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深山里,“精神扶贫”拔穷根——中国华电集团湖北发电有限公司“精神扶贫”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0-09-29 12:06:4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炳富 郑芳 张仕来

QQ截图20200930051132.jpg

扶贫先扶志,是习近平总书记开出的一剂扶贫良方。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困难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立志”是拔掉穷根的关键,也是整个脱贫攻坚的动力之源。但这不是一件易事,从动员启发到转观念、换脑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近两年来,中国华电集团湖北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湖北公司)在建始县大牌村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通过党建统领、典型引路、文化搭台、教化育人唱戏、科技入户等系列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精神扶贫”工作,集中解决帮扶贫困乡村“精神贫困”问题,实现物质和精神领域“双脱贫”,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其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值得关注。

20200929160135287462.jpg

“精神扶贫”从抓党建入手 

“张书记,看我喂的母猪又要产崽了!”“张书记,来看看新挖的鱼塘!”9月28日,华电湖北公司驻大牌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仕来刚到张前林家,就被他拉着团团转。

搬迁下山前的张老汉可不是今天这模样,以前生活在半山腰,起早贪黑,勤扒苦做,怎么也摆不脱贫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酒精麻醉自己,是当地出了名的“酒罐罐”,是驻村扶贫队员扶起了他的精气神。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进驻大牌村。

刚开始,村民觉得扶贫工作队就是来发救济的,变着法子要钱、要物,甚至上面领导来村里调研,还要闯进去告状。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迈出突破大牌村发展瓶颈的第一步。

“首先要解决‘主心骨’通的问题。‘主心骨’通了,村民才会跟着你走。”在脱贫攻坚中,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认为群众跟得紧不紧、事情办得顺不顺,很多时候取决于基层党组织是不是坚强有力、基层党建工作有没有落实到位。

说到底,要有效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很重要;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让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群众“本色”,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党建引领成为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和冲锋在前的“桥头堡”。

近两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把“精神扶贫”建在支部上,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强力推进“精神扶贫”工作。

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支部一班人做到打铁自身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群众自然信服,工作有了号召力和影响力。

驻村扶贫队员在结对帮扶“破罐子破摔”的张老汉时曾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精气神。他没有看见希望,我要给他希望,让他自己强大起来!”

从那天起,队员们从心里把张老汉当成亲戚,主动上门找他聊天,重新点燃张老汉战贫的希望。

去年,张老汉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把家搬出大山。工作队送来100羽鸡苗前来道喜,并鼓励他搞多种养殖。一年下来,靠着卖鸡、肥猪和猪崽纯收入2万多元,一举摘掉“穷帽”。 

脱贫路上越干越来劲的张老汉,看到搬迁房前清澈的河流,自发挖鱼塘引水养鱼。

“脱贫路上落下了,对不起华电啊!”张老汉逢人就讲。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行动展风采”系列活动,带头践行和落实“精神扶贫”具体要求,以点带面,对群众来说是精神示范、精神动员和精神支撑。

党员谌栋靠养猪走上致富路。近两年,他瞄准猪价逆势上扬机遇,主动教饲养技术,鼓励身边一批贫困户养猪脱贫。

在脱贫攻坚决战中,大牌村党员个个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扶贫扶志的生动范例。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受住脱贫攻坚考验的华电湖北公司工作队和大牌村基层党组织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党员干部到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群众,大家捐款、捐物,每一个人都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在大牌村最响亮的称号就是共产党员,最让人激动幸福又最光荣的事就是脱贫致富。

这份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和大牌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一线深深扎下的根。

QQ截图20200930054020.jpg

树榜样立标杆聚活力 

“真是值得我们点赞的好榜样!”如今,在大牌村,提起残障人付成轩脱贫的事,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今年48岁的付成轩长期患有多种疾病,导致右边身体僵硬无法动弹,与年迈多病的父母相依为命。

这些年,驻村工作队对付成轩格外关心。每当他发病,便驾车及时送他进医院;鼓励他参加技术培训,并带他到周边取经。

“只要不死,就往死里干!”付成轩拄着拐杖,起早贪黑拼命干,如今靠养鸡年收入2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励志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在“精神扶贫”中注重抓脱贫典型、文明典型、教育典型、创业典型的发现、培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路作用。

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及时把付成轩树为“脱贫之星”,利用各种场合让其现身说法,成为贫困户仰慕的“明星”。身边典型引路,大大激发全村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

