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淇滨区发展桑园小镇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5-17 09:09:1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鹤壁市淇滨区紧紧依托淇河山水人文资源优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稳增长、惠民生、固成果的引领作用,借助沿淇河周边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淳朴民风,确立了以旅游开发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将乡村旅游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以桑园小镇载体,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示范带。

一、强化“六项措施”,巩固脱贫成果。一是规划先行。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原则,高标准编制了 《鹤壁市淇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和生态休闲、康体养生、农事民俗体验、徒步探险等乡村旅游产品。二是政策引导。制定“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相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中项目、资金向乡村旅游产业倾斜,加强村容村貌整治,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农家小院、农家乐、露营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三是招商引资。为丰富旅游业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酒吧一条街、白龙溪水街、玻璃栈道、高山滑水等体验项目,进一步加快了桑园小镇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每接待一名游客,向脱贫群众捐款1元,捐款累计已超百万元。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充分发挥当地养殖、种植龙头企业优势,给龙头企业政策、资金支持,让龙头企业带动脱贫群众、村集体共同增收。五是保障服务。制定了《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保障了产业发展中脱贫群众与经营主体、村集体互利共赢。六是激励奖励。对在“乡村旅游+”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乡、村和旅游公司等一批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激励旅游帮扶。

二、实现“三个带动”,促进旅游产业提质。一是带动旅游品牌提升。高标准规划建设桑园小镇游园,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建成了商业街、民宿、滑雪场等项目。经过精心打造,桑园小镇已成为鹤壁发展的一张名片、豫北休闲旅游的必选之地。自开园以来,游客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两亿元。通过“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使当地村民主动参与进来,通过资产入股、转移就业、商户与村民结对帮扶、产业链带动等措施增加收入,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周边 1000余名脱贫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产业。二是带动美丽乡村发展。打造了以桑园小镇为起爆点,辐射带动南山太极图、北魏石窟、白龙庙冰臼、古戏楼、竹园九门相照、老望岩古民居等景点的沿淇河旅游示范带,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带动农业品牌提升。借助乡村旅游发展,推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有效拉动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小杂粮等特色种植基地,培育发展了一批以鹿茸酒、滋补鹿肉、丹参茶、桑葚饮品、高钙小米等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产业基地。

三、创新“六种模式”,确保脱贫群众增收。一是流转土地。村集体成立的旅游公司,建设桑园小镇旅游发展配套产业,以集体土地资源等入股桑园小镇项目,签订分红协议,每年保底收益18万元,保证脱贫群众每人每年分红不低于3000元。二是直接经营。围绕桑园小镇旅游发展,白龙庙村、卓坡村、纸坊村实施乡村旅游项目,购买电动旅游观光车,带动46户脱贫群众每年每户收益不低于1200元;纸坊村、白龙庙村、桑园村积极兴建采摘园、停车场,村集体收入每年平均增加3万元,脱贫户均增收1000元。同时,积极引导、支持群众依托乡村旅游创业发展,让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得实惠。三是合作入股。白龙庙村集体以18个民家院落等资产入股,与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民宿项目,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保底收益且逐年增加。四是入股分红。桑园村成立旅游公司,将村集体项目、乡村旅游项目与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有效联结,以集体土地资源、观光电瓶车、共享单车等入股桑园小镇项目,发展桑园小镇旅游配套产业,签订分红协议持股10%,每年保底收益18万元。五是代种代养。上峪乡鹿厂村、上庄村分别购买梅花鹿、种驴,委托龙头企业代养,每年分红一部分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一部分用于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养鹿、养驴带动脱贫群众年均增收1200元。六是资产收益。由乡村两级共同投资的蔬菜大棚、食用菌大棚等农业设施出租给企业,资产永久归集体所有,收益用于增加村集体和脱贫群众收入。上峪乡鹿厂村将蔬菜大棚租赁给饮马泉合作社发展红薯种植,每年村集体收益5万元。同时,开设桑园村“爱心超市”,将脱贫群众的农产品、手工制作等在展位摆放,游客自觉投币购买;与本地大型超市积极对接,开通绿色小杂粮等农产品销售通道;建立电商平台,推动旅游产品和农产品线上销售。此外,依托商业街资源优势,采取“商户+脱贫群众”帮扶模式,15家优质商铺与桑园村15户27人结成对子,一对一爱心帮扶,确保脱贫群众人均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河南省淇滨区乡村振兴局 供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河南淇滨区发展桑园小镇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5-17 09:09:1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鹤壁市淇滨区紧紧依托淇河山水人文资源优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稳增长、惠民生、固成果的引领作用,借助沿淇河周边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淳朴民风,确立了以旅游开发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将乡村旅游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以桑园小镇载体,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示范带。

