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南京六合:打造“四新”集成展示区 创新耕地质量提升新模式

时间:2022-09-08 16:33:5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徐丽萍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守护耕地质量,保护土壤生产力,对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与长远意义。

六合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山岗区域,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岗地区域,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域。境内有低矮山丘60多座,形成岗、塝、冲等多种地形。为着力改善丘陵地区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适耕性、抗逆性,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培育优质健康土壤,六合区坚持以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为目标,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耕地质量提升新路径,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一、加强示范引领,提升综合能力

2021年,六合区在全市建立了首个耕地质量提升“四新”集成展示示范区,示范面积500亩。以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以景观、生产、生态相融合,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开展有机质快速提升、肥沃耕层构建、养分高效管理等技术研究,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提升耕地产出能力和稳产性能,培育养分均衡健康的耕作层土壤,开展农田生态化、退水循环利用示范,探索节肥、节水、节本的地力提升新路径,拟通过三年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模式。

图片8.png

二、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技术指导

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支撑单位,根据示范基地土壤现状,细化“四新”技术展示与研究方案,关键农时邀请专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解决试验示范中的难题,不断完善和提高示范展示成效。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地力提升措施,着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生土熟化,加快形成健康肥沃耕作层,提升耕地质量。

图片9.png

三、突出问题导向,优选技术模式

针对示范基地土壤耕作层较薄、结构差、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部分田块由于临时平整原因,尚未熟化等问题,确定高效适用的技术模式,展示了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示范了稻麦全程全面机械化施肥模式、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模式、水稻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绿肥种植模式、小麦生物/功能有机肥+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技术以及面源污染与农田生态保护4R技术。

图片10.png

四、建设三区四情,跟踪效果监测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建设三区四情监测小区,并开展稻麦培肥改良试验,利用人工和自动化监测设备相结合的方式,监测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应用监测数据,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在“四新”示范区设置19个效果监测点,分别在采取措施前后采样检测并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确保技术模式效果真实、精准。效果监测点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由18.6g/kg提升至18.8g/kg,有效磷从8.53 mg/kg提升到9.0mg/kg,速效钾由82.1mg/kg提升到83.6 mg/kg,土壤总体肥力水平获得快速提升,示范区耕地质量等级由5.58提升至5.28。

目前,通过稻麦两季的试验示范,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为丘陵地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创新集成,推动全区耕地质量提升迈上了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一是耕地质量有效提升。项目示范区土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耕地质量提高0.3个等级;二是粮食产量显著提高。项目示范区粮食产量较当年常规区增产98.6公斤/亩,较项目实施前增产223.1公斤/亩;三是农田生态得到改善。应用生态拦截沟对污染物进行沿程阻控,实现农田退水污染物的拦截、深度净化,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四是技术模式初步形成。探索丘陵地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初步形成基于稻麦秸秆全量结合外源有机物犁耕还田的南京丘陵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规程。(通讯员 徐丽萍)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南京六合:打造“四新”集成展示区 创新耕地质量提升新模式

时间:2022-09-08 16:33:5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徐丽萍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守护耕地质量,保护土壤生产力,对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与长远意义。

六合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山岗区域,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岗地区域,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域。境内有低矮山丘60多座,形成岗、塝、冲等多种地形。为着力改善丘陵地区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适耕性、抗逆性,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培育优质健康土壤,六合区坚持以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为目标,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耕地质量提升新路径,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一、加强示范引领,提升综合能力

2021年,六合区在全市建立了首个耕地质量提升“四新”集成展示示范区,示范面积500亩。以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以景观、生产、生态相融合,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开展有机质快速提升、肥沃耕层构建、养分高效管理等技术研究,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提升耕地产出能力和稳产性能,培育养分均衡健康的耕作层土壤,开展农田生态化、退水循环利用示范,探索节肥、节水、节本的地力提升新路径,拟通过三年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模式。

图片8.png

二、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技术指导

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支撑单位,根据示范基地土壤现状,细化“四新”技术展示与研究方案,关键农时邀请专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解决试验示范中的难题,不断完善和提高示范展示成效。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地力提升措施,着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生土熟化,加快形成健康肥沃耕作层,提升耕地质量。

图片9.png

三、突出问题导向,优选技术模式

针对示范基地土壤耕作层较薄、结构差、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部分田块由于临时平整原因,尚未熟化等问题,确定高效适用的技术模式,展示了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示范了稻麦全程全面机械化施肥模式、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模式、水稻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绿肥种植模式、小麦生物/功能有机肥+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技术以及面源污染与农田生态保护4R技术。

图片10.png

四、建设三区四情,跟踪效果监测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建设三区四情监测小区,并开展稻麦培肥改良试验,利用人工和自动化监测设备相结合的方式,监测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应用监测数据,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在“四新”示范区设置19个效果监测点,分别在采取措施前后采样检测并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确保技术模式效果真实、精准。效果监测点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由18.6g/kg提升至18.8g/kg,有效磷从8.53 mg/kg提升到9.0mg/kg,速效钾由82.1mg/kg提升到83.6 mg/kg,土壤总体肥力水平获得快速提升,示范区耕地质量等级由5.58提升至5.28。

目前,通过稻麦两季的试验示范,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为丘陵地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创新集成,推动全区耕地质量提升迈上了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一是耕地质量有效提升。项目示范区土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耕地质量提高0.3个等级;二是粮食产量显著提高。项目示范区粮食产量较当年常规区增产98.6公斤/亩,较项目实施前增产223.1公斤/亩;三是农田生态得到改善。应用生态拦截沟对污染物进行沿程阻控,实现农田退水污染物的拦截、深度净化,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四是技术模式初步形成。探索丘陵地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初步形成基于稻麦秸秆全量结合外源有机物犁耕还田的南京丘陵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规程。(通讯员 徐丽萍)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