乡风民俗、家风家德、言行举止,代表着一个乡村的文明素养。这些素养的形成,尤其需要典型的引导和培育。

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在大牌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系列活动,分类评选“最美家庭”“最孝家庭”“最美公婆”“最美媳妇”等先进典型,利用“道德讲坛”等阵地进行宣讲,并将先进典型肖像制作成户外喷绘,用身边的人感染村民,用典型事迹教育村民,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文明典型层出不穷,乡风文明扑面而来。

“没有华电人教育扶贫,就没有我幸福的求学路!”八组贫困女孩杨如意说。

4年前,杨如意以优异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由于父母身体残疾,一家人为报名费和生活费发愁。消息传到华电湖北公司,得到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微信群纷纷下起“红包雨”。3万元爱心捐款相继圆了杨如意、张虎、刘甜甜等大牌村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去年,一如她的名字一样,杨如意考上了自己心中如意的大学。

近两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充分挖掘贫困孩子勤奋学习高考中榜的典型,培育“教育之星”,公司给予必要的奖励,从“红包雨”,到“金秋助学”扶贫捐款,“关爱留守儿童”,再到设立“华电度度关爱·爱心成就梦想”基金,推出系列精准助学活动,从而激励更多家庭、更多孩子走上“教育脱贫”道路。 

“又下单了!”9月28日,在大牌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贫困户杨万前盯着电脑激动地说。

靠村电商综合服务站,杨万前在网上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去年净赚10万元,一举成为全村创业典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围绕“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造血干细胞”理念,通过培育“创业之星”,营造“创业光荣”浓厚氛围,让创业典型成为贫困村的“明星”,鼓励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自愿加入创业大军,靠创业改变命运。

 文化搭台激发精神动力 

“脸上要洋溢自信与幸福,手要摆得挥洒自如,总之要摆出我们的幸福生活!”9月27日傍晚,华灯初上,大牌村文化广场,村民正在排练《土家摆手舞》,以此喜迎国庆节。

近年来,该公司扶贫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大力培育服务文化、节庆文化、健身文化、生态文化和习俗文化,用文化自信激发精神动力。

“一定要通过自身努力甩掉贫困帽子,这样才对得起华电人的倾情相帮!”该村贫困户杨勇暗下决心。

两年前,36岁的杨勇眼睛意外受伤,面对3万元手术费束手无策。驻村扶贫工作队得知情况,短时间凑齐所需费用,并全程陪同他做完手术,直至康复回家。如今,杨勇在家里发展生猪养殖,一举摘帽。

20200929160135275352.jpg

有困难主动上门帮,件件实事暖民心。近年来,公司扶贫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借助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借鉴城市社区服务模式,利用网格化功能,针对乡村实际需要,开展重点贫困户“每日关注、重点帮扶”活动,并对村民生老病死进行全方位综合性服务。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及残障人士开展“关爱三留守活动”,体现组织温暖,乡村党组织成为村民可以依赖和期盼的“家”。

他们利用春节、元宵、端午、国庆等节日,结合乡村民俗,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培育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先后举办“携手关爱、共筑明天”儿童节庆祝活动和“精准扶贫话变化,喜迎国庆感党恩”大型文艺汇演,气氛活跃,深受村民欢迎。

如今,“掀翻麻将桌,跳舞打球去”已成为大牌村追逐健康文化新时尚。

他们利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等场所,兴建篮球、羽毛球场,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活动,组建跑步、健步、摄影、羽毛球群等简单易行文化健身团队,活跃贫困乡村气氛,提高村民健康水平。

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结合创建美丽乡村、开展“厕所革命”等举措,倡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兴建水塔、改建道路、新建路灯等措施改善村容村貌,摒弃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不良习惯,打造文明宜居生活环境。

创新习俗文化。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在大牌村大力倡导新式婚礼,举办文明丧葬礼仪,引导改变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打牌*等陈规陋习。

同时,他们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贯穿于“精神扶贫”全过程,围绕“国是家、勤为本、诚立身、孝当先、俭养德”精神,开展家风、乡贤、民俗、邻里等系列教育活动,并将大牌村不良习俗列出负面清单,实行扶贫队员和党员干部逐项包干,不断展示大牌村崭新精神新风貌。 