一、强化“六项措施”,巩固脱贫成果。一是规划先行。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原则,高标准编制了 《鹤壁市淇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和生态休闲、康体养生、农事民俗体验、徒步探险等乡村旅游产品。二是政策引导。制定“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相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中项目、资金向乡村旅游产业倾斜,加强村容村貌整治,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农家小院、农家乐、露营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三是招商引资。为丰富旅游业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酒吧一条街、白龙溪水街、玻璃栈道、高山滑水等体验项目,进一步加快了桑园小镇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每接待一名游客,向脱贫群众捐款1元,捐款累计已超百万元。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充分发挥当地养殖、种植龙头企业优势,给龙头企业政策、资金支持,让龙头企业带动脱贫群众、村集体共同增收。五是保障服务。制定了《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保障了产业发展中脱贫群众与经营主体、村集体互利共赢。六是激励奖励。对在“乡村旅游+”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乡、村和旅游公司等一批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激励旅游帮扶。

二、实现“三个带动”,促进旅游产业提质。一是带动旅游品牌提升。高标准规划建设桑园小镇游园,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建成了商业街、民宿、滑雪场等项目。经过精心打造,桑园小镇已成为鹤壁发展的一张名片、豫北休闲旅游的必选之地。自开园以来,游客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两亿元。通过“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使当地村民主动参与进来,通过资产入股、转移就业、商户与村民结对帮扶、产业链带动等措施增加收入,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周边 1000余名脱贫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产业。二是带动美丽乡村发展。打造了以桑园小镇为起爆点,辐射带动南山太极图、北魏石窟、白龙庙冰臼、古戏楼、竹园九门相照、老望岩古民居等景点的沿淇河旅游示范带,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带动农业品牌提升。借助乡村旅游发展,推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有效拉动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小杂粮等特色种植基地,培育发展了一批以鹿茸酒、滋补鹿肉、丹参茶、桑葚饮品、高钙小米等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产业基地。

三、创新“六种模式”,确保脱贫群众增收。一是流转土地。村集体成立的旅游公司,建设桑园小镇旅游发展配套产业,以集体土地资源等入股桑园小镇项目,签订分红协议,每年保底收益18万元,保证脱贫群众每人每年分红不低于3000元。二是直接经营。围绕桑园小镇旅游发展,白龙庙村、卓坡村、纸坊村实施乡村旅游项目,购买电动旅游观光车,带动46户脱贫群众每年每户收益不低于1200元;纸坊村、白龙庙村、桑园村积极兴建采摘园、停车场,村集体收入每年平均增加3万元,脱贫户均增收1000元。同时,积极引导、支持群众依托乡村旅游创业发展,让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得实惠。三是合作入股。白龙庙村集体以18个民家院落等资产入股,与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民宿项目,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保底收益且逐年增加。四是入股分红。桑园村成立旅游公司,将村集体项目、乡村旅游项目与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有效联结,以集体土地资源、观光电瓶车、共享单车等入股桑园小镇项目,发展桑园小镇旅游配套产业,签订分红协议持股10%,每年保底收益18万元。五是代种代养。上峪乡鹿厂村、上庄村分别购买梅花鹿、种驴,委托龙头企业代养,每年分红一部分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一部分用于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养鹿、养驴带动脱贫群众年均增收1200元。六是资产收益。由乡村两级共同投资的蔬菜大棚、食用菌大棚等农业设施出租给企业,资产永久归集体所有,收益用于增加村集体和脱贫群众收入。上峪乡鹿厂村将蔬菜大棚租赁给饮马泉合作社发展红薯种植,每年村集体收益5万元。同时,开设桑园村“爱心超市”,将脱贫群众的农产品、手工制作等在展位摆放,游客自觉投币购买;与本地大型超市积极对接,开通绿色小杂粮等农产品销售通道;建立电商平台,推动旅游产品和农产品线上销售。此外,依托商业街资源优势,采取“商户+脱贫群众”帮扶模式,15家优质商铺与桑园村15户27人结成对子,一对一爱心帮扶,确保脱贫群众人均年受益不低于3000元。(河南省淇滨区乡村振兴局 供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