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凯:敬终如始不懈怠,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时间:2020-12-15 08:27:57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作者:王锦涛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灵台县坚持目标聚焦、力量聚合、落实聚力,举全县之力向贫困问题发起总攻,2018年底灵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节点,日前,平凉市委常委、灵台县委书记刘凯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灵台的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普遍较高,看得出来,脱贫攻坚实施以来,灵台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大的,那么,您觉得近几年灵台县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刘凯:灵台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90%,同时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55万户5.83万人,贫困发生率27.39%。可以说,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当时的基本县情。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用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让全县上下发生了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这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是贫困发生率的明显下降,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83万人,年均减贫超过1万人,7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7.39%下降到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撕下了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历史标签。最直观也是群众感受最深切的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显著改善,以群众最关注的路、水、电、房来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县累计硬化道路639公里,第一条高速公路S28灵华高速动工建设,乡村道路和自然村主干道路实现全硬化,彻底改变了之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没有等级公路的窘境;新改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8处,巩固提升了20.75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以前供水不稳定、部分山区村社人挑畜驮吃水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倾力推进农村危房全清零专项行动,累计实施危房改造653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83户5829人,1751户群众彻底告别了窑洞,全县57251户农村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大力实施农电线路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农电线路432.3公里。现在,全县行政村硬化路覆盖率、饮水安全率、住房安全率、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全部达到100%,真正让贫困群众走上了硬化路、吃上了放心水、住上了安全房、用上了稳定电。更深层次也是事关根本的是人的全方位提升,这些年,我们把群众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内生动力的激发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实施大规模的贫困劳动力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以市场经济意识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开展“七净一规范”等活动提振精神状态,大力开展感恩奋进、遵规守法、文明新风、脱贫光荣教育,培育文明新风,在农村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明显改观,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进一步提升。这些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都是对全面脱贫乃至下一步全面小康起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的。

记者: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标,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根本,灵台县在贫困群众增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凯:脱贫攻坚的难点是如何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核心是培育发展好富民增收产业,关键是路子对头、抓法务实,这也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根本之策。这方面,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重要指示精神,紧盯贫困群众收入达标,立足灵台是原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工作思路,远谋近施、长短结合,不断夯实贫困群众增收基础。将果产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长线产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不动摇、不犹疑、不折腾,以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激发干部群众的信心。2013年在全省率先引进具有“省水、省肥、省土地、省人工,高投入、高产出、早挂果、早见效”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从宣传群众、力量整合、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由点及面、由“盆景”向“风景”转变。今年4月份,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灵台县成为全国第二、全省首家国家级矮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全县苹果园面积达到22.67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9万吨,产值达到9.5亿元,苹果一业收入占到同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成以上,真正实现了灵台苹果产业的后发赶超,也为下一步推进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劳务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当期增收的重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通过充分挖掘县内就业岗位,采取“农事钟点工”模式,让贫困群众随时有活干、有事随时走、活能带回家,使贫困户“碎片化”时间得以有效利用和变现增收,2018年以来,全县年均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1.6万人次,其中就近就便输转近5000人,贫困群众人均月增收1680元,有1.56万贫困人口依靠劳务一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这种就近就便输转、灵活多样就业的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被总结为“灵台模式”在全省推广。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针对农民工大量返乡、不能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放大劳务扶贫“灵台模式”效应,采取送人到岗、就近就便务工等措施,多渠道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贫困人口务工总数、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数稳中有增,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灵台县脱贫摘帽已有两年时间,这两年来,灵台县是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

刘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一年多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要指示和“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坚持思想不松、要求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继续以战时状态抓脱贫,以决战姿态攻难点,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固强补弱、挂牌督战各项工作。紧盯下剩贫困人口脱贫和脱贫成果巩固,集中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3+1”冲刺清零行动,瞄准薄弱环节,逐村逐项、逐户逐人查漏补缺。围绕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狠抓产业扶贫措施落实,新增果园面积2.2万亩,出栏肉牛5.1万头,输转贫困劳动力1.55万人,实现了扶贫产业到户到人。部署开展了“查弱项、补短板、固成果”大回访集中行动,对脱贫攻坚领域所有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进一步消除脱贫隐患、夯实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色、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摘帽之后,灵台县高质量通过了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抽查评估和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督导,这两次国家级的督导评估也进一步印证了灵台县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今年8月份,灵台县接受了脱贫攻坚国家普查,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脱贫成效真正惠及了千家万户,得到了群众认可。

