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乐”谱写混寨村发展新画卷

时间:2023-11-05 11:06:3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铜仁市玉屏县朱家场镇混寨村作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自2021年东莞常平、桥头、谢岗组团与玉屏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以来,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051.2万元。

混寨村位于玉屏县朱家场镇东南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素有朱家场镇“鱼米之乡”美誉,以稻田文化、滴水瀑布而远近闻名。混寨村下辖8个村民组,330户1341人,脱贫户46户171人。

东莞常平组团找准混寨村自身优势,立足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深入研究分析混寨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维度,在打造示范村综合发展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劳务协作、生态环境美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阳光雨”党建服务等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效益、生态环境水平和群众幸福感,走出了一条产业有发展、百姓能致富的路子,一副美丽乡村的新图景在徐徐展开。

以“思想”为根本,奏好“党建引领”主题曲

2021年,在粤黔协作铜仁工作组临时党支部玉屏党小组的推动下,东莞市委组织部投入10万元,帮助混寨村盘活闲置村小校舍,建设了“阳光雨混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办公场所、多功能活动室、专项服务室、人才驿站、党员风采墙等,强化阵地功能,构筑党群服务暖心平台,打造涵盖旅社、食堂、书屋、快递、展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稻田文化综合体。

借助“阳光雨”党建经验,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混寨村党支部以阳光雨混寨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持续打造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队伍。有着39年党龄的混寨村村民姚元茂说到:“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离不开的党的领导,所以要懂得感恩和珍惜。接下来,我将会继续发挥余热,为村里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突出乡风文明。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满足广大群众实际需求,建设了农家书屋、莞玉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廉政文化墙、莞玉协作阳光雨文化墙、莞玉对联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并从党员代表、致富能手、“五老”等人员中推选出一批组织协调能力强、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乡贤寨老成立“五老”党建联盟,设立“村管事”联络站,为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和沟通提供平台,提高村民主人翁意识,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力量。

以“致富”为主线,奏好“产业发展”协奏曲

朱家场镇混寨村总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农业发展主要以水稻为主,黄桃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中国黄桃之乡”的美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效益,东莞常平组团坚持种好“一颗桃”、培育“一朵花”,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先后投入资金400万元,建成黄桃加工生产线、500亩藏红花基地、藏红花初加工生产线,按照5%的比例给脱贫户46户171人进行3年期产业分红。

引进新品种、设备,技术赋能黄桃果干加工生产线。引进400亩新品种桃,让黄桃成熟时间从6月份延长到9月份,销售时间变长了、产量提高了。同时,投入280万元资金购置黄桃加工设备,重新扩建装修现有的创业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黄桃果干加工生产线,能够实现日产黄桃干2吨,一年可生产处理黄桃鲜果3000吨,加工冻果1800吨,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庭务工两不误。

建设藏红花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玉屏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藏红花种植,混寨村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劳动务工实现持续增收。目前,藏红花种植基地共计580亩,其中新扩大种植面积80亩,藏红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为预防极端天气影响,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增设水肥一体化设备,能进行全自动灌溉施肥,为藏红花和黄桃种植降本增效,所得分红的40%用于朱家场镇辖区内“四类人员”分红(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其他困难群体)。

混寨村村民就变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我们在这里一个小时就有10块钱,天天都有做的。现在在家门口做事,家里老人小孩全都照顾到了。”混寨村村民刘元珍说道。

以“人才”为动力,奏好“劳务协作”进行曲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大公约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东莞常平组团通过强化人才协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和新农人创业基地,让村民实现灵活就业,同时依托东莞广阔的制造业市场实现劳务输出,提高混寨村就业水平。

采取“东莞社工督导+对口县区本地社工”的协同服务模式,打造“村花”社工服务品牌。从东莞市选派3名社工驻点混寨村服务3个月,建立驻点社工群众议事会,走访群众5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30余人次,培育当地社工人才,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东莞常平组团投资帮扶资金300万建设了面积达696平方米的莞玉新农人创业基地,并组织养殖、种植、家庭农场经营者、乡村旅游创客等参加培训。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购入旋耕机2台、收割机1台、无人喷雾机1台,服务全村800余亩水稻、油菜和1800余亩精品水果及周边村寨,通过建立农机合作社组建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机专业人才,通过“引帮带”将更先进的农机技术传授给群众从而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培养致富带头人。在混寨村分批次选派多批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东莞进行市场考察、开展集中学习培训,把东莞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到混寨村,种植户的年收入从之前的几千元翻到了现在的几万元。以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技术、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方面培训,提升群众生产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确保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黄桃种植大户杨德仙说:“学了“土地托管”管理经验,对我经营管理帮助很大。了解黄桃加工厂建设情况和产业规划,打消了黄桃销路顾虑,再也不用担心黄桃销售不出去了。”

