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西峡:打造美丽村庄 扮靓宜居乡村

时间:2022-09-14 18:32:4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张志银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是伏牛山区的深山县。在乡村振兴路上,西峡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采取“二次四分法”,让垃圾变废为宝;因地制宜改厕,不断提升村民满意度;实施“345”工作机制,让环境美带动生活美。如今的西峡,鲜花绽放,绿树成荫,处处呈现出村美人和新画卷。

640 (4).jpg

生态美、环境优的五里桥镇土槽村爱情小镇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特色景点之一。  张志银/摄

让垃圾变资源

走进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村口的垃圾回收站里一块块色彩鲜艳的标签引起笔者的注意。走进一看,原来是厨余垃圾、纸类回收、织物回收、塑料回收、有害垃圾等分类标签,标签上都清楚地写明了垃圾分类的标准。“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归类为厨余垃圾,饮料瓶子作为可回收塑料……刚开始时,村民分不好垃圾,也不愿意分;现在村民能很快地把垃圾分好类。”黄狮村党支部书记张青云介绍说,垃圾分类重在“分”,要分得符合标准才行。

640.png

在五里桥镇黄狮村村口的垃圾回收站旁,一块块色彩鲜艳的标签引人注目。张志银/摄

垃圾分类是个细致活儿。黄狮村引导村民将自家的生活垃圾分类后,等村保洁员上门收取后再进行二次分类,通过村民初分、保洁员细分,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可回收、有毒有害、其他不可回收4类,也即“二次四分法”分捡后,可实现农村垃圾源头减量60%左右。“每天睁眼做第一件事情是打扫卫生,以前垃圾随手倒,现在垃圾分类了,分好的垃圾也有人收。”说起垃圾分类,黄狮村油坊组村民周彦常便打开了话匣子。

640 (1).png

图为黄狮村村民周彦常家院落一角  张志银/摄

经过“二次四分法”分捡,厨余垃圾按照可腐烂垃圾处理的流程,将果皮、菜叶和植物秸秆等含有有机质的可腐烂垃圾通过减少与空气接触进行厌氧性发酵,利用厌氧菌分解有机质,产生供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不可堆肥的其他垃圾则采取回收再利用和焚烧发电两种处理方法。目前,在西峡建立的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焚烧发电项目中已累计发电3.2亿度。同时,西峡县还构建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一体化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在全县300个行政村落地见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以上。垃圾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正成为西峡县乡风文明新风尚。垃圾已经资源化、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后,西峡县乡村环境清新如画。

因地制宜改厕

西峡县丁河镇木寨村7组村民赵同恩,家中先前用的是旱厕,气味大,蚊虫多,上厕所成为子女从外地回家后要面对的最大烦恼,连小孙子也常说:“爷爷家的厕所气味太大,我不想去爷爷家住。”这让赵同恩很是发愁。2020年8月,赵同恩家借助改厕政策,翻新了厕所,安装了抽水设备,粪池也连接到村内统一铺设的污水管网中,县里配置的吸污车可定期清理粪污。“旱厕变水厕,厕所气味小了、蚊虫少了、连粪污满了也有人开车来‘掏’。”改厕后,赵同恩生活的舒适度提高了不少,再也不用为厕所的事发愁了。对于改厕满意的还有村民吕粉侠。“厕所是几年前改的,轻轻一按,方便得很,哗哗水流冲走污水,家里没臭味,庄稼地里也有了肥。”热情好客的吕粉侠向笔者介绍家中改厕后情况。吕粉侠家改厕后的粪污处理采取了固液分离方式,在保证厕所干净的前提下,也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有机肥。西峡县在改厕过程中,结合山区地质地貌特点,因地制宜选择粪污处理方式,先后探索出双翁、三格化和直连污水管网等六种改厕模式,为保障庄稼生长有肥料,将沼肥调配池修在猕猴桃、中药材基地。在西峡,改厕让西峡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两相宜。“改厕要兼顾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改厕既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又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谈起改厕,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淑华介绍说。截至目前,西峡县累计完成户厕改造5.8万户。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

笔直的硬化路通向回车镇垱子岭村。进村后,家家户户干净敞亮,多彩文化墙随处可见……回车镇垱子岭村面貌焕然一新,得益于垱子岭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施的“345”工作机制。

640 (2).png

在回车镇垱子岭村,笔直的硬化路通向村民家门口 张志银/摄

“345”工作机制是回车镇探索出的一项基本工作机制,即基本面整治、常态化保洁、全方位提升的“三步走”;网格管理机制、示范创建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多元投入的“四机制”;党建促动、宣传发动、组户互助、载体带动、督导推动的“五联动”。垱子岭村将“345”工作机制运用到垱子岭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动员本村村民,发动村庄保洁员,河道保洁员、农民护林员,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以及村组干部、骨干党员80余人积极参与村庄整治工作。

640 (3).png

垱子岭村村民薛红条和孩子在自家院里 张志银/摄

垱子岭村村民薛红条是多数参加村庄清洁行动的一员。“自己家里的卫生和门口的地儿是每天要打扫的,看着家里干干净净,心里舒服,住着也开心。”说起村里清洁,薛红条由衷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垱子岭村,笔者还在村民家的院子里看到许多“小景观”:精心栽培的盆栽,用废弃的旧房梁装饰鸡舍……这些别出心裁的庭院景观,更是村民幸福生活、愉悦心情的外化表现。“每周四是清洁日,只要在家的村民都会参加,清洁村庄成为村民的常态。”回车镇党委书记李春锋说,“在‘345’工作机制的实践中,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向纵深发展。”

“在加快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中,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以及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五个方面,突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整治成果。”西峡县政府党组副书记李松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治理    

