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线传真

唱响元升的“中国梦” ――记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福

时间:2024-01-29 11:49:1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的深刻论断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再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进号角,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坚韧干劲,系统谋划、奋发进取,展现新农人的担当,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重要精神在全国落地生根,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林春福,出生于1954年,现任四川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兼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四川省“诚信企业家”四川凉山州第一个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掌舵人。

退休生活的“二次创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林春福曾是全球知名的工艺品制造商之一,有员工一万多名。千禧年即将年满60岁的林春福本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他却毅然放弃所有从头再来,只因他有一个农业梦。他曾说过,上半场为了家人生活富足选择了创业,下半场我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2008年,55岁的林春福着手转行做农业。3年时间,他前往传统和新兴油橄榄种植国家系统考察,并聘请国内外油橄榄专家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做橄榄油。

种植油橄榄对气候条件要求高,种植的地方并不多。回国后,林春福考察了甘肃、云南以及四川绵阳、达州等地。“冕宁县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有着和地中海产区十分相似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油橄榄的生长。”2011年,林春福把追梦的地方定在冕宁。

2012年,林春福在宏模镇的山坡地种下第一批600亩油橄榄树。投资农业不会一夜致富,资金投入很大,回报需要耐心与心血。林春福拿出了“匠人”的劲头,一头扎进承载希望的果林里——测土、选种、育苗、移栽、剪枝、灌溉、施肥、除草、收果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自进行试验、对照,探索最适宜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在田间地头,干粮和水就是一顿伙食;通宵达旦,只为攻克一项技术难关;思念亲人,翻看妻儿的照片便是最好的慰藉……

这份付出,源自林春福专注的品质,更是对充分认证后作出选择的自信。

两年后,600亩果树开花结果,如释重负的林春福信心满满地扩大种植规模。在冕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从2015年起,基地油橄榄种植规模从星星点点到连接成片。

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林春福更重视品质的把控,他秉承“绿色、有机、安全”的生产原则,形成了一整套土壤、水肥管理体系。基地产生的枝条、果渣等残余物,通过有机肥生产线处理,变废为宝,既满足了有机发展需要,又减少了残余物对环境的破坏。

“做农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每年都测土,根据测土结果来调整施肥等田管措施。”林春福说。

在产品加工环节,林春福更精益求精,严格执行国际标准,生产出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达到全球不到2%产量的生饮级别品质。2018年,产品荣获全球最大规模橄榄油竞赛——洛杉矶国际橄榄油大赛金奖。“大凉山生产的‘中国造’橄榄油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就是林春福心中“完美”的橄榄油。

十余年扎根冕宁,十余载风雨征程。十年来,元升农业从无到有,新厂房拔地而起,生产量实现数倍增长,销售额稳步提升;十年间,元升农业恪守“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经营理念,建设完成了高标准油橄榄基地2.5万亩和集油橄榄深加工厂、油橄榄品种科普展示园、油橄榄文化展(销)览馆等为一体生产研发基地。

让 乡亲们真正 “奔小康 ”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穷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农民脱贫,从绿色农业中开辟一条新道路,着实令人佩。林春福却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始终践行着。 为了帮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林春福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公司+科技+农户+基地”模式,政府动员农民按土地流转、入股方式合作。前5年,农民可获每亩1000元土地流转费,从2016年开始,农民按土地入股分红,可分得企业利润的36%。农民还可在基地打工,实现土地分红和打工“双收入”。通过这种方式,农民的收入从每亩地1000元涨到了1500元。当地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已由2011年的2000元增长到2020年6500元,带动了3800余户农民脱贫奔小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林春福时刻谨记作为企业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从2020年开始,林春福选择以村为单位进行合作,油橄榄种植面积增加到如今的2.5万亩,将带动6200余户农户致富。

不仅如此,林春福还做出一个决定:社区里彝族村庄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孩子,每年资助5000元钱。2020年,社区有4名彝族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2021年,公司成立了“冕宁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计划每年培训2000户农户成为掌握油橄榄种植技术的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当地彝族老乡给橄榄油取了个彝语名字“木都哈尼”,彝语“火焰”的意思。而“火”在彝族文化中代表“希望”。希望,燃起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以匠人匠心打造,顶级“橄榄油”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林春福深知守业和持续开拓,往往比创业更加艰辛。为此他将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严格把控产品的源头,层层把关,以匠人品质做好品牌,无论是对合作伙伴还是客户,都是一种对匠心的坚守、对行业的尊重与对百姓的责任。

2019年,获“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20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为第二批林草乡土专家,是唯一受聘的台湾同胞……面对个人荣誉,林春福谦虚地说,“凉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还要扎根这里再做点事。”

为主动融入冕宁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林春福提出,公司要“兴一接二连三”,即,扩规模“兴一产”、深加工“接二产”、搞旅游“连三产”,打造一个集产业园区观光体验、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型”森林小镇。

从2014年1吨的产量到如今年产160吨,林春福付出的耐心与心血换来了越来越多的回报:公司引进海外最前沿的超高密度种植技术,申请实用专利16项;聘请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公司+科技+生产单位”的科技联盟;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

“凉山有得天独厚生产世界顶级橄榄油的条件,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都适宜种植油橄榄,至少有50万亩。”在林春福看来,通过自己十余年来的努力和尝试,油橄榄种植技术和发展模式都已了然于心,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发展力度,他将全力提供技术支持,打造世界顶级的“大凉山橄榄油品牌”。

“今年我就70了,再干10年,为打造大凉山橄榄油品牌再出点力!”林春福笑着说。明明带着一颗“在商言商”的心,却经过十余年耕耘,彻底融入了这里。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俞得顺
标签一线传真    

