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湘西:用“四不”谱写疫情防控下产业扶贫“交响曲”

时间:2020-04-20 09:35:0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海水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疫情防控下不返贫、不减收,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着力解决特色产业发展难、农副产品外销难、短期时间产业增收难、春耕备耕慢的“三难一慢”问题,提出“咬定目标加油干、戴着口罩抓发展”的思路,切实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方向“不乱”。始终坚持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发展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关于支持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稳定脱贫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并针对役情对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产生的影响,全州统筹各方资源,及时调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支持发展疫后需求较大产业,在全州特色产业基地24个万亩精品园、316个千亩标准园的基础上,努力走好产业发展短平快与中长期相结合、新特优相搭配、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路子,着力发展8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茶叶、油茶、烟叶扩面和生猪生产,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业,统筹做好劳务输出和就近就业,引导群众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经济”,推动形成州域有主导产业、县市有支柱产业、乡村有主打产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政策保障“不断”。督促指导各县市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措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组织贫困户开展春耕备耕,统筹调度农资采购调配,加大生产扶贫奖补力度。各县市陆续出台产业扶贫计划文件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激励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带贫主体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优先落实复工复产、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强农惠农政策,并根据带贫规模和益贫情况,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信贷主体,要求各县内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续贷。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社会效益好的涉农企业和其他涉农经营主体,优先支持其参与符合条件的脱贫攻坚项目,降低资金使用门槛,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捐赠等投入视作减贫带贫效益。

坚持帮扶措施“不减”。结合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六看六查”行动,组织全州5.86万名各级结对帮扶干部开展全面“大走访”,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摸查,并根据贫困户受疫情影响产生的新困难、新问题,重新为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同时,要求各县市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帮扶村实际,将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村组、到户、到块、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任务目标落地、落细、落实。动员1000余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覆盖行动,创新指导方式,通过视频、微信等“线上远程培训”和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线下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引导农民群众抓好春耕生产,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越冬作物培管。围绕打造责任链、对接消费链、拓展销售链、落实政策链“四链融合”,各县市及时帮助贫困户和带贫主体解决农副产品因疫情影响滞销问题,动态摸排受疫情影响扶贫农产品滞销情况,灵活制定应急销售方案,通过“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模式和“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消费扶贫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把贫困户农产品作为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

坚持脱贫收入“不少”。各县市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因疫情影响较大的贫困群众上岗就业,并根据社会生活恢复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复苏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更多岗位和机会,确保贫困群众收入不减少、不返贫。同时,加大外出务工就业保障力度,指导各县市开通返岗直通车,对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免费送往全国各地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扶贫车间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目前全州222个就业扶贫车间、226个(含新增)已全部复工复产,复工率100%。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在2019年全州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18782人的基础上再增加20%,仅光伏扶贫设置公益岗位达1369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240人,发放岗位工资92.4万元。

通过多措并举,湘西自治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放眼望去,在广阔的武陵大山里,每一个山头、每一个村寨,项目在建设、产业在推进,300多万湘西土家苗汉各族百姓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抗疫扶贫两相济、誓叫春色倍还人的豪迈气慨与大无畏精神。(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扶贫办)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专项扶贫    

湖南湘西:用“四不”谱写疫情防控下产业扶贫“交响曲”

时间:2020-04-20 09:35:0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海水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疫情防控下不返贫、不减收,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着力解决特色产业发展难、农副产品外销难、短期时间产业增收难、春耕备耕慢的“三难一慢”问题,提出“咬定目标加油干、戴着口罩抓发展”的思路,切实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方向“不乱”。始终坚持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发展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关于支持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稳定脱贫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并针对役情对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产生的影响,全州统筹各方资源,及时调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支持发展疫后需求较大产业,在全州特色产业基地24个万亩精品园、316个千亩标准园的基础上,努力走好产业发展短平快与中长期相结合、新特优相搭配、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路子,着力发展8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茶叶、油茶、烟叶扩面和生猪生产,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业,统筹做好劳务输出和就近就业,引导群众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经济”,推动形成州域有主导产业、县市有支柱产业、乡村有主打产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政策保障“不断”。督促指导各县市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措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组织贫困户开展春耕备耕,统筹调度农资采购调配,加大生产扶贫奖补力度。各县市陆续出台产业扶贫计划文件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激励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带贫主体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优先落实复工复产、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强农惠农政策,并根据带贫规模和益贫情况,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信贷主体,要求各县内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续贷。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社会效益好的涉农企业和其他涉农经营主体,优先支持其参与符合条件的脱贫攻坚项目,降低资金使用门槛,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捐赠等投入视作减贫带贫效益。

坚持帮扶措施“不减”。结合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六看六查”行动,组织全州5.86万名各级结对帮扶干部开展全面“大走访”,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摸查,并根据贫困户受疫情影响产生的新困难、新问题,重新为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同时,要求各县市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帮扶村实际,将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村组、到户、到块、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任务目标落地、落细、落实。动员1000余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覆盖行动,创新指导方式,通过视频、微信等“线上远程培训”和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线下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引导农民群众抓好春耕生产,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越冬作物培管。围绕打造责任链、对接消费链、拓展销售链、落实政策链“四链融合”,各县市及时帮助贫困户和带贫主体解决农副产品因疫情影响滞销问题,动态摸排受疫情影响扶贫农产品滞销情况,灵活制定应急销售方案,通过“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模式和“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消费扶贫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把贫困户农产品作为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

坚持脱贫收入“不少”。各县市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因疫情影响较大的贫困群众上岗就业,并根据社会生活恢复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复苏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更多岗位和机会,确保贫困群众收入不减少、不返贫。同时,加大外出务工就业保障力度,指导各县市开通返岗直通车,对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免费送往全国各地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扶贫车间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目前全州222个就业扶贫车间、226个(含新增)已全部复工复产,复工率100%。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在2019年全州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18782人的基础上再增加20%,仅光伏扶贫设置公益岗位达1369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240人,发放岗位工资92.4万元。

通过多措并举,湘西自治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放眼望去,在广阔的武陵大山里,每一个山头、每一个村寨,项目在建设、产业在推进,300多万湘西土家苗汉各族百姓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抗疫扶贫两相济、誓叫春色倍还人的豪迈气慨与大无畏精神。(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扶贫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