用科技开启民智一扇窗 

“要不是扶贫工作队组织猕猴桃和甜柿种植培训,说啥我的腰包也不会鼓起来!” 该村贫困户谌志忠看到自家种植的甜柿和猕猴桃果满枝头,喜上眉梢。

别样的种植,不一样的收获。通过学技,去年,他家种的3500公斤猕猴桃和甜柿被订购一空,收入近10万元,一举摘掉“穷帽”。

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把科技扶贫作为开启村民“精神扶贫”的另一扇窗,大力倡导“科技扶贫”意识,创新“科技扶贫”机制,培育“科技扶贫”项目,推广普及科技知识,让村民脱贫路上底气十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精准脱贫的第一要素,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地生根!” 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一班人认识深远。

实施科技项目,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力求切合当地实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绝不好高骛远、贪大求洋,防止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不断创新“科技扶贫”机制。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重点培育科技带头人和科技大户,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和激励作用。同时,组建“大牌村新时代农民合作社”和“新时代农村互助组”等自治组织,由村干部带头,鼓励科技带头人和科技大户将零散贫困户组织起来,邀请县乡科技部门参与,组建科技攻关团队,分享科技资源,形成科技成果。

大力培育“科技扶贫”项目。近年来,他们以科学种植、养殖为主体,因地制宜,分户包干,科学施策,稳步推进。先后联手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依托大牌村农业合作社,采用包产到户方式,组织对富硒茶叶、甜柿、猕猴桃、景阳鸡、山羊等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

普及科技知识常抓不懈。该村利用板报、微信等方式宣传科技常识,用科学开启民智;利用网络等资源开办“新时代农民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为贫困村民参与科学种植、养殖和其他科技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在大牌村,公司扶贫工作队始终把“科技扶贫”作为一场驰而不息的持久战,为大牌村脱贫致富注入强劲新动力。

2018年,大牌村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4月,华电湖北公司被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办表彰为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驻建始县三里乡大牌村工作队被表彰为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驻建始县三里乡大牌村工作队队长张仕来被表彰为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20年8月,在脱贫攻坚普查中,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精神扶贫”花盛开。今日之大牌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村民志气被扶起来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憧憬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村民个个信心满满。(作者单位:湖北省建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深山里,“精神扶贫”拔穷根——中国华电集团湖北发电有限公司“精神扶贫”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0-09-29 12:06:4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炳富 郑芳 张仕来

QQ截图20200930051132.jpg

扶贫先扶志,是习近平总书记开出的一剂扶贫良方。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困难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立志”是拔掉穷根的关键,也是整个脱贫攻坚的动力之源。但这不是一件易事,从动员启发到转观念、换脑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近两年来,中国华电集团湖北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湖北公司)在建始县大牌村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通过党建统领、典型引路、文化搭台、教化育人唱戏、科技入户等系列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精神扶贫”工作,集中解决帮扶贫困乡村“精神贫困”问题,实现物质和精神领域“双脱贫”,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其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值得关注。

20200929160135287462.jpg

“精神扶贫”从抓党建入手 

“张书记,看我喂的母猪又要产崽了!”“张书记,来看看新挖的鱼塘!”9月28日,华电湖北公司驻大牌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仕来刚到张前林家,就被他拉着团团转。

搬迁下山前的张老汉可不是今天这模样,以前生活在半山腰,起早贪黑,勤扒苦做,怎么也摆不脱贫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酒精麻醉自己,是当地出了名的“酒罐罐”,是驻村扶贫队员扶起了他的精气神。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进驻大牌村。

刚开始,村民觉得扶贫工作队就是来发救济的,变着法子要钱、要物,甚至上面领导来村里调研,还要闯进去告状。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迈出突破大牌村发展瓶颈的第一步。

“首先要解决‘主心骨’通的问题。‘主心骨’通了,村民才会跟着你走。”在脱贫攻坚中,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认为群众跟得紧不紧、事情办得顺不顺,很多时候取决于基层党组织是不是坚强有力、基层党建工作有没有落实到位。

说到底,要有效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很重要;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让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群众“本色”,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党建引领成为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和冲锋在前的“桥头堡”。

近两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把“精神扶贫”建在支部上,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强力推进“精神扶贫”工作。

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支部一班人做到打铁自身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群众自然信服,工作有了号召力和影响力。

驻村扶贫队员在结对帮扶“破罐子破摔”的张老汉时曾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精气神。他没有看见希望,我要给他希望,让他自己强大起来!”