河南西峡:打造美丽村庄 扮靓宜居乡村

时间:2022-09-14 18:32:4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张志银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是伏牛山区的深山县。在乡村振兴路上,西峡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采取“二次四分法”,让垃圾变废为宝;因地制宜改厕,不断提升村民满意度;实施“345”工作机制,让环境美带动生活美。如今的西峡,鲜花绽放,绿树成荫,处处呈现出村美人和新画卷。

640 (4).jpg

生态美、环境优的五里桥镇土槽村爱情小镇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特色景点之一。  张志银/摄

让垃圾变资源

走进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村口的垃圾回收站里一块块色彩鲜艳的标签引起笔者的注意。走进一看,原来是厨余垃圾、纸类回收、织物回收、塑料回收、有害垃圾等分类标签,标签上都清楚地写明了垃圾分类的标准。“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归类为厨余垃圾,饮料瓶子作为可回收塑料……刚开始时,村民分不好垃圾,也不愿意分;现在村民能很快地把垃圾分好类。”黄狮村党支部书记张青云介绍说,垃圾分类重在“分”,要分得符合标准才行。

640.png

在五里桥镇黄狮村村口的垃圾回收站旁,一块块色彩鲜艳的标签引人注目。张志银/摄

垃圾分类是个细致活儿。黄狮村引导村民将自家的生活垃圾分类后,等村保洁员上门收取后再进行二次分类,通过村民初分、保洁员细分,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可回收、有毒有害、其他不可回收4类,也即“二次四分法”分捡后,可实现农村垃圾源头减量60%左右。“每天睁眼做第一件事情是打扫卫生,以前垃圾随手倒,现在垃圾分类了,分好的垃圾也有人收。”说起垃圾分类,黄狮村油坊组村民周彦常便打开了话匣子。

640 (1).png

图为黄狮村村民周彦常家院落一角  张志银/摄

经过“二次四分法”分捡,厨余垃圾按照可腐烂垃圾处理的流程,将果皮、菜叶和植物秸秆等含有有机质的可腐烂垃圾通过减少与空气接触进行厌氧性发酵,利用厌氧菌分解有机质,产生供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不可堆肥的其他垃圾则采取回收再利用和焚烧发电两种处理方法。目前,在西峡建立的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焚烧发电项目中已累计发电3.2亿度。同时,西峡县还构建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一体化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在全县300个行政村落地见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以上。垃圾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正成为西峡县乡风文明新风尚。垃圾已经资源化、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后,西峡县乡村环境清新如画。

因地制宜改厕

西峡县丁河镇木寨村7组村民赵同恩,家中先前用的是旱厕,气味大,蚊虫多,上厕所成为子女从外地回家后要面对的最大烦恼,连小孙子也常说:“爷爷家的厕所气味太大,我不想去爷爷家住。”这让赵同恩很是发愁。2020年8月,赵同恩家借助改厕政策,翻新了厕所,安装了抽水设备,粪池也连接到村内统一铺设的污水管网中,县里配置的吸污车可定期清理粪污。“旱厕变水厕,厕所气味小了、蚊虫少了、连粪污满了也有人开车来‘掏’。”改厕后,赵同恩生活的舒适度提高了不少,再也不用为厕所的事发愁了。对于改厕满意的还有村民吕粉侠。“厕所是几年前改的,轻轻一按,方便得很,哗哗水流冲走污水,家里没臭味,庄稼地里也有了肥。”热情好客的吕粉侠向笔者介绍家中改厕后情况。吕粉侠家改厕后的粪污处理采取了固液分离方式,在保证厕所干净的前提下,也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有机肥。西峡县在改厕过程中,结合山区地质地貌特点,因地制宜选择粪污处理方式,先后探索出双翁、三格化和直连污水管网等六种改厕模式,为保障庄稼生长有肥料,将沼肥调配池修在猕猴桃、中药材基地。在西峡,改厕让西峡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两相宜。“改厕要兼顾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改厕既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又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谈起改厕,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淑华介绍说。截至目前,西峡县累计完成户厕改造5.8万户。

从环境美到生活美

笔直的硬化路通向回车镇垱子岭村。进村后,家家户户干净敞亮,多彩文化墙随处可见……回车镇垱子岭村面貌焕然一新,得益于垱子岭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施的“345”工作机制。

640 (2).png

在回车镇垱子岭村,笔直的硬化路通向村民家门口 张志银/摄

“345”工作机制是回车镇探索出的一项基本工作机制,即基本面整治、常态化保洁、全方位提升的“三步走”;网格管理机制、示范创建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多元投入的“四机制”;党建促动、宣传发动、组户互助、载体带动、督导推动的“五联动”。垱子岭村将“345”工作机制运用到垱子岭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动员本村村民,发动村庄保洁员,河道保洁员、农民护林员,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以及村组干部、骨干党员80余人积极参与村庄整治工作。

640 (3).png

垱子岭村村民薛红条和孩子在自家院里 张志银/摄

垱子岭村村民薛红条是多数参加村庄清洁行动的一员。“自己家里的卫生和门口的地儿是每天要打扫的,看着家里干干净净,心里舒服,住着也开心。”说起村里清洁,薛红条由衷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垱子岭村,笔者还在村民家的院子里看到许多“小景观”:精心栽培的盆栽,用废弃的旧房梁装饰鸡舍……这些别出心裁的庭院景观,更是村民幸福生活、愉悦心情的外化表现。“每周四是清洁日,只要在家的村民都会参加,清洁村庄成为村民的常态。”回车镇党委书记李春锋说,“在‘345’工作机制的实践中,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向纵深发展。”

“在加快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中,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以及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五个方面,突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整治成果。”西峡县政府党组副书记李松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