记者:作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您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刘凯:自己身在县级一线指挥部,作为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可以说脱贫攻坚是我到灵台工作十年时间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回过头来看,这十年时间,通过具体研究谋划、推动落实、跟踪问效扶贫工作,在使全县贫困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也让我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许多深入的思考和认识:第一,必须毫不动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评价是不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不在于我们的高线有多高,而在于底线有多高。这好比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从这个角度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底线性任务来抓,部署实施包括精准脱贫在内的三大攻坚战,这确实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实谋在了关键处、抓在了点子上。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放眼全世界,还没有其他哪一个国家有着像我国一样巨大的政治动员力、资源集聚力、社会凝聚力和推动落实力。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我国每年减贫超过1000多万人,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实现不了的,充分体现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体制优势,这也是“四个自信”最直观、最现实的实践例证。第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工作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必须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增强脱贫攻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建档立卡时“一核二看三比四评五公示”的“五步认定法”,还是牢牢把产业扶贫摆在首位,都是群众路线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动实践,群众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第四,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有一支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干部锤炼工作作风的大课堂和展现能力水平的大舞台。几年来,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帮扶干部始终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静下心、沉下身、扎下根,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贡献智慧和力量,既拉近了群众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又锤炼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样一支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是我们今后工作最可依靠的力量、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从首都北京到西部贫困县工作,您扎根基层,一干就是十年,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凯:2011年,我响应组织号召,主动选择到西部贫困县工作,对于我个人来说,机会难得、弥足珍贵。刚到灵台时,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学习、工作在城市的年轻干部来说,面临的不仅是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基层大量的工作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如何尽快转变角色、上手工作,如何准确研判形势、破解发展难题,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既然组织给予了我干事创业的信任、机会和平台,自己唯有珍重信任、珍视机会、珍惜平台,努力干出优异成绩方可回报组织重托和群众信赖。十年来,自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的殷切重托,不怕做“热锅上的蚂蚁”,敢于接“烫手的山芋”,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和政治任务,身入心入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积极进村入户查民情、问民需、解民忧,一心一意帮助贫困群众树信心、搞产业、摘穷帽,和同事们一道努力推进灵台的脱贫攻坚工作。现在,站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节点,回顾十年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既有遇到发展瓶颈和矛盾问题时的压力感,又有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的成就感,更有被群众和组织认可时的荣誉感,收获的不只是个人思维思路的开阔、能力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沉下心来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务实干的积累和沉淀,这是不经历基层实践锻炼学不到的。每当看到谋划和部署的工作正在一项一项变为现实,群众生产生活一年一年发生的变化,我感到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踏实。更为重要的是,在灵台这个第二故乡,通过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躬身践行群众路线,用情用力做群众工作,自己不仅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与农民群众的朴素感情和深情厚谊,这种感情,没有与基层干部的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没有和广大群众的朝夕相处、共同奋斗,是体会不到的。这些年来,时时有群众通过来访、写信、短信和网上留言对我表达鼓励、支持、关心和问候,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对基层的干部群众,自己心中充满了敬重和感恩,直到现在我也始终认为,当初自己选择扎根西部、服务基层是无比正确的,这将是自己人生道路中一段最难得的历程和最宝贵的财富,万金难抵。特别是看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自己确实有一种很充实、很踏实的获得感和被选择、被需要的责任感。能够参与、推动、见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整县脱贫摘帽,这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光荣。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守初心、保持韧劲,以敬终如始的态度,下功夫巩固脱贫成效,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做到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信任。(刘凯为甘肃省灵台县委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书记谈扶贫    
高端视点

