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迁出一份新“家”“业”——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帮扶工作纪实

时间:2022-02-23 13:26:0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3期作者:赵建忠 刘志毅 刘淑燕

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考察。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建的新型社区,覆盖沿黄河大坝11个房台村。习近平总书记对社区群众亲切地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就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看到你们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我感到很欣慰。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河槽和大堤之间形成1702平方公里滩区,曾几何时,60万群众居住其间,饱受水患威胁。“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水患不仅给滩区群众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也让滩区这块广袤的土地与高质量发展绝缘。近年来,山东省坚持“迁”“建”并重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让滩区群众挪出了“穷窝子”;抓服务管理、抓产业就业、抓自我发展,为60万滩区群众建设了一个个稳稳的家。

1.jpg

2020年11月8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安庄村村民搬迁至安庄村台安置社区。(菏泽市乡村振兴局提供)

搬进新房子 生活大变样

傍晚,行走在滩区迁建的新社区,让人仿佛置身在城市里。一排排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楼前均匀划分的小菜园整齐划一,入冬前耕种收获的痕迹清晰可见。学校、医院、商店等一应俱全。落日余晖洒在宽大的窗玻璃上,刚放学的学生呼啦啦地跑进院子,嬉闹欢笑,一切温暖而和谐。

黄河滩区的迁建,搬迁的不仅是人,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搬迁前的黄河滩区留给人3个深刻印象:一是风沙大。“洪水过后,沉淀的泥沙跑水漏肥,大风一刮,尘土飞扬。庄里的窗玻璃上、门扇上、树叶子上,全是沙土。不夸张地说,老庄稼汉额头的褶子里都能挤出尘沙。”回想起滩区的景象,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老支书耿进平苦笑着摇头。二是房台高。“从前大家各垫各的房台,房子地基和房外地面落差很大,每家每户的房台也参差不齐,老百姓出门就像跳坑。加上村内道路高低不平,遇到阴雨天气和黄河上水漫滩,街道变成河道,房子就像一座座孤岛。”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谢家村老支书高振明回忆起曾经的村台、房台,眉宇间闪过一丝愁苦。三是环境差。位于黄河滩区里的老村,“破、穷、险”是给人的第一印象。随便走进一处房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屋脊处悬挂的大型轮胎,这几乎是家家必备的逃生用具。滩内房屋的窗户也因年年砌台萎缩成小洞,室内常年昏暗。

滩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兑现庄严承诺的动力源泉。“政府早就为咱们想好了,咱们想到的政府想到了,咱们没想到的政府也替咱们想到了。”提起搬迁后的居住环境,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兴安社区滩区搬迁群众孙冬梅的话,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滩区新迁建六合社区刘云芝家里却温暖如春。刘云芝家是第一批选房的人,孩子上学、自己就业都是她重点考虑的因素,她最终选到的房子离学校、超市、创业车间都在200米以内,生活起居很方便。

六合社区是一个建设在黄河滩区800余亩村台上的新安置社区,2000多户滩区群众相继搬迁入住。社区内清一色独栋独院二层小楼,白墙蓝瓦红大门显得格调清新而大气。配套的标准卫生室、幼儿园、小学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均已投入使用。小学教室里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全部按照新标准建设。村民搬出生活多年的“水窝子”,住进“新社区”,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被彻底解决。

说起滩区的变化,济宁市梁山县翠屏家园社区居民蔡月萍拍手叫好,“从滩区搬出来,大家都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很多婚事一说就成。”蔡月萍是滩区有名的媒人,她见证了村民们居住条件变化对婚恋的影响。她说,原来给滩区小伙子找媳妇十分困难,因为滩区的女孩基本都外嫁了,滩区外的女孩没人愿意嫁进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住上楼房,做起媒来也有面子。自从搬入新社区,我半年介绍成了6对,周围村的女孩都愿意嫁过来。”干了大半辈子甜蜜事业的蔡月萍如今迎来了“事业高峰期”。

2.jpg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黄河滩区搬迁后的群众生活。(淄博市乡村振兴局提供)

端上新饭碗 生活底气足

“原来滩里下大雨就得跑,种地费死个事,忙忙碌碌一年下来就那仨瓜俩枣,现在出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真好!”东平县耿山口社区的李玉红,说起迁建的好处停不下来。

泰安市东平县是山东省第一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县,共涉及61个行政村、6.2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东平县坚持“挪旧窝”与“创新业”并举,搬迁与致富同步,打好政策支撑、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组合拳”,统筹推进搬迁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实现滩区群众家门口增收乐业。

为了做到社区搬迁与群众就业无缝衔接,东平县发扬脱贫攻坚的精准理念,对每个社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采取多种产业、多种模式并存的精准滴灌帮扶途径,目前全县配套园区与项目18个,可吸纳5700余人就业,员工月工资3500余元。