以“生态”为保障,奏好“绿水青山”交响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混寨村位于青山冲水库上流,拥有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禁养区。2021年,东莞常平组团先后投入178万元,按照“绿野仙踪·田园秘境”的村庄形象定位,优化生态环境,营造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

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施生态河堤改造建设,开展河道治理、植树造林、种植精品水果种植、林下套种等综合措施生态工程,大幅度提升生态空间。2021年以来,建设生态河堤1000米,完善产业路护栏2300米,新建500米产业路,河道沿线治理10户民房及植树700米等。硬化人行步道,清理河道淤泥,修建河堤,美化庭院。如今,走进混寨村,粉刷一新的院墙,青石块铺就的小路一直村口公路两旁向农户和村活动室延伸,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展“一分三净五改,两清三园”建设,加大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引导,还原农村田园风光本色,形成自然生态、人居环境优的良好格局。聚焦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农村环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加强农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体系建设并进行全覆盖,全面提升乡村环境水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保护土壤资源,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混寨村村民姚沅茂说:“东莞以他们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把这里装扮得这么美、这么漂亮。”

以“文化”为抓手,奏好“文明和谐”欢乐颂

自结对帮扶以来,东莞常平组团在文化振兴方面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志愿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志愿服务、全程代办、综合服务等窗口,提供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30多项目服务,提升为民服务办事效率。建设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积分兑换超市1个,将文明行为与积分挂钩,促进了文明风尚、邻里和睦与宜居环境。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联动玉屏县镇村三级政府,搭建“当地政府+东莞社工+本土社工+东莞爱心企业”平台。以“五老”人员为骨干力量,开展移风易俗、建言献策、文化挖掘等志愿服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修建完善文化基础设施。通过翻新改造,将闲置小学打造成集新农人创业培训基地、食堂、农耕文化展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修缮古桥、古建筑,配备田园文化墙,建设沿河生态步道、莞玉文化长廊、风雨桥等,混寨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混寨村村支书杨瑛说道:“传统的农业观光休闲就是吃个饭、看看风景,而混寨特色田园乡村建成后,游客可以在展厅进行农耕研学、在田园采摘、在主题农场体验农事,都市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阳光雨党建服务中心功能,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平安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培育舞龙、腰鼓、舞蹈等村级文艺队伍,开展“村晚”展示活动,以现场直播形式呈现,共吸引600余人参加,充分展示侗乡群众迎接新春年味十足的民间习俗,展现莞玉共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新面貌新气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乐”谱写混寨村发展新画卷

时间:2023-11-05 11:06:3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铜仁市玉屏县朱家场镇混寨村作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自2021年东莞常平、桥头、谢岗组团与玉屏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以来,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051.2万元。

混寨村位于玉屏县朱家场镇东南部,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素有朱家场镇“鱼米之乡”美誉,以稻田文化、滴水瀑布而远近闻名。混寨村下辖8个村民组,330户1341人,脱贫户46户171人。

东莞常平组团找准混寨村自身优势,立足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深入研究分析混寨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维度,在打造示范村综合发展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劳务协作、生态环境美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阳光雨”党建服务等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效益、生态环境水平和群众幸福感,走出了一条产业有发展、百姓能致富的路子,一副美丽乡村的新图景在徐徐展开。

以“思想”为根本,奏好“党建引领”主题曲

2021年,在粤黔协作铜仁工作组临时党支部玉屏党小组的推动下,东莞市委组织部投入10万元,帮助混寨村盘活闲置村小校舍,建设了“阳光雨混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办公场所、多功能活动室、专项服务室、人才驿站、党员风采墙等,强化阵地功能,构筑党群服务暖心平台,打造涵盖旅社、食堂、书屋、快递、展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稻田文化综合体。

借助“阳光雨”党建经验,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混寨村党支部以阳光雨混寨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持续打造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队伍。有着39年党龄的混寨村村民姚元茂说到:“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离不开的党的领导,所以要懂得感恩和珍惜。接下来,我将会继续发挥余热,为村里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突出乡风文明。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满足广大群众实际需求,建设了农家书屋、莞玉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廉政文化墙、莞玉协作阳光雨文化墙、莞玉对联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并从党员代表、致富能手、“五老”等人员中推选出一批组织协调能力强、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乡贤寨老成立“五老”党建联盟,设立“村管事”联络站,为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和沟通提供平台,提高村民主人翁意识,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力量。

以“致富”为主线,奏好“产业发展”协奏曲

朱家场镇混寨村总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农业发展主要以水稻为主,黄桃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中国黄桃之乡”的美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效益,东莞常平组团坚持种好“一颗桃”、培育“一朵花”,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先后投入资金400万元,建成黄桃加工生产线、500亩藏红花基地、藏红花初加工生产线,按照5%的比例给脱贫户46户171人进行3年期产业分红。

