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线传真

龙游!“后农业文明”概念提出后,在乡村实践现场召开的首场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3-12-07 16:21:4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1.jpg

12月2日-3日,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龙游举行,
作为“后农业文明”概念提出后在乡村实践现场召开的第一场学术研讨会,这次“水脉相聚”意义非凡。

“住在灵山江边”的乡村摄影艺术中心

记录乡村之中平淡且鲜活的漫长瞬间

由废弃的水电站改造而成的泥美术馆,给所有教授、专家学者们最深的感受就是:”废弃更新、内容扎实“。和看到的大南门展域是“艺术身处地域特色的古老房子、作品和空间充分互动、交融又独立”相比,泥美术馆,更偏向于化繁为简。

除了最初被石块堆砌的老水电站建筑外观吸引之外,你一旦走进这个空间场域,你便会忘了你所身处的环境,完全沉浸于乡村纪实、影像艺术中,解海龙、黑明、傅拥军,一位位摄影艺术家、乡村纪实爱好者,用他们的一张张作品、一份份影像,述说着他们眼中的乡村影像,传达他们所想传达的所思所感所见。

这些实打实的“艺术表达”,在今天这场充满“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学术探讨中,变得尤为扎实,且安心。

2.jpg

连夜把“水脉艺术节”做进PPT里的教授学者们

感染到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近年来,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等政策,这三个方面的根基都在乡村,乡村包含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因此,乡村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只有在乡村才可以最好的实践和实现。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学术角度来思考,一个新的概念便呼之欲出,即“后农业文明”。

《后农业社会——一个中国有可能率先进入的发展模式》、《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学的文明观与中国式的现代化》、《后农业文明的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心态秩序建设》、《审美的连续性: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乡关何处?——后农业文明视野中的艺术乡建再思考》、《当代艺术创作的社会学转向》、《从地方艺术到国家公共文化》、《谈乡村振兴中中华视觉形象的挖掘与应用》、《后农业文明与在地形艺术乡建实践》、《城乡新世界: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与象征》、《艺术链接:社会参与式艺术作为方法》……一个个课题,在头脑风暴之中,在龙游水脉根脉之下,鲜活在整个会议空间。

3.jpg

4.jpg

遇见瓷米——龙游水脉艺术节瓷米艺术展区

旧报纸与编制艺术相结合的《今日大明no.5》,重新赋予了中国传统拉花工艺以自身独特艺术语言的《荷马—教具系列》,以宣纸来进行“墨”的表达的《一纸云山-米氏云山14》,将钢丝纱窗作为画面创作基底、以鱼钩为水、鱼线为山的《溪山清远》,从生活中选择必要的“材料与环境”进行雕塑的《山风》……

不同的材料与艺术的碰撞、现代与古代的跨时空对话,完完全全地展现在各位老师们面前,学术理论与乡村实践,在这一刻,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5.jpg

6.jpg

后农业文明圆桌会

8.jpg

近年来,龙游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构建“一核两极、两江走廊、全域和美”的空间格局,不断推进城乡风貌提升、功能业态植入、传统文化融合,打造了溪口、浦山、团石等一批精品样板乡村,创新“青春联合会”等乡村自治运营模式,建设未来乡村研究院、创业工厂、乡创公寓等生产生活配套,打通了“大师支撑导师、导师引领工匠、工匠带动农户”的致富链条。

圆桌会议大咖云集、阵容豪华,对“后农业文明”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思考。我们真诚希望,各位专家教授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龙游的乡村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游实践把脉开方。也希望能借助各位的“朋友圈”,为我们多多推介,让更多各行业优秀人才有机会了解龙游、走进龙游,推动更多学术活动落地在龙游、学术成果转化在龙游。

7.jpg

参会人员:

·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博导,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

·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

·徐新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首席教授

·王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导

·方霞云,景德镇国家试验区二级巡视员

·曹春生,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卢文超,东南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副院长

·孟凡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

·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

·王永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秘书长

·梁昭,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罗易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范秀娟,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导

