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线传真

乘时代东风看山村蜕变—娄星区万宝镇槐柳村传承“梨子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3-05-10 11:15:2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王长智 刘睿 贺朝新

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槐柳村由原来的梨子、槐柳两村合并而成,下辖19个村民小组1567人,拥有耕地1100余亩、水库2座和170口山塘。5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梨子村(原梨子大队)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农业学大赛”的号召,没有国家贷款,没有技术支援,凭着一颗红心,两只赤手,在当时“穷山恶水”中,连续奋战7、8年,开山凿坡,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将大片荒山旱土变成良田,改种单季稻为双季稻,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发展经济”的“梨子精神”,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如今“梨子精神”已成为该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荒山变良田

当年的梨子大队土地贫瘠,水源奇缺,村民靠天吃饭,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地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荒田坳、天水丘,十年九不收;半天岑,草封门,穷人活路无处寻。”20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给梨子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曾拔世带领群众认真学习毛泽东的著作《愚公移山》,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号召大家向大寨人民学习,走大寨路,创大寨业,立志改变梨子的落后面貌。他说:“古代愚公能移山,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新人,还不能开山造田吗?”“大寨人有两只手,我们也有两只手,我们一定要建设社会义新农村。”他的讲话让全体群众深受鼓舞,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心向大寨人民学习,于是打响了开山造田的第一仗。

71岁的老支书卢国元介绍,从1967年冬天开始,各生产队开山劈石,开荒造田,在荒田坳、乱石岗等地开出了三斗坵、群英坵、四化坵、备战坵、反帝大坵、防修大坵等大批稻田,共计新开稻田105亩,开垦梯土140亩,人均耕地面积由过去的0.63分增加到1.08亩。还开垦桔园40多亩,栽植大批柑橘树苗,开办了打米厂、农具加工厂、五金厂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改善群众生活。

修渠造塘治山水,改变旧貌换新颜

过去,原梨子大队由于经常缺水,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大队党支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学习大寨人一样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打响了治山治水、修渠筑塘的硬仗。经过多年艰苦攻坚,集体投入劳动工日21万个,完成土石方13万立方米,砌墩3000多米,修建了民兵水库,新修11口山塘。特别是在新建反帝引水洞的过程中,两名村民为排除哑炮,不幸因公牺牲。后来,该大队又改建、扩建了45处水利设施,增加蓄水量35万吨,使所有的天水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改善了当地生产条件,为增加粮食产量奠定了基础。1976年,集体向国家上交公粮9万公斤,人平150公斤,还人平上交一头生猪,当时的涟源县政府奖励梨子大队一台中型拖拉机和2台手扶拖拉机,该大队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通过帮扶单位与村支两委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如今村内的黑梨公路、梨磨公路、万梨公路贯穿全境,115路城乡一体化公交车从槐柳村部始发,直通娄底高跌南站,所有的村民小组已实现硬化路到户,交通十分便利。村道旁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山塘水库均已清淤加固,蓄水养鱼,当年的“荒田坳”,变成了“新农村”。

大力弘扬“梨子精神”,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过去的辉煌已属于历史,美好的未来还需人民努力创造。两村合并以后,新的槐柳村面积扩大到3.8平方公里,现有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推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活动能力强的李而立担任党总支书记,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他们带领村民开拓创新,以集体土地、林地为基础,邀请规划部门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350亩油茶林基地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基地内放养1万余只走山鸡;流转土地50余亩,建立湘中第一个智慧果园,由村集体经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引导返乡青年创业;流转土地30多亩,建立一处药材基地,种植射干、艾叶等中药材;引进外地资金入村,建立一个50亩的艾叶基地。该村以农业公司为依托,免费发放种苗,采取以奖代投方式,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康养业,计划将该村打造成为富裕康养小村,真正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40万元大关,全村人口享受城乡医保村级财务代缴100元的红利。

到2019年底,槐柳村所有建档立卡的54户172个贫困人员全部脱贫,在村里还建立了五保之家,集中供养8名特困人员。居住在五保之家的曾知生、刘素娥夫妇年过七旬,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村支两委干部,我们住在这里很舒服,也很幸福!”

继往开来谋发展 加快建设谱新篇

近年来,槐柳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富裕槐柳”为目标,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志刚挂点联系以来,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先后派出得力干部驻村帮扶,和村支两委一道,带领村民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他们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和“五个一点”的要求,发动村民清理垃圾杂物,拆除旱厕违建,建设干道屋场,评比户容户貌,还建立日常保洁制、网格管理责任制、考核评比制、完善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奖励制,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

2021年初,经村民组长、党员和乡贤的提议后,村党总支召开屋场会议讨论,决定将南北屋场整体打造升级为美丽屋场,发动屋场内的全体村民参与,在屋场中心地段建设一个广场,路面拓宽150米,拆除空心房300多平方米,屋场内统一新建无公害卫生厕所,旱厕全部清零,从此屋前屋后整洁有序,产业发展蓬勃有劲,村民生活安宁幸福。通过以点带片,该村以南北屋场为示范,加大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5个区级“美丽屋场”。为更好地传承“梨子精神”,让子孙后代了解村史,该村利用村民废弃的一栋土砖房,开设农耕文化馆,村民自发捐献各种农具和民间古老器具,将村规民约、家教家规和多种宣传资料等收集陈列起来,让大家从农耕文化中汲取精神和力量。槐柳村也先后获评全省2021年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2021年娄底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娄底市文明村镇称号、娄星区“㺯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如今走进槐柳村,只见山顶森林茂密,茶果成林,洁净宽敞的柏油路,绿树成荫的农家院落,村里民风淳朴,田园美景到处都是,整个村庄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十分壮美,一幅整洁、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通讯员 王长智 刘睿 贺朝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一线传真    

