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内蒙古宁城县教育局:新时代“县域教育脱贫攻坚新体系” 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0-11-01 09:24:3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院静

近年来,宁城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以“育时代新人为导向”,建设新时代“县域教育脱贫攻坚新体系”,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健全资助体系,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教育、经济一体发展,扶贫、扶智一体提升。

20201101160419428458.jpg

一、顶层设计:实施两个优先,打造扶贫“桥头堡”

    ——教育扶贫工作优先安排。一是宏观部署。印发了《宁城县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规划(2016—2020)》等文件。二是完善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成员单位包保责任制。三是科学评价。制定《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体现全面科学的发展观。

——教育扶贫经费优先保障。把教育投入作为全县财政的“第一投入”,把教育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一是依法确保“三个增长”。二是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三是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四是县内教育扶贫资助。

20201101160419433013.jpg

20201101160419433040.jpg

二、变轨超车:围绕三项重点,搭建扶贫“连心桥”

——严格控辍保学,巩固提升教育扶贫。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75%,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99.24%,初中巩固率99.94%,高中毛入学率90.1%。一是压实责任,绷紧思想认识之“弦”。建立“县政府—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一条线”;“县教育局—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一条线”,双线同时负责的工作机制。开展“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二是加强宣传,构建齐抓共管之“态”。开展县、乡、村、校、班“五级多媒介宣传”。三是抽丝剥茧,布密联防联控之“网”。建立“互看、互盯、互管”模式,实行“一包一”“几包一”责任制度。

——改善办学条件,全力奠基教育扶贫。2013年以来全县投入6.18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全面改薄”2018年底全部完成,经验全市推广。教育设备采购、使用暂行管理办法被全区推介。

——推进教育公平,惠民引航教育扶贫。一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对随迁子女学籍实行动态管理,公开承诺“三个只要”,只要提出申请、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只要班级有学额,就允许学生随时入学转学、随时插班。二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特校入学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制度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16%。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印发了《宁城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为全县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通过爱心资助、结对帮扶、心理咨询、亲情连线等方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爱网络。精心安排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女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四是严格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印发了《宁城县特困学生救助办法》。“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资助最优先、标准最高档、过程可查询,结果全告知”,设立了“国电集团-宁城县金秋助学扶贫基金”和“北京石景山区教委一宁城县教育扶贫助学金”,做到每一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全面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20201101160419442112.jpg

20201101160419438314.jpg

三、奋进之笔:落实四项制度,激活扶贫“动力源

——人力支持,守好教育扶贫一段渠。一是把好入口,激励“优”者从教。2016-2019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高层次人才引进、畅通县外教师准入和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引进、补充乡村教师738人。二是提高待遇,保障教者从“优”。教职工人均工资实现逐年增长,在职教职工住房公积金整体纳入财政预算,乡村教师享受农村乡镇生活补贴,农村学校建有周转房。三是加强培养,引领教者更“优”。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了国家、自治区、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四是城乡交流,促进“优”化组合。2016-2019年,城乡交流校长49人,教师821人。

——职教脱贫,出好教育扶贫技能牌。一是加强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信息化建设。2016年以来,县职教中心累计投入5668.1万元。二是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面向“三农”,开启职业教育“送教下乡”、“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三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学到好技能、找到好出路”。县职教中心与北京八维研修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兰客、艺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立交桥,并从2014年开始,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了社会培训工作,同时开设了中航国铁班、花生互联网班。

 ——结对帮扶,形成教育扶贫共同体。一是城乡学校结对。按照“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模式,建立校际联盟,县、镇、村、校四级联动,形成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共同体。二是教师之间结对。组织县级以上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00余名,与农村学校教师结对,定期举办管理论坛、开展教学视导、送教下乡、乡村支教、网络脱贫等活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同成长。三是师生之间结对。开展“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系列活动,从思想动态、学习习惯、学科成绩、生活条件、亲情关爱五个方面对贫困学生给予帮扶。

 ——提升质量,答好教育扶贫关切题。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制定了《宁城县教育系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五年规划》,开展了漠视群众利益挂牌督战治理行动。二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四位双主体德育”、“非遗剪纸”传承、“网络空间人人用”等,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案例。县域纳入教育部家长学校实验区和全区“区域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项目基地。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新教育实验、家校共育等特色品牌,享誉塞外。县教育局被自治区评为定点帮扶先进单位。

