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探索“五养”模式,开辟农村特困人员 兜底脱贫新路径

时间:2020-09-06 11:01:4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太康县扶贫办

太康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23个乡镇,775个行政村和社区,总人口152.6万人,耕地171万亩,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1%降至1.07%,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农村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径,总结推行了“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五养社会兜底保障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困人员“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了全县9236名农村特困人员“五养模式”全覆盖。

20200906159936191197.jpg

集中供养

按照“县级主导、乡镇主办、入住自愿、管理规范”的原则,主要针对身体条件较好、距乡镇敬老院较近、愿意离家生活的特困老人,由县财政投资在每乡镇改扩建一所容纳100人以上的敬老院。2018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16个,改建3个。同时明确乡镇民政所长为法人代表,选配一名责任心强、有爱心且具备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为院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为特困老人提供规范化服务,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生活舒心的目标。目前,共吸纳1089名特困人员入住。

社会托养

按照“选准入住对象,用好医保政策,整合医疗资源,做到医养结合”的要求,利用县域内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建设社会托养中心,为失能、半失能和身体有慢性病的特困老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社会托养服务。社会托养中心每接收1名特困人员,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贴3000元。目前共有27家医院参与,其中民营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22家,共入住860位特困老人。张集镇马菜园村80岁的特困人员齐中杨,入住永兴医院社会托养中心后,不但治好了不能伸直的双手,体重也增加了十多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营养师调剂可口饭菜并派专人送至房间,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与亲属进行视频对话,给予精神慰藉,排除焦虑情绪。他逢人便说:“党的政策真好,吃饭有人端,有病有人看,托了共产党的福。”

居村联养

对于不愿意离开老家、老友、老窝的特困老人,重点在2000人以上或特困人员3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居村联养点,推行“居村抱团养老”,满足了特困老人“养老不离家”、就近养老需求。对新建联养点,经验收合格且稳定运营后,按每入住一名特困人员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改造的联养点,按入住人员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明确一名村两委成员主管,选拔热心养老、有一定威望和责任心强的村民为负责人,同时配备工作人员,负责照顾供养对象日常生活。大许寨镇格花李村李建中等三人采取股份制形式,去年以来投资100多万元,改新建房屋74间,入住特困老人121人。马厂镇撞寨村特困老人李济学一直不愿去敬老院,自从村里建立了联养点,他试住几天后却不想走了,逢人就说:“这里条件好,人也熟,屋里干净,吃的好,一天三顿饭菜不重样”。朱口镇崔胡同联养点刘德成等54名院民按下鲜红的指印,联名写信赞扬,满意度非常高。目前,全县新建、改建居村联养点157个,入驻特困老人2576人。

亲情赡养

实行“两自愿、两保障、两监督”,即亲属自愿、特困人员自愿,入住人员生活有保障、赡养人报酬有保障,“村两委”监督、社会监督,主要解决特困老人身体健康、家中有财产、不愿入住居村联养点的问题。由村“两委”引导近亲属与特困人员签订亲情赡养协议,将老人接回家中“合锅同住”,把其责任田、宅基地使用权等财产作为赡养人的报酬,并进行司法公证、村内公示,村新风协会跟踪监督。该县开展的“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成为有力助推器,特困老人披红戴花,在众乡邻的见证下,被亲人接回家中共同生活。转楼镇褚庄村70岁的老人李秀英,不愿到敬老院生活,经村两委做思想工作,侄媳妇郑丹娜愿意接老人回家赡养,老人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目前,共有4626位特困老人实现亲情赡养。

20200906159936193953.jpg

邻里助养

实行“双方自愿,政府辅助,村级引导,社会监督”,主要针对个别不愿离家、无近亲属、但有街坊邻居愿意照顾的特困老人,由村“两委”引导双方签订助养协议,村新风协会监督。根据工作量,政府给予助养人每月200—300元的报酬。目前,已有85名特困老人在助养人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生活。符草楼镇谭桥村谭栋福主动承担起特困人员谭金超的饮食起居,老人整天满脸笑容,“我这辈子真是好福气,栋福虽说不是亲儿子,可胜似亲儿子!”。转楼镇李保真村孤寡老人李香奎无儿无女,生活无人照顾,其邻居李华峰主动照料起老人的生活起居,视老人为至亲,在村里传为美谈。

太康县推行的“五养”模式真正解决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也兑现了党中央、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样本,提供了很好的脱贫经验和启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巩固好、提升好、推广好“五养”模式,通过政策激励,引入竞争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向留守老人拓展,让更多农村留守老人受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太康县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河南太康县、产业扶贫    