唱响元升的“中国梦” ――记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福

时间:2024-01-29 11:49:1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的深刻论断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再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进号角,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坚韧干劲,系统谋划、奋发进取,展现新农人的担当,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重要精神在全国落地生根,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林春福,出生于1954年,现任四川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兼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四川省“诚信企业家”四川凉山州第一个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掌舵人。

退休生活的“二次创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林春福曾是全球知名的工艺品制造商之一,有员工一万多名。千禧年即将年满60岁的林春福本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他却毅然放弃所有从头再来,只因他有一个农业梦。他曾说过,上半场为了家人生活富足选择了创业,下半场我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2008年,55岁的林春福着手转行做农业。3年时间,他前往传统和新兴油橄榄种植国家系统考察,并聘请国内外油橄榄专家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做橄榄油。

种植油橄榄对气候条件要求高,种植的地方并不多。回国后,林春福考察了甘肃、云南以及四川绵阳、达州等地。“冕宁县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有着和地中海产区十分相似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油橄榄的生长。”2011年,林春福把追梦的地方定在冕宁。

2012年,林春福在宏模镇的山坡地种下第一批600亩油橄榄树。投资农业不会一夜致富,资金投入很大,回报需要耐心与心血。林春福拿出了“匠人”的劲头,一头扎进承载希望的果林里——测土、选种、育苗、移栽、剪枝、灌溉、施肥、除草、收果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自进行试验、对照,探索最适宜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在田间地头,干粮和水就是一顿伙食;通宵达旦,只为攻克一项技术难关;思念亲人,翻看妻儿的照片便是最好的慰藉……

这份付出,源自林春福专注的品质,更是对充分认证后作出选择的自信。

两年后,600亩果树开花结果,如释重负的林春福信心满满地扩大种植规模。在冕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从2015年起,基地油橄榄种植规模从星星点点到连接成片。

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林春福更重视品质的把控,他秉承“绿色、有机、安全”的生产原则,形成了一整套土壤、水肥管理体系。基地产生的枝条、果渣等残余物,通过有机肥生产线处理,变废为宝,既满足了有机发展需要,又减少了残余物对环境的破坏。

“做农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每年都测土,根据测土结果来调整施肥等田管措施。”林春福说。

在产品加工环节,林春福更精益求精,严格执行国际标准,生产出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达到全球不到2%产量的生饮级别品质。2018年,产品荣获全球最大规模橄榄油竞赛——洛杉矶国际橄榄油大赛金奖。“大凉山生产的‘中国造’橄榄油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就是林春福心中“完美”的橄榄油。

十余年扎根冕宁,十余载风雨征程。十年来,元升农业从无到有,新厂房拔地而起,生产量实现数倍增长,销售额稳步提升;十年间,元升农业恪守“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经营理念,建设完成了高标准油橄榄基地2.5万亩和集油橄榄深加工厂、油橄榄品种科普展示园、油橄榄文化展(销)览馆等为一体生产研发基地。

让 乡亲们真正 “奔小康 ”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穷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农民脱贫,从绿色农业中开辟一条新道路,着实令人佩。林春福却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始终践行着。 为了帮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林春福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公司+科技+农户+基地”模式,政府动员农民按土地流转、入股方式合作。前5年,农民可获每亩1000元土地流转费,从2016年开始,农民按土地入股分红,可分得企业利润的36%。农民还可在基地打工,实现土地分红和打工“双收入”。通过这种方式,农民的收入从每亩地1000元涨到了1500元。当地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已由2011年的2000元增长到2020年6500元,带动了3800余户农民脱贫奔小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林春福时刻谨记作为企业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从2020年开始,林春福选择以村为单位进行合作,油橄榄种植面积增加到如今的2.5万亩,将带动6200余户农户致富。

不仅如此,林春福还做出一个决定:社区里彝族村庄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孩子,每年资助5000元钱。2020年,社区有4名彝族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2021年,公司成立了“冕宁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计划每年培训2000户农户成为掌握油橄榄种植技术的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当地彝族老乡给橄榄油取了个彝语名字“木都哈尼”,彝语“火焰”的意思。而“火”在彝族文化中代表“希望”。希望,燃起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以匠人匠心打造,顶级“橄榄油”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林春福深知守业和持续开拓,往往比创业更加艰辛。为此他将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严格把控产品的源头,层层把关,以匠人品质做好品牌,无论是对合作伙伴还是客户,都是一种对匠心的坚守、对行业的尊重与对百姓的责任。

2019年,获“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20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为第二批林草乡土专家,是唯一受聘的台湾同胞……面对个人荣誉,林春福谦虚地说,“凉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还要扎根这里再做点事。”

为主动融入冕宁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林春福提出,公司要“兴一接二连三”,即,扩规模“兴一产”、深加工“接二产”、搞旅游“连三产”,打造一个集产业园区观光体验、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型”森林小镇。

从2014年1吨的产量到如今年产160吨,林春福付出的耐心与心血换来了越来越多的回报:公司引进海外最前沿的超高密度种植技术,申请实用专利16项;聘请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公司+科技+生产单位”的科技联盟;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

“凉山有得天独厚生产世界顶级橄榄油的条件,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都适宜种植油橄榄,至少有50万亩。”在林春福看来,通过自己十余年来的努力和尝试,油橄榄种植技术和发展模式都已了然于心,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发展力度,他将全力提供技术支持,打造世界顶级的“大凉山橄榄油品牌”。

“今年我就70了,再干10年,为打造大凉山橄榄油品牌再出点力!”林春福笑着说。明明带着一颗“在商言商”的心,却经过十余年耕耘,彻底融入了这里。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俞得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