从那天起,队员们从心里把张老汉当成亲戚,主动上门找他聊天,重新点燃张老汉战贫的希望。

去年,张老汉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把家搬出大山。工作队送来100羽鸡苗前来道喜,并鼓励他搞多种养殖。一年下来,靠着卖鸡、肥猪和猪崽纯收入2万多元,一举摘掉“穷帽”。 

脱贫路上越干越来劲的张老汉,看到搬迁房前清澈的河流,自发挖鱼塘引水养鱼。

“脱贫路上落下了,对不起华电啊!”张老汉逢人就讲。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行动展风采”系列活动,带头践行和落实“精神扶贫”具体要求,以点带面,对群众来说是精神示范、精神动员和精神支撑。

党员谌栋靠养猪走上致富路。近两年,他瞄准猪价逆势上扬机遇,主动教饲养技术,鼓励身边一批贫困户养猪脱贫。

在脱贫攻坚决战中,大牌村党员个个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扶贫扶志的生动范例。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受住脱贫攻坚考验的华电湖北公司工作队和大牌村基层党组织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党员干部到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群众,大家捐款、捐物,每一个人都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在大牌村最响亮的称号就是共产党员,最让人激动幸福又最光荣的事就是脱贫致富。

这份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和大牌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一线深深扎下的根。

QQ截图20200930054020.jpg

树榜样立标杆聚活力 

“真是值得我们点赞的好榜样!”如今,在大牌村,提起残障人付成轩脱贫的事,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今年48岁的付成轩长期患有多种疾病,导致右边身体僵硬无法动弹,与年迈多病的父母相依为命。

这些年,驻村工作队对付成轩格外关心。每当他发病,便驾车及时送他进医院;鼓励他参加技术培训,并带他到周边取经。

“只要不死,就往死里干!”付成轩拄着拐杖,起早贪黑拼命干,如今靠养鸡年收入2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励志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在“精神扶贫”中注重抓脱贫典型、文明典型、教育典型、创业典型的发现、培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路作用。

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及时把付成轩树为“脱贫之星”,利用各种场合让其现身说法,成为贫困户仰慕的“明星”。身边典型引路,大大激发全村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

乡风民俗、家风家德、言行举止,代表着一个乡村的文明素养。这些素养的形成,尤其需要典型的引导和培育。

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在大牌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系列活动,分类评选“最美家庭”“最孝家庭”“最美公婆”“最美媳妇”等先进典型,利用“道德讲坛”等阵地进行宣讲,并将先进典型肖像制作成户外喷绘,用身边的人感染村民,用典型事迹教育村民,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文明典型层出不穷,乡风文明扑面而来。

“没有华电人教育扶贫,就没有我幸福的求学路!”八组贫困女孩杨如意说。

4年前,杨如意以优异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由于父母身体残疾,一家人为报名费和生活费发愁。消息传到华电湖北公司,得到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微信群纷纷下起“红包雨”。3万元爱心捐款相继圆了杨如意、张虎、刘甜甜等大牌村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去年,一如她的名字一样,杨如意考上了自己心中如意的大学。

近两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充分挖掘贫困孩子勤奋学习高考中榜的典型,培育“教育之星”,公司给予必要的奖励,从“红包雨”,到“金秋助学”扶贫捐款,“关爱留守儿童”,再到设立“华电度度关爱·爱心成就梦想”基金,推出系列精准助学活动,从而激励更多家庭、更多孩子走上“教育脱贫”道路。 

“又下单了!”9月28日,在大牌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贫困户杨万前盯着电脑激动地说。

靠村电商综合服务站,杨万前在网上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去年净赚10万元,一举成为全村创业典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围绕“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造血干细胞”理念,通过培育“创业之星”,营造“创业光荣”浓厚氛围,让创业典型成为贫困村的“明星”,鼓励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自愿加入创业大军,靠创业改变命运。

 文化搭台激发精神动力 

“脸上要洋溢自信与幸福,手要摆得挥洒自如,总之要摆出我们的幸福生活!”9月27日傍晚,华灯初上,大牌村文化广场,村民正在排练《土家摆手舞》,以此喜迎国庆节。

近年来,该公司扶贫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大力培育服务文化、节庆文化、健身文化、生态文化和习俗文化,用文化自信激发精神动力。