乘时代东风看山村蜕变—娄星区万宝镇槐柳村传承“梨子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3-05-10 11:15:2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王长智 刘睿 贺朝新

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槐柳村由原来的梨子、槐柳两村合并而成,下辖19个村民小组1567人,拥有耕地1100余亩、水库2座和170口山塘。5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梨子村(原梨子大队)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农业学大赛”的号召,没有国家贷款,没有技术支援,凭着一颗红心,两只赤手,在当时“穷山恶水”中,连续奋战7、8年,开山凿坡,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将大片荒山旱土变成良田,改种单季稻为双季稻,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发展经济”的“梨子精神”,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如今“梨子精神”已成为该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荒山变良田

当年的梨子大队土地贫瘠,水源奇缺,村民靠天吃饭,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地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荒田坳、天水丘,十年九不收;半天岑,草封门,穷人活路无处寻。”20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给梨子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曾拔世带领群众认真学习毛泽东的著作《愚公移山》,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号召大家向大寨人民学习,走大寨路,创大寨业,立志改变梨子的落后面貌。他说:“古代愚公能移山,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新人,还不能开山造田吗?”“大寨人有两只手,我们也有两只手,我们一定要建设社会义新农村。”他的讲话让全体群众深受鼓舞,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心向大寨人民学习,于是打响了开山造田的第一仗。

71岁的老支书卢国元介绍,从1967年冬天开始,各生产队开山劈石,开荒造田,在荒田坳、乱石岗等地开出了三斗坵、群英坵、四化坵、备战坵、反帝大坵、防修大坵等大批稻田,共计新开稻田105亩,开垦梯土140亩,人均耕地面积由过去的0.63分增加到1.08亩。还开垦桔园40多亩,栽植大批柑橘树苗,开办了打米厂、农具加工厂、五金厂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改善群众生活。

修渠造塘治山水,改变旧貌换新颜

过去,原梨子大队由于经常缺水,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大队党支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学习大寨人一样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打响了治山治水、修渠筑塘的硬仗。经过多年艰苦攻坚,集体投入劳动工日21万个,完成土石方13万立方米,砌墩3000多米,修建了民兵水库,新修11口山塘。特别是在新建反帝引水洞的过程中,两名村民为排除哑炮,不幸因公牺牲。后来,该大队又改建、扩建了45处水利设施,增加蓄水量35万吨,使所有的天水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改善了当地生产条件,为增加粮食产量奠定了基础。1976年,集体向国家上交公粮9万公斤,人平150公斤,还人平上交一头生猪,当时的涟源县政府奖励梨子大队一台中型拖拉机和2台手扶拖拉机,该大队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通过帮扶单位与村支两委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如今村内的黑梨公路、梨磨公路、万梨公路贯穿全境,115路城乡一体化公交车从槐柳村部始发,直通娄底高跌南站,所有的村民小组已实现硬化路到户,交通十分便利。村道旁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山塘水库均已清淤加固,蓄水养鱼,当年的“荒田坳”,变成了“新农村”。

大力弘扬“梨子精神”,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过去的辉煌已属于历史,美好的未来还需人民努力创造。两村合并以后,新的槐柳村面积扩大到3.8平方公里,现有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推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活动能力强的李而立担任党总支书记,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他们带领村民开拓创新,以集体土地、林地为基础,邀请规划部门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350亩油茶林基地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基地内放养1万余只走山鸡;流转土地50余亩,建立湘中第一个智慧果园,由村集体经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引导返乡青年创业;流转土地30多亩,建立一处药材基地,种植射干、艾叶等中药材;引进外地资金入村,建立一个50亩的艾叶基地。该村以农业公司为依托,免费发放种苗,采取以奖代投方式,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康养业,计划将该村打造成为富裕康养小村,真正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40万元大关,全村人口享受城乡医保村级财务代缴100元的红利。

到2019年底,槐柳村所有建档立卡的54户172个贫困人员全部脱贫,在村里还建立了五保之家,集中供养8名特困人员。居住在五保之家的曾知生、刘素娥夫妇年过七旬,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村支两委干部,我们住在这里很舒服,也很幸福!”

继往开来谋发展 加快建设谱新篇

近年来,槐柳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富裕槐柳”为目标,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志刚挂点联系以来,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先后派出得力干部驻村帮扶,和村支两委一道,带领村民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他们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和“五个一点”的要求,发动村民清理垃圾杂物,拆除旱厕违建,建设干道屋场,评比户容户貌,还建立日常保洁制、网格管理责任制、考核评比制、完善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奖励制,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

2021年初,经村民组长、党员和乡贤的提议后,村党总支召开屋场会议讨论,决定将南北屋场整体打造升级为美丽屋场,发动屋场内的全体村民参与,在屋场中心地段建设一个广场,路面拓宽150米,拆除空心房300多平方米,屋场内统一新建无公害卫生厕所,旱厕全部清零,从此屋前屋后整洁有序,产业发展蓬勃有劲,村民生活安宁幸福。通过以点带片,该村以南北屋场为示范,加大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5个区级“美丽屋场”。为更好地传承“梨子精神”,让子孙后代了解村史,该村利用村民废弃的一栋土砖房,开设农耕文化馆,村民自发捐献各种农具和民间古老器具,将村规民约、家教家规和多种宣传资料等收集陈列起来,让大家从农耕文化中汲取精神和力量。槐柳村也先后获评全省2021年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2021年娄底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娄底市文明村镇称号、娄星区“㺯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如今走进槐柳村,只见山顶森林茂密,茶果成林,洁净宽敞的柏油路,绿树成荫的农家院落,村里民风淳朴,田园美景到处都是,整个村庄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十分壮美,一幅整洁、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通讯员 王长智 刘睿 贺朝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