因为有全省总体规划的科学引导和让滩区群众安居乐业的鲜明工作定位,涉及滩区迁建工程的县(区)自我加压,在滩区产业发展、就业稳定上投入真金白银、拿出实招硬招,切实增加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底气和信心。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在建或建成的滩区迁建配套园区和项目44个,规划总投资106亿元,可吸纳2.9万人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

3.jpg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耿山口社区新貌。(东平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融入新发展 生活有奔头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解决了黄河安澜、百姓安居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洪水对滩区百姓生命财产的威胁,发展便成为滩区的时代最强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山东各地在滩区迁建的同时,更加重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更加注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留住黄河滩里的乡愁,又看得见黄河滩里的发展。

济南市黄河滩区面积506平方公里,迁建工程涉及5个县(区)、358个村、33.9万人,占全省迁建人口的57%,是全省迁建工程形式最全、人口最多的市。

乘借省市战略东风,济南市章丘区规划建设5000亩的“黄河之恋”田园综合体,利用社区建设整合的土地,充分挖掘黄河滩区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资源,打造集黄河农业观光、森林乐园、婚纱摄影、黄河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生态康养旅游链。平阴县围绕优势产业做强西部玫瑰、阿胶、泉水和文旅产业发展带,加快建设“玫瑰花乡”“玫瑰谷”等田园综合体,擦亮“中国玫瑰之都”名片。延伸阿胶为主医药类产业链条,加快首批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吸引医药食品产业集聚,打造全国知名阿胶特色产业发展区。

截至目前,滨州市沿黄县区共建成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08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30个,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粮食、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水产、休闲观光农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滨城区作为滨州市迁建任务最重的县(区),借助外迁机遇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源,推动整村土地流转模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在滩区集中打造旅游、民俗体验、休闲采摘等为一体的沿黄生态旅游项目,实现农业主导产业由农民单一经营向企业化运作的转变。

东营市利津县将涉及滩区迁建工程的19个村庄作为发展乡村旅游重点,依靠特色种植、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建设成为集农艺展示、产品展销、采摘体验、农村电商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推动滩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已连续举办多届金秋蜜桃采摘节,开展家庭快乐采摘、蔬菜采摘等活动,吸引近万名游客,实现滩区群众销售收入的大幅提高,真正将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赵建忠单位系山东省乡村振兴局;刘志毅单位系济南市乡村振兴局;刘淑燕单位系济宁市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迁出一份新“家”“业”——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帮扶工作纪实

时间:2022-02-23 13:26:0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3期

作者:赵建忠 刘志毅 刘淑燕

2021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考察。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建的新型社区,覆盖沿黄河大坝11个房台村。习近平总书记对社区群众亲切地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就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看到你们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我感到很欣慰。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河槽和大堤之间形成1702平方公里滩区,曾几何时,60万群众居住其间,饱受水患威胁。“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水患不仅给滩区群众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也让滩区这块广袤的土地与高质量发展绝缘。近年来,山东省坚持“迁”“建”并重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让滩区群众挪出了“穷窝子”;抓服务管理、抓产业就业、抓自我发展,为60万滩区群众建设了一个个稳稳的家。

1.jpg

2020年11月8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安庄村村民搬迁至安庄村台安置社区。(菏泽市乡村振兴局提供)

搬进新房子 生活大变样

傍晚,行走在滩区迁建的新社区,让人仿佛置身在城市里。一排排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楼前均匀划分的小菜园整齐划一,入冬前耕种收获的痕迹清晰可见。学校、医院、商店等一应俱全。落日余晖洒在宽大的窗玻璃上,刚放学的学生呼啦啦地跑进院子,嬉闹欢笑,一切温暖而和谐。

黄河滩区的迁建,搬迁的不仅是人,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搬迁前的黄河滩区留给人3个深刻印象:一是风沙大。“洪水过后,沉淀的泥沙跑水漏肥,大风一刮,尘土飞扬。庄里的窗玻璃上、门扇上、树叶子上,全是沙土。不夸张地说,老庄稼汉额头的褶子里都能挤出尘沙。”回想起滩区的景象,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老支书耿进平苦笑着摇头。二是房台高。“从前大家各垫各的房台,房子地基和房外地面落差很大,每家每户的房台也参差不齐,老百姓出门就像跳坑。加上村内道路高低不平,遇到阴雨天气和黄河上水漫滩,街道变成河道,房子就像一座座孤岛。”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谢家村老支书高振明回忆起曾经的村台、房台,眉宇间闪过一丝愁苦。三是环境差。位于黄河滩区里的老村,“破、穷、险”是给人的第一印象。随便走进一处房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屋脊处悬挂的大型轮胎,这几乎是家家必备的逃生用具。滩内房屋的窗户也因年年砌台萎缩成小洞,室内常年昏暗。

