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安康:汉滨区撬动就业致富“门路” 创新发展新社区工厂

时间:2019-03-07 13:10:5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微信图片_20190307131507.png

  近年来,陕西安康市汉滨区为切实解决无法离乡、无业可就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探索实践、大力兴办“新社区工厂”,加大引进毛绒、鞋服、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加工厂办到社区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

  谭坝镇地处北部山区,辖 10 个村(社区),全镇有在册贫困户 863 户2736 人。如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家庭人员增加收入,是谭镇党委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今年 2 月份,谭坝镇以苏陕扶贫协作为突破口,积极引进扬州仪征哈哥宝公司在松坝社区创办毛绒玩具厂,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现在,谭坝镇已经引进社区工厂 4 家,共吸纳 103 个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谭坝镇党委书记陈康玲说:“毛绒玩具工厂生产技术简单,劳务需求量大,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经过简单的技能培训就能上岗,尤其适合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就业。目前,工人平均工资 1800元左右,最高拿到 3000 多元,是个富民增收的好产业。”

  在推进新社区工厂建设中,汉滨区结合区位优势,大胆创新实践,一方面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外商落地社区建工厂。为破解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问题,该区通过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各个社区周边主导产业、集体资源、劳动力分布、就业状况、人均收入等优劣势, 确定在各个镇办每个社区建成一个“新社区工厂”的目标,重点解决群众就业致富问题。为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全区落实“新社区工厂”政策,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坚持“就业围绕扶贫转,岗位跟着群众走,工厂围着社区建”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兴办新社区工厂的,给予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贷款扶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 3 年;对在贫困村兴办各类新社区工厂,新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企业职工总数 30(超过 100 人的达到 15),并与其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给予额度不超过 200 万元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 2 年;对新社区工厂自行贷款的,可按基准利率给予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 300 万元的财政贴息,期限为 2 年,担保贷款可分期偿还。同时,抢抓苏陕扶贫协作机遇,实行“三配套两减免两奖补”政策措施,即:在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和水、电设施;对入驻企业,减免三年厂房租金和水电费;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产业奖补。让企业真正能够扎根当地生产经营,为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搭建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归雁回巢, 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建工厂。为吸引本乡本土成功人士返乡兴建社区工厂, 该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年底农民工返乡之际,召开返乡成功人士座谈会,介绍汉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招商项目和政策服务措施等,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办“新社区工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区首先强化领导,做好创业服务,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社区工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政策,简化程序, 排忧解难,检查督办;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汇报、研究、决定与新社区工厂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由区人社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对新社区工厂的初期筹建开办,提供场地、人员、资金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全力扶持新社区工厂成长壮大。同时,优化“新社区工厂”营商环境,设立 “新社区工厂”发展“绿色通道”,从工商注册、用水用电、税务申报、进出口手续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站式”办理。办理 “新社区工厂”各类手续,缩减到五至七个工作日内可全部办结。

  截止目前,全区计划建成新社区工厂 50 家,已建成“新社区工厂”31家,其中:鞋帽服饰 15 家,电子产品加工 5 家,农副产品加工 2 家,加工制造 1 家,毛绒玩具加工制造 8 家;新社区工厂主要分布 12 个镇办 27 个社区,厂房面积 22000 ㎡,总投资 9500 余万元,其中:政府投资 8400 万(固定资产投资 7180 万元、水电房补贴 100 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120万元)、企业投资 1100 万元,预计年总产值可达到 2.4 亿元,直接安置就业 3500 人,间接带动就业 500 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 560 人,就业人员月均收入 2000 元以上,共带动全区 52 个贫困村 536 户贫困户 560 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新社区工厂就业群众年工资性收益 8800 万元,其中贫困户劳动力工资性收益 1400 万元。

  经过实践和探索,汉滨区新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问题,促进了农村发展,成功做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 当年进厂、当年脱贫”。而且扩大了农民就业,缓解社会矛盾。通过跟踪式服务,让农民变工人,让民房变厂房,不仅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更主要的实现了移民搬迁群众“楼上安居、楼下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也减少了农村闲散人员。三是社区工厂开办后,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既挣得了工资,也照顾了家庭成员,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有了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妇女有了工作的社会矛盾,增加了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促进了社会和谐。