·向丽, 云南大学教授,博导

·范晓颖,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俞得顺
标签一线传真    

龙游!“后农业文明”概念提出后,在乡村实践现场召开的首场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3-12-07 16:21:4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1.jpg

12月2日-3日,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龙游举行,
作为“后农业文明”概念提出后在乡村实践现场召开的第一场学术研讨会,这次“水脉相聚”意义非凡。

“住在灵山江边”的乡村摄影艺术中心

记录乡村之中平淡且鲜活的漫长瞬间

由废弃的水电站改造而成的泥美术馆,给所有教授、专家学者们最深的感受就是:”废弃更新、内容扎实“。和看到的大南门展域是“艺术身处地域特色的古老房子、作品和空间充分互动、交融又独立”相比,泥美术馆,更偏向于化繁为简。

除了最初被石块堆砌的老水电站建筑外观吸引之外,你一旦走进这个空间场域,你便会忘了你所身处的环境,完全沉浸于乡村纪实、影像艺术中,解海龙、黑明、傅拥军,一位位摄影艺术家、乡村纪实爱好者,用他们的一张张作品、一份份影像,述说着他们眼中的乡村影像,传达他们所想传达的所思所感所见。

这些实打实的“艺术表达”,在今天这场充满“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学术探讨中,变得尤为扎实,且安心。

2.jpg

连夜把“水脉艺术节”做进PPT里的教授学者们

感染到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近年来,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等政策,这三个方面的根基都在乡村,乡村包含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因此,乡村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只有在乡村才可以最好的实践和实现。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学术角度来思考,一个新的概念便呼之欲出,即“后农业文明”。

《后农业社会——一个中国有可能率先进入的发展模式》、《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学的文明观与中国式的现代化》、《后农业文明的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心态秩序建设》、《审美的连续性: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乡关何处?——后农业文明视野中的艺术乡建再思考》、《当代艺术创作的社会学转向》、《从地方艺术到国家公共文化》、《谈乡村振兴中中华视觉形象的挖掘与应用》、《后农业文明与在地形艺术乡建实践》、《城乡新世界: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与象征》、《艺术链接:社会参与式艺术作为方法》……一个个课题,在头脑风暴之中,在龙游水脉根脉之下,鲜活在整个会议空间。

3.jpg

4.jpg

遇见瓷米——龙游水脉艺术节瓷米艺术展区

旧报纸与编制艺术相结合的《今日大明no.5》,重新赋予了中国传统拉花工艺以自身独特艺术语言的《荷马—教具系列》,以宣纸来进行“墨”的表达的《一纸云山-米氏云山14》,将钢丝纱窗作为画面创作基底、以鱼钩为水、鱼线为山的《溪山清远》,从生活中选择必要的“材料与环境”进行雕塑的《山风》……

不同的材料与艺术的碰撞、现代与古代的跨时空对话,完完全全地展现在各位老师们面前,学术理论与乡村实践,在这一刻,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5.jpg

6.jpg

后农业文明圆桌会

8.jpg

近年来,龙游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构建“一核两极、两江走廊、全域和美”的空间格局,不断推进城乡风貌提升、功能业态植入、传统文化融合,打造了溪口、浦山、团石等一批精品样板乡村,创新“青春联合会”等乡村自治运营模式,建设未来乡村研究院、创业工厂、乡创公寓等生产生活配套,打通了“大师支撑导师、导师引领工匠、工匠带动农户”的致富链条。

圆桌会议大咖云集、阵容豪华,对“后农业文明”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思考。我们真诚希望,各位专家教授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龙游的乡村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游实践把脉开方。也希望能借助各位的“朋友圈”,为我们多多推介,让更多各行业优秀人才有机会了解龙游、走进龙游,推动更多学术活动落地在龙游、学术成果转化在龙游。

7.jpg

参会人员:

·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博导,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

·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

·徐新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首席教授

·王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导

·方霞云,景德镇国家试验区二级巡视员

·曹春生,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卢文超,东南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副院长

·孟凡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

·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

·王永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秘书长

·梁昭,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罗易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范秀娟,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导

·向丽, 云南大学教授,博导

·范晓颖,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俞得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