刘凯:敬终如始不懈怠,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时间:2020-12-15 08:27:5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作者:王锦涛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灵台县坚持目标聚焦、力量聚合、落实聚力,举全县之力向贫困问题发起总攻,2018年底灵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节点,日前,平凉市委常委、灵台县委书记刘凯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灵台的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普遍较高,看得出来,脱贫攻坚实施以来,灵台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大的,那么,您觉得近几年灵台县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刘凯:灵台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90%,同时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55万户5.83万人,贫困发生率27.39%。可以说,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当时的基本县情。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用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让全县上下发生了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这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是贫困发生率的明显下降,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83万人,年均减贫超过1万人,7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7.39%下降到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撕下了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历史标签。最直观也是群众感受最深切的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显著改善,以群众最关注的路、水、电、房来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县累计硬化道路639公里,第一条高速公路S28灵华高速动工建设,乡村道路和自然村主干道路实现全硬化,彻底改变了之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没有等级公路的窘境;新改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8处,巩固提升了20.75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以前供水不稳定、部分山区村社人挑畜驮吃水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倾力推进农村危房全清零专项行动,累计实施危房改造653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83户5829人,1751户群众彻底告别了窑洞,全县57251户农村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大力实施农电线路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农电线路432.3公里。现在,全县行政村硬化路覆盖率、饮水安全率、住房安全率、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全部达到100%,真正让贫困群众走上了硬化路、吃上了放心水、住上了安全房、用上了稳定电。更深层次也是事关根本的是人的全方位提升,这些年,我们把群众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内生动力的激发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实施大规模的贫困劳动力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以市场经济意识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开展“七净一规范”等活动提振精神状态,大力开展感恩奋进、遵规守法、文明新风、脱贫光荣教育,培育文明新风,在农村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明显改观,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进一步提升。这些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都是对全面脱贫乃至下一步全面小康起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的。

记者: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标,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根本,灵台县在贫困群众增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凯:脱贫攻坚的难点是如何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核心是培育发展好富民增收产业,关键是路子对头、抓法务实,这也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根本之策。这方面,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重要指示精神,紧盯贫困群众收入达标,立足灵台是原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工作思路,远谋近施、长短结合,不断夯实贫困群众增收基础。将果产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长线产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不动摇、不犹疑、不折腾,以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激发干部群众的信心。2013年在全省率先引进具有“省水、省肥、省土地、省人工,高投入、高产出、早挂果、早见效”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从宣传群众、力量整合、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由点及面、由“盆景”向“风景”转变。今年4月份,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灵台县成为全国第二、全省首家国家级矮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全县苹果园面积达到22.67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9万吨,产值达到9.5亿元,苹果一业收入占到同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成以上,真正实现了灵台苹果产业的后发赶超,也为下一步推进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劳务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当期增收的重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通过充分挖掘县内就业岗位,采取“农事钟点工”模式,让贫困群众随时有活干、有事随时走、活能带回家,使贫困户“碎片化”时间得以有效利用和变现增收,2018年以来,全县年均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1.6万人次,其中就近就便输转近5000人,贫困群众人均月增收1680元,有1.56万贫困人口依靠劳务一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这种就近就便输转、灵活多样就业的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被总结为“灵台模式”在全省推广。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针对农民工大量返乡、不能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放大劳务扶贫“灵台模式”效应,采取送人到岗、就近就便务工等措施,多渠道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贫困人口务工总数、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数稳中有增,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灵台县脱贫摘帽已有两年时间,这两年来,灵台县是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

刘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一年多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要指示和“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坚持思想不松、要求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继续以战时状态抓脱贫,以决战姿态攻难点,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固强补弱、挂牌督战各项工作。紧盯下剩贫困人口脱贫和脱贫成果巩固,集中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3+1”冲刺清零行动,瞄准薄弱环节,逐村逐项、逐户逐人查漏补缺。围绕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狠抓产业扶贫措施落实,新增果园面积2.2万亩,出栏肉牛5.1万头,输转贫困劳动力1.55万人,实现了扶贫产业到户到人。部署开展了“查弱项、补短板、固成果”大回访集中行动,对脱贫攻坚领域所有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进一步消除脱贫隐患、夯实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色、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摘帽之后,灵台县高质量通过了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抽查评估和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督导,这两次国家级的督导评估也进一步印证了灵台县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今年8月份,灵台县接受了脱贫攻坚国家普查,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脱贫成效真正惠及了千家万户,得到了群众认可。

