先驱在这里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创建了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被中央苏区授予“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曾说“凡能为群众谋利益,得到群众拥护的革命军队,虽然物质条件较差,仍能胜利。”他还提出反映人民利益与要求的奋斗目标,领导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创造新生活,同时兼顾群众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始终关心群众生活,调动群众革命、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横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事事商量干,人人一条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机活力不断迸发。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红色农旅示范区建设项目,横峰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以红色文化为基石,创新推进“红韵三礼”模式,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同题共答“文明乡村”。

二、做法成效

(一)建全机制,全面发动。从党员入手,建立“支部生活日”制度,推行党建“1+1”、党员“1+N”模式,探索“1名支委联系帮带 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党员帮带引领 N 名群众”机制,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管理。建立“1+4”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村民理事会、乡贤促进会、监督委员会、村民互助会“四会”组织406个,为群众参与家乡建设搭建理事平台。今年,该县的红色农旅示范区中心村青板乡金鸡村就以项目建设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我的家乡我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党小组”“村民理事会”“乡贤促进会”和“志愿者协会”四微组织,发挥自治组织在处理村级公共事务上的优势作用,实现村事村民办、办事有监督,形成“小家自己管,大家共同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让更多的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实践者”。

(二)创新形式,全心服务。横峰以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为抓手,常态化坚持“基层工作日”制度,以“网格化”全覆盖所有农户,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开通“连心”码、创设服务队等一系列举措,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意见融入执行之中,推进快速办理解决,化解百姓“烦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为民办事、替民解忧,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为目标,着力于推动邻里纠纷、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基层治理难题有效化解,创新推出了横峰乡村治理新模式:“老管热线、逢四说事、老倌说事”等鲜活做法深受群众欢迎,基层风险隐患化解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开展党员干部“精准包联、连心到户”,每名包联干部包户20-50家,每月至少遍访一次,使解决问题常态化、走进群众制度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

(三)劲吹新风,全民向善。横峰县通过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打造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选树“最美清洁户”“最美婆媳”“最美妯娌”等最美系列,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乡村治理实际出发,探索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道德积分银行”,创造性多形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将村规民约数据化、分值化,用道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通过积分换物、道德评比,从无人管事到人人议事,从被动管理到积分激励,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好事成习、好人成风;百姓登台、自导自演的“文艺周末”、猜拳行令“拳王”挑战赛等接地气、有新意、富活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精准对接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小板凳宣讲团、葛源红宣讲团、微宣讲等多种形式,掀起兴改旧俗、培育新风的热潮,让村民处处感受到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激发良好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该县姚家乡后占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金鸡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

三、经验启示

示范区以中央公益彩票金项目建设为引领,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强化“三治”结合、抓住突出问题,切实有效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持续夯实振兴根基。

一是发挥组织优势。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示范区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以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堡垒”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制度也给基层各项治理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乡村治理力量进一步加强。

二是强化“三治”结合。乡村治理,示范带动是关键。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如在红色农旅示范带建设过程中,党员李章发带头拆除唯一住房150平方米,移居别处,让出公共通道;党员、村民理事会会长李章卫带头拆除自家的围墙和余房,和乡村干部一起上门做群众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一次不行多次拜访,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在他们的影响下,金鸡村“五拆五清”工作瞬间打开了局面。据统计,全村共拆除空心房附属房206栋9600平方米,拆除围墙78处12300米,退出宅基地76宗4200平方米。

三是抓住突出问题。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服务的根基,为百姓做好服务工作作为“绣花针”穿起千条线,这其中的真功夫、硬功夫就是聚焦乡村治理突出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针对群众身边多发易发的小事、大事、矛盾、风险等问题,该县用“心”排查不漏户、用“情”宣传不漏人、用“力”化解不漏事,确保辖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解决农村婚丧宴请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突出问题,港边乡余塘村蒋坞组将移风易俗大礼堂作为村民集中办宴点,同时,对办宴点进行规范管理,酒席操办上由村民担任厨师相帮,酒席也只办一餐,既杜绝滥办酒席、攀比浪费等不良现象,又建立了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自大礼堂投入使用以来,已办理红白喜事160余件。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江西横峰:“大治理”让乡村活力迸发

时间:2024-01-10 19:17:4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横峰地处赣东北,是老区县、全红县,国土面积65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道、场、办),63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横峰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红色农旅示范区项目为契机,坚持树牢“大治理”理念,以县域统筹推进实现乡村振兴,下大力气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达到撬动乡村“大治理”,促进效能“大提升”的目的。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节约集约用地两项国务院督查激励奖,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先进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一、背景

