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东惠东白盆珠乡村振兴: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

时间:2023-02-16 17:12:1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蒋波、郭锦威、朱庆雄

图片2.png

2月14日,在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联合主办的惠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中,惠东县白盆珠镇荣获第一名,该镇探索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实现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生态优美、发展潜力凸显、活力四射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生态宜居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白盆珠镇地处惠州市东部,属革命老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境内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水库白盆珠水库、粤东南最大的山脉和最高的山峰莲花山。10年前,该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便,且地处水源保护区,无法发展现代工业、养殖业,曾有4个省级贫困村、3个市级贫困村以及6个镇级兜底贫困村。在乡村振兴中,该镇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组织战斗堡垒,培优“领头雁”,配强好班子。大力鼓励村组干部参加市、县开展“村官大学生培养工程”“村(居)民小组长素质提升培养工程”,持续提升村组干部学历水平和能力水平,把符合条件的村组干部培养为大学生。同时,做好镇村“大储备”工作,每个村(社区)储备一名年轻化、学历高的后备干部,保证工作力量。他们建强“六队伍”,共画同心圆,在村各项重要事务中,成立6支高素质、有作为的农村队伍,充分引导、发挥“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党员致富带头人、大学生、妇女和老党员、乡贤的作用,合力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在全镇铺开“党员评星定级制度”和“村民积分管理制度”,通过“一卡一券两榜”,以“小积分”撬动党员群众“大能量”,力促党员“争先进位”,筑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村民的干劲和热情,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为激活产业兴旺引擎,该镇围绕“三水两茶一窑址三个节点”发展主线,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引进系列高端温泉民宿,打造不断推动水文化、窑址文化、水库文化文旅融合发展,串联美丽圩镇、惠州岩茶公园、苏联专家楼、白马河心岛和横江彩虹绿道等景点,打造徒步骑行休闲的好去处。推动“两茶”特色产业持续“造血”,加快樱花茶园建设,建设惠东第一个茶廉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广东东江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把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成增收“引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都市人群休闲减压的“世外桃源”。同时,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消薄”行动,全面推进农特产品生态园建设,搭建“山货出山”物流平台,拓宽“一村一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释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动能。利用白盆珠水库和西枝江沿岸风光,打造43公里符合国标的全马赛道,串联沿线景点;依托珍贵的偏硅酸钠温泉水,引进优质项目落户,构建高端多元旅游产业体系;萃取水库优质中层水,与水务集团合作推出白朦珠莲花山泉饮用水品牌,推动发展由“输血”到“造血”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和美宜居乡村。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击破坏环境行为,森林覆盖率保持91%以上,水系水质保持Ⅱ类水平。创新设立人居环境奖补机制,进行每月评比、年终考核。开展“小手拉大手”“半边天·种花田”主题实践活动。为建设和美宜居乡村,该镇创新开展“345”人居环境整治品牌活动,“3”是每周三开展党群清洁日,“4”是打造“四小园”,“5”是进行“五星卫生户”评比。目前,全镇已建成“四小园”238个,“五星”户数占全镇常住户数的90%以上,进一步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和圩镇风貌管控水平,实现农村净、亮、美的工作目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

在乡村振兴中,该镇实施人才强镇,赋能人才创业活力。以人才驿站为平台,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大建筑、美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方面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人才振兴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针对镇村青年干部、行业年轻骨干、种植大户,创新举办“圆梦学习室”“业务小课堂”,举办技能培训50余场。其中刘宗超院士等专家到站培训了15场,充分发挥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的功能。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安心扎根在白盆珠,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定时举办人才座谈会、心得分享会,充分发挥人才强镇的正面引导作用,让在白盆珠人才“得荣誉、有地位、受尊重”。

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他们挖掘水库、移民、古窑等本土特色文化,深挖白马窑遗址文化价值,建设遗址公园和陶瓷标本库房,印证“海上丝绸之路”,以文化人,唱响本土特色文化品牌。聚焦文明“三风”,以弘扬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和提升淳朴民风为目标,探索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和举措,广泛开展榜样评选树立和先进宣讲活动,让群众心有所寄,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蒋波、郭锦威、朱庆雄)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广东惠东白盆珠乡村振兴: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