探索“五养”模式,开辟农村特困人员 兜底脱贫新路径

时间:2020-09-06 11:01:4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太康县扶贫办

太康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23个乡镇,775个行政村和社区,总人口152.6万人,耕地171万亩,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1%降至1.07%,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农村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径,总结推行了“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五养社会兜底保障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困人员“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了全县9236名农村特困人员“五养模式”全覆盖。

20200906159936191197.jpg

集中供养

按照“县级主导、乡镇主办、入住自愿、管理规范”的原则,主要针对身体条件较好、距乡镇敬老院较近、愿意离家生活的特困老人,由县财政投资在每乡镇改扩建一所容纳100人以上的敬老院。2018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16个,改建3个。同时明确乡镇民政所长为法人代表,选配一名责任心强、有爱心且具备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为院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为特困老人提供规范化服务,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生活舒心的目标。目前,共吸纳1089名特困人员入住。

社会托养

按照“选准入住对象,用好医保政策,整合医疗资源,做到医养结合”的要求,利用县域内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建设社会托养中心,为失能、半失能和身体有慢性病的特困老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社会托养服务。社会托养中心每接收1名特困人员,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贴3000元。目前共有27家医院参与,其中民营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22家,共入住860位特困老人。张集镇马菜园村80岁的特困人员齐中杨,入住永兴医院社会托养中心后,不但治好了不能伸直的双手,体重也增加了十多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营养师调剂可口饭菜并派专人送至房间,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与亲属进行视频对话,给予精神慰藉,排除焦虑情绪。他逢人便说:“党的政策真好,吃饭有人端,有病有人看,托了共产党的福。”

居村联养

对于不愿意离开老家、老友、老窝的特困老人,重点在2000人以上或特困人员3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居村联养点,推行“居村抱团养老”,满足了特困老人“养老不离家”、就近养老需求。对新建联养点,经验收合格且稳定运营后,按每入住一名特困人员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改造的联养点,按入住人员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明确一名村两委成员主管,选拔热心养老、有一定威望和责任心强的村民为负责人,同时配备工作人员,负责照顾供养对象日常生活。大许寨镇格花李村李建中等三人采取股份制形式,去年以来投资100多万元,改新建房屋74间,入住特困老人121人。马厂镇撞寨村特困老人李济学一直不愿去敬老院,自从村里建立了联养点,他试住几天后却不想走了,逢人就说:“这里条件好,人也熟,屋里干净,吃的好,一天三顿饭菜不重样”。朱口镇崔胡同联养点刘德成等54名院民按下鲜红的指印,联名写信赞扬,满意度非常高。目前,全县新建、改建居村联养点157个,入驻特困老人2576人。

亲情赡养

实行“两自愿、两保障、两监督”,即亲属自愿、特困人员自愿,入住人员生活有保障、赡养人报酬有保障,“村两委”监督、社会监督,主要解决特困老人身体健康、家中有财产、不愿入住居村联养点的问题。由村“两委”引导近亲属与特困人员签订亲情赡养协议,将老人接回家中“合锅同住”,把其责任田、宅基地使用权等财产作为赡养人的报酬,并进行司法公证、村内公示,村新风协会跟踪监督。该县开展的“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成为有力助推器,特困老人披红戴花,在众乡邻的见证下,被亲人接回家中共同生活。转楼镇褚庄村70岁的老人李秀英,不愿到敬老院生活,经村两委做思想工作,侄媳妇郑丹娜愿意接老人回家赡养,老人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目前,共有4626位特困老人实现亲情赡养。

20200906159936193953.jpg

邻里助养

实行“双方自愿,政府辅助,村级引导,社会监督”,主要针对个别不愿离家、无近亲属、但有街坊邻居愿意照顾的特困老人,由村“两委”引导双方签订助养协议,村新风协会监督。根据工作量,政府给予助养人每月200—300元的报酬。目前,已有85名特困老人在助养人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生活。符草楼镇谭桥村谭栋福主动承担起特困人员谭金超的饮食起居,老人整天满脸笑容,“我这辈子真是好福气,栋福虽说不是亲儿子,可胜似亲儿子!”。转楼镇李保真村孤寡老人李香奎无儿无女,生活无人照顾,其邻居李华峰主动照料起老人的生活起居,视老人为至亲,在村里传为美谈。

太康县推行的“五养”模式真正解决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也兑现了党中央、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样本,提供了很好的脱贫经验和启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巩固好、提升好、推广好“五养”模式,通过政策激励,引入竞争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向留守老人拓展,让更多农村留守老人受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太康县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