横峰是方志敏精神首创地和清贫精神发源地,被誉为“可爱的中国”摇篮。90年前,方志敏、黄道等先驱在这里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创建了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被中央苏区授予“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曾说“凡能为群众谋利益,得到群众拥护的革命军队,虽然物质条件较差,仍能胜利。”他还提出反映人民利益与要求的奋斗目标,领导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创造新生活,同时兼顾群众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始终关心群众生活,调动群众革命、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横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事事商量干,人人一条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机活力不断迸发。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红色农旅示范区建设项目,横峰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以红色文化为基石,创新推进“红韵三礼”模式,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同题共答“文明乡村”。

二、做法成效

(一)建全机制,全面发动。从党员入手,建立“支部生活日”制度,推行党建“1+1”、党员“1+N”模式,探索“1名支委联系帮带 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党员帮带引领 N 名群众”机制,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管理。建立“1+4”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村民理事会、乡贤促进会、监督委员会、村民互助会“四会”组织406个,为群众参与家乡建设搭建理事平台。今年,该县的红色农旅示范区中心村青板乡金鸡村就以项目建设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我的家乡我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党小组”“村民理事会”“乡贤促进会”和“志愿者协会”四微组织,发挥自治组织在处理村级公共事务上的优势作用,实现村事村民办、办事有监督,形成“小家自己管,大家共同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让更多的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实践者”。

(二)创新形式,全心服务。横峰以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为抓手,常态化坚持“基层工作日”制度,以“网格化”全覆盖所有农户,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开通“连心”码、创设服务队等一系列举措,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意见融入执行之中,推进快速办理解决,化解百姓“烦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为民办事、替民解忧,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为目标,着力于推动邻里纠纷、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基层治理难题有效化解,创新推出了横峰乡村治理新模式:“老管热线、逢四说事、老倌说事”等鲜活做法深受群众欢迎,基层风险隐患化解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开展党员干部“精准包联、连心到户”,每名包联干部包户20-50家,每月至少遍访一次,使解决问题常态化、走进群众制度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

(三)劲吹新风,全民向善。横峰县通过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打造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选树“最美清洁户”“最美婆媳”“最美妯娌”等最美系列,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乡村治理实际出发,探索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道德积分银行”,创造性多形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将村规民约数据化、分值化,用道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通过积分换物、道德评比,从无人管事到人人议事,从被动管理到积分激励,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好事成习、好人成风;百姓登台、自导自演的“文艺周末”、猜拳行令“拳王”挑战赛等接地气、有新意、富活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精准对接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小板凳宣讲团、葛源红宣讲团、微宣讲等多种形式,掀起兴改旧俗、培育新风的热潮,让村民处处感受到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激发良好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该县姚家乡后占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金鸡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

三、经验启示

示范区以中央公益彩票金项目建设为引领,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强化“三治”结合、抓住突出问题,切实有效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持续夯实振兴根基。

一是发挥组织优势。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示范区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以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堡垒”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制度也给基层各项治理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乡村治理力量进一步加强。

二是强化“三治”结合。乡村治理,示范带动是关键。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如在红色农旅示范带建设过程中,党员李章发带头拆除唯一住房150平方米,移居别处,让出公共通道;党员、村民理事会会长李章卫带头拆除自家的围墙和余房,和乡村干部一起上门做群众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一次不行多次拜访,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在他们的影响下,金鸡村“五拆五清”工作瞬间打开了局面。据统计,全村共拆除空心房附属房206栋9600平方米,拆除围墙78处12300米,退出宅基地76宗4200平方米。

三是抓住突出问题。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服务的根基,为百姓做好服务工作作为“绣花针”穿起千条线,这其中的真功夫、硬功夫就是聚焦乡村治理突出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针对群众身边多发易发的小事、大事、矛盾、风险等问题,该县用“心”排查不漏户、用“情”宣传不漏人、用“力”化解不漏事,确保辖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解决农村婚丧宴请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突出问题,港边乡余塘村蒋坞组将移风易俗大礼堂作为村民集中办宴点,同时,对办宴点进行规范管理,酒席操办上由村民担任厨师相帮,酒席也只办一餐,既杜绝滥办酒席、攀比浪费等不良现象,又建立了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自大礼堂投入使用以来,已办理红白喜事160余件。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