说明:以上材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朱峰
标签扶贫案例,产业扶贫    

陕西安康:汉滨区撬动就业致富“门路” 创新发展新社区工厂

时间:2019-03-07 13:10:5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微信图片_20190307131507.png

  近年来,陕西安康市汉滨区为切实解决无法离乡、无业可就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探索实践、大力兴办“新社区工厂”,加大引进毛绒、鞋服、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加工厂办到社区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

  谭坝镇地处北部山区,辖 10 个村(社区),全镇有在册贫困户 863 户2736 人。如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家庭人员增加收入,是谭镇党委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今年 2 月份,谭坝镇以苏陕扶贫协作为突破口,积极引进扬州仪征哈哥宝公司在松坝社区创办毛绒玩具厂,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现在,谭坝镇已经引进社区工厂 4 家,共吸纳 103 个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谭坝镇党委书记陈康玲说:“毛绒玩具工厂生产技术简单,劳务需求量大,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经过简单的技能培训就能上岗,尤其适合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就业。目前,工人平均工资 1800元左右,最高拿到 3000 多元,是个富民增收的好产业。”

  在推进新社区工厂建设中,汉滨区结合区位优势,大胆创新实践,一方面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外商落地社区建工厂。为破解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问题,该区通过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各个社区周边主导产业、集体资源、劳动力分布、就业状况、人均收入等优劣势, 确定在各个镇办每个社区建成一个“新社区工厂”的目标,重点解决群众就业致富问题。为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全区落实“新社区工厂”政策,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坚持“就业围绕扶贫转,岗位跟着群众走,工厂围着社区建”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兴办新社区工厂的,给予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贷款扶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 3 年;对在贫困村兴办各类新社区工厂,新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企业职工总数 30(超过 100 人的达到 15),并与其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给予额度不超过 200 万元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 2 年;对新社区工厂自行贷款的,可按基准利率给予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 300 万元的财政贴息,期限为 2 年,担保贷款可分期偿还。同时,抢抓苏陕扶贫协作机遇,实行“三配套两减免两奖补”政策措施,即:在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和水、电设施;对入驻企业,减免三年厂房租金和水电费;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产业奖补。让企业真正能够扎根当地生产经营,为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搭建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归雁回巢, 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建工厂。为吸引本乡本土成功人士返乡兴建社区工厂, 该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年底农民工返乡之际,召开返乡成功人士座谈会,介绍汉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招商项目和政策服务措施等,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办“新社区工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区首先强化领导,做好创业服务,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社区工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政策,简化程序, 排忧解难,检查督办;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汇报、研究、决定与新社区工厂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由区人社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对新社区工厂的初期筹建开办,提供场地、人员、资金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全力扶持新社区工厂成长壮大。同时,优化“新社区工厂”营商环境,设立 “新社区工厂”发展“绿色通道”,从工商注册、用水用电、税务申报、进出口手续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站式”办理。办理 “新社区工厂”各类手续,缩减到五至七个工作日内可全部办结。

  截止目前,全区计划建成新社区工厂 50 家,已建成“新社区工厂”31家,其中:鞋帽服饰 15 家,电子产品加工 5 家,农副产品加工 2 家,加工制造 1 家,毛绒玩具加工制造 8 家;新社区工厂主要分布 12 个镇办 27 个社区,厂房面积 22000 ㎡,总投资 9500 余万元,其中:政府投资 8400 万(固定资产投资 7180 万元、水电房补贴 100 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120万元)、企业投资 1100 万元,预计年总产值可达到 2.4 亿元,直接安置就业 3500 人,间接带动就业 500 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 560 人,就业人员月均收入 2000 元以上,共带动全区 52 个贫困村 536 户贫困户 560 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新社区工厂就业群众年工资性收益 8800 万元,其中贫困户劳动力工资性收益 1400 万元。

  经过实践和探索,汉滨区新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问题,促进了农村发展,成功做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 当年进厂、当年脱贫”。而且扩大了农民就业,缓解社会矛盾。通过跟踪式服务,让农民变工人,让民房变厂房,不仅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更主要的实现了移民搬迁群众“楼上安居、楼下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也减少了农村闲散人员。三是社区工厂开办后,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既挣得了工资,也照顾了家庭成员,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有了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妇女有了工作的社会矛盾,增加了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促进了社会和谐。

说明:以上材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