“一定要通过自身努力甩掉贫困帽子,这样才对得起华电人的倾情相帮!”该村贫困户杨勇暗下决心。

两年前,36岁的杨勇眼睛意外受伤,面对3万元手术费束手无策。驻村扶贫工作队得知情况,短时间凑齐所需费用,并全程陪同他做完手术,直至康复回家。如今,杨勇在家里发展生猪养殖,一举摘帽。

20200929160135275352.jpg

有困难主动上门帮,件件实事暖民心。近年来,公司扶贫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借助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借鉴城市社区服务模式,利用网格化功能,针对乡村实际需要,开展重点贫困户“每日关注、重点帮扶”活动,并对村民生老病死进行全方位综合性服务。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及残障人士开展“关爱三留守活动”,体现组织温暖,乡村党组织成为村民可以依赖和期盼的“家”。

他们利用春节、元宵、端午、国庆等节日,结合乡村民俗,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培育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先后举办“携手关爱、共筑明天”儿童节庆祝活动和“精准扶贫话变化,喜迎国庆感党恩”大型文艺汇演,气氛活跃,深受村民欢迎。

如今,“掀翻麻将桌,跳舞打球去”已成为大牌村追逐健康文化新时尚。

他们利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等场所,兴建篮球、羽毛球场,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活动,组建跑步、健步、摄影、羽毛球群等简单易行文化健身团队,活跃贫困乡村气氛,提高村民健康水平。

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结合创建美丽乡村、开展“厕所革命”等举措,倡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兴建水塔、改建道路、新建路灯等措施改善村容村貌,摒弃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不良习惯,打造文明宜居生活环境。

创新习俗文化。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在大牌村大力倡导新式婚礼,举办文明丧葬礼仪,引导改变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打牌*等陈规陋习。

同时,他们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贯穿于“精神扶贫”全过程,围绕“国是家、勤为本、诚立身、孝当先、俭养德”精神,开展家风、乡贤、民俗、邻里等系列教育活动,并将大牌村不良习俗列出负面清单,实行扶贫队员和党员干部逐项包干,不断展示大牌村崭新精神新风貌。 

用科技开启民智一扇窗 

“要不是扶贫工作队组织猕猴桃和甜柿种植培训,说啥我的腰包也不会鼓起来!” 该村贫困户谌志忠看到自家种植的甜柿和猕猴桃果满枝头,喜上眉梢。

别样的种植,不一样的收获。通过学技,去年,他家种的3500公斤猕猴桃和甜柿被订购一空,收入近10万元,一举摘掉“穷帽”。

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把科技扶贫作为开启村民“精神扶贫”的另一扇窗,大力倡导“科技扶贫”意识,创新“科技扶贫”机制,培育“科技扶贫”项目,推广普及科技知识,让村民脱贫路上底气十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精准脱贫的第一要素,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地生根!” 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一班人认识深远。

实施科技项目,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力求切合当地实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绝不好高骛远、贪大求洋,防止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不断创新“科技扶贫”机制。华电湖北公司扶贫工作队重点培育科技带头人和科技大户,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和激励作用。同时,组建“大牌村新时代农民合作社”和“新时代农村互助组”等自治组织,由村干部带头,鼓励科技带头人和科技大户将零散贫困户组织起来,邀请县乡科技部门参与,组建科技攻关团队,分享科技资源,形成科技成果。

大力培育“科技扶贫”项目。近年来,他们以科学种植、养殖为主体,因地制宜,分户包干,科学施策,稳步推进。先后联手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依托大牌村农业合作社,采用包产到户方式,组织对富硒茶叶、甜柿、猕猴桃、景阳鸡、山羊等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

普及科技知识常抓不懈。该村利用板报、微信等方式宣传科技常识,用科学开启民智;利用网络等资源开办“新时代农民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为贫困村民参与科学种植、养殖和其他科技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在大牌村,公司扶贫工作队始终把“科技扶贫”作为一场驰而不息的持久战,为大牌村脱贫致富注入强劲新动力。

2018年,大牌村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4月,华电湖北公司被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办表彰为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驻建始县三里乡大牌村工作队被表彰为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驻建始县三里乡大牌村工作队队长张仕来被表彰为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20年8月,在脱贫攻坚普查中,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精神扶贫”花盛开。今日之大牌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村民志气被扶起来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憧憬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村民个个信心满满。(作者单位:湖北省建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