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模范村:“领头羊”带来“喜洋洋”

时间:2022-05-17 11:34:0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0期作者:林凡建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于2016年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近年来,模范村不断深化“党建+”治理模式,形成“党支部 + 新担当 + 新产业 + 新成效”治理体系,党建引领、村民参与,合力推动乡村蝶变。该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等,2021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

整治村容建美景

走进模范村,干净的柏油路连起整个村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亮丽整洁,房前屋后草木茂盛、春意盎然。不远处的龙潭灵湖景区青山延绵、碧波荡漾, 村民们谈笑风生、怡然自得……

“村民们环保意识很强,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路都是干净整洁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民安介绍说,“我们村重点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结合‘三清三拆’ 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路、房、村整治, 全村上下一心累计投工投劳 4500多个工作日,60多户农户主动腾让土地 20亩建设公共设施,村民们的休闲活动比以往更丰富了。”

模范村村“两委”以“领头羊”的担当作为、以冲锋陷阵的姿态带领全村合力完成乡村改造提升工程。筹集各类资金 3000万元,实施了村屯、景区和扶贫产业路网及电网建设,以及完善文娱基础设施、农户改厨改厕、房屋立面改造、污水及垃圾中转处理等一批惠民项目。

同时,模范村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巩固脱贫成果优势,坚定不移地以“两山”发展理念为先导, 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村。创新构建“党建+ 扶贫+ 基地+ 合作社”的党建扶贫模式, 以规划为引领,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利用,整合模范村特有的布兵盆地古人类遗址洞穴群、喀斯特地貌的独 特风景、龙潭灵湖的旖旎风光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组建仙翔飞花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入股农户 312 户,入股资金 246.25 万元,入股土地 40 亩。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 3000多人次,年营业额超过 100 万元。

微信图片_20220517114704.png

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香蕉,安排了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图为模范村群众在基地务工。 周金鹏/摄

发展产业“鼓”钱包

模范村通过引进壮乡福地农业科技公司等 12 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发展香蕉和火龙果特色产业,完成土地流转 6500 亩,流转率达 95%。利用土地流转奖励办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稳步推进基地香蕉、火龙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基地香蕉、火龙果种植总面积 1.5 万亩。农户通过收租金、进入基地务工就业、包产分成、学习掌握技术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增收,村民稳步走上致富路。

“我原本在基地打工,学到技术后,2018 年自己承包土地 130 多亩种植香蕉,安排近 30 个人就业,年收入近 50 万元,现在自己成了老板。”脱贫户苏顺伟说,“我是 2016 年脱贫的,当老板两年我就给儿子买了一辆奔驰车。”

苏顺伟的“逆袭”是模范村帮扶成功的缩影。在模范村,更多同苏顺伟一样的脱贫户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谋振兴求发展, 过上了幸福生活。脱贫户黄月情的创业故事更是印证了这一事实。

山葵草编粽的历史起源于感人的爱情神话故事, 山葵草生长在模范村的仙翔山。用山葵草包的粽子口感软糯清香,其制作工艺是壮族特色产业,黄月情将这项传统手艺完好地从爷爷那辈传承和发展下来。

“我只有小学学历,不懂销售,没人指导,粽子很难卖出去,创业失败两次。”黄月情说,“后来,党和政府知道我的事后,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现在小作坊顺利开展起来,粽子大卖,邻里都来帮忙,我们一天甚至能有上千元的收入,这次(创业)我一定能成功。”

黄月情谈起创业经历总是心怀感激,不忘党的恩情。现在,黄大姐已经申请入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她立志要让“翔系情粽”走出模范村、走出田东县、走出百色市。

“翔系情粽工作坊生产程序严格规范,镇上已建设有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园,后期如果黄大姐的粽子作坊做大做强,是可以考虑入园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民安说。

守牢防止返贫底线

为了防止部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致贫,2020 年 4 月, 模范村创新构建防止返贫致贫“123”工作机制(即一卡连心、两网监测、三业赋能),进一步 强化监测帮扶,守稳守牢防止返贫底线任务。

一卡连心,连的是“同心”。针对农户平时生产繁忙、村里村外奔波的情况,为方便联系,模范村给每个农户制作印发“党群连心卡”,把镇村防贫服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等联系方式印在上面,若农户遇到返贫致贫风险时, 可以在第一时间直接向党组织报险,及时寻求化解风险救助。

两网监测,测的是“全面”。落实常态化排查监测,由县、乡、镇、村、屯分别织成两张监测网。一张是镇村屯巩固脱贫互助网,由村“两委”、村组干分别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就近就地开展常态监测;另一张是县直部门大网,通过数据比对, 对可能出现返贫致贫农户进行监测。形成线上线下双向协同,做到应纳尽纳。

三业赋能,赋的是“精准”。对于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是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专业培训等给予赋能,增强农户化解风险能力,防止返贫致贫发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根据检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确保有人管、管到位。

近一年来,模范村全村累计排查出 11 户风险户,其中农户自报 1 户,村屯互助网格排查发现 7 户,部门大网比对排查出 3 户。经过干预赋能,已有 6 户解除风险,还有 5 户正在干预赋能。目前,这套做法正在全镇各村积极推行。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模范村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返贫的底线,群众生活“节节高”,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纷纷表示有了村“两委”这个“领头羊” 的带领和担当作为,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喜洋洋”。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李彬彬
标签乡村名片    