记者:作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您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刘凯:自己身在县级一线指挥部,作为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可以说脱贫攻坚是我到灵台工作十年时间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回过头来看,这十年时间,通过具体研究谋划、推动落实、跟踪问效扶贫工作,在使全县贫困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也让我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许多深入的思考和认识:第一,必须毫不动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评价是不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不在于我们的高线有多高,而在于底线有多高。这好比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从这个角度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底线性任务来抓,部署实施包括精准脱贫在内的三大攻坚战,这确实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实谋在了关键处、抓在了点子上。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放眼全世界,还没有其他哪一个国家有着像我国一样巨大的政治动员力、资源集聚力、社会凝聚力和推动落实力。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我国每年减贫超过1000多万人,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实现不了的,充分体现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体制优势,这也是“四个自信”最直观、最现实的实践例证。第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工作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必须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增强脱贫攻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建档立卡时“一核二看三比四评五公示”的“五步认定法”,还是牢牢把产业扶贫摆在首位,都是群众路线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动实践,群众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第四,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有一支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干部锤炼工作作风的大课堂和展现能力水平的大舞台。几年来,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帮扶干部始终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静下心、沉下身、扎下根,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贡献智慧和力量,既拉近了群众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又锤炼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样一支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是我们今后工作最可依靠的力量、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从首都北京到西部贫困县工作,您扎根基层,一干就是十年,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凯:2011年,我响应组织号召,主动选择到西部贫困县工作,对于我个人来说,机会难得、弥足珍贵。刚到灵台时,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学习、工作在城市的年轻干部来说,面临的不仅是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基层大量的工作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如何尽快转变角色、上手工作,如何准确研判形势、破解发展难题,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既然组织给予了我干事创业的信任、机会和平台,自己唯有珍重信任、珍视机会、珍惜平台,努力干出优异成绩方可回报组织重托和群众信赖。十年来,自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的殷切重托,不怕做“热锅上的蚂蚁”,敢于接“烫手的山芋”,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和政治任务,身入心入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积极进村入户查民情、问民需、解民忧,一心一意帮助贫困群众树信心、搞产业、摘穷帽,和同事们一道努力推进灵台的脱贫攻坚工作。现在,站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节点,回顾十年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既有遇到发展瓶颈和矛盾问题时的压力感,又有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的成就感,更有被群众和组织认可时的荣誉感,收获的不只是个人思维思路的开阔、能力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沉下心来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务实干的积累和沉淀,这是不经历基层实践锻炼学不到的。每当看到谋划和部署的工作正在一项一项变为现实,群众生产生活一年一年发生的变化,我感到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踏实。更为重要的是,在灵台这个第二故乡,通过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躬身践行群众路线,用情用力做群众工作,自己不仅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与农民群众的朴素感情和深情厚谊,这种感情,没有与基层干部的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没有和广大群众的朝夕相处、共同奋斗,是体会不到的。这些年来,时时有群众通过来访、写信、短信和网上留言对我表达鼓励、支持、关心和问候,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对基层的干部群众,自己心中充满了敬重和感恩,直到现在我也始终认为,当初自己选择扎根西部、服务基层是无比正确的,这将是自己人生道路中一段最难得的历程和最宝贵的财富,万金难抵。特别是看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顺利实现,自己确实有一种很充实、很踏实的获得感和被选择、被需要的责任感。能够参与、推动、见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整县脱贫摘帽,这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光荣。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守初心、保持韧劲,以敬终如始的态度,下功夫巩固脱贫成效,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做到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信任。(刘凯为甘肃省灵台县委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