引进新品种、设备,技术赋能黄桃果干加工生产线。引进400亩新品种桃,让黄桃成熟时间从6月份延长到9月份,销售时间变长了、产量提高了。同时,投入280万元资金购置黄桃加工设备,重新扩建装修现有的创业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黄桃果干加工生产线,能够实现日产黄桃干2吨,一年可生产处理黄桃鲜果3000吨,加工冻果1800吨,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庭务工两不误。

建设藏红花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玉屏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藏红花种植,混寨村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劳动务工实现持续增收。目前,藏红花种植基地共计580亩,其中新扩大种植面积80亩,藏红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为预防极端天气影响,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增设水肥一体化设备,能进行全自动灌溉施肥,为藏红花和黄桃种植降本增效,所得分红的40%用于朱家场镇辖区内“四类人员”分红(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其他困难群体)。

混寨村村民就变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我们在这里一个小时就有10块钱,天天都有做的。现在在家门口做事,家里老人小孩全都照顾到了。”混寨村村民刘元珍说道。

以“人才”为动力,奏好“劳务协作”进行曲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大公约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东莞常平组团通过强化人才协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和新农人创业基地,让村民实现灵活就业,同时依托东莞广阔的制造业市场实现劳务输出,提高混寨村就业水平。

采取“东莞社工督导+对口县区本地社工”的协同服务模式,打造“村花”社工服务品牌。从东莞市选派3名社工驻点混寨村服务3个月,建立驻点社工群众议事会,走访群众5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30余人次,培育当地社工人才,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东莞常平组团投资帮扶资金300万建设了面积达696平方米的莞玉新农人创业基地,并组织养殖、种植、家庭农场经营者、乡村旅游创客等参加培训。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购入旋耕机2台、收割机1台、无人喷雾机1台,服务全村800余亩水稻、油菜和1800余亩精品水果及周边村寨,通过建立农机合作社组建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机专业人才,通过“引帮带”将更先进的农机技术传授给群众从而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培养致富带头人。在混寨村分批次选派多批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东莞进行市场考察、开展集中学习培训,把东莞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到混寨村,种植户的年收入从之前的几千元翻到了现在的几万元。以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技术、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方面培训,提升群众生产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确保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黄桃种植大户杨德仙说:“学了“土地托管”管理经验,对我经营管理帮助很大。了解黄桃加工厂建设情况和产业规划,打消了黄桃销路顾虑,再也不用担心黄桃销售不出去了。”

以“生态”为保障,奏好“绿水青山”交响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混寨村位于青山冲水库上流,拥有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禁养区。2021年,东莞常平组团先后投入178万元,按照“绿野仙踪·田园秘境”的村庄形象定位,优化生态环境,营造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

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施生态河堤改造建设,开展河道治理、植树造林、种植精品水果种植、林下套种等综合措施生态工程,大幅度提升生态空间。2021年以来,建设生态河堤1000米,完善产业路护栏2300米,新建500米产业路,河道沿线治理10户民房及植树700米等。硬化人行步道,清理河道淤泥,修建河堤,美化庭院。如今,走进混寨村,粉刷一新的院墙,青石块铺就的小路一直村口公路两旁向农户和村活动室延伸,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展“一分三净五改,两清三园”建设,加大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引导,还原农村田园风光本色,形成自然生态、人居环境优的良好格局。聚焦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农村环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加强农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体系建设并进行全覆盖,全面提升乡村环境水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保护土壤资源,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混寨村村民姚沅茂说:“东莞以他们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把这里装扮得这么美、这么漂亮。”

以“文化”为抓手,奏好“文明和谐”欢乐颂

自结对帮扶以来,东莞常平组团在文化振兴方面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志愿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志愿服务、全程代办、综合服务等窗口,提供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30多项目服务,提升为民服务办事效率。建设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积分兑换超市1个,将文明行为与积分挂钩,促进了文明风尚、邻里和睦与宜居环境。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联动玉屏县镇村三级政府,搭建“当地政府+东莞社工+本土社工+东莞爱心企业”平台。以“五老”人员为骨干力量,开展移风易俗、建言献策、文化挖掘等志愿服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修建完善文化基础设施。通过翻新改造,将闲置小学打造成集新农人创业培训基地、食堂、农耕文化展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修缮古桥、古建筑,配备田园文化墙,建设沿河生态步道、莞玉文化长廊、风雨桥等,混寨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混寨村村支书杨瑛说道:“传统的农业观光休闲就是吃个饭、看看风景,而混寨特色田园乡村建成后,游客可以在展厅进行农耕研学、在田园采摘、在主题农场体验农事,都市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阳光雨党建服务中心功能,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平安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培育舞龙、腰鼓、舞蹈等村级文艺队伍,开展“村晚”展示活动,以现场直播形式呈现,共吸引600余人参加,充分展示侗乡群众迎接新春年味十足的民间习俗,展现莞玉共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新面貌新气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