滩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兑现庄严承诺的动力源泉。“政府早就为咱们想好了,咱们想到的政府想到了,咱们没想到的政府也替咱们想到了。”提起搬迁后的居住环境,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兴安社区滩区搬迁群众孙冬梅的话,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滩区新迁建六合社区刘云芝家里却温暖如春。刘云芝家是第一批选房的人,孩子上学、自己就业都是她重点考虑的因素,她最终选到的房子离学校、超市、创业车间都在200米以内,生活起居很方便。

六合社区是一个建设在黄河滩区800余亩村台上的新安置社区,2000多户滩区群众相继搬迁入住。社区内清一色独栋独院二层小楼,白墙蓝瓦红大门显得格调清新而大气。配套的标准卫生室、幼儿园、小学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均已投入使用。小学教室里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全部按照新标准建设。村民搬出生活多年的“水窝子”,住进“新社区”,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被彻底解决。

说起滩区的变化,济宁市梁山县翠屏家园社区居民蔡月萍拍手叫好,“从滩区搬出来,大家都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很多婚事一说就成。”蔡月萍是滩区有名的媒人,她见证了村民们居住条件变化对婚恋的影响。她说,原来给滩区小伙子找媳妇十分困难,因为滩区的女孩基本都外嫁了,滩区外的女孩没人愿意嫁进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住上楼房,做起媒来也有面子。自从搬入新社区,我半年介绍成了6对,周围村的女孩都愿意嫁过来。”干了大半辈子甜蜜事业的蔡月萍如今迎来了“事业高峰期”。

2.jpg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黄河滩区搬迁后的群众生活。(淄博市乡村振兴局提供)

端上新饭碗 生活底气足

“原来滩里下大雨就得跑,种地费死个事,忙忙碌碌一年下来就那仨瓜俩枣,现在出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真好!”东平县耿山口社区的李玉红,说起迁建的好处停不下来。

泰安市东平县是山东省第一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县,共涉及61个行政村、6.2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东平县坚持“挪旧窝”与“创新业”并举,搬迁与致富同步,打好政策支撑、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组合拳”,统筹推进搬迁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实现滩区群众家门口增收乐业。

为了做到社区搬迁与群众就业无缝衔接,东平县发扬脱贫攻坚的精准理念,对每个社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采取多种产业、多种模式并存的精准滴灌帮扶途径,目前全县配套园区与项目18个,可吸纳5700余人就业,员工月工资3500余元。

因为有全省总体规划的科学引导和让滩区群众安居乐业的鲜明工作定位,涉及滩区迁建工程的县(区)自我加压,在滩区产业发展、就业稳定上投入真金白银、拿出实招硬招,切实增加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底气和信心。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在建或建成的滩区迁建配套园区和项目44个,规划总投资106亿元,可吸纳2.9万人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

3.jpg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耿山口社区新貌。(东平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融入新发展 生活有奔头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解决了黄河安澜、百姓安居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洪水对滩区百姓生命财产的威胁,发展便成为滩区的时代最强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山东各地在滩区迁建的同时,更加重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更加注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留住黄河滩里的乡愁,又看得见黄河滩里的发展。

济南市黄河滩区面积506平方公里,迁建工程涉及5个县(区)、358个村、33.9万人,占全省迁建人口的57%,是全省迁建工程形式最全、人口最多的市。

乘借省市战略东风,济南市章丘区规划建设5000亩的“黄河之恋”田园综合体,利用社区建设整合的土地,充分挖掘黄河滩区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资源,打造集黄河农业观光、森林乐园、婚纱摄影、黄河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生态康养旅游链。平阴县围绕优势产业做强西部玫瑰、阿胶、泉水和文旅产业发展带,加快建设“玫瑰花乡”“玫瑰谷”等田园综合体,擦亮“中国玫瑰之都”名片。延伸阿胶为主医药类产业链条,加快首批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吸引医药食品产业集聚,打造全国知名阿胶特色产业发展区。

截至目前,滨州市沿黄县区共建成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08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30个,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粮食、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水产、休闲观光农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滨城区作为滨州市迁建任务最重的县(区),借助外迁机遇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源,推动整村土地流转模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在滩区集中打造旅游、民俗体验、休闲采摘等为一体的沿黄生态旅游项目,实现农业主导产业由农民单一经营向企业化运作的转变。

东营市利津县将涉及滩区迁建工程的19个村庄作为发展乡村旅游重点,依靠特色种植、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建设成为集农艺展示、产品展销、采摘体验、农村电商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推动滩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已连续举办多届金秋蜜桃采摘节,开展家庭快乐采摘、蔬菜采摘等活动,吸引近万名游客,实现滩区群众销售收入的大幅提高,真正将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赵建忠单位系山东省乡村振兴局;刘志毅单位系济南市乡村振兴局;刘淑燕单位系济宁市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