(宁城县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宁城县、教育扶贫    

内蒙古宁城县教育局:新时代“县域教育脱贫攻坚新体系” 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0-11-01 09:24:3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院静

近年来,宁城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以“育时代新人为导向”,建设新时代“县域教育脱贫攻坚新体系”,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健全资助体系,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教育、经济一体发展,扶贫、扶智一体提升。

20201101160419428458.jpg

一、顶层设计:实施两个优先,打造扶贫“桥头堡”

    ——教育扶贫工作优先安排。一是宏观部署。印发了《宁城县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规划(2016—2020)》等文件。二是完善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成员单位包保责任制。三是科学评价。制定《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体现全面科学的发展观。

——教育扶贫经费优先保障。把教育投入作为全县财政的“第一投入”,把教育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一是依法确保“三个增长”。二是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三是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四是县内教育扶贫资助。

20201101160419433013.jpg

20201101160419433040.jpg

二、变轨超车:围绕三项重点,搭建扶贫“连心桥”

——严格控辍保学,巩固提升教育扶贫。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75%,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99.24%,初中巩固率99.94%,高中毛入学率90.1%。一是压实责任,绷紧思想认识之“弦”。建立“县政府—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一条线”;“县教育局—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一条线”,双线同时负责的工作机制。开展“一个都不能少”班集体创建活动。二是加强宣传,构建齐抓共管之“态”。开展县、乡、村、校、班“五级多媒介宣传”。三是抽丝剥茧,布密联防联控之“网”。建立“互看、互盯、互管”模式,实行“一包一”“几包一”责任制度。

——改善办学条件,全力奠基教育扶贫。2013年以来全县投入6.18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全面改薄”2018年底全部完成,经验全市推广。教育设备采购、使用暂行管理办法被全区推介。

——推进教育公平,惠民引航教育扶贫。一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对随迁子女学籍实行动态管理,公开承诺“三个只要”,只要提出申请、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只要班级有学额,就允许学生随时入学转学、随时插班。二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特校入学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制度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16%。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印发了《宁城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为全县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通过爱心资助、结对帮扶、心理咨询、亲情连线等方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爱网络。精心安排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女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四是严格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印发了《宁城县特困学生救助办法》。“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资助最优先、标准最高档、过程可查询,结果全告知”,设立了“国电集团-宁城县金秋助学扶贫基金”和“北京石景山区教委一宁城县教育扶贫助学金”,做到每一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全面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20201101160419442112.jpg

20201101160419438314.jpg

三、奋进之笔:落实四项制度,激活扶贫“动力源

——人力支持,守好教育扶贫一段渠。一是把好入口,激励“优”者从教。2016-2019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高层次人才引进、畅通县外教师准入和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引进、补充乡村教师738人。二是提高待遇,保障教者从“优”。教职工人均工资实现逐年增长,在职教职工住房公积金整体纳入财政预算,乡村教师享受农村乡镇生活补贴,农村学校建有周转房。三是加强培养,引领教者更“优”。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了国家、自治区、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四是城乡交流,促进“优”化组合。2016-2019年,城乡交流校长49人,教师821人。

——职教脱贫,出好教育扶贫技能牌。一是加强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信息化建设。2016年以来,县职教中心累计投入5668.1万元。二是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面向“三农”,开启职业教育“送教下乡”、“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三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学到好技能、找到好出路”。县职教中心与北京八维研修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兰客、艺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立交桥,并从2014年开始,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了社会培训工作,同时开设了中航国铁班、花生互联网班。

 ——结对帮扶,形成教育扶贫共同体。一是城乡学校结对。按照“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模式,建立校际联盟,县、镇、村、校四级联动,形成区域教育整体提升的共同体。二是教师之间结对。组织县级以上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00余名,与农村学校教师结对,定期举办管理论坛、开展教学视导、送教下乡、乡村支教、网络脱贫等活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同成长。三是师生之间结对。开展“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系列活动,从思想动态、学习习惯、学科成绩、生活条件、亲情关爱五个方面对贫困学生给予帮扶。

 ——提升质量,答好教育扶贫关切题。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制定了《宁城县教育系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五年规划》,开展了漠视群众利益挂牌督战治理行动。二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四位双主体德育”、“非遗剪纸”传承、“网络空间人人用”等,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案例。县域纳入教育部家长学校实验区和全区“区域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项目基地。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新教育实验、家校共育等特色品牌,享誉塞外。县教育局被自治区评为定点帮扶先进单位。

(宁城县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