模范村:“领头羊”带来“喜洋洋”

时间:2022-05-17 11:34:0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0期

作者:林凡建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于2016年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近年来,模范村不断深化“党建+”治理模式,形成“党支部 + 新担当 + 新产业 + 新成效”治理体系,党建引领、村民参与,合力推动乡村蝶变。该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等,2021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

整治村容建美景

走进模范村,干净的柏油路连起整个村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亮丽整洁,房前屋后草木茂盛、春意盎然。不远处的龙潭灵湖景区青山延绵、碧波荡漾, 村民们谈笑风生、怡然自得……

“村民们环保意识很强,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路都是干净整洁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民安介绍说,“我们村重点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结合‘三清三拆’ 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路、房、村整治, 全村上下一心累计投工投劳 4500多个工作日,60多户农户主动腾让土地 20亩建设公共设施,村民们的休闲活动比以往更丰富了。”

模范村村“两委”以“领头羊”的担当作为、以冲锋陷阵的姿态带领全村合力完成乡村改造提升工程。筹集各类资金 3000万元,实施了村屯、景区和扶贫产业路网及电网建设,以及完善文娱基础设施、农户改厨改厕、房屋立面改造、污水及垃圾中转处理等一批惠民项目。

同时,模范村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巩固脱贫成果优势,坚定不移地以“两山”发展理念为先导, 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村。创新构建“党建+ 扶贫+ 基地+ 合作社”的党建扶贫模式, 以规划为引领,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利用,整合模范村特有的布兵盆地古人类遗址洞穴群、喀斯特地貌的独 特风景、龙潭灵湖的旖旎风光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组建仙翔飞花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入股农户 312 户,入股资金 246.25 万元,入股土地 40 亩。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 3000多人次,年营业额超过 100 万元。

微信图片_20220517114704.png

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香蕉,安排了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图为模范村群众在基地务工。 周金鹏/摄

发展产业“鼓”钱包

模范村通过引进壮乡福地农业科技公司等 12 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发展香蕉和火龙果特色产业,完成土地流转 6500 亩,流转率达 95%。利用土地流转奖励办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稳步推进基地香蕉、火龙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基地香蕉、火龙果种植总面积 1.5 万亩。农户通过收租金、进入基地务工就业、包产分成、学习掌握技术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增收,村民稳步走上致富路。

“我原本在基地打工,学到技术后,2018 年自己承包土地 130 多亩种植香蕉,安排近 30 个人就业,年收入近 50 万元,现在自己成了老板。”脱贫户苏顺伟说,“我是 2016 年脱贫的,当老板两年我就给儿子买了一辆奔驰车。”

苏顺伟的“逆袭”是模范村帮扶成功的缩影。在模范村,更多同苏顺伟一样的脱贫户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谋振兴求发展, 过上了幸福生活。脱贫户黄月情的创业故事更是印证了这一事实。

山葵草编粽的历史起源于感人的爱情神话故事, 山葵草生长在模范村的仙翔山。用山葵草包的粽子口感软糯清香,其制作工艺是壮族特色产业,黄月情将这项传统手艺完好地从爷爷那辈传承和发展下来。

“我只有小学学历,不懂销售,没人指导,粽子很难卖出去,创业失败两次。”黄月情说,“后来,党和政府知道我的事后,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现在小作坊顺利开展起来,粽子大卖,邻里都来帮忙,我们一天甚至能有上千元的收入,这次(创业)我一定能成功。”

黄月情谈起创业经历总是心怀感激,不忘党的恩情。现在,黄大姐已经申请入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她立志要让“翔系情粽”走出模范村、走出田东县、走出百色市。

“翔系情粽工作坊生产程序严格规范,镇上已建设有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园,后期如果黄大姐的粽子作坊做大做强,是可以考虑入园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民安说。

守牢防止返贫底线

为了防止部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致贫,2020 年 4 月, 模范村创新构建防止返贫致贫“123”工作机制(即一卡连心、两网监测、三业赋能),进一步 强化监测帮扶,守稳守牢防止返贫底线任务。

一卡连心,连的是“同心”。针对农户平时生产繁忙、村里村外奔波的情况,为方便联系,模范村给每个农户制作印发“党群连心卡”,把镇村防贫服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等联系方式印在上面,若农户遇到返贫致贫风险时, 可以在第一时间直接向党组织报险,及时寻求化解风险救助。

两网监测,测的是“全面”。落实常态化排查监测,由县、乡、镇、村、屯分别织成两张监测网。一张是镇村屯巩固脱贫互助网,由村“两委”、村组干分别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就近就地开展常态监测;另一张是县直部门大网,通过数据比对, 对可能出现返贫致贫农户进行监测。形成线上线下双向协同,做到应纳尽纳。

三业赋能,赋的是“精准”。对于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是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专业培训等给予赋能,增强农户化解风险能力,防止返贫致贫发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根据检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确保有人管、管到位。

近一年来,模范村全村累计排查出 11 户风险户,其中农户自报 1 户,村屯互助网格排查发现 7 户,部门大网比对排查出 3 户。经过干预赋能,已有 6 户解除风险,还有 5 户正在干预赋能。目前,这套做法正在全镇各村积极推行。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模范村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返贫的底线,群众生活“节节高”,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纷纷表示有了村“两委”这个“领头羊” 的带领和担当作为,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喜洋洋”。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李彬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