时间:2023-02-16 17:12:1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蒋波、郭锦威、朱庆雄

图片2.png

2月14日,在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联合主办的惠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中,惠东县白盆珠镇荣获第一名,该镇探索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实现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生态优美、发展潜力凸显、活力四射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生态宜居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白盆珠镇地处惠州市东部,属革命老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境内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水库白盆珠水库、粤东南最大的山脉和最高的山峰莲花山。10年前,该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便,且地处水源保护区,无法发展现代工业、养殖业,曾有4个省级贫困村、3个市级贫困村以及6个镇级兜底贫困村。在乡村振兴中,该镇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组织战斗堡垒,培优“领头雁”,配强好班子。大力鼓励村组干部参加市、县开展“村官大学生培养工程”“村(居)民小组长素质提升培养工程”,持续提升村组干部学历水平和能力水平,把符合条件的村组干部培养为大学生。同时,做好镇村“大储备”工作,每个村(社区)储备一名年轻化、学历高的后备干部,保证工作力量。他们建强“六队伍”,共画同心圆,在村各项重要事务中,成立6支高素质、有作为的农村队伍,充分引导、发挥“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党员致富带头人、大学生、妇女和老党员、乡贤的作用,合力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在全镇铺开“党员评星定级制度”和“村民积分管理制度”,通过“一卡一券两榜”,以“小积分”撬动党员群众“大能量”,力促党员“争先进位”,筑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村民的干劲和热情,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为激活产业兴旺引擎,该镇围绕“三水两茶一窑址三个节点”发展主线,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引进系列高端温泉民宿,打造不断推动水文化、窑址文化、水库文化文旅融合发展,串联美丽圩镇、惠州岩茶公园、苏联专家楼、白马河心岛和横江彩虹绿道等景点,打造徒步骑行休闲的好去处。推动“两茶”特色产业持续“造血”,加快樱花茶园建设,建设惠东第一个茶廉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广东东江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把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成增收“引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都市人群休闲减压的“世外桃源”。同时,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消薄”行动,全面推进农特产品生态园建设,搭建“山货出山”物流平台,拓宽“一村一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释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动能。利用白盆珠水库和西枝江沿岸风光,打造43公里符合国标的全马赛道,串联沿线景点;依托珍贵的偏硅酸钠温泉水,引进优质项目落户,构建高端多元旅游产业体系;萃取水库优质中层水,与水务集团合作推出白朦珠莲花山泉饮用水品牌,推动发展由“输血”到“造血”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和美宜居乡村。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击破坏环境行为,森林覆盖率保持91%以上,水系水质保持Ⅱ类水平。创新设立人居环境奖补机制,进行每月评比、年终考核。开展“小手拉大手”“半边天·种花田”主题实践活动。为建设和美宜居乡村,该镇创新开展“345”人居环境整治品牌活动,“3”是每周三开展党群清洁日,“4”是打造“四小园”,“5”是进行“五星卫生户”评比。目前,全镇已建成“四小园”238个,“五星”户数占全镇常住户数的90%以上,进一步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和圩镇风貌管控水平,实现农村净、亮、美的工作目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

在乡村振兴中,该镇实施人才强镇,赋能人才创业活力。以人才驿站为平台,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大建筑、美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方面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人才振兴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针对镇村青年干部、行业年轻骨干、种植大户,创新举办“圆梦学习室”“业务小课堂”,举办技能培训50余场。其中刘宗超院士等专家到站培训了15场,充分发挥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的功能。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安心扎根在白盆珠,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定时举办人才座谈会、心得分享会,充分发挥人才强镇的正面引导作用,让在白盆珠人才“得荣誉、有地位、受尊重”。

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他们挖掘水库、移民、古窑等本土特色文化,深挖白马窑遗址文化价值,建设遗址公园和陶瓷标本库房,印证“海上丝绸之路”,以文化人,唱响本土特色文化品牌。聚焦文明“三风”,以弘扬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和提升淳朴民风为目标,探索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和举措,广泛开展榜样评选树立和先进宣讲活动,让群众心有所寄,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蒋波、郭锦威、朱庆雄)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